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24600000003

第3章

爱好学习的人就接近于智慧了,尽力做好事的人就接近于仁义了,明白羞耻的人就接近勇敢了。

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废耨也。

——《礼记·礼运》

想求得道义却不学习,就好像种庄稼而不除草一样。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礼记·学记》

善于钻研的人,好像劈硬木一样,先劈容易处,后劈节疤坚硬处。

择师,不可不慎也。

——《礼记·学记》

选择老师,必须谨慎。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礼记·学记》

学习的人有四种不当处,教育的人必须知道:人的学习,有的是错在贪多,有的是错在太少,有的是错在对困难估计不足,有的是错在半途而废。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礼记·学记》

不学习摆弄弦索,就不能安弦成曲。比喻学习要从打基础入手。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礼记·学记》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如同敲钟一样。轻轻地敲击,则小声地响;重重地敲击,则大声地响。比喻回答别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解答中肯。

博学之,审问之。

——《礼记·中庸》

广泛地进行学习,详尽地进行询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石不通过雕琢,不会成为有价值的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能懂得各种事理。

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

——汉·刘向《说苑·建本》

仪表五官长得同样端正,但会修饰的人会更漂亮;天资条件一样,而有学问的人会更聪明。

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

——汉·刘向《新序·节士》

没有钱财叫做贫寒,只学习却不会实践叫做弊病。

废学者断织。

——汉·刘向《列女传》

中途辍学的人,就如同织布被斩断了线一样。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治。

——汉·刘向《说苑·建本》

学得杂乱而且不按照一定的准则,就会养成坏毛病并且难于矫正。

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亲近贤者并向他请教学习,必定会增长自己的德行。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不善于请教别人,这就是砍断了智慧的根本而堵塞了智慧的源泉,还凭什么立身于世呢?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汉·刘向《说苑·建本》

人经过学习会增加才智,刀通过磨砺会更加锋利。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汉·刘向《说苑·敬慎》

既聪明、又有才干却又有几分愚笨的人,收获将更大;广听多记但又带几分浅薄的人,知识一定广博。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

——汉·刘向《说苑·建本》

人们都明白用食物医治饥饿,不明白以学习医治愚蠢。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汉·刘向《说苑·建本》

年少时而喜欢学习,就像刚升起的太阳那样灿烂;壮年而喜欢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那样旺盛;老年时而喜欢学习,则若像点着蜡烛那样的光亮。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汉·韩婴《韩诗外传》

学习不停止,直到生命终才肯罢休。

剑虽利,不砺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汉·韩婴《韩诗外传》

刀剑虽然锋利,但不磨就无法砍断任何东西;人的天赋即使很好,但不学习就不能有所提高。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

——汉·韩婴《韩诗外传》

没有能力就学习,没有学问就请教,即便有了学问,也要懂得谦让,然后才能算做有知识。

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不努力学习而喜欢空想,即使知道一点东西也不会很多。

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矇。

——汉·扬雄《法言·修身》

太阳、月亮都有光明,三年不看太阳,眼睛就会瞎;三年不见月亮,视力就会衰退。比喻人不学习就会退步。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汉·扬雄《法言·学行》

经过学习来锻炼自己,通过思考来加以精练,依靠朋友来纠正,以名誉来提高,依靠不断努力来完成,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擿埴索涂,冥行而已。

——汉·扬雄《法言·修身》

盲人用手杖捣地探索道路,就好像夜间走路一样。比喻学习没有好的方法,就如同暗中摸索,不易成功。

呱呱之子,各识其亲;诜诜之学,各习其师。

——汉·扬雄《法言·寡见》

哇哇哭的小孩子,都认识各自的亲人;整天争论不休的学生,各有各的老师。

务学不如务求师。

——汉·扬雄《法言·学行》

致力于求学不如致力于拜求一个好老师。

夙兴以求,夜寐以思。

——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早晨起来学习,夜间睡时再加以思考。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

努力学习,以古明今,善于根据实证,求索真相。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普通的玉不经历雕琢,就表现不出美丽的花纹和图案;有才能的人不刻苦学习,就不可能具有好的德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即使十户人家的小村落,也会存在忠实可靠的人;三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有国者选重而任贤,学者博览而就善。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掌握权力的人要擅长选拔人才,加以重用;有学问的人要博览群书,学习有用的知识。

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时损功。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学习上假若没有内在的功夫和自身的努力,即使有再好的老师和友善的朋友,也好像在油脂上画画和冰上雕刻,浪费时间,徒劳无功。

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

——汉·陆贾《新语·资质》

无人不知道学问对自己有好处,懒怠嬉戏对事业没有益处。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汉·郑玄《诗谱序》

甩开纲绳网眼则会都张开,解开卷轴各篇文章都看到了。比喻理解了基础知识,学习就会一通百通。

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人们不可能去学驾驭龙的技术,而要学习驾驭马的本领。比喻学习要注重实际应用。

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之也。

——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人们都知道学习对自己有益处,但却不能坚持下去,这是由于不认真的原因。

