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97700000002

第2章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早已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城乡融合”以及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中。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敏锐地指出:“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不过这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真正的大城市在这里只能干脆看作王公的营垒,看作真正的经济结构上的赘疣),中世纪(日耳曼时代)是从乡村这个历史舞台出发的,然后,它进一步发展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中进行的;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这段话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者引用甚广的马克思的名言。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城市和农村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在20世纪初被命名为“乡村城市化”的科学理论基础。但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对“城市化”早已有精辟的论述。因为“城市化”一词作为专业术语是在马克思去世20年以后才出现的。关于城乡融合的条件,马克思曾经说过消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个条件又取决于许多物质前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个条件单靠意志是不能实现的。

恩格斯最早最系统地阐述过“城乡融合”的理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在恩格斯眼里,“工业的发展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它全体成员的需要”,“这么以来,社会划分各个不同的阶级相互敌对的阶级就是多余的了……阶级的存在是由分工引起的,到那时,现在这种分工将完全消失……因此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一方面不容许阶级继续存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建立的本身便给消灭阶级差别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后来在《反杜林论》中又写到,“城市和乡村的独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它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要,正如它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要一样。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的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日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为植物的肥料”。恩格斯还提出“大工业在全国的尽可能平衡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的条件,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分离,这也不是什么空想”。我们阅读这些经典论述不难发现,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条件,是工业的发展给社会提供足够的需要,促使阶级消灭;同时工业平衡的分布为城乡融合创造条件。归纳之,恩格斯关于实现城乡融合有两个标志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

列宁曾经预言,当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不再存在它们固有的缺点的时候,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就能够克服了。斯大林和恩格斯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他认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他说“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城乡对立消灭以后,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从现有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斯大林的看法可能更符合实际。在这里,斯大林显然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毛泽东主席也曾多次谈到要消除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

西方城市学家对城乡关系也进行了阐述,但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样,并没有明确使用“城乡一体化”概念。“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首属英国伟大的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他站在城市规划的立场,于1898年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设想,即城市占地1/6,永久绿地和农业用地占5/6.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书中(1898年出版,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他在书中还绘制了标明“城市”、“乡村”和“城市——乡村”的三块磁铁,同时作用于“人民”,并提出了“人民何去何从”的问题。从而形象地说了他的城乡一体化的观点。他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这种思想影响了英国(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田园城市运动一度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美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nuford)于1946年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再版写序时对霍华德的城乡一体化思想大加赞赏,说“霍华德把乡村和城市的改进作为一个统一的问题来处理,大大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到20世纪60年代,他站在城市发展的立场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芒福德推崇亨利赖特(Herry Wright)的主张,即通过分散权利来建造许多“新的城市中心”,形成一个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通过以现有城市为主体,就能把这种“区域统一体”的发展引向到许多平衡的社区里,不仅可能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还有可能使全部居民在任一地方都享受到真正的城市生活之益处,同时,可以避免特大城市的困扰,以至最终达到霍华德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ies)的思想,将把城市与乡村两者的要素统一到一个多孔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并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虽然它是多中心的。

但是,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还是西方城市学家,都没有直接提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陈光庭研究员等人的研究,“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与城乡一体化比较相近的有integration(一体化),但是它很少与城乡(Urban-rural)一词搭配,经常是与”经济“一词连用。还有一个词”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composition),西方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在工业地理学研究中使用过。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中心向较小的聚落或尚未工业化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城乡一体化”一词的发明权可能应归我们中国人。这种发明可能是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关系论述时得到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

同类推荐
  •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与官员谈领导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走向善治:中国地方政府的模式创新

    国际舆论将中国视作正在崛起的大国,浙江省则是这个蓬勃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先行省份。本书的研究以该省为主要模本,正是基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政府改革在全国所处的领先地位,因为先行探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当然,聚焦浙江并非局限于浙江,本书的着眼点在于探讨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模式创新的实现途径。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三农论”

    “三农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学者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依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把农村问题分解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分别进行研究,既分析这三者的关系,也研究这三者各自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三农”问题的理论,作为认识实践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框架。经过10多年的实践,现在已成为中国政界、学界的共识。
  •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新中国行政体制的初创:周恩来与中央政府筹建管理述论

    本书全面考察了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创建和发展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周恩来精心组建、调整和管理新中国第一至五届中央政府的过程。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重点研究从新中国创建之初到20世纪70年代中央政府筹组、运转和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的风雨历程,以及周恩来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部深入研究了周恩来在长期领导政府工作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的行政方式、独特的行政风格,以及杰出的人才观和廉政建设思想。本书对我们全面了解新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的初创与沿革,传承周恩来卓越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工作作风,对我们搞好今日政治体制和行政机构改革有深刻的启迪。
热门推荐
  • 春色映朝阳

