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9600000038

第38章 情感交融探析

提起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一些老同志往往就心有余悸。他们说,文化大革命中不少监狱领导因搞感化改造而被批判斗争,现在又讲情感交融会不会带来麻烦?我以为,理论探索和工作开拓都有一定的风险。要改造罪犯,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大胆总结升华行之有效的感化改造方法。在监狱工作中,虽然执行刑罚不能容情,但情能护法,情能感人,情能启动和加速罪犯的改造。

所谓情感交融,这里是指通过监狱干警及罪犯亲属、社会人士等与罪犯在情感上的融合贯通,从而推进罪犯接受改造,向着改造目标前进的实用理论,它是改造者一方以无产阶级的情感去关怀、爱护、帮助被改造者,以真诚的态度去感染、启发被改造者,从而促使罪犯由“通情”到“达理”,由“逆向”到“顺向”的活动过程。

情感交融的原始形态在历史上和各国监狱制度中被称为感化。在我国,早在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的《陈禅传》中就有“禅于学行礼,为说道义以感化之。禅于怀服”的记载。《晋书·华谭传》也有“今诚风教大同,四海无虞,人皆感化,去邪从正”的记述。

情感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存在方式。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这种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古称“七情”或“六情”。归纳起来,主要是这十一种心理状态。一是喜,即欢乐高兴;二是怒,即愤怒;三是哀,即悲伤、悲痛;四是乐,即快乐;五是惧,即害怕、恐惧;六是爱,即爱慕、喜欢、爱惜;七是恶、即凶恶、厌恶;八是欲,即欲望、需要;九是思,即思考、思念;十是忧,即忧愁、烦恼;十一是惊,即因突然而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如惊骇、惊慌。罪犯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同样存在这十一种心态。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映,都必然与外部刺激相联系。这种外部刺激,从肯定方面讲,主要包括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师生情、同学情、同事情和部属情等;从否定方面讲,主要是指各种与需求、愿望不相符合的外部刺激。

罪犯改造理论研究情感的目的,在于使监狱干警与罪犯在情感上融合贯通,从而推进罪犯积极改造。这就是说,罪犯改造理论中的情感交融,不是孤立地去研究情感交融,而是把情感交融作为一种改造手段,去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一)情感交融辩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监狱干警对罪犯的改造,其实质是做人的工作。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情的传统的国家里,做人的工作,做以思想转化为核心的罪犯改造工作,是应该而且必须讲“情”的,是必须讲情感交融的。事实上,几十年来,我国罪犯改造工作都一直是这样做的。从中央关于教育、感化、挽救政策的制定,到情感矫治的实施,都体现了情感交流理论的要求。尽管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情感交融被贬为“资产阶级人性论”,使得以感化为主要内容的情感交融在一段时间成了谈“感”色变的禁区;尽管有的监狱干警划不清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界限,与罪犯烟酒不分家,给以感化为主要内容的情感交融理论的实践带来了困难,增加了阻力,但罪犯改造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监狱干警要不要感化罪犯,应不应该感化罪犯,能不能感化罪犯,敢不敢感化罪犯,这些问题都是实现情感交融,提高改造质量的关键环节。

首先,情感交融不是“资产阶级人性论”。资产阶级人性论,通常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以后,资产阶级提出的以提倡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如卢梭认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自身的关怀。这种人性论的特点是不用阶级观点分析人,不按人的历史发展解释人性马克思主义者也讲人性,但它认为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常常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尽管社会性不等于阶级性,不能把具有社会性的人性完全归结为人的阶级性,但也不能完全撇开人的阶级性去理解人性。在监狱的罪犯改造中,采用感化的方法,通过情感交融去改造罪犯,既不是提倡“个性解放”,也不是要罪犯只去“维护自己的生存”,只去关怀自身。而是把罪犯看做一个社会的人,有血有肉的人,通过改造者与被改造者情感交融手段去实现改造人的目的。这种情感交融活动不仅目的明确,而且在内容上有具体界定。以感化为主要内容的情感交融不是资产阶级人性论,而是无产阶级对罪犯的改造论。

其次,情感交融既不是“烟酒的分家”,也不是监狱干警与罪犯称兄道弟。情感交融是建立在把罪犯当做人的基础之上,通过情感交融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监狱干警可以采取一切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允许的措施和方法,去与罪犯进行情感交融。正如黄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里的关键是要抓住“老鼠”。情感交融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关键是要能改造罪犯。实践证明:“烟酒不分家”与“称兄道弟”,不仅不能改造罪犯,往往实施这种行为的干警还可能被罪犯“改造”过去,成为他的代言人,甚至步罪犯的后尘。但否定与罪犯“烟酒不分家”和“称兄道弟”,并不排斥目标明确,符合政策法律和人之常情的、在特定条件下给罪犯抽一两支烟的行为和在改造中对罪犯的和颜悦色。任何离开无产阶级改造人、改造社会的目标的“左”的思想流毒,都可能成为实现情感交融的障碍。

