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6100000002

第2章 中庸正文(1)

【原文】

天命①之谓性,率性②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③。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④;发而皆中节⑤,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⑥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注释】

①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②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③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显现,明显。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④中:符合。

⑤节:节度法度。

⑥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做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都围绕本章内容而展开。

【原文】

仲尼曰①:“君子中庸②,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③,小人而无忌惮④也。”

【注释】

①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②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③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

④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

“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读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说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所以,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①矣乎!民鲜能久矣②!”

【注释】

①至:极至,玄妙。

②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保持中和而能常行不变的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非常玄妙啊!但是民众很少能长久坚持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原文】

子曰:“道①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②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③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①道:即中庸之道。

②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③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原文】

子曰:“道①其不行②矣夫。”

【注释】

①道:即中庸之道。

②行:推行,行诸于世。

【译文】

孔子说:“大道不能行诸于世啊!”

【读解】

“大道不能行诸于世啊!”孔子的一句感叹,道出了道的难以推行。中庸之所以难以推行,是因为一般的人在为人处世时不是太过就是不及,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是这样,要么自信得过分,成了自负,要么谦逊得过分,成了自卑,而这对于人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①,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②!”

【注释】

①迩言:浅近的话。迩:近。

②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其:语气词,表示推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感叹。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困难之一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仅要有对于中庸之道的自觉意识,而且得有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气度。对于一般人来说,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望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看来,仅有大智慧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毕竟只有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么会感叹又感叹呢?

【原文】

子曰:“人皆曰:‘予①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②,而莫之知辟也③。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④守也。”

【注释】

①予:我。

②罟:捕兽的网。擭: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③辟:同“避”。

④期月:一整月。

【译文】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读解】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者好走极端、走偏锋,不知适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罗网而自己却还不知道。

另一方面,虽然知道适可而止的好处,知道选择中庸之道作为立身处世原则的意义,但好胜心难以满足,欲壑难填,结果是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又放弃了适可而止的初衷,背离了中庸之道。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样,连一个月都不能坚持住。

【原文】

子曰:“回①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②而弗失之矣。”

【注释】

①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

②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舍的样子,引申为恳切。服:著,放置。膺:胸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读解】

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能坚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高足,颜回经常被老师推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因为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坚持的话,那么跟当初没有开始做是一样的,枉费了许多的时间。而颜回在这方面可谓是深得其道,他不管做什么,都能坚持下去,因而孔子对其推崇备至,作为现代社会中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学习颜回的这种精神吗?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的风范。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①,爵禄可辞也②,白刃可蹈③也,中庸不可能也。”

【注释】

①均:即平,指治理。

②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

③蹈:踏。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

【读解】

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捍卫态度。事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肤浅,看得比较容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赴汤蹈火、治国平天下还难的境地。其目的还是在于引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视。

【原文】

子路问强①。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②”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③,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④。”

“衽金革⑤,死而不厌⑥,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⑦,强哉矫⑧!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⑨,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注释】

①子路:名仲由,孔子的学生。

②抑:选择性连词,意为“还是”。而:代词,你。与:疑问语气词。

③报:报复。

④居:处。

⑤衽:卧席,此处用为动词。金:指铁制的兵器。革:指皮革制成的甲盾。

⑥死而不厌:死而后已的意思。

⑦和而不流:性情平和又不随波逐流。

⑧矫:坚强的样子。

⑨不变塞:不改变志向。

【译文】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读解】

子路性情鲁莽,勇武好斗,所以孔子教导他:有体力的强,有精神力量的强,但真正的强不是体力的强,而是精神力量的强。精神力量的强体现为和而不流,柔中有刚;体现为中庸之道;体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就是孔子所推崇的强。

说起来,还是崇高的英雄主义、献身的理想主义。

不过,回到《中庸》本章来,孔子在这里所强调的,还是“中立而不倚”的中庸之道——儒学中最为高深的道行。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①,后世有述焉②,吾弗为之矣。”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③。”

“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见,知而不悔④,唯圣者能之。”

【注释】

①素:据《汉书》,应为“索”。隐:隐僻。怪:怪异。

②述:记述。

③已:止,停止。

④见:被。

【译文】

孔子说:“寻找隐僻的歪歪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来欺世盗名,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为他立传,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

“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读解】

钻牛角尖,行为怪诞,这些出风头、走极端、欺世盗名的搞法根本不合中庸之道的规范,自然是圣人所不齿的。

找到正确的道路,走到一半又停止了下来,这也是圣人所不欣赏的。

唯有正道直行,一条大路走到底,这才是圣人所赞赏并身体力行的。

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①。

夫妇②之愚,可以与知焉③,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④。

《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⑤。”言其上下察也⑥。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注释】

