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字肇仁。身材伟岸而有风度,任事能干,倜傥而有谋略。隋朝末年,做晋阳(今太原)的地方官,当时裴寂做晋阳宫的监守,从此二人结为朋友。有次夜晚二人同宿,裴寂仰望城墙上的烽火,感叹说:“我们的地位卑贱之极,家中毫无积蓄,现在天下大乱,该怎么办啊?”刘文静笑着说:“世道既然如此,天下大事便可见分晓了。只要我们二人联手,还怕什么身份卑贱呢?”
到李渊镇守太原时,刘文静观察到他有起兵统一四方的远大志向,就去结交他。他又观察李世民,对裴寂说:“这个人不是常人,他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大度,像魏太祖曹操神武,尽管现在年轻,实在是上天的安排啊。”裴寂起初不以为然。
后来刘文静因与李密联姻而被连坐判罪,隋炀帝命令把他押入狱中。李世民认为刘文静可以作为谋议之臣,就入狱中探视他,刘文静大喜说:“现在天下大乱,非要有成汤、周武王、汉高祖、光武帝那样的才略之人,才能安定天下。”李世民说:“你怎么知道没有呢?只是恐怕平常之人不能识别而已。今天我入禁中探看你,并非为儿女私情。时事如此,专程来与你商议举兵起义的大计,请帮助仔细筹划此事。”刘文静说:“现在李密长期围困洛邑,皇帝奔到淮南,大贼占领州郡,小盗占领山泽,数以万计,只须要强干的领袖领导他们,如果能顺天应人,举旗大呼,则四海响应。今天太原一带百姓为避盗贼,都入集城中,我做地方官数年,知道只要啸聚起来,这其中可得豪杰10万人。尊公(李渊)所领的兵又有数万人,只要他一发令,谁敢不服从?这两部人合起来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到半年,就可成就帝王之业。”李世民大笑说:“正合我意。”
于是李世民部署安排人马,暗暗准备起义,时机将要成熟,高祖李渊还犹豫不决。刘文静见裴寂与李渊交情深厚,想让裴寂劝说李渊,就把裴寂引荐给李世民。李世民在博戏场上设计满足了裴寂,紧紧地抓住裴寂,通过裴寂去劝说李渊起兵。
等到高君雅被突厥人打败,李渊被捕,李世民又派刘文静和裴寂去劝他起义,说:“《易》称‘知几其神乎’,现在大乱已发生,公处于被嫌疑的境地,怎么保全性命?副将打了败仗,上头责罪,事情如此紧迫,应当早作计议。晋阳这地方,兵马精壮,官家宫监中物资充足,靠着这些起兵,可成大业。关中代宗年幼,权豪并起,无所适从。希望公举兵西入,以图大事,不比在这里做囚徒强吗?”李渊认为有理。
李世民暗地里组织壮勇之人,与刘文静等商议,准备马上起义,恰巧李渊又被放了回来,就暂时停止下来。李世民又命令刘文静伪称隋炀帝的诏令,让太原、河西、雁门、马邑等地20岁以上50岁以下的人全都充军,年底在涿郡集合,准备征伐辽东。这样,人心大乱,渴望动乱的人更多了。刘文静便对裴寂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吗?唐公(李渊)名字正与图谶(chèn)迷信相验合,天下人人尽知,为什么还要拖延,自找祸害。应该劝唐公尽早顺时起兵。”又威胁裴寂说:“况且你为宫监,以官人身份与唐公往来,你死了倒无所谓,为什么要误了唐公性命呢?”裴寂惧怕,就加紧劝促李渊起兵。
于是李渊起兵。李渊开大将军府,以刘文静做军司马。
《旧唐书·刘文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