(二)情感交融的特征

特征是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存在的。从罪犯改造的客观上考察,情感交融的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

1.内容上的阶级性

“内容的阶级性是指我国罪犯改造中情感交融反映无产阶级特有的利益、要求、思想、观点和习惯。尽管情感交融作为一种方法、手段不同阶级都可以使用,但不同阶级使用它所反映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正如毛泽东早在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苏维埃的监狱对于死刑以外的罪犯是采取感化主义,即是用共产主义的精神与劳动纪律去教育犯人,改变犯人犯罪的本质。而国民党监狱则是纯粹的封建野蛮的虐杀,法西斯蒂的酷刑,劳苦群众与革命者的人间地狱。”我们的监狱采取感化主义,国民党监狱也讲感化,但两者的内容却截然不同。这种感化内容的不同,最根本的是因为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思想、观点和习惯。不同的阶级对罪犯的感化,都是按本阶级的道德去影响被感化者。这种感化内容上的阶级性,是情感交融的重要特征。

2.目的上的改造性

目的上的改造性,是指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根本目的是要将罪犯改造成为无害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在国外,自资产阶级监狱改良运动开始建立感化院以来,自被称为监狱改良鼻祖的约翰·霍华德提出对犯人施以劳动感化以来,都在使用感化的口号和方法,但目的却不尽相同。这种不同,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狱使用感化的具体目标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狱运用感化的具体目标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想通过感化方法,维护监狱秩序,保障监狱行刑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个层次是想通过感化方法,使犯人最终向“复归社会”的目标靠拢。尽管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感化方法实现预防犯罪的目标,但作为监狱,在具体操作上却很难实现上述目标。而我国的以感化为主要内容的情感交融,从把它作为罪犯改造方法那天起,就把具体目标定在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的目标上。这种改造目标,无论从外延到内涵,都与资产阶级国家监狱的维护监管秩序与“复归社会”的目标不同。二是使用感化的具体要求不同。在国外,感化一般只停留在刑罚和监狱学者的论述中,停留在监狱官员的口号上。没有也不可能有具体感化的规定与要求。而在我国,不仅党的政策中有感化的规定和要求,国家对感化有具体阐述,而且在改造罪犯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不少具体的感化方式方法,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

3.观念上的人道性

观念上的人道性是指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在指导思想和观念体系上,把它作为革命人道主义的政策和原则的范围。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监狱犯人的感化,从观念体系上看,是同使用感化的目标紧紧相连的。在我国,虽然情感交融也服务于社会安定,进步和发展,但这与西方国家感化服务于行刑矫正和社会防卫有着质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我国对罪犯改造的情感交融在观念体系上,还是基于革命人道的要求,还是基于把罪犯当作人,真正把罪犯作为犯了罪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人来对待。正是因为罪犯是活生生的人,监狱干警才有可能与之进行情感交融;正因为罪犯是活生生的人,监狱干警才能通过情感交融使之受到影响和促进其改造;正因为罪犯是活生生的人,罪犯改造活动中才可能产生情感交融理论。如果罪犯只是个被惩罚者乃至于“保管场”的物,那么这种感化就是运用于监狱实践也主要是单方面的行刑行为,不可能形成监狱干警与罪犯在改造过程中的双向情感交融行为。

4.途径上的感应性

途径上的感应性是指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把心灵感应作为监狱干警和罪犯连结的通道。感应,即因受外界影响而引起相应的情感或动作。心灵感应则是人类相互间重要的思想交流方式。当罪犯的内心、精神、思想受到监狱干警情感信息的影响、刺激,必然会引起相应的情感或动作。这种心灵感应,是我们改造罪犯的重要途径和条件。在国外的行刑矫正中,他们的感化尽管也涉及心灵感应问题,如劳动感化、宗教感化,但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忌讳思想改造,因而对与思想有关的问题则尽可能回避。当然也就更说不上在理论上去研究、实践中去创造。我国是推崇以罪犯思想改造为核心的罪犯改造理论和实践的国家,因而主张一切罪犯思想改造有关的理论、途径、方法都应加以研究和运用。心灵感应既然是罪犯接受改造信息,并必然引起相应的情感活动和过程,充分运用心灵感应这一途径和方法就能有效地促进和加强对罪犯的改造。几十年来,我国从对战犯的改造到对一般罪犯的改造,从对历史反革命犯与旧社会渣滓的改造到对新生的反革命犯和普通刑事犯的改造,监狱干警都自觉不自觉的利用了心灵感应这一途径和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罪犯改造任务的完成。

