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事女人办,发现自己身体的异常信号,不再惧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突如其来的疾病的“问候”。提高对常见病和病症的认识,让疾病消失在萌芽。
经前期紧张症是月经前5~7天反复出现的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精神反应较多,月经来潮后症状消失。西医认为,该症与神经因素、水盐的潴留、内分泌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该病起源于肾,发展于肝,最后累及心脾。肾阴不足,致肝气横逆,肝郁气滞,积郁化火,心肝之火交炽,若不及时控制,可转化为肝病累及心脾。症状为手脚颜面浮肿,腹部胀气感,腹胀,便秘,小腹坠痛和乳房胀痛等;神经敏感,烦躁易怒,全身疲乏无力,失眠、思想不集中等。多发生在未婚青年,35岁以上女性或不孕症、月经失调病人。中医分肝郁气滞、脾肾阳虚、阴虚肝旺、心脾两虚四个类型。
由肝郁气滞引起的痛经(肝郁气滞型)
乳房、乳头胀痛,小腹胀、烦躁易怒、脉弦、舌黯
忧郁、生气盛怒引起
由脾肾阳虚引起的痛经(脾肾阳虚型)
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
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虚
由阴虚肝旺引起的痛经(阴虚肝旺型)
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
平时体虚、房事过度、情志内伤,或大病久病,都会伤及肾
由心脾两虚引起的痛经(心脾两虚型)
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肝郁气滞,积久化火,肝火与心火相结,累及脾,脾胃相为表里,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肝郁气滞型
主要特征 乳房、乳头胀痛,小腹胀满连及胸胁、烦躁易怒、脉弦、舌黯。
致病原因 忧郁、生气盛怒引起,积郁不解,久而化火,延及冲任二脉,致使气机紊乱、气血失调、经络不通、伤及脏腑。
中药方剂 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可用逍遥散加减,成分为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延胡索、木香、香附、郁金各15克,丹皮、山栀、鸡内金、甘草、煨姜各10克,党参、金钱草各30克。适宜水煎服,每日1剂。
穴位按摩 患者仰卧,术者以中极为主穴,点揉1分钟。
食疗方法 多吃疏肝理气食物,如芹菜、茼蒿、西红柿、萝卜、橙子、柚子、柑橘、香橼、佛手等。代表食疗方为黑豆小麦煎,做法取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两物同煮煎,去渣即成。可祛风清头目、益肝养心气。头目眩晕、多汗心悸、烦燥不宁者皆可饮用。
日常护理 忌食甘肥辛辣食物,心理压力过大,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炒菜花、甘蓝菜、菠菜色拉、芝麻、水果等。学会自我心理解压和调节,不要有过度情绪反应,情绪特别激动,应通过发泄、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平静。如户外做运动,结交朋友,看轻松电视节目或听节奏舒缓音乐。
脾肾阳虚型
主要特征 面部浮肿、头晕、体倦、嗜睡、纳少、便溏或经前泄泻、脘腹胀满、腰酸腿软、舌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弱。
致病原因 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虚;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导致肾阳也虚。
中药方剂 采用温补脾肾、升发阳气原则,代表方剂为健固汤,成分为人参15克,白茯芩9克,白术30克,巴戟15克,薏苡仁9克,有补脾渗湿功用,主治妇女脾虚湿盛,经前泄水。可以水煎服,连服10剂。
穴位按摩 揉按肾俞穴,两手叉腰,将拇指按在同侧肾俞穴,其余四指附在腰部,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食疗方法 食性温热,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食疗为羊肉羹,煮熟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克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日常护理 忌食性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食物,如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黑木耳、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阴虚肝旺型
主要特征 经前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
致病原因 患者平时体虚或房劳多产,易伤阴血;或往常经量过多,耗伤阴血;或情志内伤,气火伤阴;或大病久病,伤及肾。肝肾同源,肾阴不足,肝阴也亏。
中药方剂 疏肝理气、解郁结为治疗原则,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成分为生地12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2克,茯苓12克,炒丹皮6克,泽泻12克,枸杞子9克,菊花12克,钩藤12~30克。有补肝肾,健脑利湿,清热,清肝火的作用。
穴位按摩 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两侧,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晚各1次,每次约200下。每天搓脚心,两手对掌搓热后,以左手擦右脚心,以右手擦左脚心,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
食疗方法 多吃蛋类,豆类,蔬菜和水果,如葡萄、甲鱼、鹌鹑、黑大豆、桑椹、兔肝、猪肝等。
日常护理 少食油腻和荤腥食物。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用休闲活动减轻精神压力,释放不良情绪,如打太极拳、散步。节制房事。
心脾两虚型
主要特征 经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虑、面色萎黄、食欲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致病原因 肝郁气滞,积久化火,肝火与心火相结,郁久不解,累及脾土,脾胃相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运化失司,出现情绪紧张,烦躁不安,口渴欲饮。
中药方剂 清泄心火,补养脾胃为治疗原则,中药方为归脾汤,成分为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炒黄芪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炒酸枣仁3克,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治愈心脾气血两虚证。
穴位按摩 取站或坐的姿势,放松全身,冥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此穴位于头顶正中央,为清阳之汇海。具体按摩时用食指按摩穴位,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以局部有酸、麻、胀的感觉。每日按摩3~5次,每次5~10分钟。另外,按摩安眠、内关、神门、心俞、脾俞、手三里等穴位也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食疗方法 宜吃健脾食物,如扁豆、高粱米、薏米、荞麦、栗子、莲子、芡实、山药、大枣、胡萝卜、包心菜、南瓜、柑橘、橙子等。
日常护理 饮食要有规律,合理膳食;情绪要自我调解,不悲观、忧思过度,保持乐观、开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