登陆注册
15727600000005

第5章

没有钱财称之为贫,学了知识却不肯付诸行动叫做病。

朝菌不知晦朔,蟪姑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菌类不可能知道月初到月底的变化,寒蝉也不会了解一年当中有春有秋。比喻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说命中》

认识并不困难,只有实践才是最艰难的。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七》

只要不断地实践就能经常获得成功,只要不停地行进就能到达目的地。

九折臂而成医。

——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

多次折断手臂,治好之后,自己就会成为一个医生。比喻知识来源于实践。

以书为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战国策·赵策》

仿照搬书本去驾车,不可能完全熟知马的脾性;用古人的理论来治理当世的人,不能通达事物的变化。

金石有声,不动不鸣;管箫有音,不吹无声。

——《文子》

金石会发声,但不敲打就不会鸣响;管箫会发音,但不吹不会有声。比喻实践的重要作用。

自见则明,借人见则暗。

——《邓析子》

自己亲眼所见便明了,听别人说便不清楚。

渔夫习水则沉,战夫习马则健。

——《关尹子》

渔民由于熟习水性能潜水,战士由于熟习战马会骑术。比喻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独见者为梦,同见者为觉。

——《关尹子》

独自见到的只能是梦境,大家都能见到的才是清醒中的感觉到的。

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

——战国·慎到《慎子》

学习治水应该到实际行动中去学,而不是从大禹那里去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虽然有美味佳肴,但是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如何;虽然有精妙理论,但是不去学习就不能了解它究竟好在哪里。只有通过学习才会懂得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教育别人,才知道自己知识的困乏。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汉·刘向《说苑·政理》

耳朵听见不如眼睛看见,眼睛看见不如努力去行动实践。

始人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

——汉·刘向《说苑·政理》

开始做官就如同进入光线暗淡的房间,时间长了就越能看清一切,看清之后就能治理好。比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治世经验。

槁竹有火,弗钻不燃;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虽然枯竹有火性,但不钻磨就不会燃烧;虽然土中有水,但是不挖掘就不会有泉水。比喻不实践不会有成就。

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一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选择可行的而审慎地去投入实践。

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站在深潭边空想得到鱼,不如及早回家把鱼网织好来捕鱼。比喻与其想入非非,不如脚踏实地去干。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汉·王充《论衡·书解》

知道国家政事不当的是平民百姓,知道儒家经典错误的是诸子百家。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汉·王充《论衡·实知》

不亲眼所见亲口所问,就不能真正懂得一件事物。

言必可行,行必可言。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说到的就必须要做到,做到的必定能说出来。

事考功,言考用。

——汉·荀悦《申鉴·时事》

考核言和行的惟一标准是实践。

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汉·董仲舒《对策》

尊崇所听到的道理,则会高明;实践所了解的知识,则会扩大学识。

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

——汉·董仲舒《仁义法》

虽然有天下最好的美味,但不亲口品尝一下就不知道它的美味。比喻实践出真知。

言之非难,行之为难。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

说话不难,实践则困难。

有德行的人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汉·韩婴《韩诗外传》

有德行的人有三种忧虑,一是不知道,二是知道却不学习,三是学习却不去实行。

知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知,行不务多而务审其所由,言不务多而务审其所谓。

——汉·戴德《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

知识不贪多而力求审识其实质,实践不贪多而力求详知其实践的理由,言语不贪多而力求明确其内容。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

——汉·扬雄《法言·学行》

学习而能指导实践为最高境界,著书立说为次,教育人为再次。

百闻不如一见。

——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一百次听说,都不如亲眼见一次。

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鹰不试则巧拙惑,马不试则良驽疑。

——汉·王符《潜夫论·考绩》

剑不经过试用就不知利钝,弓不经过试拉就不知强弱,鹰经过不试飞就不知巧拙,马经过不试骑就不知优劣。比喻实践可以检验一切。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

——汉·陆贾《新语·术事》

常常谈论古代的人,必定要用今天的实际加以检验;能够讲述远处的人,必定要用周围的实际加以查考。

染不积,则人不观其色;行不积,则人不信其事。

——三国·魏·徐干《中论》

染色不重,人们不知道是什么颜色;实践不多,人们就会怀疑你的能力。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知道了却不去实践,还不如不知道。

有德行的人有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不得学;既得学之,患不能行。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疏证》

有德行的人有三种忧患,未听到的,怕听不到;已经听到的怕学不到;已经学习了,怕不能去做。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颜回》

君子以实践来说话,小人是只说不做。

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困誓》

不面临深泉,怎么会知道有被淹死的危险;没有看见广阔的大海,怎么会知道大风和波涛的险恶。比喻不亲身经历就无法了解某些事情。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不深入虎穴,如何能得到虎子。比喻不亲身去做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夔传》

