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0400000001

第1章 释迦牟尼的故事(上)

1978年,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出版了一部《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的论著。这部论著在美国初经问世,便轰动一时,旋即成为全美畅销书并传遍世界各地。书中,作者把人类自创世纪以来的第四把伟人的交椅给了佛教的创始人——同时又和舍利有着骨肉之连的佛教圣祖释迦牟尼——位列耶稣之后,孔丘之前。

不论他的排列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人类无法绕开这个伟大的名字去谈论文化发展史——尽管,这个名字已变得十分久远和古老。

公元前6世纪时,在古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脚下,有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小国叫迦毗罗卫国,当时的国王是出身于释迦族的净饭王,姓乔答摩,属于刹帝利种姓。净饭王的王后叫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夫妻俩关系很好,但结婚多年王后都没有怀孕。直到净饭王50岁时,45岁的摩耶王后才第一次怀孕。

按照当时印度的习俗,妇女分娩必须回到娘家去。摩耶王后快到生产的时候,净饭王为她备了由两头大象载的轿子,并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摩耶王后回娘家天臂城去。摩耶王后在回娘家的路上,在兰毗尼花园休息时,在一棵婆罗树下生下了王子。净饭王听到摩耶王后生下了王子高兴万分,马上赶到兰毗尼花园,将王后和王子接回王宫。这是公元前623年发生的事。

王子生下的第五天,净饭王召集了很多学者,在王宫大厅里召开会议,为王子举行命名典礼。经学者们研究后,选定“乔答摩·悉达多”为王子的名字,意思是“一切事都能获得成功!”

在命名典礼的那天,学者们看到王子的相貌,都一致地预言说:“假使王子将来继承王位,将成为转轮圣王(印度古代称能以威望统一天下的君主为转轮圣王);假使王子出家修道,将取得无以伦比的成就。”威望最高的预言家阿私陀说:“我认为王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能得到最高成就,成为天地间至尊的佛陀。”

净饭王听到这话是又喜又忧。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圣王。国王从此千方百计防止王子出家修道。

在姨母波阁波提的悉心照料下,悉达多王子渐渐长大了,面貌非常俊美,身体十分健康。在王子8岁的时候,净饭王就聘请许多名师进宫,教王子读书、写作、算数、骑马、射箭、击剑等。在名师的指导下,悉达多无论学习哪一种知识,都是又快又好。到12岁时,他就已经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术,即五明和四吠陀。

悉达多王子不仅容貌俊美,而且温文尔雅,又不失勇武。当时印度王族中的男子所受的教育是武士式教育。悉达多王子从少年时代起,就成为仁慈而勇敢的武士,他能熟练地驾驭战车,还练就了高超的骑射技术。

悉达多王子心里充满了对于众生的怜悯,他对世间充满苦难的情景感到难过。这一情景被净饭王看在眼里,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忧虑,深恐王子心里产生厌世的念头而出家修道。为了挽回悉达多的心,净饭王决定让他在王宫里加倍地享乐。首先,净饭王为悉达多分别建造了冬天防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的三座宫殿,又选来上百名美丽的少女随时为悉达多王子歌舞。

随着悉达多王子年龄增大,净饭王越来越担心他出家修道。在王子19岁时,通过比武的方式,净饭王为悉达多娶了善觉王的美丽女儿耶输陀罗公主为妻,企图更牢固地拴住悉达多王子的心,让他放纵情欲,沉迷娱乐。

不久,耶输陀罗为悉达多王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净饭王非常高兴。但悉达多内心却感到非常沉重,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罗睺罗,意思是“圈子”,就是说有了儿子要受到束缚,就像被圈子套住了一样,因为这时悉达多已经有了出家修行的念头。

虽然悉达多王子的宫殿里美女如云,日夜笙歌,但这一切却使悉达多感到太喧嚣,太使人烦恼,他由此变得沉默寡言。当净饭王发现王子对宫里的歌舞感到闷闷不乐时,就派人带悉达多王子乘车巡游,借以散心。