5.效应上的共鸣性

效应上的共鸣性,是指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在效果上,把干警与罪犯心灵的互动、共鸣作为追求的直接目标。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情感交融,就是要通过监狱干警对罪犯的情感信息传递活动,使罪犯受到感化而引发起相应的情感或动作。如果不能引起这种情感或动作,情感交融的直接目标就不能实现。这种感化活动就失败了。在国外,多数国家的感化都是就监狱单方面的行为而言的,尽管有关学者和使用感化的监狱官员也希望感化有好的效应,但由于其基本着眼点是把感化作为监狱行刑矫正的一般理念因素,至于成效如何,一般也就不可能去作深入考查研究。在我国罪犯改造中的感化,一开始就是从追求共鸣、互动效应着眼的。正是由于是有目的的实施感化行为,从感化手段的设计到感化手段的实施,都包含着对共鸣、互动的期盼。几十年来,我国在罪犯改造实践中,凡是自觉使用感化手段的活动,一般都收到了理想的共鸣、互动效应。

(三)情感交融的功能

研究情感交融功能,目的在于深入认识情感交融的效能,更好地运用和发挥情感交融在罪犯改造中的有利作用。使之在我国罪犯改造事业中发挥更大效应。

1.联络功能

联络,即结合。联络功能就是将监狱干警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的愿望与罪犯身陷囹圄,渴望自由的心理结合起来的作用、效能。实现罪犯改造良好效应的基本条件是罪犯接受改造,而罪犯接受改造的基本途径就是靠监狱干警运用感化手段实现与罪犯心理的联结。罪犯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在监狱干警与罪犯之间,只有实现这种联结,改造效应才可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情感交融的联结功能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凝聚效应。当监狱干警的感化行为实施后,能将监狱干警的改造愿望同罪犯渴望恢复自由的愿望凝聚成一个共同的企盼,即积极改造的行动,这种凝聚效应往往是感化手段以外的其它手段所不及的。充分发挥感情交融的凝聚效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是相容效应。进入监狱接受惩罚和改造的罪犯,特别是刚进入监狱不久的罪犯,与监狱干警有敌对、不满和格格不入的情绪是普遍的和自然的。而这种情绪恰恰是罪犯改造的重大障碍。通过感化手段,清除罪犯对干警的这种情绪,使之在心理上能互相容纳,就能促进罪犯对立情绪的转化和接受改造心理的萌发。

2.沟通功能

沟通,即使两方能够通达。沟通功能就是监狱干警“为罪犯好”的良好情感为罪犯所接受的功能。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既是监狱干警的职责,又是监狱干警为罪犯好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这种为罪犯好的行为是在对罪犯行刑惩罚基础上和过程中施行的,加之罪犯改造本身具有痛苦性的特点,某些改造措施、手段又具有强制性,致使罪犯把监狱干警为他们好的改造行为当成整他们、惩罚他们的行为而加仇视或抵触。情感交融就能清除误解,沟通罪犯与干警间的心灵。情感交融的沟通功能具体有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调距效应。在监狱接受惩罚和改造的罪犯与监狱干警在地位、感情、认识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差距和矛盾。这种差距和矛盾不利于监狱干警对罪犯的改造,不利于罪犯对改造信息的接受,因而要加速罪犯的改造就要设法解决干警与罪犯之间这些差距和矛盾,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改造效应,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首选措施就是情感交流。

二是信任效应。由于监狱干警和罪犯所处的特殊地位,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罪犯入监初期,罪犯对干警是只有对立、隔膜而说不上信任的。罪犯改造理论与实践证明,监狱干警与罪犯没有信任,改造就必然事倍功半,效应极差,而情感交融则是解决罪犯对干警不信任的重要手段。