空洞的争论,不如实地去做。

气变知时易,不眠知夕永。

——晋·陶渊明《杂诗》

天气变化才知道季节变换了,睡不着觉才知道夜晚是漫长的。

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

——晋·葛洪《抱朴子·祛惑》

凡是探取明珠的人,没有到合浦的深渊就得不到骊龙的夜明珠。比喻不亲自实践就不会有所收获。

神农不久疾,则四经之道不垂。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如果神农不常患病,那么药经就不会传下来。比喻实践出真知。

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相信耳闻却怀疑目睹的事,这是古今所共患的毛病。

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晋·傅玄《马钧传》

空谈事物的道理,是没有办法谈论清楚的;具体实践,虽然有说不清的地方,但在实践中就容易了解了。

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难。真伪因事显,人情难预观。

——晋·欧阳坚石《临终诗》

不涉足太行山的险处,谁知道路途艰难。真伪在实践中会显现,人情却难以预料。

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辨通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

不截断弯曲的树根,就不能检验锋利的兵器;不剖析深奥的文章,就没有办法辨识学识广博的人才。比喻实践可以验证一切。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操演千首曲后才能懂得音乐,观看千支剑后才会识别宝剑。比喻实践出真知。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早晨刚听说,晚上就投入实践。

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传闻不如亲眼所见,看影子不如察看实际形体。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隋·王通《文中子·礼乐》

知道事物的人不如具体实践的人。

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才智贵不在多,贵在于实践所了解的知识。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唐·柳宗元《三赠刘员外》

只相信书本就会造成失误,经过了很多事情就会知道有时书中所说也是片面的。

昏昏恋枕衾,安见于地英。

——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昏昏沉沉地留恋枕衾,如何能看见天地的英华?比喻应该接触社会实际。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坐在一边观看钓鱼的人,空有羡慕他人得鱼的喜悦心情。比喻空想不如实践。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唐·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认识并不难,实践才难;实践起来并不难,善始善终才是最难的。

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

——唐·李群玉《赠元绂》

石头里不知道还隐藏有玉,分开沙子才能看见金子。

未入英髦用,空存铁石坚。

——唐·张祜《赋得铁马鞭》

不被英雄豪杰之人使用,空有铁石的坚硬。比喻不实践不会有作用。

事有古而可以质于今,富有大而可以征于小。

——唐·杨炯《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序》

遇事可以用古代之事来对照如今之事,说话可以用大话来证明所说的小话。

狐假狮子势,诈妄却称珍。铅矿入炉冶,方知金不精。

——唐·释寒山《诗三百三首》

狐狸假借狮子的威风,奸诈狂妄冒充珍兽。铅矿放进炉子冶炼,才明白不是真的金子。比喻实践是检验一切真假东西的标准。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饱吃须是饭,着衣方免寒。

——唐·释寒山《诗三百三首》

口头说吃饭最终不能饱肚子,口头说穿衣不能御寒;饱肚子必须是饭,穿衣服才不会寒冷。

朝谋不及夕,言发不俟驾。

——唐·李延寿《北史·贺拔允传附贺拔岳》早晨计划的事不要等到晚上再行动,说出发就不要等驾好车再行动。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亡。

——宋·苏轼《日喻说》

每天和水在一起,十五岁就能掌握水性。生来不识水,即使是壮年,看见舟船也会害怕。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天江水变暖,游在其中的鸭儿最先知道。比喻生活在实践中的能了解到实际情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宋·苏轼《石钟山记》

事情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而凭主观猜测有或没有,这如何能行?

读其书,诵其数,而不知所以行之,未足与言治也。

——宋·苏辙《王衮知兖州》

只知道读书或背诵道理,而不知道怎么去实践,是够不上谈论治理国家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觉得肤浅,要彻底弄懂必须亲自实践不可。

千虚不博一实。

——宋·陆九渊《陆象山先生语录>。

一次实践胜过一千次空想。

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

——宋·文天祥《题戴行可进学斋》

只有一句话,愿意告诉你,就是实践。

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宋·朱熹《性理精义》

只有认识却没有实践,那么认识则是肤浅的。

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宋·朱熹《答潘子善》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四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让现代的生活状态找到它的每个历史渊源。
  • 巴人寻根

    巴人寻根

    有关巴人的历史和故事,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得虚无缥缈,人们翻阅故纸堆里的文字就像阅读神话传说,将信又将疑。然而,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巴人和巴文化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使那些原本朦胧的史实逐渐清晰起来,那些远古的场景又开始浮现在现今人们的眼前。原来,二三千年前的巴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这片富饶的巴渝大地,与我们仅相隔咫尺红土!透过肥沃的土壤,我们尚能感受到历史的余温。
热门推荐
  • 致身录

