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编号:Ⅴ-3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福州市
福州评话是以用福州方言说表、吟诵的评书、评话类曲种,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亦相当盛行。
有关福州评话的历史记载非常少,仅有老评话艺人的口述。据说福州评话形成于明末清初,为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传艺所流传下来的。因此,艺人们都拜柳敬亭为自己的祖师。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福州评话已很盛行。光绪、宣统及民国初年,善说君臣书者有徐炳铨,善说义侠书者有后洲庆(阮庆庆)、徐天定,善说家庭书(才子佳人书)者有科题(黄菊亭)、徐天生。20世纪30年代福州评话从业人数近300人,以陈春生、黄天天、黄仲梅三杰为代表。1960年成立福州市曲艺团,涌现一批艺术人才,如陈长枝、吴乐天、苏宝福、叶神童、黄益清、毛钦铭、唐彰文和80年代成长的林木林、陈如燕、王秋怡、魏惠珍等。
福州评话的唱调分为序头、吟唱和诉牌三类。序头用以演述正书之前的短篇书赞,类似古代说书的“入话”;吟唱是基本唱腔,可用于表唱,也可表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曲调包括高山流水、浪淘沙、连珠、滴滴金、泪句等;诉牌的音乐性较强,在人物表白身世和倾诉冤情时使用,唱时以筷子敲铜铙钹来间奏。另外,也还有一些结合故事情节采用的民谣曲调,如贺年歌、真乌仔、三十六叫、五字叠等。
福州评话的节目按题材通常分为长解书、短解书、半长短书、公案书和家庭书5种。长解书都是历史故事,有《三国》、《隋唐》、《精忠岳传》等;短解书是武侠故事,有《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半长短书有《水浒》等;公案书专讲清官为民请命和平冤决狱的故事,为福州评话独有且富于地方色彩的节目,《王公十八判》、《珍珠被》、《长泰十八命》等为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家庭书多反映家庭伦理与悲欢离合的故事,如《甘国宝》、《双玉蝉》、《玉蝙蝠》等。
福州评话音乐唱腔无严格曲谱,主要为按福州方言依字行腔的吟诵调。评话讲究说、吟、做、花。其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八九字句。道具有醒木、折扇、加一片铙钹(配以斑指、竹箸),作为间奏击节乐器。醒木,以硬木做成,用以押座,渲染气势,并起区分段落的作用。折扇,习惯用棕木扇骨的黑扇,与南北评话用的白扇不同。四季皆用,起扩大手势、帮助表情的作用,兼作道具,比拟刀枪棍棒、书、信札、托盘等。铙钹,形同佛教法器中的铙,而暗合商代青铜铙的三个特点:单个;以杆击其边沿;执而鸣之。在福州评话中有特殊打法,如逗钹、敲钹。
以福州评话为题材的动画片《评话甘国宝》
福州评话从伴奏乐器的形制、吟诵表演的方式、独特的曲本体裁和传统的话本题材等方面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称为古老曲艺的“活化石”。对其保护和研究,既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增进港澳台和旅居世界各地乡亲的情感,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