3.感染功能

感染,即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感染功能就是通过监狱干警的语言和行为,引起罪犯相同的思想感情的功能。我国监狱干警是改造人的灵魂工程师,是改造人的特殊园丁。他们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行使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寻找适当的方法,去把自己的希望和行为让罪犯接受,使之与自己一道共同去完成罪犯改造的历史使命。而这种方法,就包括情感交融的感染力量。情感交融感染功能的具体内容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考察,情感及其感染过程,是同被染者的认识过程分不开的。监狱干警通过情感手段使罪犯受到感染后能有效地唤起罪犯负罪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罪于社会,有罪于人民,而社会、人民对他们并不是采取丢了不要政策、镇压的政策,而是恨其罪、爱其人,从而激发起对罪恶的认识和改悔的决心。同时,情感感染还能矫正罪犯颠倒、变态的情感。从而实现错误、消极情感的良性转化。二是连动效应。罪犯作为有血有肉的犯罪人,在接受监狱干警的感化信息,并因之受到感染后,一般都因此而有连动反映。就一般情况而言,罪犯在受到情感感染之后,大多数都会引起思想斗争,对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并自觉的争取相应的有利于改造的积极行动,这种积极行动应该说是感染功能的必然结果。

4.驱动功能

驱动,即赶动。驱动功能就是通过监狱干警与罪犯感情交融活动,促使、推动罪犯启步向改造目标迈进的功能。罪犯要由一个受刑者转变成为一个接受改造者,特别是要由被迫改造者转化成为一个自觉或半自觉的改造者,是一个重大的、艰难的决策和行为。罪犯犯罪思想一般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罪犯要由一个受刑者转化为一个接受改造者,由一个被迫改造者转变为自觉改造者,认罪是途径的第一关。就是罪犯能在监狱干警的帮助下能过好认罪关,要去忍痛改掉自己长期形成的犯罪思想和行为恶习,也是需要有动力和下很大决心的,而情感交融就能产生强大的驱动功能,促使罪犯向国家要求和期望的目标前进。情感交融的驱动功能具体也有两方面的效应。

一是启迪效应。监狱干警要实现改造目标,首先必须在思想转化上下功夫,通过情感交融激发罪犯的良知和进取精神,激发罪犯产生积极、肯定、高尚的情感体验,激发罪犯对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进行重新评价与认识。这种启迪效应,对将罪犯变为新人、好人、有用的人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强化效应。罪犯改造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在反复中前进。反复对改造中的罪犯是必然的,并不可怕的。但反复大了、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对罪犯的改造毕竟不利。如何把握和运用罪犯改造的反复前进规律,加快罪犯改造速度,是罪犯改造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情感交融理论及驱动功能,能有效地强化罪犯的积极认识与行为,减少改造中反复的强度、次数和时间,加快罪犯改造和前进的步伐。

(四)情感交融的意义

情感交融及情感交融理论的研究与实施,在我国经历了几个历史发展阶段。可几次都因左的思想影响或认识上的偏颇而导致以感情为主要内容的情感交融出现沉浮。但由于情感交融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它必然会在我国罪犯改造事业中重新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罪犯接受改造的积极性,提高改造质量

罪犯改造是个双向活动。尽管监狱干警在罪犯改造中起主导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离开了罪犯接受改造的积极性,离开了对罪犯情况的研究,只一般地进行教育、劳动改造和狱政管理是不可能有理想的改造效应的。情感交融在罪犯改造中的运用,由于它能起到改造动机的发生作用,能起到消除对立情绪的润滑作用,能起到端正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因而也就能更好地调动罪犯接受改造的积极性,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收到更加显著的改造效果。

2.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监狱工作方针

党的监狱工作方针,本身就是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目标而提出的。现行的监狱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虽然因执行不久而无法评价,但从党的几次监狱、劳改工作方针实施的历史经验看,都是会在贯彻执行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与问题的。现行监狱工作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求处理好惩罚与改造的关系,以改造人为宗旨。情感交融在罪犯改造中的运用与实施,由于它的内容和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因而它必然能有效地推动罪犯改造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促进以改造人为宗旨目标的实现。同时,情感交融的运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监狱干警在惩罚和改造工作中存在的违纪现象,从而也有助于监狱工作方针的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

3.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监狱及监狱干警的形象

监狱历来都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加之剥削阶级监狱的残酷与黑暗,使得监狱的社会形象都是阴森恐怖的场所,使得监狱工作人员都是凶神恶煞的牢头禁子形象。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由于监狱性质的变化,改造人的目标的确立和监狱干警为人民服务、为犯人服务的现实,使得社会对监狱和监狱干警的社会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由于特殊的场所、任务和宣传不够的原因,加之部分干警素质不高,监狱及干警的形象仍不容乐观。情感交融在罪犯改造中的运用,就能通过罪犯通信、会见和改造成效等渠道,向社会传递监狱及干警良好形象的信息,从而塑造起全新的社会主义监狱及干警形象。

4.有利于发展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

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把它作为科学来研究的时间毕竟太短,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体系还很不完善,许多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的界定和深度还不够理想。情感交融理论的提出与研究,在横向上它为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扩展了新的领域,开辟了新的阵地,从而必然推动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的更大发展;在纵向上,它为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开拓了新的深度,减少了这门学科未开垦的处女地,从而也就加快了监狱及罪犯改造科学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民法的理念与运作

