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11000000024

第24章 了心悟道运用自如——糊涂韬略二(9)

洪应明《菜根谭》中说:“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尽管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也不要经常挂在嘴上或放在心头,但是假如作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自己。

反之,假如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却不可以轻易忘怀,而别人作了对不起我的事就不可不马上忘掉,做到“得到饶人处且饶人”。

一般人总是很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所以才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过河拆桥”等说法,却很少有“以德报怨”、“感恩图报”、“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君子。不过关于“以德报怨”一词,却有商榷的必要,由于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否则就会出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现象。

吕坤说:饶恕他人之心修养到极点,仅仅看到世上的人都没有过错。他又说:

为人处世只有“饶恕”,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了,但是“饶恕”不能够穷尽,天下的事情,有自己不想但别人却想的,有自己想而别人却不想的,这里面还有许多要了解的无限绝妙的地方。

范仲淹心地善良仁德,他曾说:“我一生所学的只有‘忠恕’二字,但受用无尽,以至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从不曾有一刻离开这两个字。范仲淹又告诫他的子弟:人哪怕很愚笨,指责别人时则又十分聪明,哪怕很聪明,宽恕自己时却又糊涂了,你们只要经常用责怪他人的思想来责怪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的人。”

武则天当皇帝后,受到了唐王宗室和一些旧大臣的强烈反对。最先是老臣柳州司马徐敬业,他请唐初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为他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从政治、作风,到私人生活,把武则天说得一无是处,骂得狗血喷头。

武则天看着数落她“狐媚惑主、豺狼成性、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等文字,只是微微一笑。她对文武大臣说:“骆宾王这样骂我,太过分了。但这个人确有才华,应当把这样的人招抚过来。”从而,武则天派人想办法去找骆宾王,骆宾王由于不贪恋荣华富贵,早就云游四海去了。

裴行俭以前在平定都支遮匐的时候,缴获了敌人的宝玉多得无数。

少数民族的一些将领和士兵赶前去观赏这些宝玉,裴行俭在大厅内将这些宝玉都出示在大家的面前,让他们观赏。

其中,有一件玛瑙盘,二尺来长,文彩斑斑,工艺很精巧,很漂亮。

一个士兵手拿玛瑙盘,目不转睛地欣赏着,一不小心摔到在地,盘子破裂了。这个士兵十分害怕,跪在地上,头都磕得流着血。裴行俭笑着说:“你并不是故意的呀!”脸上并没有可惜之情。

11两惠无怨两怒生祸

在人际关系中,很多东西都是彼此联系,互相依存。人与人之间难免有些明争暗夺,有些摩擦,这一切都来源于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一切又都结束于是吃亏还是占便宜。

吃亏怎样?占便宜又怎样?吃亏了,一来取得心灵的平静,二来可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三来在钱财上并不会吃亏,因一旦对方醒悟,你的我的自然一清二楚。

相反,占便宜的人,心理上永无宁日,让天下人耻笑,别人的钱财你占有,是何滋味?明白了个中道理,吃亏、占便宜也就分得很清楚了。

郑板桥说:“为别人打算,就是为自己打算。”为人处世,假如适当地让利给对方,可以避免生怨,少惹灾祸,这便是“有福”了,这就是“真糊涂”了。

日莲和尚《异体同心事》云:“异体同心万事成,同体异心诸事废。”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或反感,起因经常在彼此双方,俩人谁也不愿主动地、面对面地将诸多鸡毛蒜皮一类的事谈清楚,相反只在背后说三道四,论长论短,以致误解越来越多,隔阂就会越来越深,甚至反目成仇,结果令人沮丧。

当面对这种现象时,两个人可都糊涂一点,打破僵局,与对方谈清楚,诚心、坦荡、虚怀若谷,自然云破天开,重归于好。“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是有感情的,待对方思想转变过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与己与他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弊的。

交往中,双方互利就会免去很多障碍,交往也会越来越密切。这其中,不只是指物质因素的互利,还包括精神因素。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主要是指精神上的互相鼓励和促进。

别人怨恨你,你对他处处关心;别人同你为难,你却给他帮助。别人背后搞小动作,你胸怀坦荡,若无其事。用自己冷静的态度和热情去感化别人,当他人确实了解你的为人后,大多数人是反过来自责,这样的交往也会是牢固的。