    致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幻瞳商女

    重生之幻瞳商女

    她是隐逸于人群当中的绝世少女,宁远集团的创始人。她是京城寒家的千金小姐。政界,商界,军界,黑道,异能界,玄学界,她一一玩遍。前世,为救一名孩子,她死于车祸。感念她的善行,上天赐她重生让一切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意外得到的幻瞳,突如其来的神赐之力。这一世,她要守护她所有珍视的人。一眼看穿世间因缘?这还是最简单的,繁杂的说出来还不震惊了你的眼?宁少的女儿?对不起,您还真猜错了。她就是宁少。宁远宁少?绝世巫医?黑道之主?还是隐逸于校园之中的天才少女?到底哪个是她?本文属现代异能,重生+女强+商战+1v1+绝宠。
  • 龙须触悬龟虫背剑

    龙须触悬龟虫背剑

    “双鱼道混沌”的传说、妖始之地“天地沉浮”得大气、四只灵兽在仙域里美好的生活、听真仙论经讲道、一起升经悟道、入灵府为好友摘仙宝、进“百里仙市”吃喝玩乐、因天道玄机和仙门开始仙伐、为“诸天造人”四个好友……。这是一部,气势恢弘、雄伟壮丽的,玄幻史诗!这是一部让人看了欲罢不能得玄幻小说!!!!
  • 绝世斗神王

    绝世斗神王

    斗破苍穹之绝世斗神,同此这里只有斗气,看平凡的叶凡如何走道巅峰,等级制度,斗者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尊斗圣斗帝斗神。
  • 系统之路

    系统之路

    2000年,一颗夹杂着系统的陨石从太空坠落地球,开始了漫长的寻主之路。十六年,系统的太空军队已经被覆灭,它所占领的星球也被星际帝国瓜分完毕,而它,在这十六年的时间却只是选择了一个人类.........
  • 刘夏回忆录

    刘夏回忆录

    你本就是世间的一抹儿尘你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人世界可你又离不开真的你本该无所绊无所牵的就一直停在那儿见证一种叫永恒的东西可你非要追求那本来不属于你的怎么样在她眼里你本就是一方泥垢是你因爱慕人家的美丽而去追逐但你不明白吗你弄脏了她的漂亮的外衣谁都知道那不是你的本意谁都知道你只是想伴在她左右可人家不肯你也不能怪她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外衣有一丝丝的尘垢呢?肥皂水把你冲刷下来了顺着水流你又沉积在她门前我曾叫你离开可你不肯非要一直让她从你身上踩过你还笑拖着分筋错骨的身子笑我不明白也许你应该告诉她你对她有多么依恋哦我知道了你怕她发现你喜欢她
  •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脸红心跳爱上你:美男计

    坏蛋,她没想到自己会爱上这个表里不一的家伙,要是早知道,她才不会喜欢他呢!可是却不小心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心意,想要逃,这个恶魔却抓住她,不让其走。丫头,我爱上你了,除非我放手,不然你绝不能够离开我身边!
  • 鸳鸯眠:宁为玉碎

    鸳鸯眠:宁为玉碎

    放荡不羁的军阀少帅萧承轶,看上了平民女学生的宁为玉。春风一度过后,他发现那个女子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竟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如同施了蛊的梦魇萦绕在他的面前。衣冠风流的他握起蛮腰,调侃道“宁为玉,你身上什么地方我没见过,闭着眼睛我都我都能指出什么地方有痣。”
  • 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雷

    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雷

    本书是勃朗特三姐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合集。勃朗特三姐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葩。大姐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野蔷薇般的小女人,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尊严+爱”;二妹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交织着让人意乱情迷的恩怨情仇;小妹安妮·勃朗特以细腻的文笔,在《阿哥尼丝·格雷》中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对比鲜明的社会生态图。
  • 我们的爱情

    我们的爱情

    李甲城年轻时在银行当宣传干事,业余写诗,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他有一米八的个头,头发是浓密乌黑的自然卷,蓄着络腮胡,包围着细腻白皙的脸,眉头微微皱着,眼神很深,传导出淡淡的忧郁。在银行上班三年后,李甲城跟高中同学鲁蛮蛮结了婚。鲁蛮蛮身高一米七,长得结实匀称,父亲是信河街著名拳师,练的是功柔法,五十岁生日,前来给他拜寿的门徒有三百多人,都是黑白两道叫得上名号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