    春色映朝阳

    推荐光的小白女强穿越文:邪王压醉妃http://novel.hongxiu.com/a/541781/一句话简介:正在她欲.火难耐之际,身下男人却一翻身将她反压至身下,邪魅一笑:“小娘子,我来教你如何?”光:此文略有肉肉,不喜者勿入撒·~~~~~~她叫春子丹,高干家庭出身的长孙女。他叫马东阳,豪门长公子,贵族集团唯一法定继承人。从小,他叫她子弹头,她叫他死马。春子丹自小就知道,马东阳这厮就是一摊祸水,不祸害别人,专门祸害她。十四岁开始,她帮别人塞给他的情书不下一百封,可他却永远摆副臭脸给她看,活像她欠了他二五八万。十八岁开始,他换女朋友的速度堪比换衣服,而她却永远都是他身边唯一不曾换的女人。二十四岁开始,无数女子登他家门献殷勤,为让马家妈妈安心,她只能不停的充当他的女朋友去给他掐桃花。如今她二十八了,竟还要翘班去酒店帮他赶‘彩蝶’,不带这么玩的,她大吼一声:“死马,你再出去风流,姑奶奶我就废了你。”他嬉皮笑脸搂住她脖子:“哟,我们的子弹头终于知道生气了。”改邪归正不风流是好事儿,可是从啥时候开始的,那个别人口中的白马王子成了她的丧门星,开始反过来专掐她桃花,一朵两朵都不够,还要掐断第三朵…相亲记一:某女哀求:“死马,我要去相亲,你行行好,滚得离我远点。”某男挑指甲:“远点?那可不行,你这么没眼光的人指不定相上个什么外星人呢,哥哥我要去给你把个关。”相亲记二:某女抓狂:“马东阳,你疯了啊,你不是帮我去把关吗?什么时候成我男朋友了?”某男耸肩:“喂,子弹头,你没看出来那个男人出厂时没经过质检严重不合格吗?我帮了你你还对我大呼小叫,人不好这么没良心滴呀。”“我还要嫁人呢,嫁不出去你负责吗?”“负责?那我就勉为其难把你娶回家好了吗…”一记飞拳飞过:“死马,姑奶奶跟你拼了…”——————你说,你从十四岁开始守护我,可你却从不曾知道,从四岁时,我就已经开始守护你了。子弹头,如果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一个人要豁出一切的爱你,宠你,欺负你,保护你,那这个人只会是我。——马东阳。~~~~~~~·~亲们,这是光第一次写高干文,此文是小暖小伤的暖情文,喜欢暖情的亲们,要记得收藏哟~~
  • 我的懵懂少年

    我的懵懂少年

    缘分已尽,又何必留恋?不是爱你,又何必死皮赖脸?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锦绣江山:权谋天下

    锦绣江山:权谋天下

    亘古变,情未变,殇于落花间日渐远,初心变,夺鼎逆澹泊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权御天下,只手遮天劳烦一生,只为争权汝问吾值亦不值吾答曰:“孽戾一生,只为不空度一生;回望初心,初心何在?吾,只为其一人。”只为其一人。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大晋风流

    大晋风流

    不经意间,财富源源不断,红粉佳人暧昧多情,本想无忧无虑,风流快活一生,却风云乍起,变故频生,遂不得不左支右绌,顺势而为,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办博彩,兴教育,开球赛,建银行,印报纸,开战事,且看一个现代人如何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去经营和布置西晋,详情尽在《大晋风流》。
  •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当代北京电视史话

    本书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 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

    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

    十七岁,他让她的整个世界崩溃,让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里过着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七年时间,她成为人人侧目的冰美人,他却再度出现……一首关于爱与痛的不老情歌,一场关于阴谋、强权、欺骗与背叛的都市恋曲。青春将去,可是,你若不来,我又怎敢老去!
  • 失落的纪元

    失落的纪元

    公元3088年,一颗陨石坠落地球,从此地球被奴役当人类最巅峰的宇宙飞船探索者号,返回的时候,地球已经被奇怪的物种占领。灯泡,是会发光的虫子,房屋是各种生物的躯体,整个世界没有一丝绿色,一条环绕整个星球的墙,把人类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是飞速发展的生物文明,一边则是被抛弃的变异者。突兀闯入太阳系的宇宙飞船,在这个失落的世界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 齐天传

    齐天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滋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古来天高未难及,今且须赏齐天传。清白世界,条条道理,理不通,道不明,心有多高,欲与天齐,一切尽在齐天传。注:本书是全新演绎,切勿对号入座,如有误伤,还请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