楚国有个善长给人看相的人,他的推算没有失误的,所以名闻全国。楚庄王召见他,问他的实情。他回答说:“我并不是能够给人看相,是能够观察人们交友的情况。一位平民百姓,他结交的朋友都是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忠厚谨慎、遵守法令的,如果这样,他的家财必定会一天天富有,自己也必定更加平安。这就是所说的吉人。一个做官的,是给君主办事的人,假如他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忠信,有德行,好行善的,这样,他肯定替君主做事必定会越办越好,官职也必定会不断晋升。这就是所说的吉士。君主开明,臣子贤能,左右的人大都十分忠心,君主有了过失,都敢于当面直言劝谏。这样,国家肯定就会一天比一天安定,君主越来越有尊严,天下也会一天天富足起来。这就叫吉主。我不是能给人看相,是能够观察人交友之道啊。”庄王说:“讲得有道理。”

于是,楚庄王招聘四方的贤士,日夜努力,毫不松懈。最后得到了孙叔敖、将军子重这些人,公卿将相配备齐全,最后完成了霸业。

12有功不念有过常念

洪应明说:“我尽管帮助或救助过别人也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若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反之假如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却不可以轻易忘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就不可不马上忘掉。”

能够做到不居功自傲,忘记自己有功于人,并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这才是真正的君子。要知道,有功并不是好事,倘若功高震主,那就是灾难了。因此,正确对待功劳,把它淡化处理才是明智之人。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而发生各种关系,从而产生了是非恩怨。一般当受人恩惠时,开始都心存感激,并且所受恩惠越大,感激越深。可是,时过境迁,别人对自己的恩惠会逐渐淡忘,以至最后全忘掉了,但是当别人辜负了自己,对其产生怨恨之心,就会念念不忘,并记在心头伺机报复,如此一来,恩怨何时能了呢?因此,为人处世最好的办法是:有功不念,有过常念;忘功记过,忘怨报恩。这样,就会达到糊涂处世的最高境界了。

龙树《菩提心论》:“妄心若起,知之而勿随之。妄念若息,则心源空寂矣。

万德齐备,妙用无穷。”

妄念,就是邪念。一个人妄念缠身,无异于作茧自缚,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自取灭亡。这并不是骇人听闻,危言耸听。一个正常的人,一旦被妄念所纠缠,经常会变得荒谬无知和可笑,经常做出荒唐可笑、蛮横无理的事来。这样的人,只有受到社会大众的指责,他才会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否则不可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入歧途而不知返。

当我们被妄想与邪念缠绕时,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佛祖说:“名利的欲望太强烈就好像使自己跳进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使苦海变成乐园。”

可见,世间万物都是由于心的反映而表现善恶,人生境遇的幸福与否在于人心的一念之间。

现在的人一心想要做到心中没有杂念,但是却又始终做不到。其实只要使从前的旧念头不存于心中,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不必去忧虑它,只要把握现实,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自然就会使杂念慢慢消除。

在现实中,我们常看到一些人,一旦生活不如意时便怨天尤人,懊悔过去,对现实不满,梦想将来。其实,我们只要抱着“检讨过去,把握现实,策划未来”

的态度,自然就能达到一种高尚的“不为念想囚系,凡事都要随缘”的糊涂境界。

一次,齐国宰相晏子到晋国去,经随从介绍结识了一个很有觉悟、有学问的人越石父。

越石父家境贫困,为了养家糊口,正给人家当奴仆。晏子很同情他,重金将他赎了出来。然后叫越石父同自己一道返回齐国。

晏子离家良久,在外想家,现在到了家门口,车未停稳就急急朝内室走去。

越石父见状转身即走,晏子吃惊地问:“我同你素不相识,你替别人当了多年奴仆,我将你赎了出来,这样对你,难道还有不够之处吗?”

越石父回答道:“一个高明的人,决不能因为自己对别人有些功劳与恩赐,就轻视待人。当我上车时,你座位也不让,我认为你是偶然忘记了。现在到了你家门口,弃我而去,连招呼也不打,你太过傲慢,我走了。”

晏子十分佩服越石父的见解,连忙道歉,请进家中,奉越石父为上宾。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审察手下的文官是否清廉,有一回,他暗中吩咐心腹拿着国库绢去试贿。

有一个管宫门的官吏不明其中的含义,接纳了一匹国库绢。李世民大喜,在他的朝廷中真的有贪官污吏,决心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大臣裴矩听到这件事,赶忙进宫求见太宗,裴矩说:“陛下,暗中叫心腹拿着国库绢去试贿,恕臣直言,这种考察人的方法不正确,是不义的行为,是陷人于法。明显是陛下派人送给他的,反过来又说人家贪污受贿,明摆着不是用计害人吗?这样下去,将来又会有谁敢上朝作官,为国出力呢?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乃一代明君,他听了裴矩的进谏,认识到自己的试贿举动好像荒唐,无言以对。第二天召集文武众官,宣布自己的过错,来安抚人心。