悉达多王子乘坐华丽的马车开始巡游。刚来到京城的东门,看见一个身体佝偻、须发苍白的老人在沿街乞讨。这一情景使王子认识到衰老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命运,也是人生最痛苦的时候。他不忍再看,便叫车夫调头向南门驰去。在南门,王子看到一个满身生疮流血的病人边走边痛苦地呻吟着,这使王子想到:疾病也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人们要遭受多大的痛苦啊!悉达多王子又调转车来到西门,在这里他看见两个人围着一个死人痛哭着。王子叹息道:死亡是可怕的,每个人又都难免一死,当死亡来临时的痛苫多么令人难以忍受啊!

最后王子来到北门,看到一个修道者自由自在地走来,神态安详。他想道:出家人一定不会有俗人那么多的痛苦。于是,出家的念头在他的心中越来越强烈了。

巡游之后的悉达多王子变得更加郁郁寡欢了。他时常沉思:世界上的人怎样才能摆脱衰老、生病和死亡的恐怖?看来只有出家修道一条大路。思来想去,就向净饭王提出出家的请求。净饭王听后大惊失色,想尽办法也说服不了悉达多王子打消出家的念头,只好派更多、更美的少女为王子演奏美妙的音乐,跳优美的舞蹈,竭力讨太子的欢心。

一天夜里,悉达多王子醒来,见到为他歌舞的美女们都疲倦地睡在地上,显露出各种各样丑陋的睡态:有的流出了口水,冲掉了脸上的脂粉;有的流出了鼻涕,发出刺耳的鼾声;还有的披头散发,袒胸露乳,简直丑态百出。悉达多王子看着这些平日妖艳美丽的美女变成如此的模样,不由感叹:“美丽的背后竟如此丑陋,世界是如此虚假,我必须摆脱这一切!”

决心已定的王子悄悄地来到妻儿的卧室,向睡梦中的耶输陀罗公主和儿子罗睺罗默默告别,在马夫车匿的陪同下,骑上一匹白色的骏马离开了他生活了29年的王宫。

悉达多王子离开王宫后,取道北门逾墙而出,车匿也紧随其后。佛经上说:马初举步,大地震动,四大天王捧承马足,梵天帝释执幡引路。

王子出城之际,发下誓愿:“我看不透生死,终不还宫;我若不成佛道,终不还见父王;我若忘不了恩爱之情,终不还见姨母妻儿。”于是悉达多王子与马夫车匿,一骑一步,乘着茫茫夜色,横渡清溪。到天明的时候,已达百里之外,走到了阿拔弥河边的深林,就是古代跋伽仙人修行的地方。

在这里,悉达多王子见到山林繁茂,寂静无哗,心中欢喜,便换下身上穿的各种贵重的衣服交给车匿,命车匿牵马回宫,去告诉净饭王说自己要出家修行。但车匿不肯,苦苦哀求,希望王子回心转意。但此时的悉达多决心已定,他拔出金刀,将自己的须发削去,并且发誓说:“我今剃除须发,愿与一切众生断除烦恼习障。”

车匿见此情形,知道不能说服王子,只好牵马拜辞,寻路回宫。

悉达多在阿拔弥河边的山林里削发出家后,就开始托钵巡游,以求正果。此时他的父亲净饭王听到儿子出家的消息,十分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憔陈如、跋提、婆师波、摩诃南、阿说示五人伴随并照顾他。

悉达多带领五个随从来到王舍城附近,向阿罗蓝仙人学习。阿罗蓝是当时最有名的学者之一,悉达多在这里学习了《吠陀经》和《奥义书》这两部古老而神圣的经文,跟阿罗蓝学习了用各种残酷的方法摧残肉体的苦行术,以求精神上的解脱。但阿罗蓝主张的苦行,悉达多认为并不可取,就离开了阿罗蓝。

