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85500000008

第8章 徐爱录(2)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译文】

徐爱说:“上古之人把知行分开来讲,亦是让人有所区分,一方面做知的功夫,另一方面做行的功夫,如此功夫方有着落。”

先生说:“这样做就抛弃了古人的意旨了。我以前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初始,行是知的结果。如果深谙知行之理,若说知,行已自在其中了;若说行,知也自在其中了。古人之所以知行并提,只因世人有一种人,只顾稀里糊涂地随意去干,根本不思考琢磨,只是愚昧妄为,因此必须说一个知,他才能行得端正。还有一种人,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思考,根本不愿切实力行,只是无端空想,所以说一个行,他方能知得真切。这正是古人为了救弊补偏,不得已而使之对策。假若明了这一点,一句话足够。现今的人非要把知行分为两件事去做,认为是先知然后行。因此,我就先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等知得真切,再去做行的功夫。所以,终生不得行者,必定终生不得知。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此种错误认识为时很久了。现在我说的知行事一,正是要对症下药,并非我凭空捏造。知行本体,原本如此。现在如果知晓我立论的主旨,即使把知行分开说也无关紧要,其实仍是一体。如果不晓得我立论的主旨,即使说知行合一,又有何作用?那只是聊聊天而已。”

【故事】王阳明知行合一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提出了“知行合一并进”的观点。作为“知行合一”的倡导者,王阳明本人也是躬身实践,他文能讲学著书,武可射猎征伐。《明史》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王阳明)者。”的确,明代三百余年江山,以文臣治军者,没有能超过王阳明的。

王阳明任兵部主事的时候,有二十余位忠臣联名上疏弹劾权宦刘瑾。不料,弹劾的官员遭到迫害,有的罢官,有的入狱。王阳明义愤填膺,冒死和其他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正德皇帝却把事情交给刘瑾处理。此时,刘瑾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在后来的为官讲学的生涯中,继续体悟和实践,最后完成“心学”体系,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三百。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用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并且生擒宁王朱宸濠,可谓速战速决、战果辉煌。很快,明武宗的宠臣江彬、张忠也赶到了。这些狡猾的宠臣想要谋夺王阳明的功劳,便到处散播流言。他们造谣说,王阳明在一开始就依附宁王共同反叛,到后来感到宁王必败,才转而捉拿宁王来将功补过的。

此时,嬉游成性的明武宗想到南方游玩,就美其名日下诏亲征。武宗的大军刚刚到达良乡(今属北京房山区),王阳明的捷报就到了,上写自己将带着宁王到北京来献俘;但武宗仍然坚持以南征为名进行南游。朝廷上的奸臣们对待功臣居心叵测,王阳明非常担忧。

武宗皇帝此前曾从南京派来杭州一位太监张永,王阳明知道张永是个忠心体国的人,便与他合计如何应对此事。张永说:“顺着皇上的意思,让皇上获得擒拿宁王的威名,才有挽回此事的可能;否则,若是皇上动怒,加上小人的煽风点火,后果难以预料。”于是,王阳明将宁王交给张永带给武宗皇帝,并且重新递上捷报,将擒拿宁王的功劳全部归功于皇帝亲征。之后,王阳明称病躲到了净慈寺中。张永在武宗面前极力称赞王阳明的忠心,武宗皇帝这才没有拿王阳明做文章。

王阳明将知行合一的大智慧实践得更彻底的是:嘉靖六年,王阳明已经五十六岁,他受命镇压广西思恩、田州等地瑶族、僮族的叛乱。由于朝廷政治黑暗,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广西常年动乱不已,朝廷曾派大将韩雍率大兵也没有解决问题。王阳明受命前赴广西。在平定瑶族叛乱之后,他大办学校,大兴教育,让瑶族人民读书明理,同时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从此广西瑶乱一举平息,四百余年没有发生兵变。

综观王阳明的一生,他穷达行藏,文治武功。他的一生,就是“知行合一”的鲜明写照。

在王阳明那里,“知行合一”通俗地说,就是只有你去实践了,你才拥有这个知识,你不去做,即使你看多少书,学多少理论,也无法真正获得这个知识。只有你真正身处其中了,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每个人都不一样,别人无法代替,唯一的学习方法是身临其境,就是实践。

【原文】

2.7爱问:“昨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

【译文】

徐爱问:“昨天听了先生‘止至善’的教导,我感到功夫有了着力的地方。但是我始终觉得您的见解和朱熹对‘格物’的阐述无法达到一致。”

先生说:“‘格物’正是‘止至善’的功夫。既然明白‘至善’,也就明白了‘格物’”。

【原文】

2.8爱问:“‘尽心知性’何以为‘生知安行’?”