谓学不暇者,虽暇亦不能学。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常常说没有时间学习的人,就是有了时间也不能去学习。

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

——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有知识的人如果无所追求,那么就比不上愚笨但爱学习的人。

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凡是想要建功立业、发扬道德的人,学习是最好的办法了。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人必须求师学习。

博学多识,疑则思问。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

广泛地学习增长知识,有疑难问题就向别人请教。

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成饭也。

——汉·王充《论衡·量知》

人如果不学习,就如同谷秧还没成粟米,粟米还没有成饭一样。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汉·王充《论衡·效力》

如果人有了知识和学问,那么就能成为有能力的人。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

——汉·王充《论衡·问孔》

凡是做学问的方法,不怕没有才能,只怕难于和老师论辩问题,寻求正确的道理,辨明是非。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汉·王充《论衡·实知》

人的能力有高有低,懂道理、有知识是经过学习得来的。只要学习就会积累知识,不向人请教就什么都不懂。

夫谷未舂蒸曰粟,铜未铸铄曰积石,人未学问曰朦。

——汉·王充《论衡·量知》

谷没有经过舂蒸只能叫做粟,铜没有经过烧炼以前只是一堆矿石,人不学习就没有见识。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汉·王充《论衡·实知》

不用眼睛观察却用嘴去询问,就无法学到更多的知识。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汉·王充《论衡·实知》

不学习不请教就能懂得事理,这是古往今来没有的事。

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汉·戴德《大戴礼记·劝学》

从远处观察才会有光彩的人,是因为只从外表上进行了修饰;然而越接近观察越显得光亮的人,是因为通过学习有了知识。

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

——三国·魏·徐干《中论》

每天温习学到过知识就不会忘记,自我勉励就不会落后。

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

——三国·魏·徐干《中论》

好吃的饭菜,不是只由一个味道组成的。比喻做学问要涉取广泛。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三国·魏·徐干《中论》

站在那儿思考向远处去,不如快点走到目的地;昂着头向别人说要飞了,不如修整翅膀的收获大;不与别人交往却又希望有学问,不如去勤奋学习从而实现心愿。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三国·魏·徐干《中论》

明确的奋斗目的,是求学的老师;自身的天资,是求知的学生。对于学习,不怕自己的天资不好,而担忧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从事学习的人无数个,真正有成就的却没有几个,所以君子必须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有才能必须认真学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不经过学习就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没有志向学习也无法获得成功。

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刘传》

能够成就千载功业的人,必然能从眼前而看到久远;聪明、细密又有决断的人,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学而不思,则疑阂实繁。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有很多疑惑障碍。

虽云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白色的东西不染上颜色,就不绚丽;味道是甜的东西不和其他的味道调配,就不会香甜美味。比喻学习必须兼取各种所长。

为道不在多,自为己有。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追求学问不在数量多,而在于如何将它变为自己的东西。

合锱铢可以齐重于山陵,聚百十可以致数于亿兆。

——晋·葛洪《抱朴子·尚博》

把微小的东西合拢在一起可以比山陵还重,把不大的数目聚集起来可以变成亿万的大数。比喻知识应不断积累。

无术学则安能见邪正之真伪?

——晋·葛洪《抱朴子·崇敬》

没有学问,怎么能够辨别邪正真伪呢?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求习要多问并体会它的要点,要多看并选择正确有用的东西。倘若只钻研一件事情,那么是不足依靠的。

修学务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学习要赶早开始,等学到了精专水平,习惯与天性一起成熟,就会如同自然生成一样。

华衮灿烂,非只色之功。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华丽耀眼的古代礼服,并非只用一种颜色的线缝着而成的。比喻学习应当广博。

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不经过学习而想得到知识,就如同捕鱼而没有网一样,心情虽然急切但也决不会有所收获。

人知药理病,不知学理身。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

人们没有不知道药可以治病,却不知学习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

都人冶容,不悦西施之影。

——晋·陆机《演连珠》

国都里的人虽然都模仿西施的样子修饰容貌,但是却不喜欢西施的影子。比喻学习不要只学皮毛,而要学习精神。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

——晋·杨泉《物理论》

人的学习好像口渴后去喝河水或海水一样,大口喝得到的就多,小口喝得到的就少。

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晋·王嘉《拾遗记》

人喜欢求学,即使死了精神还在;不喜欢求学,虽然活着,却称之为没有灵魂的尸体。

蜜蜂以兼采为味。

——南朝·宋·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

蜜蜂由于兼采百花,因此酿成的蜜才香甜。比喻求学问应当广为涉猎。

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学习不讲究钻研,是我所忧虑的。比喻做学问一定要努力勤奋,严格要求。

学不厌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学习知识不厌烦广博。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无,以就懿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人积累学问,应当每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以养成良好的品德。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积累学问好像储藏珍宝一样,通过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能。

博见为馈贫之粮。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广博的见解和知识是赠给贫乏的人的宝贵精神食粮。

表里相资,古今一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

学习和天资相辅相成,古往今来一切著述的人都是一样的。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知识是无限的。