后来,悉达多又向隐居山洞的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学习禅定。前者教他“追随沉思默想步骤”,这样便能得到“空寂王国”;后者对他宣读“既非生理作用也非心理作用的状态”。于是悉达多独处山洞之中,盘膝坐,面壁静心,以求觉悟。春去秋来,终无所得,他明白了这不可能修成正果,于是改变主意,决定去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

悉达多决定进行禁欲苦行后,带着他的五个随从来到了尼连河边伽耶山苦行林中,开始了极端残酷的修行生活。他一天天减少饭量,身不着衣,不避风雨,摒除一切杂念,静坐思维。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悉达多的大脑在不停地思维。漫长的六年中,他虽然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模糊的理解,但始终不能达到无上的境界。而随着食物一天天地减少,他的身体变得极度虚弱,精力已经消耗殆尽,生命就像挂在一张破损的蜘蛛网上,随时都可能坠入死亡的深渊。

有一天,悉达多忽然醒悟:过度享受固然不易达到解脱大道,但是一味苦行也是没有办法进入大彻大悟的法门。于是,他决定终止这样的苦行生活。

结束苦行生活的悉达多已经疲惫不堪,简直连行走的力气都没有了,就坐靠着一棵大树进行休息。

在尼连河畔丰美的草地上,有两个放牧牛羊的女孩,一个叫尸迦罗越,一个叫富那。这天,富那首先发现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悉达多,马上告诉了尸迦罗越。尸迦罗越赶快用陶罐接了许多牛奶,再加些大米,把陶罐放在火上精心熬制,熬出来的饭就像从蜂巢里取出的王浆一样纯净而香甜,然后赶紧端着这美味的奶米饭去供奉悉达多。

悉达多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奉乳糜,一个月后体力强健,恢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

恢复体力后的悉达多再次开始了他的修行。他来到了一个叫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个巨大的菩提树下铺开了一团青草,然后面向东方,双手合十,盘腿静坐。当时他发下誓愿:“我如果不能证得无上大觉,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悉达多在树下的静坐中领悟很多,眼看就要得以成佛,这引起了法力强大的魔王的极大不安。

魔王派爱欲女魔特利悉那、贪欲女魔罗伽和乐欲女魔罗蒂三个魔女前去蛊惑悉达多。魔女们来到悉达多面前殷勤献媚,作出种种妖娆、淫荡之态,竭尽引诱之能,但悉达多心如止水,对她们的妖媚之状视而不见,魔女们只得羞愧而去。

魔王见魔女无功,便亲自率领众魔鬼向悉达多进攻。魔王对悉达多进行了威胁,但丝毫不起作用。恼羞成怒的魔王命众魔鬼刀箭齐发,杀向悉达多,但这些刀箭却不能挨近悉达多的身体。这时天空一声巨响,护法天神用滔滔洪水将魔鬼全部驱散。这时悉达多全身显露出无限的圣光,这是将要成佛的征兆。

悉达多苦修时,他的五个随从憔陈如、跋提、婆师波、摩诃南、阿说示也跟他一起修行。当悉达多决定结束苦行时,五个人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继续他们的苦行。

结束苦修的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战胜了众魔鬼之后,又开始苦苦思索。首先,他找寻自己生命的本原,于是得到了“宿命智”的神通,能知过去的身世。再进一步观察,又得到了“天眼智,”能知一切众生的生来死去,认为人的快乐与痛苦是由前生所行的善恶决定的。要摆脱痛苦,只有完全消除一切贪欲。最后,他又得到了“漏尽智”,知道自己已经解脱一切烦恼,知道一切痛苦是怎样生起和怎样解脱,他终于成佛了。这是公元前588年的事。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佛后,原来并不想把自己悟到的真理传给别人,因为他认为世上的人都是在追逐名利和满足自己的贪欲,自己悟到的真理世人未必接受。但在天神的劝导下,佛陀决定以自己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从而走上了传教的道路。

