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3600000002

第2章 秦汉篆书

(第一节)小篆简介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篆书作为我国的古文字,由于其形成的年代久远,而且有先有后,加之有初创及其发展演变期的不同,所以形成了写法和形体各异的多种书体。我国先有大篆后有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丞相李斯将大篆简化后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秦统一前由于长期地域割据,“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现象十分严重。如“羊”就有20多种写法,给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在统一货币、车轨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时,又着力推行“书同文”政策。《说文解字·叙》记“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可见小篆是由籀文大篆沿革演变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从而创立了秦篆,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这种书体更趋简化,线条圆匀,字呈竖势,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是刻在石碣、石碑上,从目前所见的实料看,秦篆一般铸刻在铁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其传世代表作有《泰山刻石》残部,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玡台》二石真迹拓片存世,《会稽》《峄山》后人摹刻本传世,据传上述刻石皆为李斯所书。

泰山刻石也称封泰山碑,秦王嬴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泰山而立,由丞相李斯所书。石高4尺,四面环刻文字,三面为始皇诏,一面为二世诏,内容主要是“颂秦德”。字体是小篆,原残石现存岱庙。其传世拓本较多,其特点是笔画圆润,挺遒流畅,笔笔如铁线,结体端庄严谨,字形稍长,造型健美,分行布白体势工整,为小篆之代表。唐李嗣真云:“李斯小篆之精,古今绝妙。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均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贵宝。”

峄山刻石俗称峄山碑,为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峄山(山东邹县)所立,相传为丞相李斯用小篆所书。内容前为始皇诏,144字;自“皇帝曰”以下为二世诏,计79字,字略小。二世诏刻于公元前209年。其石很久就已经佚失,现所见均为后人摹写,虽多失秦篆古厚的笔势,但其笔画清劲,圆转宛通,对研究篆书艺术的演变有重要价值。

秦诏版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所作,记秦始皇的颁布诏内容。其笔画遒劲,书风随意自由,大小相同,随势生姿;字间行间,时疏时密,虽不齐整,前后成趣。

(第二节)翰墨丞相——李斯

一、李斯小传

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创立了小篆作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担任廷尉。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对语言交流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秦始皇一直期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由于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他。李斯接受任务后,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画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小篆创立之初,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写得不是那么的称心如意。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写好小篆,李斯就和赵高、胡毋敬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好大喜功,每次出游,都会刻石记功。就在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还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的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镌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相传秦代诸刻石皆为李斯所撰。除了“会稽刻石”,由李斯书写的刻石还有《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其中《泰山刻石》为典型秦小篆,其书法用笔似锥画沙,劲如屈铁,体态狭长,结构上紧下松,平稳端严,疏密匀停,雍容典雅,有庙堂之概。唐张怀瓘则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并非过誉。《泰山刻石》的篆书,世称“玉箸篆”,对后世影响深远,历来学习小篆者均将其奉为圭臬。

二、书家传说——李斯碑

在碑刻如林的岱庙里,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当然要属秦代的李斯小篆碑。它刻于公元前209年,虽历经百世,而风韵犹存。

李斯小篆历来受到很高的评价,鲁迅誉为“汉晋碑铭所从出”,堪称是一件艺术瑰宝。其遒劲若虬龙飞动,其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见其艺术魅力。因此,李斯的小篆碑也就一直被奉为珍品,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才有了李斯碑的一段非凡的经历。

据说,此碑是秦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刻,立于岱顶玉女池上,为其歌功颂德。明代嘉靖年间,为防止风蚀雨淋,移于碧霞祠东庑。到了清代乾隆五年,碧霞祠突然着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结果把碧霞祠烧了个一塌糊涂,李斯碑也因之不翼而飞,下落不明,许多人都叹为可惜。

到了嘉庆二十年,泰安知县汪汝弼是个喜文弄墨的人,他早知李斯碑的珍贵,一直为不能亲睹而慨叹。他来到泰安以后,便下决心要把它找到。于是他四处散贴告示,声称有告知其下落者悬赏重金。

不久,一位90余岁的赵氏老翁,由家人搀扶来到县衙,对汪知县说:“知县大人,在下是个瓦匠,以前在山顶修玉女池时,见过一截残碑,不知是否是大人所寻之物。”赵氏老翁把碑的形状、字迹等一一告知,说:“当时被人扔进玉女池,望大人差人前往查视。”

