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湖南编号:Ⅲ-17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2000年以前,他们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他们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吉首、泸溪等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地区,与汉、苗等族杂居。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古老的“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风俗,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中。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专门跳摆手舞的“廊场”,土家人叫“摆手堂”。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
“摆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地坪用条石镶嵌,平坦光滑。正中间栽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或松柏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人们都要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摆手舞是祭礼活动中的主要内容。
每逢新春佳节,土家人吃罢晚饭就扶老携幼,举着灯笼、火把,撑着五彩锦旗,身上披着各种色彩的花被面涌进“摆手堂”。土家人为了创造热闹后气氛,还要鸣铳放炮,在中间的桂树或松柏树上悬挂红灯,树下悬一面大锣,放一面大鼓,由一人敲锣击鼓,大家按照锣鼓的节奏,围绕大树跳起摆手舞。
摆手舞分“单摆”、“双摆”,舞蹈者随领舞人的示意变换队形和动作,在摆动规律上,绝大部分是顺摆,即摆右手时就出右脚,摆左手是就出左脚,俗称“甩同边手”。
“摆手舞”,土家语叫“舍巴”,流行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摆手舞”流传广泛,名称不尽相同。有叫“舍巴日”或“舍巴格资”,意思是甩手或玩摆手;有叫“舍巴”的,意思是摆手;有叫“舍巴骆驼”,意思是跳摆手;有叫“跳年”(汉语),名称虽多,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每逢庆贺新年,纪念祖先或是团圆联欢中,土家族人民都要跳“摆手舞”。
摆手舞的舞蹈动作多是土家生产、生活、征战场面的再现,有表现打猎生活的“赶野猪”、“拖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撤种”、“种苞谷”等;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现出征打仗的“开弓射箭”、“骑马挥刀”等。摆手舞的舞姿粗犷大方,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土家人用牛头、猪头、粑粑、米酒、腊肉等供品祭祀过祖宗之后就开始起舞,从天黑一直跳到天亮,有时甚至一连跳几个通宵。还有一种在野外举行的大摆手舞,它是一种军功战舞,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少则几人,多则上万人,历时七八天不息。大摆手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军事战争场面的重演。跳大摆手舞集会也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商贸交易会。
土家族摆手舞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战争、宗教、迁徙、生产、生活、爱情、民俗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其中反映的战争内容体现了土家先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同时,摆手舞再现了土家族农耕生活的全过程,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险、热爱生活、顽强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了解和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