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特点求人
有病不能乱投医,求人办事之前,一定要对办事对象的情况作客观的了解,根据各种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和其心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并把握分寸,才能把事情办好。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知识渊博,门下的弟子众多,但是孔子教育这些弟子从来都不搞一刀切,而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个性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
有一次,弟子子路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
孔子说:“对,就应该这样。”
过了两天,另外一个弟子冉有又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可孔子却说:“只需要考虑两遍就可以,不用三思。”
针对同一个问题,孔子却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人们很不能理解,于是就问孔子:“同样的问题,两个不同的弟子,为什么您给出的答案却不一样呢?”
孔子说:“我是按照他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作答的。子路为人鲁莽,不喜欢思考,所以我告诉他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他没有考虑成熟而在仓促之间作出决定;冉有生性优柔寡断,对于一些事情往往是前思后想却难以作出决定,所以我告诉他考虑两次就行了,没必要考虑三次,用意在于鼓励他大胆尝试。”
人们恍然大悟,纷纷称赞孔子教育方法得当。
教育要因材施教,求人办事的时候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对方重感情多于理智,那就以情动人;如果对方谨慎有条理,那么自然就应该同他说理。
在做事的时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的事例有很多,隋朝的徐文远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徐文远祖上本为南朝贵族,因为战乱,幼年时跟父亲一同被抓到长安。当时生活十分艰苦,经常是食不果腹,可徐文远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勤奋好学,通读经书,成为著名的学者,并开馆授徒。隋末唐初的一些风云人物,如杨玄感、王世充、李密等,都曾经在他门下学习过。
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因为战争而民不聊生,徐文远的生活也很艰难,不得不外出谋生,被昔日的学生、瓦岗军领袖李密碰上。李密便把徐文远请进了自己的军队里,好生招待,尊敬有加,并请求徐文远留在军队中为他出谋划策。
徐文远没有立即答应李密的要求,而是给李密讲了一番大道理,意思是说要自己帮他可以,但是李密必须要有忠义之心,心怀天下,不可胡作非为,祸乱百姓。李密一一答应后,徐文远才在李密的军营中留了下来。
后来李密行动失败,徐文远又归顺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学生——驻守洛阳的王世充。王世充见老师归顺于他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同样是昔日的学生,徐文远对王世充的态度却十分谦恭,每次见到都对他行君臣之礼,丝毫不敢怠慢。
有人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很是诧异,就问他:“听说您对李密非常不客气,并坦然地接受他的尊敬,可是对王世充怎么会如此恭敬呢?他们二人同样都是您的学生啊!”
徐文远说:“李密是个干大事的人,所以我用狂傲的方式对他说话,对他态度不客气,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不同,他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不用说我只是他的一个老师,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他的至亲都有可能被他杀害,所以对他说话、行事我必须小心谨慎才行。同一件事情,面对的人品性不同,自然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难道不是这样吗?”
后来徐文远投降了唐朝,也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待人如此,求人办事也是这样,面对不同类型的人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谓因人而异、看菜做饭,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在这方面的功夫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
《三国演义》中,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私下对刘备说:“只有张飞、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愿受罚!”
诸葛亮看作用起到了,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性格有时会影响做事的效果。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他的轻敌思想。
我们在求人办事时,虽然被求者的情况有种种不同,如对方的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情绪、思想观念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无论如何是很重要的“情况”,不得不优先注意,因此,我们在求人办事之前,一定要对办事对象的情况作客观的了解。
洞察对方的性格
洞察他人的性格办事的学问非常深。而求人办事要想顺利首先要洞察你面前的人的性格。尤其是对一些特殊人物,比如十分聪颖的人或十分虚伪高傲的人,要想能操纵他、制伏他,首先必须深明他的特点,以此找到突破口。
勃伦狄斯曾向我们讲过芝加哥巨商费尔特测验他的情形:
为了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年轻的勃伦狄斯向费尔特自荐。费尔特有一种习惯,就是对所有求职自荐的人都亲自接待,一一洽谈。
后来勃伦狄斯惊讶地说:“我从未见过像费尔特这样细心的人,他问出的那些细小的问题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费尔特知道我曾在家乡的小镇当过骡夫,于是他连我饲养过的骡子的名字也细细过问。”
费尔特如此细心地去品评、洞察他人,主要是要了解他所雇佣的人的特点。正如他本人所说:“如果我不亲自去品评、了解、认识他的性格、特点及能力,我将把何种事情交给他做呢?我又怎样去借助他为我的公司效力呢?”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时,应当留心:他全神贯注的是什么?他常常忽略的是什么?他喜怒忧愁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能使他震惊?他骄纵或发脾气又是为了什么?倘若我们能将他人上述的这些特点觉察出来,那么我们就能了解、掌握这个人的性格,明了在某种环境之下,这个人估计会出现怎样的感觉和行动。
比如说,某人有了困难,他害怕吗?他会战胜它吗?他想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吗?他的名誉观念会让他勇于承担责任并想方设法来保护与此事有关的旁人吗?这人究竟如何去做,我们一下子是很难断定的,但是,如果我们事先对此人就有所观察和了解,那么至少可以从他所经历的或者干过的那些事情中寻找线索,找出他有可能的对此类问题的反应。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无论跟什么样的人求人办事,我们都应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据其性格、“对症下药”,这样才容易“药到病除”,办事成功。