    民法的理念与运作

    本书从法治理念的角度,重点研究了“人格平等”、“产权保护”、“意思自治”、“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民法最基本原理的理念及在实际运作中理念的运作精神,具有突破性和操作性。
  • 宋朝法律史论

    宋朝法律史论

    《宋朝法律史论》收录了篇关于宋朝法律史的论文,其中包括:“论宋朝法律文化特征”、“论宋代的讼学”、“宋代立法简论”等。
  •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收养、赡养与财产继承

    基于婚姻、血缘(出生)和法律拟制(如收养等)而形成的亲属关系,是存在于人类之间的一种最亲密的关系,对于构建和维系社会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属之间关系的相处既是最普遍、最温暖的,也是最微妙、最复杂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容易出现裂痕、影响和谐。
  • 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本书就我国当前的职务犯罪(腐败)问题作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对解决当前我国腐败问题提供一点思路和理论上的支持。
  •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

    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历经多次变革,相关史料浩繁,作者认为,。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宜有学术上的分工。部分学者侧重史料校注的上游工作,部分学者侧重史料分析的下游工作,相辅相成,法史学才能进步成长,有利于中国法制史的学术研究。
热门推荐
  • 神医农女的一亩三分地

    神医农女的一亩三分地

    现代中西医双料博士意外重生在异时空的小农女身上。吃不饱穿不暖?住着没顶的观景房?没事!咱有双手和头脑,外带附送的空间。缺啥买啥,盖个新屋不愁住。嗯,这个面瘫男是个壮劳力,就勉为其难的收入家门。可为毛这男人会惹上那么多麻烦?“尼码,你不是孤苦无依的伤兵吗?”某女怒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亲爱的小乖

    亲爱的小乖

    顾小乖。京城顾家的三小姐。集全家的宠爱于一生。长辈面前的乖乖女,哥哥面前的淘气包,弟弟眼里的好姐姐,同学眼里的小白莲。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部随性的文文,勿喷。
  • 争霸四界

    争霸四界

    一代君主,转世再生;雄霸四界;万物升腾;主人翁的复仇成长,灭家之恨,前世因果循环,再生笑傲四界,我一笑四界笑,我一怒四界颤。是他,让无望的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是他,让不正的风气在强者身上得以雪耻;天不公,我就灭天;地不正,我就踏地。何人不服?且看我笑傲四界!
  • 剑武天荒

    剑武天荒

    在这片波澜壮阔,浩瀚飘渺的云州大陆,人人以剑为尊,唯剑称上。这里是精彩绝伦,御剑风云的无尽世界。是一个剑指黄泉临九天的大时代!少年叶无悔,无惊世之才,妖孽之资,却要凭这不屈不败,坚忍不拔,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天荒剑道。
  • 蒲公英的告白

    蒲公英的告白

    呐.....“司南,如果我们没有相遇,是否你就不会那么痛苦,但是我很自私,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会遇见你。”林安与林子菲本是双胞胎,一母同胞的姐妹却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是天性使然还是命运的捉弄?相遇,是救赎还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
  • 《雪翼痕蔷薇妖娆》

    《雪翼痕蔷薇妖娆》

    浅蓝色的水月裙摆。。。。。。。。。。。。。。。。。。。。。。淡紫色的蔷薇妖娆盛开、、、、、、、、在那半红的圆月下。锁骨上琥珀色月牙邪魅闪耀、、
  •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如果你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思维的速度总是超过语速,写篇工作总结都会抓破头皮,玩“杀人”游戏总是误判和被误判……或者你面对客户总觉得一言难尽,工作上的委曲不知如何对老板说起,得到最多的评价总是“颠三倒四”,崇拜福尔摩斯和东野圭吾也想自己写推理小说,那么,你真的需要一点逻辑思维了!一个强悍的你的产生,未必需要一身肌肉,或许只需要一种强悍的逻辑。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只有父母会说也会听,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阴影。既然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充当爱神和智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超值金版)》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
  •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滨校的校花校草们

    从女汉子到校花,从阳光到冰山,从天真到成熟
  • 营养早餐这样吃

    营养早餐这样吃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早餐这样吃》讲述的是营养早餐是一日能量的基础。纠正错误的搭配方法和早餐习惯,根据不同人群早餐的营养需求特点,吃对早餐更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早餐这样吃》营养均衡的黄金组合,美味早餐健康加倍;读懂科学的早餐理念,吃对食物活力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