佛陀来到了波罗奈城的鹿野苑,自己原来的五个随从憔陈如等人离开他以后,一直在这里苦修。佛陀对他们说道:“欲求大道应防止两个极端,一为享乐纵欲的生活,这是堕落;一为禁欲的苦行生活,这是痛苦。避开这两个极端,行于中道,能导致智慧觉悟,即可修‘八正道’,脱离生死的苦海。”接着又向他们讲了“四谛”之法。憔陈如等五人听后恍然大悟,顶礼膜拜,皈依了释迦牟尼,同时被度为比丘,成为最早的信徒。这次事件在佛教中被称为“初转法轮”。

佛陀在鹿野苑的传教,其实标志着佛教的创立。他向憔陈如等最初五个弟子的说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四谛、八正道、缘起论和三法印等,这是佛教的根本教义。

四谛即苦、集、灭、道四谛。“苦谛”是讲世间存在的种种苦的现象;“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灭谛”是讲摆脱一切产生苦的方法,达到佛教最后理想的无苦境界;“道谛”是讲要实现佛教的最高理想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而要实现“道谛”,就必须遵循“八正道”。

八正道分别是:正见,指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指正确的思维;正语,指正确的语言;正业,指正确的行为;正命,指符合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合法的生活;正精进,指通过正确的努力修炼消灭一切烦恼,达到无忧寂静;正念,指正确的思想,铭记四谛等佛教真理;正定,指正确的修习禅定。佛教认为,人们按此来观察、思考、说话、行动和生活,就可以达到涅槃的境地。涅槃的意思是圆寂,圆是智能福德圆满,寂是灭除一切孽业,永恒寂静,达到了安乐的解脱境界。

佛教四谛是佛教教义的根本,所有佛教的典籍和思想启示都出自于四谛。而四谛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则是缘起论。缘起论是佛教全部宇宙观和宗教实践的基础理论。所谓缘起,即诸事由因缘而起。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这被用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缘起论主要用以批判婆罗门教的种姓等级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提出无常无我的思想,认为人生的轮回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无常、无我的思想是佛教对宇宙观的总的解释,被称作“法印”。法印是佛教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其中涅槃寂静是佛教弟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涅槃是指消灭了生死忧悲的苦恼而得以超脱,也叫圆寂,就是智慧福德都达到圆满成就。但涅槃并不等于死去,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的境界?就要通过戒、定、慧三种修行的方法来达到。戒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定指禅定,即摒除杂念,专心致志,精神上既不瞌睡又不纷弛的安和状态;慧指智慧,就是通达四圣谛的真理,获得真正的解脱。

佛陀收憔陈如等五人为比丘之后,就在鹿野苑附近进行传教。一天夜里,波罗奈城大富翁俱梨迦的儿子耶合,因厌倦奢侈的生活而逃到鹿野苑,请求释迦牟尼帮他摆脱苦恼。佛陀向他讲解了佛教的真谛后,耶舍当即恳求出家,成为佛陀座下的第六位比丘。

耶舍的父亲俱梨迦寻找儿子到鹿野苑,佛陀向他宣讲了四谛,俱梨迦受到启示后也想出家,但又怕买卖不能继续,佛陀就将他收为第一个在家修行的男弟子,称为“优婆塞”,俗称“居士”。后来,佛陀又到俱梨迦家中说法,俱梨迦的妻子愿意皈依佛陀作为在家的信女,于是佛陀收她为第一个在家修行的女弟子,称为“优婆夷”,俗称“女居士”。佛陀告诉俱梨迦夫妇,优婆塞和优婆夷只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也照样得以涅槃。

后来,耶舍的54位亲朋受佛教的影响,也都在鹿野苑出家为比丘,都成为摆脱生死的阿罗汉。

一天,居住在鹿野苑的佛陀对他的60位出家弟子说:“虽然你们已经摆脱了生老病死的各种苦难,但世间还有无数人在受苦受难,很需要你们去帮助,你们应该到各处去宣扬佛法,普度众生。”