汪知县听了赵翁的介绍,已知十有八九是李斯碑,自然喜不胜喜,也不怕山高路险,便邀前任知县蒋因培同赴上山。果然从玉女池中找到一截残碑,冲洗后,“臣斯臣去疾昧死请”等字历历在目,确是李斯真迹。于是汪知县大加庆贺,在山顶告房兴宫,于东岳庙西筑起精美的小亭,取名曰“宝斯亭”,以后又改为“读碑亭”。安放之日,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重赏了赵氏老翁。算来,从失而复得,已有75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17个年头。到了道光十二年,东岳庙因年久失修,西墙在一场暴雨中塌倒,此祸殃及“读碑亭”,碑亭被砸塌。新任知县徐宗干得知,忙差人从瓦砾中找出,将碑移到山下,放置于岱庙道院壁间。

光绪十六年,有一个小偷看到人们将此碑视若珍宝,猜想此物定值千金,便在一个风雨之夜将此碑偷走。事发以后,即任知县毛蜀云下令全城戒严,搜索十日,终于在北关的石桥底下发现,重新置于岱庙。

真可谓千载碑文能历世,失而复得不寻常。

现在李斯碑存于岱庙东御座内,供游客们参观、拜读。

(第三节)秦汉篆书作品欣赏

一、秦诏版文

【释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相传,李斯手书了秦代金石刻文。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玡山、之罘、碣石、会稽六处刻石。诏版为自由体,主要是为了实用,写法草率,笔画方正,行款错落,该诏版文笔画方折是因为刀刻所致,文字仍属篆书范畴。

二、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作者相传为秦相李斯。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的书体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小篆。其结构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特征,比《石鼓文》更加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圆润流畅,疏密匀停,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唐张怀瓘称颂李斯的小篆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三、琅王牙台刻石

秦始皇二十八年巡幸天下,南登琅玡时所立,内容是歌颂秦德,原石还存在山东诸城海神祠内,但始皇颂诗及从臣诸名已剥落,尚存二世从官名和诏书十三行。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画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相传为李斯所撰。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清杨守敬跋《琅玡台刻石》说:“嬴秦之迹,唯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故颇为世重。

四、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的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但与琅玡、泰山相较,仍不免有“优孟衣冠”之诮,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秦代的遗本已然很少,即使如此亦不能轻易舍去不用,笔画略细而匀整,且多用圆笔,字体呈方形,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确与琅玡等异趣。

五、“苏解为”陶盖文

这是一帧极为珍贵和饶有趣味的陶刻文字拓片,陶盖文曰“苏解为”。据近人陈邦怀先生考:“苏解乃陶工之姓名,物勒工名,是也。”他认为“为”当解释为“造”。秦人言“为”汉人则言“造”,所以他考证“苏解为”陶盖应该是秦代之物,而不是汉代之物。

“苏解为”三字似陶工以木棒类工具率意在泥坯上随手刻划而成。虽为篆体结构,但却不似官体文字中工整的篆书。“苏”(蘓)字的草头、“禾”旁、“鱼”字都写得轻松自如,多用连笔,可窥书写之速度。三字大小悬殊,有行草书之味,应称“草篆”。这些生动的笔致和疏密、大小、挪让的变化,对于写篆书和篆刻的人来说,具有研究参考的价值。

六、阳陵虎符

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即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半部分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发兵。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此件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首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七、祀三公山碑

祀三公山碑是名垂书史的极有价值的碑刻之一。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立,现在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此碑字体在篆隶之间,与印玺文字有相同之处。书风古朴浑厚,有纯古遒厚、大气磅礴之感。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篆刻深受此碑影响。

八、少室石阙铭

《少室石阙铭》全称《嵩岳少室石阙铭》。东汉篆书碑刻。少室石阙,在河南登封县城西六公里少室山下邢家铺村西,为少室阿姨庙神道。《少室石阙铭》的篆书宽博朴厚,气象恢弘,有大家之风书法古拙简朴,茂密浑劲,是汉代篆书的代表作。

九、袁安碑

【释文】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学〕。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五年四月乙□,迁东海阴平长。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任〕城令。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太〕守。十七年八月庚申,征拜河南尹。〔建〕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这尊袁安碑,立于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全碑用篆书书写,碑的上下有残损,民国十八年被发现,受到世人的重视。1923年在洛阳出土《袁敞碑》,书风与此碑极其相似,专家以为一人所书。袁敞为袁安之子,后多以二碑并称。《袁安碑》在书风上属于规范严谨一类,篆法通婉流畅,精细均匀,疏密得当,加之刻工精细。继承了正脉篆书传统。不失为临习篆书的好范本。