①费:广大。隐:精微。

②夫妇:匹夫匹妇,指普通男女。

③与:动词,参与。

④破:分开。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难经

    四库全书——难经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楚辞

    楚辞

    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朴素的言辞,还原激扬悲慨的民风;敬畏的情思,激荡豪迈徜徉的英歌;旖旎的心绪,歌咏唯美温柔的多情。
  •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中华国学经典)

    《春秋左传》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国学正义

    国学正义

    国学囊括中国人的精神信仰、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它们或表现为文化,或表现为学术,或表现为典章制度,或表现为风俗习惯,国学常常寓于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思想与精神,使中国人成为蔑视物质财富而钟情精神建树,主动将“天权”置于“人权”之上,但求长治久安不求一夜暴富的特立独行的民族。
热门推荐
  • 绝世神子

    绝世神子

    叶家少爷绝醒了逆天到神魂,却被人认为是一个垃圾,经过风风雨雨的磨难,成为了世界的顶峰。
  • 凤归吟

    凤归吟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风云暗涌,君临、凤安、长宁三国硝烟渐起。乱世的序章被打开,她自命作为凤安的质子交换到君临,而他身为君临的战神王爷因一场旧疾与她结缘,处处护她。十年为质,十年为约。十年过后,到底是离开还是留下?分明说好的互不相欠,最后欠下的却是一生一世也扯不断的情缘。一曲凤归,辗尽一生,我学这曲凤归吟学了十年,等他却等了一辈子那么长。
  • 无言载年

    无言载年

    你他*妈的到底有没有心?冷越扬看着暴怒着踢翻了酒桌的澹台嵘只是笑。澹台嵘捏着拳头,觉得那无所谓的笑容让心越来越凉,最终一腔怒火也冻作冰灰,他转过身,离开。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转,还是落下来。冷越扬抬手擦了擦,忍住不去看他的背影。我们会相爱到永远,每一对怨偶都曾这样笃定地赌誓。海枯石烂,沧海桑田,没有人经历过那样的时间跨度,当誓言里有了这些词语,已经是谎言。过往终会被淡忘,偶尔想起来,不过一个当初便可概括所有。这就是情爱,消失比萌动迅疾,伤痛比甜蜜漫长,却比任何事情持续长久,即便想来只是淡淡的过往,依旧勾起心伤,依旧让人迫切想要看一看,当初的面庞。
  • 问鼎三重天

    问鼎三重天

    剑动风云涌,横扫三重天。懵懂少年卓飞惨遭仇人灭门,一朝间亲人尽丧,不料危难中却获得了大造化。逆天强者亲自指点,绝世功法随便挑选,还附加一个随身的超级打手,从此,无边钱财萧萧下,不尽美女滚滚来!
  • 宝石魔法师

    宝石魔法师

    一名混迹在西方大陆的东方青年,体质不适合修炼魔法而处处碰壁,直到他偶然救下了一名自称“魔眼石”的蓝发少女。从此,他能掌握方圆十余里的所有动静..
  • 宠溺唯美娇妻

    宠溺唯美娇妻

    “放开我”欣儿说。“你不就是想这样吗?我满足你。”“少爷,夫人把您的衣服给剪了。”女仆说道。“她剪完后把衣服补回去。”他从容的应对。“少爷,夫人把厨房给炸了。”女仆说道。“看看她有没有受伤。”他看着资料说道。
  • 冷王的嚣张妃:雪影青锋恋

    冷王的嚣张妃:雪影青锋恋

    一场山崩地裂,让已经宣布死亡的人又活了过来。然而世界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人亦不是那个人。冥冥中似乎总有那么一些让人暖心的缘分,在你需要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红尘中总有那么一个人:他为你哭、为你笑;随你生、随你死。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世间万物都成了飘飞的浮云;到那时,只有那个一直都守护在你身边的人才是你此生唯一的珍宝。
  • 神级融合

    神级融合

    神州大陆,强者为尊,少年不甘平庸,以融合万兽为目标,修晶术之道,融混沌血脉!千奇百怪、能力各异的战兽,与融合师们融为一体,会造就如何强大炫目的能力?这是一个以融合战兽为主的世界,这也是一个少年融合神兽大鹏鸟笑傲天下的故事!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 果然的果然

    果然的果然

    一个孤独而又倔强的小女孩陌然,母亲因难产死去,父亲将所有的怒气撒到她的身上,父亲最终也死去。女孩跟着小姨生活,但是又害死了小表妹。后来,小姨疯了。将她当成了自己死去的女孩。小女孩就以表妹的身份活着。搬家来到这里的蓝小天爱上了小女孩,可又不告而别。再次相遇的时候,蓝小天已经成了小女孩家教孩子的继父。陌然担任家教的女生夏果又爱上了陌然。面对着亲人的背叛,和离去,陌然依旧选择坚强生活。夏果有着和陌然相似的经历,所以彼此间又发生了很多事情。关于爱与痛,成长与背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苦难本就是欺软怕硬的,所以要坚强些,再坚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