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展城乡一体化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完成“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课题而设计的。作为省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我们将更多地考虑课题成果的应用性,因此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他人先前的研究成果、各个地区的丰富实践,以及我们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层次、结构的初步理解,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子课题:即“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十五’时期浙江城乡一体化的现状、趋势、成就和问题”;“‘十一五’时期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战略和政策”。后来在课题进行中又考虑到“浙江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如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非常重要,因此又增加了“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比较研究”的内容。
按照既定研究内容,我们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研究总思路是:突破西方国家传统的以大城市为主导、辐射乡村的单一城市化带动乡村发展的模式,总结我国发展小城镇(乡村城市化)和中心城市扩张带动农村发展,城乡相互作用和双向交流的发展模式。按照城市、乡村、城乡边缘区“三元地域结构”类型,确立城乡“三维区域”互动的研究模型。判别指标服从这一需要,从城乡“三维区域”的互动、协调、统一与均衡,城乡一体化的长期性、阶段性,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可能性并存等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大致上包括: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一体化(要素融合度);城乡产业布局和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度),专业市场布局一体化(市场融合度),城乡人口迁徙(人口融合度)、乡村中心、城市中心、城乡结合地带的布局与辐射(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居民生活融合度和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度等方面来测度。
第一,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典型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仅涉及到城乡经济转型、产业分工和资源流动等等,而且还涉及到城市和乡村空间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般来说,城乡空间结构是由点(城镇等点状设施)到线(交通等线状设施)构成的拓扑结构。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研究点和线如何布局,如何紧密相连,即城镇体系与交通、信息体系的空间构建问题。科学、合理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配置,通畅、便捷的城乡交通和信息网络连接,不仅有利于促进城镇繁荣,而且能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达到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预期目的。判断城乡空间一体化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的景观对比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呈均质状态,这是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景观;二是指城乡之间建立完善通达、快捷的交通和通讯网络,城乡联系有序,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三是城市群的发展,这是城乡一体化的典型形式,体现了集聚与分散的良好结合。
第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各产业的均衡发展取决于产业间的配置比重。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互动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反,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任一方发展受阻,必将泱及鱼池,从而成为另一方发展的障碍。也就是说,城乡经济要协调发展,其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城乡产业要配置合理。
第三,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经济、社会、人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城乡一体化理所当然也应包括城乡社会一体化。城乡社会一体化就是要求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文化卫生等方面享受同样待遇,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别,使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社会发展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价值趋向和理念。如果城乡社会发展不均衡,政策取向不一致,城乡居民待遇不统一,地位不平等,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推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关键是在城市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居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必须着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说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那么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差距更大。目前城乡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仍呈扩大的趋势。分区域看,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越往西则越大。城乡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是正常的,也正是差距的存在才推进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促进了城乡的发展。但如果差距过大,解决差距的时间过长,这不但违反社会公正,而且反过来会成为城乡发展的障碍。因此推进城乡社会一体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城乡政府必须像抓经济那样抓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实行制度创新,彻底改变农村社会事业落后的面貌,让城乡社会发展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早日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
第四,城乡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国城乡就业矛盾不断加剧,据统计城镇现有失业下岗职工1400多万,农村除流动民工外,滞留在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有1.5~2亿人。如何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事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因此,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即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体制,将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与市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由劳动力供求主体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从而获得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投保人数不断增加。相反,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处在起步阶段,有的地方还是空白。众多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进步的好处。这对农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农民同城市市民同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国政府为城市市民的社会保障注入了巨额的资金,应该也为农民设立社保基金,为农民建起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城乡市场一体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要有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又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有城乡公平的竞争的制度环境,二是要有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只要有统一开放的城乡市场体系,城乡的各种资源就能在城乡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没有这样的市场体系,城乡仍然不能实现公平竞争。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资源要素是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城乡经济如何做到共进共荣和协调发展,说到底是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大量事实表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这几年我国城乡关系出现了新的趋势,二元结构的矛盾更趋尖锐,基本原因就在于城乡间资源要素流向不合理,配置不科学。除劳动力资源外,总的倾向是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向城市、工业和市民倾斜,而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存在着歧视现象。因此,要推动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第六,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就是要将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考虑,全面治理,彻底改变城乡生态现状,努力形成城乡生态环境高度融合互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乡生态格局,让城市与农村、人类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城乡一体化离不开生态一体化,生态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对于推进城乡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净化城乡环境,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必须破除把经济与生态环境对峙起来的旧观念,破除把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的旧格局,这需要城乡达成共识,双向努力,强化城乡生态功能,以保全生态系统为重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对环境保护的实现机制,健全城市、乡镇、农村生态环境协调体系,加速推进城乡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建设。针对城乡重大环境问题,如城市工业“三废”排放和农村土质、水质恶化问题,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整治,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实现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第七,城乡政治一体化。消灭城乡居民在参与管理国家方面的差别。在上层建筑方面既是决策者,也是管理者;在生产关系上体现共同利益,并且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专题研讨与合作研究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
文献资料收集和必要的理论准备。文献收集范围包括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方面的综述、文章和情况反映,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研究专著、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省内外关于城乡一体化研究以及相关研究(比如全面小康新农村科学内涵和评价指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或规划、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交流材料等)。资料包括浙江城乡一体化实践的历史资料,浙江城市调查、农村调查、企业调查、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各类统计和分析资料,国情、省情分析材料,城市和农村统计年鉴等等。这些工作在立项前已经基本完成,立项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规范研究。城乡一体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借鉴其他省区和本省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框架和测评体系,通过规范研究,建立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测评指标。分别从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心城市的扩张和辐射,城乡结合地带(新扩展的都市区)等三大经济圈(区域)发展入手,从三维角度分别进行经济、人口、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研究,然后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它的目标、战略、特征、动力机制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实证研究。“十五”时期浙江城乡一体化的现状、趋势、成就和问题分别选择3个发达县(油气区块经济或产业积聚特色县域)和2个欠发达县作为调查样本,同时又分别选择了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乡村工业化、城镇化”、“中心城市扩张”和“城乡结合地带(新扩展的都市区)”等三类经济圈(区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通过城乡典型调查、问卷调查和研究,对下列问题形成初步看法:
(1)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的现状、趋势、总体特征、不同特点;
(2)乡村工业化城市化、中心城市、城乡结合地带等三大经济圈发展现状、特点、趋势、成就和问题;
(3)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上述理论框架和测评指标对浙江十五时期城乡一体化成就和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比较研究。国内外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成果比较和借鉴。鉴于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实践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等三大区域,因此,我们的研究以这三大区域城乡一体化实践模式为样本,在比较研究中对浙江省“十一五”时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展战略、具体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召开小型专题讨论会与合作研究。一方面自己主办承办专题研讨会(班),另一方面参加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研讨会,通过研讨会、学术沙龙等形式,在课题组内外开展合作研究,交流阶段研究成果,获取相关资料,使城乡一体化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