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3600000002

第2章 秦汉篆书

(第一节)小篆简介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篆书作为我国的古文字,由于其形成的年代久远,而且有先有后,加之有初创及其发展演变期的不同,所以形成了写法和形体各异的多种书体。我国先有大篆后有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丞相李斯将大篆简化后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20多种写法,给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文”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是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从而创立了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是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泰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玡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刻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由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是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相传为丞相李斯用小篆所书。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很久就已经佚失,现所见均为后人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

秦诏版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遒劲,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第二节)翰墨丞相——李斯

一、李斯小传

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创立了小篆作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担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对语言交流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秦始皇一直期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由于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他。李斯接受任务后,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小篆创立之初,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写得不是那么的称心如意。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写好小篆,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好大喜功,每次出游,都会刻石记功。就在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还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的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镌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相传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除了“会稽刻石”,由李斯书写的刻石还有《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其中《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典雅,有庙堂之概。唐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并非过誉。《泰山刻石》的篆书,世称“玉箸篆”,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学习小篆者均将其奉为圭臬。

二、书家传说——李斯碑

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当然要属秦代的李斯小篆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李斯小篆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鲁迅誉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因此,李斯的小篆碑也就一直被奉为珍品,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才有了李斯碑的一段非凡的经历。

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刻,立于岱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着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斯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他来到泰安以后,便下决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声称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

不久,一位90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

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培同赴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疾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告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算来,从失而复得,已有75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17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塌倒,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壁间。

光绪十六年,有一个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猜想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搜索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岱庙。

真可谓千载碑文能历世,失而复得不寻常。

现在李斯碑存于岱庙东御座内,供游客们参观、拜读。

(第三节)秦汉篆书作品欣赏

一、秦诏版文

【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相传,李斯手书了秦代金石刻文。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玡山、之罘、碣石、会稽六处刻石。诏版为自由体,主要是为了实用,写法草率,笔画方正,行款错落,该诏版文笔画方折是因为刀刻所致,文字仍属篆书范畴。

二、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相传为秦相李斯。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瓘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三、琅王牙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巡幸天下,南登琅玡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原石还存在山东诸城海神祠内,但始皇颂诗及从臣诸名已剥落,尚存二世从官名和诏书十三行。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画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相传为李斯所撰。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清杨守敬跋《琅玡台刻石》说:“嬴秦之迹,唯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故颇为世重。

四、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的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玡、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玡等异趣。

五、“苏解为”陶盖文

这是一帧极为珍贵和饶有趣味的陶刻文字拓片,陶盖文曰“苏解为”。据近人陈邦怀先生考:“苏解乃陶工之姓名,物勒工名,是也。”他认为“为”当解释为“造”。秦人言“为”汉人则言“造”,所以他考证“苏解为”陶盖应该是秦代之物,而不是汉代之物。

“苏解为”三字似陶工以木棒类工具率意在泥坯上随手刻划而成。虽为篆体结构,但却不似官体文字中工整的篆书。“苏”(蘓)字的草头、“禾”旁、“鱼”字都写得轻松自如,多用连笔,可窥书写之速度。三字大小悬殊,有行草书之味,应称“草篆”。这些生动的笔致和疏密、大小、挪让的变化,对于写篆书和篆刻的人来说,具有研究参考的价值。

六、阳陵虎符

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即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半部分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七、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现在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此碑字体在篆隶之间,与印玺文字有相同之处。书风古朴浑厚,有纯古遒厚、大气磅礴之感。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响。

八、少室石阙铭

《少室石阙铭》全称《嵩岳少室石阙铭》。东汉篆书碑刻。少室石阙,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六公里少室山下邢家铺村西,为少室阿姨庙神道。《少室石阙铭》的篆书宽博朴厚,气象恢弘,有大家之风书法古拙简朴,茂密浑劲,是汉代篆书的代表作。

九、袁安碑

【释文】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征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这尊袁安碑,立于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全碑用篆书书写,碑的上下有残损,民国十八年被发现,受到世人的重视。1923年在洛阳出土《袁敞碑》,书风与此碑极其相似,专家以为一人所书。袁敞为袁安之子,后多以二碑并称。《袁安碑》在书风上属于规范严谨一类,篆法通婉流畅,精细均匀,疏密得当,加之刻工精细。继承了正脉篆书传统。不失为临习篆书的好范本。

十、袁敞碑

《袁敞碑》全称《汉司空袁敞碑》,东汉篆书碑刻。1923年春出土于洛阳。东汉永元四年(公元117年)立。《袁敞碑》出土时因已断缺,初不知碑主是谁,立于何年。经马衡先生考证,始定为袁安之子袁敞的墓碑。袁安父子,《后汉书》均有传。据《后汉书·安帝纪》载,袁敞卒于元初四年四月,于是刻碑之年亦定(见马衡《凡将斋金石论稿·汉司空袁敞碑跋》),与《袁安碑》字体如出一手。马衡谓:“或因敞之葬,同时并立此碑(指《袁安碑》),未可知也。”

同类推荐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 黑白永恒的魅力:永恒的魅力首

    黑白永恒的魅力:永恒的魅力首

    木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版画,也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

    本书汇编的大部分论文和作品,是作者自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至2008年,整整二十年间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多年来在高校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教学中,一直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共收入论文28篇,美术、设计作品89幅。是一部含量大,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专著。
  •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漫谈