众比丘遵从佛陀的教导,各自走上了传播佛教的道路,释迦牟尼也单独向伽耶山走去。

同类推荐
  • 中华圣贤经典——信

    中华圣贤经典——信

    翻看此书,犹如聆听一位睿智而亲切的长者的谆谆教导。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读书的人,或者说善于读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是读书的乐趣,也是读书的智慧。阅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最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最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最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它是一本让人如沐春风的经典导读读物也是一本让人心悦诚服的道德研修宝典更是一本让人茅塞顿开的人生答疑指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路漫漫,吾辈上下而求索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崇智求真,虽片刻而不能止成功的缔造、幸福的获取、精神的锤炼往往始于对智慧的探求改变,可以从这里开始……
  • 成都人

    成都人

    成都人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成都人的性格:有较强的封闭意识,容易自命不凡;又渴望了解外界,十分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渴望了解和沟通是人类的共性,在成都人关注外界的同时,外界也在关注着成都和成都人。于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林文询先生写了这本《成都人》,这本“印象派画家”写着“玩”的书,会带你感受成都人的闲适、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让你真切的体会到老谋子的那句话:“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

    唐代妇女形象的研究涉及唐几百年间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的众多女性,她们随着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唐文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是当时妇女实际生活的集中反映,就其社会角色和社会阶层而言,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有皇族、贵族、官僚、农妇、商妇、侠女、征妇、女尼、女道士、妓妾等,其中还包括大量以女性形象出现的精灵鬼怪。本文不可能一一论述,兹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我们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 中国古代性文化

    中国古代性文化

    本书包括性文物的宣传与展示,能弘扬祖国文化;被破除性神秘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镜;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为与性有关的许多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民俗学、医学、文化艺术,等等,真是太广了)开辟新的发展教育。通过这个研究,目前的性教育既应该包括性的知识教育、性的人格教育,还应该包括性的历史文化教育,当然后者是较高层次的,主要是对成年人进行的,不知这种认识对不对。
  • 卓尼洮砚产业文化

    卓尼洮砚产业文化

    尼自然风光瑰丽,生态多样,是一座植物学的博物馆,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尘封,使这里成为现实世界中的香巴拉。卓尼是历史上华夏文明最早发祥的地区之一,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流经这里,县内洮河流域密布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等文化遗存。
热门推荐
  • 邪魁王子:千万不要爱上我

    邪魁王子:千万不要爱上我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紧紧握住你的手,无论世人怎么说也绝不放开你的手!】黑暗中她是人人骇然的魔鬼,无情无心。而他是光明中人人所瞩目的霸道少爷。一个属于黑暗、一个属于光明。本是绝不可能的两条相交线却相交了……他对她起初的温柔宠溺变成了最后的冷酷绝情,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抛弃她抱着另外一个女人走了。她心灰意冷的离开了~他却疯狂的满世界对她示爱!因为他的执着深爱再一次触动她冰冷的心~“夏辰亦!你这个流氓王八蛋,你不是不要我了吗?你还来找我干什么!”他心疼的抱紧眼前的女孩,眼底的柔情划也划不开:“谁说我不要你了?这个世界谁都不可以不要你唯独我不能不要,幽雪~生生世世许你爱我,我也爱你~”
  • 守护甜心之加油亚梦

    守护甜心之加油亚梦

    一个热爱日漫的女生第一次看到守护甜心就被深深的迷住了,然后就向上天许愿想向女主亚梦一样。结果周围出现了粉红色泡泡把她带到了。。。。
  • 大唐东都狼

    大唐东都狼

    “武技霸体,乾坤已定,大唐盛世就要来了......吾为天策上将,一杆长枪,定守大唐万世安康!
  • 人间有情是温暖

    人间有情是温暖

    不管四季如何轮回,时光怎样荏苒,青春都是最美好的片断。人活一辈子,最苦闷的不是事业而是情感,特别是对女人来说,感情才是生命主导。女人为爱而生,为爱而狂,让人疼惜,让人敬佩,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故事描写了黄永健、姜敏、乔筱楠等年轻人的生死相恋,温暖人生,尽显女性"魅力"。女性为爱而生,男人应当永远珍惜!
  • 冷漠女王的恋爱之剑

