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定都洛阳,刘秀获准以破掳将军行大司马之职,奉命前往河北镇抚州郡供职,从而取得了主持河北政事的权力,从此挣脱了伴君如伴虎的境地,离开了时刻束缚手脚的牢笼,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当时河北地区起义军很多,有好几十股势力,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最高的统领,刘秀到达河北后,在当地名门望族的支持下,迅速站稳了脚跟,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依次占领了宋子、曲阳等地,又消灭邯郸王朗的割据势力,为完全掌握河北扫平道路。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日后成就霸业的强有力的支柱。当时河北地区起义军很多,有好几十股势力,但都是各自为战,没有最高的统领,刘秀到达河北后,在当地名门望族的支持下,迅速站稳了脚跟,扩充了自己的势力,依次占领了宋子、曲阳等地,又消灭邯郸王朗的割据势力,迅速在河北打开了局面。
在河北站稳脚跟后,刘秀的架子大了,拒绝听从更始帝的调动。这很容易理解,在刘秀眼里,大家原本是同族兄弟,你可以做皇帝我当然也可以做皇帝嘛。反正现在我们离得远,你又不能把我怎么样,反而我还打算收拾是你呢!
刘秀和更始帝有恩怨,后者曾杀害其亲哥哥,当时刘秀兄弟在队伍里的名望越来越大,更始帝害怕他们威胁自己的统治,就找个借口把刘秀的哥哥杀了,听到消息后,正在前线打仗的刘秀急忙过来的请罪,才逃过被彻底清除的命运。
先保住性命要紧,刘秀只有把心中的仇恨埋藏起来。
为了复仇,也为了春秋大业,刘秀必须付诸行动,他首先收编河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扩充自己人马的规模,这可是违反法律的,因为更始政权不允许随意收编部队。天高皇帝远,刘秀已经把生米做成熟粥饭。从现在开始,山海关以西的百姓们,开始称刘秀为铜马帝。后来,刘秀派人袭击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代表农民起义军的政权彻底决裂。
第一步迈出去后,第二步就容易多了。
公元24年,更始帝刘玄立刘秀为萧王,并派使者召他去长安,很明显,名以上是正部级的平级调动,实际上是对后者不信任,怕他在河北时间长了,生出危险的念头,这次调离的目的是把后者从鞭长莫及的地方,调到自己眼皮底下监视起来。
亲信耿弇对刘秀说:“如今刘玄当皇帝,他的性格很懦弱,也管理不好天下,崤山以东诸将各干各的,实际上处于地方割据状态,那里的环境可比不上河北。另外,刘玄的皇亲国戚很多,他们在长安横行霸道,百姓很是怀念王莽,他们认为刘玄政权难以长存,我看还是应当由您来定天下。”要不怎么叫亲信呢,话都说到了点子上,刘秀很欣赏这个建议,于是借口河北地区事儿多,现在还不是去长安的时候,也没说估计继续呆多久,其实就是遥遥无期,从此,刘秀同刘玄分道扬镳。
这时,很多将领都请刘秀自立为皇帝,刘秀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假装根本从未有该想法,没有采纳将领们的意见。当刘秀率领大军走到今石家庄赵县时,手下将领再次劝刘秀自立称帝,所谓提出“天人亦应”和“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的说法,刘秀认真思考了部下们的意见,谨慎的他还是没有立即同意,再次拒绝了众人的劝谏。最后还是当年的老同学站出来,用奇异天象的封建时代的老一套把他说服,既然众将领都再三恳请,他也感到天命难违,认为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不好意思再推辞下去,不然就让部下和百姓失望了。
公元25年6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于高南,即今河北柏乡县境内,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同年10月,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公元28年,即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起义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即于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五年,先后荡平了盘踞渔阳郡的彭宠、南郡的秦丰和齐地的张步等地方势力;次年又平定了盘踞江淮地区的李宪、董宪、庞萌等割据势力;后以笼络手段诱惑河西的窦融归附,在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九年和第十二年,又先后剪灭了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在东汉王朝建立的第十六年,割据安定的卢芳主动归附。这样,刘秀终于消除群雄,完成了统一大业。
点评:
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并实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光武中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非常有位的帝王。想当初,虽然名义上是皇族分子,其家境实际上和平民差不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刘秀出身于底层,从底层到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刘秀付出了艰辛努力,说他前半辈子是在马背上度过,并非夸大之辞,他打的败仗和胜仗同样多,甚至前者比后者更多,但凭借过人的勇力和智慧,他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然而,此前他受过的累、吃过的苦,对东汉王朝而言,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