    本书内容包括:电视剧艺术基础、中国电视艺术发展简况、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文艺等。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热门推荐
  • 黑道千金PK校园恶少

    黑道千金PK校园恶少

    他,人前花心,人后冰冷,残忍就如同恶魔。她,温柔,可爱。可以说是非常痴情的一个人。这是一场爱恨交织的爱恋。第二部【钟情一声,首席溺宠旧爱】作者/指尖染香
  • 深渊的眼

    深渊的眼

    心可化血海,眼可化轮回,只是他无心,也无眼,在这世间,他的心,他的眼,他何处寻。
  • 罪侠

    罪侠

    与美国片上的不同,有超能力的不一定是英雄,也有可能是一个混吃等死的2B青少年。小青年林夏为了实现自己的逃跑计划而撞电脑,未死,获得降临系统,于是他快乐了。“当绿巨人受到严重刺激的时候,爆发出的威力不亚于核攻击,看来以后不能随便降临这个了。”林夏看着眼前这个星球,越看越像苹果公司的LOGOPS:本文讲述于我们平行世界,请勿对号入座,容易损坏菊花
  • 风华倾情

    风华倾情

    “曲昱林,我恨你”兰灵双眸死气沉沉的望着他。“恨又如何”曲昱林冷冷的说生如兰花,聚灵化妖,修炼成仙,坠落成魔,一念之间,沧海桑田。南离南白误落魔渊,兰灵称帝,转眼万年“你若成仙,我与你一起升仙,你若成魔,我定为你走火入魔!”天帝陨落,羽墨染掌管仙界妖王被诛,人间烽烟四起“大哥二哥,我该怎么办?”“兰灵,为了你不入轮回,斥于三界之外,我一点也不后悔!”“灵儿,若有来生,我定不负你!”忘川水封锁灵智,不愿化形,他仍痴心等待,既使不会有给果“我陪你”他闭上眼睛,洒然轻笑
  • 小神明

    小神明

    科技大爆发,信息大爆炸,工业大革命,这是一个神明隐去的年代。娱乐至死,法理至上,这是一个不信因果、不看轮回的年代。纯粹的神明,简单的神明,单纯的神明。神明不是大道阴阳,神明也不是森罗万象。神明应该只是一道精神,一道简单平淡的精神。
  • 守护甜心之慕雪家族

    守护甜心之慕雪家族

    新的转学生,让亚梦看清楚友谊有多么脆弱。树林边:“难道你们宁愿相信一个刚认识不到2天的转校生也不愿意相信认识了6年的同学我吗?边里唯世从今往后你我的友情,爱情都,烟,消,云,散——”亚梦
  • 有个杀手叫小彪

    有个杀手叫小彪

    这是一个杀手的故事,这是个草根的故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故事。。。
  • 重生:狼王,结婚吧

    重生:狼王,结婚吧

    重生:踹掉出轨老公,遇到一大一小两匹狼。小狼:味道很好闻,有妈妈的感觉。大狼:儿子缺母爱,他缺少妻子爱。前夫:失去才后悔,你是否愿回来?人物:欧笑橙。事件:遭遇丈夫出轨,重生回到一年前。发誓:踹掉丈夫,活出精彩。人物:赫连隐。事件:儿子莫名要妈,难道缺发母爱?他要不要成全儿子的心愿?发誓:搞定欧笑橙,要她做儿子的妈、自己的狼后。人物:赫连轩。事件:遇到气味投自己喜好的‘妈咪’人选。发誓:一定要她做妈,顺便做老爸妻子。重生女强人PK双面小狼正太+冷面腹黑狼王,真实演泽人狼之间的罗漫蒂克。★★★★★天灵灵、地灵灵,收藏、票票来★★★★★
  • 杀之破狼

    杀之破狼

    这样的夜晚简直太适合暗杀了。李小陌做梦也想不到总是像个跟屁虫一样和他黏在一起的胖子,枪术学起来永远没有他快的胖子,笑嘻嘻的和自己一起去买拳击手套的胖子,大家出去去吃饭总是嫌配饭太少的胖子此时此刻会提着一把泛着寒光的刀居高临下的站在自己面前,低头看着自己被血弄脏了的脸。自从当了杀手李小陌没有一个晚上是安稳的熟睡的,有各种名目的任务等他去执行,没有任务的时候也会有夜间训练和噩梦的打扰,现在,总算可以静静的沉睡了,不要再打扰我,不要叫醒我,李小陌留下最后一个微笑闭上了双眼。
  • 鱼羊野史(第一卷)

    鱼羊野史(第一卷)

    全套图书,共分为六册。全套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每一天在历史上发生的大事、趣事。高晓松以他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轻松幽默,与严肃讲历史的不同,书中有很多高晓松个人的见解和趣闻。是高晓松至今为止最用心、最全面的历史爆料。比如,1924年图坦卡蒙的石棺被打开,高晓松意外地发现石棺上的浮雕竟和阿凡达长得一模一样;高晓松说彼得大帝与康熙皇帝很像,其原因书中也给出了解答;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高晓松却将她称为欧洲的“贾母”……《晓松说》系列脱口秀爆红于网络,点击率破亿,《鱼羊野史》将《晓松说——历史上的今天》节目中所有未公开的细节、秘史等完整收录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