十、袁敞碑

《袁敞碑》全称《汉司空袁敞碑》,东汉篆书碑刻。1923年春出土于洛阳。东汉永元四年(公元117年)立。《袁敞碑》出土时因已断缺,初不知碑主是谁,立于何年。经马衡先生考证,始定为袁安之子袁敞的墓碑。袁安父子,《后汉书》均有传。据《后汉书·安帝纪》载,袁敞卒于元初四年四月,于是刻碑之年亦定(见马衡《凡将斋金石论稿·汉司空袁敞碑跋》),与《袁安碑》字体如出一手。马衡谓:“或因敞之葬,同时并立此碑(指《袁安碑》),未可知也。”

同类推荐
  •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

    《看名画的眼睛2》,精选14幅西洋传世名画,均为印象派到现代派美术史中的代表作,包括《撑阳伞的少女》、《呐喊》、《亚威农少女》等,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创作意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解读画作本身及画家生平,带你看懂每一幅画,分享喜悦与感动。图文并茂的解构带你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伦勃朗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在各类艺术中,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影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音乐是跟有形世界完全独立的;完全无视有形世界的,即使没有世界也能够在某一形式上存在的;这是别种艺术所不及的地方。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建筑

    原始人类在学会营造房屋以前,为了躲避猛兽和风雨的袭击,常住地势高爽、背风的天然山洞里。在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们才开始营建房屋。古书上说“上古之世”人们“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和“因丘陵掘穴而处”。
热门推荐
  • 不一样的影舞者

    不一样的影舞者

    平凡的町人女孩,竟然被掳到江户城做女将军,严格的指导者会给她带来怎样的难题呢?这里是可爱的萌新不是一条鱼,文略白,简单轻松向。
  • 九转金仙

    九转金仙

    山村少年李云飞,意外穿越到了异界,在湖边邂逅了一绝色美女,从此奇遇不断。寻得旷世宝玉,习得上古仙术,获得上古神剑,结识诸多美女。打魔族,闯仙界!看小小少年,在异界的奇遇人生!
  •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神终结者

    修神终结者

    倍受欺凌打工仔,一朝成神天下惊!历尽人间悲苦,尝遍世态炎凉,谁来把爱撒人间!征战仙界四方,重修仙人秩序,谁来用心主沉浮!紧握造化规律,执掌众生命运,万年之后再封神!我们是众神之巅,我们是神上之神,我们是开始,我们是结束!从此以后,宇宙将在我们的掌心跳舞!因为我们是修神终结者!
  • 异界虫生

    异界虫生

    侯孙宝----一个21世纪的废材大学生,意外流落异界,乐观豁达的他性格在这里被改变.他又是一个骨灰级的虫子饲养爱好者,穿越异界的他获得了随身携带的各类虫子的奇特能力,这些能力将在他的成长历程中相继觉醒.奇妙的异世界,狰狞的魔兽、多姿的美女、纷繁的战争、绚丽的魔法、强横的武技,这一切见证了主角的成长,埋藏在体内的异能何时觉醒?流落在异世界的他将如何生存?这个故事,就从他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招聘信开始......(为方便大家第一时间看到更新,请加本书QQ群:41751013)
  • 新世界的异能者

    新世界的异能者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两百年了,人类慢慢的从当初的灾难中恢复过来。由于人口的锐减,人类在地球上霸主的地位,变得摇摇欲坠。地球如今的发展步入了未知的轨道......
  • 跳动的心

    跳动的心

    讲述一个平凡的青年的十几年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唯我魔渡

    唯我魔渡

    魔临天下,唯我魔渡;魔渡众生,以魔战魔;以杀止杀,以战止戈;忘情却义,魔渡苍生。书群:289773104!欢迎加入,没事的来唠嗑也成。
  • 魂怨

    魂怨

    据说,鬼不过是六道众生之一。鬼福报不如人,相当可怜;人不应当怕鬼,应该去同情鬼;人鬼各行其道,本相安无事。鬼找人通常是有未了之缘从而魂生怨气,至人而死。死人禁地,生人勿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偷喝了坟前的冥酒,原本以为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从噩梦中惊醒,才发现原来自己被一个千年诅咒所束缚,暮然回首,只见阴曹地府就在眼前。生死阴阳,隔岸相望。超越轮回之境,探寻生死奥秘。
  • 美人江山

    美人江山

    她一个万人震呼的现代拳神,赌神,竟然穿越了!还是个屁点大的小孩,不带这样的!不是吧,奴隶时期啊,帮帮王后清扫后宫,再争争权势,可是没想到啊,这古代也是妖孽众生啊!什么明朝穿越公子,江湖黑道杀手,老娘还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