投其所好,攻其软肋
要想把事情办好,寻找对方的软肋,找到对方的弱点,投其所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某大型跨国集团的老总博基耶夫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商人,他对机电行业有很多革新创造,并一手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获得了巨额财富。
发财致富以后,博基耶夫将大量的钱财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并曾经在一个城市捐钱修建了一所音乐学校和一座漂亮的大剧院。
尽管博基耶夫乐善好施,但是他的工作确实很忙,这给那些希望跟他做生意的商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博基耶夫给他们的洽谈时间通常都不超过5分钟,这一点儿时间根本不足以说服博基耶夫接受他们的方案。
西伯利亚一家制造桌椅板凳的公司很想将他们的产品推荐给刚竣工的音乐学校和大剧院,显然这样的事情最好能跟博基耶夫本人商谈,不过博基耶夫的助理提醒这位桌椅板凳公司的负责人艾米说:“博基耶夫先生工作太忙,正常来说他只有5分钟的时间接待你。”
当艾米走进博基耶夫的办公室时,先打量了一眼办公室,看见博基耶夫正在办公桌旁埋头工作,心中有了主意。
过了一会儿,专心致志工作的博基耶夫才发现艾米,先跟他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询问他有什么事情。
艾米在做完自我介绍之后,没有谈及生意,而是用充满羡慕的口气说道:“博基耶夫先生,我刚一走进您的办公室,就被惊呆了。您知道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商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办公室。假如我能够拥有这样一间办公室,我一定很乐意在这里工作。”
很显然,艾米的话引起了博基耶夫极大的兴趣,他欣然说道:“你的话提醒了我。这间办公室确实布置得非常漂亮,当初刚装饰好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但是现在,因为事情太多,根本无暇顾及它,就算是整天坐在这里,也没有工夫去多看它一眼。”
艾米走到博基耶夫的办公桌前,摸着光滑的桌面,问博基耶夫:“这是英国橡木制作的吗?据我所知,一般人用的都是意大利橡木。”
博基耶夫肯定了艾米的眼光,说道:“你说得很对,这是从英国运来的。我有一个朋友懂得木料的好坏,这是他亲自为我挑选的。”
就这样,两个人逐项评论房间的装修配置、装饰工艺,聊得非常投机。接下来还谈到了工作、生活、经商等,时间也远远不止5分钟。最后艾米不仅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合同,而且跟博基耶夫成为了好朋友。
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投其所好。很显然,艾米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份合同,并和博基耶夫成为好朋友,关键就在于他找到了博基耶夫的“软肋”,并重点进攻。
一个人的弱点在哪里?那就是喜好。在求人办事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对方的喜好,那么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增,看看李先生的故事你可能就更清楚了。
李先生是一位推销员,推销的是天然绿色食品。有一次,他到一个住户的家中,跟对方讲起了绿色食品。虽然他把这种食品的优点和特长说得淋漓尽致,然而女主人似乎并不感兴趣。见此情形,李先生只好识趣地准备告辞。
还没走到门口,李先生不经意间发现了对方的阳台上放着几盆花,其中有一盆紫色的花看起来非常漂亮。李先生平素对花草也颇有研究,但却不知道这盆花是什么,便好奇地指着那盆花问对方:“如此漂亮的花,我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见过,它是什么花啊?”
那位女主人有些自豪地回答说:“这种植物确实很罕见。有一位朋友知道我爱花,特地从国外带回来给我的,听那位朋友说这种花草叫什么里亚,是兰花的一种。因为名字很拗口,而且这花带紫色,有一种优雅的风情,所以我一般都叫它紫兰。”
“好漂亮!我想它一定不便宜吧?”李先生赞叹了一声,又好奇地问道。
“还可以吧!那朋友说国外买的时候也就100多美元。”女主人回答。
“那就是700元左右了!好栽养吗?”李先生逐渐把话题转向了盆栽。
“不是很容易,需要精心呵护,照顾不周的话很快就死了。”看着那盆漂亮的兰花,女主人的语气里有着几分自豪。
于是两个人围绕着盆栽谈论了起来。在女主人滔滔不绝的话语中,李先生不时说上一两句中肯的话,倒也颇合对方的心意。
后来李先生逐渐把话题转到食品污染上来,这引起了那位女主人的共鸣,大肆批评当前人们滥用农药,导致很多东西吃起来都不健康。
李先生见是火候了,就诚恳地劝说对方试试自己所推销的这种产品。结果女主人爽快地答应了,并邀请他有时间再来这里做客,一起探讨盆栽的知识。
李先生之所以能够在推销即将失败的时候“力挽狂澜”,让女主人买下了自己的产品,最关键的就是他找准了女主人的喜好,并对症下药,果然一举奏效。
在办事的时候不妨多从细节出发,察看对方的弱点和软肋,并投其所好,那么你将更有机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达到预期的目的。
洞察对方的虚荣心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赋》博得了海内文名。当时的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
有一次,司马相如外游回成都的路上,路过临邛。临邛县令久仰司马相如的名声,恭请其至县衙。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他也想结识一下司马相如,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来看不起这些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赴宴。
到了约定日期,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司马相如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他的穿戴很朴素,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
忽然,后院楼上传来悠扬婉转的琴声。这琴声似流水潺潺滑过溪涧,又似微风拂过微皱的水面;似骏马奔驰原野,又似惊涛拍岸……原来这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所奏。卓文君一向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听闻司马相如来到,于是故意弹奏一曲向司马相如表达爱慕之心。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此时的司马相如感到自己碰到前世冥冥注定的知音。琴声让他不仅忘却了眼前的一切,而且使他在情不自禁中忘却了自我。司马相如乘着酒兴,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就在这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中,他们情投意合,遂定终身。卓文君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发现,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是贫寒。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将他们蛮横地拒之门外,并且叫来人带话让他们永远不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