    冷漠女王的恋爱之剑

    她的出现,他看到了她,他莫名地悸动了一下。这么久的相处,他喜欢上了她。他心里一个声音告诉他,他一定要追到她。她能否答应他?
  • 霸气帅哥恋上我:豪门不敢惹

    霸气帅哥恋上我:豪门不敢惹

    她是父母双亡的“美人鱼”,他是豪门冷少,一不小心,她就被这个恶魔缠住了,原本已经相爱,却没想到对方是自己的仇人,是他让她的父母从那时离开了自己,却不想,当初爱惨了他,现在也恨得入骨……“女人,你跟有胆量啊!”对面的男人恶狠狠的盯着她,但她的眼神却异常的坚定。“冷豪风!你敢过来我就跳下去!”带着球的景妍冷冷的笑了,“反正又不是我第一次自杀,我死了也不会有人来关心我的!”“不要!景妍你下来!”他原本富有震慑力的眼神中似乎多了些紧张,“直升机呢!我亲自上去!如果妍儿你敢跳,我会把景家夷为平地!包括刘晨羽!”
  • 绝品女王之惊宫

    绝品女王之惊宫

    上官惜若的爷爷二十岁生下上官惜若的爷爷,五十岁的时候当上皇帝,生下儿子上官志权。同年上官惜若的爷爷已有三十岁,生下小儿子上官石埠;十年后上官惜若的曾爷爷去世,享年六十岁,同年上官惜若的爷爷四十岁登上皇位,上官志权十岁,上官石埠十岁;十年后上官石埠二十岁生下上官惜若,同年上官志权二十岁,上官惜若的爷爷五十岁;而这时二十岁的上官石埠妻子生下上官惜若,皇帝为了保住上官家的高贵血统,秘密将上官惜若送出宫外,直到十六年后,皇帝六十六岁去世,十六岁的上官惜若被迫回朝主持大局,当上小皇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系统:女配逆袭法

    快穿系统:女配逆袭法

    她洛铃儿含念而死,是怨念也是思念。一朝与系统达成契,使她明白,她不过是她那个位面可有可无的女配罢了。可女配又如何?她带着系统收集念值,逆袭而来,勇斗白莲花,毒打绿茶婊,渣男什么的通通都去死吧。而且她不只要帮寄主达成念,她还要为自己达成,待她洛铃儿收集完念值重生之时,那便是要颠覆她自己女配之路时!害她的,羞辱她的,她一个都不会留情。
  • 重生1965

    重生1965

    当过兵,开着一家公司,不断做着善事的赵东旭意外地重生到1965年,且看他如何在77高考中崭露头角,在改革的浪潮中大赚特赚;如何培养足球,娱乐,科技人才,让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如何让棒子国,扶桑人兴起一阵又一阵的哈汉之流;如何利用金融危机让印尼,棒子,日本不堪重负;如何帮助国家买武器,买高科技设备,最终买到我们曾经失去的土地---库页岛,海参崴,实现一个平民的振兴中华之路!大汉鹰犬的《万历四十年》已经发布,大家关注!
  • 怨恨的恶作剧

    怨恨的恶作剧

    一场大火,烧毁了三个人的纠缠。姜梓恒的死虽然使陈姝敏悲痛了很久。但转念一想,人都已经死了,再怎么悲痛也回不来了,若是这样能使她和姝倪和好如初,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两年后的陈姝敏回到了那个从小生活的地方,照着从前的生活方式过着普通的高中生活。因为一个契机,她遇到了何梓尘,那个使她第二次心动的男生。却不知,这只是一场由怨恨引发的游戏罢了。如果一切可以挽回,那么人们是否会去珍惜从前那些美好的时光,不会因为自身原因而伤到他人?当然,这一切只是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