春秋时,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在一块喝酒,桓公对鲍叔牙说:“你给我说点祝酒的话吧!”鲍叔牙举起酒杯,站起来说:“祝您不要忘记出奔莒地的事,祝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被缚而归的事,祝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事。”桓公听后,离开座席向鲍叔牙再拜致谢说:“我和管仲宁戚两位大夫,都不忘掉您的忠言,齐国的社稷就肯定不会废绝了!”这就是说只要时常想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就不会骄傲了。

13冤易结难解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回,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

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没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进攻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是举手之劳。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了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着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与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便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得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即给与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他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他人的心。我由于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假如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就无法预测他的行为了。金钱上的损失犹可补偿,而心灵受到伤害,却不是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身并无存心伤人之意,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由于一杯羊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1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孟子认为,从人天生的资质看,人人都可以向善。不管怎么说,人性的真善美,并不因为外部环境差别而有所区分。从精神享受而言,人生是否能真有快乐,只存一念之间,如果贪得无厌作恶多端,即使住金屋也空虚难耐;假如乐天知命或毫无歪念头,即使住茅屋也会感到欢悦充实。

此处的在乎一念,主要指修养的程度,没有追求一念的精神,人的本性就会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中发生改变。人性会变,正如水会倒流,然而水倒流不是水的本性,人变恶也不是人的本性。总之也就是说,善不可泯,恶不可长。

一个人常做好事,表面虽看不出什么好处,好像是傻和糊涂。但行善的人正如一个长在草丛中的冬瓜,自然会在暗中一天天长大;一个常做坏事的人,虽然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坏处,然而做恶的人就像春天院子中的积雪,只要阳光普照,自然就会消失了。

人,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敬与爱戴,但如果把这些看成一种优厚的物质待遇,那将是大错而特错了。俗话说:“有的人一旦有了权力,马上就要作威作福。”

想避开这些,就应当每时每刻想到广大群众,回到群众中来,只有普通的老百姓才是纯朴的,最让人可亲可敬。

人与人是平等的,不要忘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中讲:“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话就是说:“与人为善如登山一般,需要一步一步地攀上去;而与人为恶,虽然能得逞一时,待阴谋败漏后,有如山崩石裂,一落千丈。”因此,与人为善就是遇事要少为自己考虑,多为他人着想。从善还是从恶,关键还是各人自己把握。

15自重自敬然后人敬

心理学家认为,每人都有天生的自恋情结。这种与生俱来的自恋情结,利弊共存。自恋的坏处在于,由于自恋,往往会产生自负、自傲、自满、自大、自卑等等的心理,但是只会让别人耻笑,瞧不起;而有理智的人,自恋使自己感到自信、自尊、自爱、自强,并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很明显,他由于自重自爱,于己于社会都带来了利益,别人自然地尊敬他。自恋亦为一种糊涂。

所以,适当的自恋,带给人们的常是快乐与成功;而过分的自恋只会是痛苦、不安、失败,只会遭受别人的唾弃。

《增支部经典》:“自重者,人恒重之。因此,不妨先自尊,始不至于受到别人的毁损,此乃贤者矣!”

所谓“自重”,就是重视个体的自我,并使之充实和发展,成为能担起责任的主体,进入包括自己和别人在内的整体之中,并为之服务。

据说,释迦牟尼佛出世在蓝毗尼园的婆罗树下后不久,当时他就能步行七步,眼观四方,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口中喃喃说道:“此即是我最后生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人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应都是仅有和独特的,别人无可取代。释迦牟尼佛说的这句话,是用来表达他对“自我的重视”,可以说是这种光明正大的自我独立的宣言。

因此,“自重自敬”这种糊涂态度,要求人们一定要先自己尊重自己,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切不可妄自菲薄,切不可远离他人而孤芳自赏。

宋代学者陆桴亭说:“人的心灵多生有私心杂念,都是由于忘记了一个敬字,敬字一到心中,就如日中天,日照当头,妖魔鬼怪自然逃散得无影无踪。”

朱熹也说:“敬,并不是木然呆坐在那里,耳里没有听到什么,眼中没有看到什么,心中没有想到什么。敬,就是需要小心谨慎的地方,不敢随意自己的行为,像这样身心收敛仿佛有所畏惧,经常这样,神色自然有分别。有了这份心思,就可以做学问了。”

同类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2

    责任胜于能力2

    培训员工强烈责任心的经典读本,打造优秀组织基业长青的通告法则。没有人会注意过程的酸甜苦辣,荣誉只会给予执行到位、担当责任的英雄。把责任心的种子植入员工的血液,将责任化为最强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也许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你。
  • 排除不良情绪50招