贲园奚足慕?下惟故宜遵。山成由一篑,崇积始微尘。

——南朝·宋·谢惠连《读书》

装修得很美丽的花园有什么可羡慕呢?专心治学的精神才是值得学习的。大山是由微小的尘土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非学之难,解学难也。

——南朝·梁·陶弘景《发真隐诀序》

一般学习并不难,深刻地钻研理解所学知识才是最难的。

理重事复,递相模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

道理事实重复,互相模仿抄袭。比喻要注重创新。

人不涉学,犹心之聋盲。

——北齐·刘昼《刘子·崇学》

人假若不学习,就好像思想上的聋子和瞎子一样。

修以学艺,犹磨萤雕刻也,金玉之磨萤,自美其矿璞。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治学如同研磨雕刻一样,金玉经过研磨之后,就会比在矿石里的时候美丽。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学习如同种树一样,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讲论文章就像春天开花一样,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犹如秋天结果。

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不要用有学问的多少去跟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家的富贵相比。比喻有学问才是真正的富贵。

君子之学进于身,小人之学进于利。

——隋·王通《文中子·天地》

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在于改造自己,而品德低劣的人学习则是为了谋取私利。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

——隋·王通《文中子·道德》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精神听讲,中等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心听讲,下等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耳朵听讲。

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

不广泛涉猎,因此有收获;不杂乱无章地求学,所以能透彻理解。

容体不足观,勇力不足恃,族姓不足道,先祖不足称。然而显闻四方,流声后胤者,其唯学乎。

——唐·魏征《隋书·儒林传传论》

容貌、体态没有必要看得太重,勇敢、力气不值得仗恃,出身门第不值得称道,祖辈的光荣也不值得自己炫耀。能够使名声传于四方、影响到后代的,只有学术上的成就。

君子下学而无常师,小人耻学而羞不能。

——唐·魏征《群书治要·体论》

品德高尚的人肯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所以没有固定的老师;品德低劣的人则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不愿意向别人请教。

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杜甫《咏怀古迹》

文章才华和博学高雅的风度也可以做我的师傅。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学习不是探索花朵,而是寻根究底。

妙语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同类推荐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本书介绍了中医文化之源流,包括对中医发展影响深远的名著、名医,中医诊疗方法,百草药性,养生妙法等内容。
  •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建设和谐文化中的文艺

    此书主要写了建设和谐文化中的各种文艺,是用来让读者欣赏建设和谐文化中的艺术,提升自我价值。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宁夏文化发展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天水古树:文化特征与生物学保护

    本书在对天水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融合有关生物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成果,探寻古树文化特征及其生物学保护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玩转校园小甜心

    玩转校园小甜心

    哥哥,我不要去学校好不好,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好好好
  • 一错成婚:萌妻扑上瘾

    一错成婚:萌妻扑上瘾

    一夜迷情,误上萌妻。三年后,命运再次将他们牵在一起。
  • 重生之幸福日子

    重生之幸福日子

    上一世带着憎恨、复仇的执念遗憾而亡,这一世执念不变,携着异宝重生。对于苏小北来说复仇不是一个死字能了结的,复仇的最高境界在于让敌人品尝身在天堂的滋味,只有享受过失去的时候才会更为疯狂,简曰求不得。
  • 时间怂恿我们在一起

    时间怂恿我们在一起

    女主角空晴盛与男主角邹时高中的他们,男神and小清新,嘟嘟囔囔,互相在意,但。。。。。。
  • 三生三世倾天下

    三生三世倾天下

    因一次意外,夏小舞穿越到三大世家之一的夏家中一个不被世人所知道的废材小姐身上,命运的轨迹,似乎,在慢慢改变。。。他呆萌无害,阳光四射,明明是贵公子一个,还有着天才的美名,却为了她,上刀山下火海,只为她随口说的一句话。就在他们终于在一起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身世之谜,又把他们推上旅途。。。。。。
  • 仙子凡尘之恋

    仙子凡尘之恋

    银河深处莲花乍开,仙女突现,惊得众仙前来探望,才华出众、美貌倾国,本以为仙界可以成为其永远的归属,无奈万魔复苏,群妖并出……肩负使命,辗转人间,拯救苍生……一切皆是定数,女娲传人定当全力以赴……
  • 花都剑圣

    花都剑圣

    剑圣穆不卓灵魂穿越而来,成为了燕京大学的贫困书呆子穆不卓,从此书呆子逆袭了,校花倒追了,女警花也缠上来了,总之该上手的都上手了,不该上手的也招惹过来了……!
  • 缘起:浮生若梦

    缘起:浮生若梦

    浮生终究一场梦,梦醒十分时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造化帝尊

    造化帝尊

    话亘古,道亘古,谁能亘古长存,多少英雄爱与恨;说永生,道永生,谁能永生天地,多少豪杰痴与狂;......一朵花消逝,在另一片天地是否有一朵相似的花.是重生了,还是又一个轮回.练气,开灵,搬血,煅骨,易筋,洗髓,神合,洞虚,合道,造化有无止境乎.
  • Romeo and Juliet

    Romeo and Juli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