    排除不良情绪50招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怎样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大众科普读物,作者针对当今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各种消极有害情绪,总结归纳了50种自我化解的妙招。
  • 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

    本书通过大量富含哲理的故事和精练的点评,使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培养关爱他人之心,正确认识自我,摆正人生态度,树立积极进取精神,学会宽容豁达,提高品德修养,为拥有快乐、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格言寄语篇(名人佳作)

    格言寄语篇(名人佳作)

    本书共有七辑,主要收入人生与命运、理想与追求、学习与求知、爱情与婚姻、道德与品格、交际与处世、生活与娱乐等方面格言。
  •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50个决定你一生的做人法则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容易在急功近利的激流中迷失自我。而我们只有做好自己、守住自己、战胜自己,才能赢得未来。要想赢得未来,首先要从“做人”开始。这是最朴实而又最深邃的人生之道和职业之道。本书通过50个做人法则的成功范例,带给您做人做事的启示、方法和智慧,让您在人生的舞台上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重生:狠面蔷薇请上钩

    重生:狠面蔷薇请上钩

    那年花开,她为报仇,努力成为这个世界上食物链顶端的“女王”。在一次她以“翡翠女王”的身份与冰冷无情的他相遇;两人又在人生的道路上相知,可她,却没有爱上他...“我那么爱你...为什么不给我一次机会?!”他痛苦的看着眼前那个长相妖娆,可却浑身透着一股冷气的少女。眼前的少女眼睛轻轻的闭上,在心中答道:“为了让你忘了我....我、配不上你”在看不见的地方,少女的眼角出现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泪珠她是草丛中的毒蛇、湖底的海怪。可他,却自甘为她堕落
  • 爱本就无罪

    爱本就无罪

    青葱年华,一切的改变让本处于平行线的我们在一起,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恋你,爱你,把你当作一切,我爱你,爱本无罪。一场病改变了我的命运。我的未来何去何从?
  • 作别少女时代

    作别少女时代

    二十九岁的叶扶凌得肺癌去世,却在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回到十二岁,她身边的事物都在悄然改变......
  • A Discourse of Coin and Coinage

    A Discourse of Coin and Coin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雕妻

    雕妻

    欺我家道中落,追要定亲信物,灭你威风,还你碧玉镯。三娘我技多不压身,自有活命路。雕一朵并蒂莲,赠与谁家好儿郎?哎,那家的俏郎君,与我共度百年可好?俏郎君回头一笑:三娘,除了我,你还要哪个?
  • 六皇传:神魔学院

    六皇传:神魔学院

    皇,从白从王寓意“过去未有的王”,始上天下者,通煌,执人族诞生繁衍燧火,为灯火薪传光明人间世界极尽处之至圣金命。谁不欲为皇?坐拥万里江山五湖四海,八荒六合九天十地唯吾独尊。睿智的天师余小刚,风流的地师吴会,高冷的龙族陈星龙,嬉闹的茅山陶冲明,内敛的儒家张莫敌和史上最年轻少校吐槽器赵君。他们为寻找至妙奇宝来到皇山学院,稀里糊涂创立“2013皇室”,六人共证帝皇道之途。以皇之名,朕统御鸿蒙,创界创世创大道;以皇之令,朕号命万灵,斗天斗地斗鬼神;以皇之心,朕抚恤众生,仁德仁慈仁者无敌。
  • 前面的不幸,背后的幸福

    前面的不幸,背后的幸福

    林沬沬,高中一一班的同学,朋友有千蓝精,万花情,紫火心,这些是女的,紫金欢,蓝蜂,园来关,这些是男的,她,破坏了她的感情,而她就这样。想看作品吧,快来看吧
  • 诛神曲

    诛神曲

    三千万前,天界之主、神主、妖主消失,三千万年,慕白一介凡人,却遇到种种奇遇,本欲平静生活,却屡遭暗算,树欲静而风不止,我欲静而神不允!不允、杀之!
  • 妖纪元

    妖纪元

    吾本半妖,人之恨者,妖之恶者,天之弃者。奈何吾不信天命,杀人王,夺妖皇,弑天帝。弑神屠佛,吾当逆天!
  • 儿子太绝色

    儿子太绝色

    别人穿越,都是青春无敌美少女?为毛她却穿成了个半老徐娘?虽然这徐娘倾国倾城,可她不甘心啊!白白蹉跎了好春光!不过上天似乎待她也不薄,这不,刚搭上个美少年,又勾来个帅阿哥。郎情妾意,乐得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