先生曰:“性是心之体。天是性之原。尽心即是尽性。‘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必有未尽也。‘知天’如知州、知县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与天为一。‘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须是恭敬奉承。然后能无失。尚与天为二。此便是圣贤之别。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动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事先’。虽与天为二。已自见得个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见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学立心之始。有个困勉的意在。今却倒做了。所以使学者无下手处。”

【译文】

徐爱问:“‘尽心知性’怎能说是‘生知安行’呢?”

先生说:“性是心的本体,天是性的根源。尽心也就是尽性。《中席》上面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就是没有尽心。‘知天’的知犹如知州、知县的‘知’,是自己应该做的,是天人合一。‘事天’犹如子侍父、臣事君一样,务必毕恭毕敬地侍奉方可无闪失。此时,还是与天相对为二,这就是圣与贤的区别所在。至于‘夭寿不二’,它是教育人们一心向善,不能因环境优劣或寿命长短而把为善的心改变了。只去修身等待命运安排,认识到人的穷厄通达长寿短命是命中注定,我也不因此而心动。‘事天’,虽与天相对为二,但已看见天正在眼前。‘俟命’,就是不曾见面,在这里等待,这就是初学的人树立志向的开端,有迎难而上、砥砺自强的精神。而朱子则与此相背,因此使学习的人无从着手。”

【原文】

2.9爱曰:“昨闻先生之教。亦影影见得功夫须是如此。今闻此说。益无可疑。爱昨晓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从心上说。”

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理。无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诚无物’。《大学》‘明明德’之功。只是个诚意。诚意之功,只是个格物。”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即是穷理。‘天理’即是‘明德’,‘穷理‘即是‘明明德’。”

又曰:“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八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所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

【译文】

徐爱说:“昨天闻听先生的教导,我也隐约觉得功夫理当如此。现在听了先生这些具体的解释,疑虑全消。昨天清早我这样想,‘格物’的‘物’,也就是‘事’,都是依心而说的。”

先生说:“说得好。身的主宰就是心,心之触发就是意,意的本源就是知,意之所在就是物。譬如,意在侍亲上,那么侍亲就是一物;意在事君上,那么事君就是一物;意在仁民、爱物上,那么仁民、爱物就是一物;意在视、听、言、动上,那么视、听、言、动就是一物。因此我认为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中庸》上说‘不诚无物’,《大学》中的‘明明德’的功夫只是一个诚意,诚意的功夫,只是一个格物。”

先生接着说:“‘格物’的‘格’有如孟子所谓的‘大人格君心’的‘格’,它是指去除人心的歪斜,保全本体的纯正。并且,在意念中就要去除歪斜以保纯正,亦即无时无处不是存天理,也就是穷理。‘天理’即‘明德’,‘穷理’即‘明明德’。”

先生又说:“知是心的本源,心自然能知。看见父母自然知道孝顺,看见兄长自然知道恭敬,看见小孩落井自然有同情之心。这就是良知,不必向外求取。如果良知显露,又无私欲迷惑,正是《孟子·尽心上》所谓‘充其测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但是,对于平常人而言,不可能没有私欲迷惑,因此,必定用‘致知’‘格物’的功夫,从而战胜利欲、恢复天理。如此,人心的良知就再无障碍,能够彻底显露,这就是致良知。能致良知定可诚其意。”

【原文】

2.10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先生曰:“然。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谓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今日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为主、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译文】

徐爱问:“《朱熹·章句·序》中‘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从先生对精一的解释来看,此话似乎不妥当。”

先生说:“正是的。心亦一个心。没有夹杂人为因素的称道心,夹杂人为因素的称人心。人心若能守正即为道心,夹杂人为因素的称人心。人心若能守正即为道心,道心无能守正即为人心,非人生来就有两颗心。程子认为人心即私欲,道心即天理,如此好像把道心人心分离开来,但意思正确。而朱子认为以道心为主,人心听从于道心,如此真正把一颗心分为两颗心了。天理、私欲不能共存,怎么会有以天理为主,私欲又听从于天理的呢?”

同类推荐
  •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孔子、卢梭、爱因斯坦、康德、梁启超、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50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探幽析微,居高声远,让我们直窥教育本原之堂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你会发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世界上最经典的9大家教法:感动世界的教育

    本书把这些杰出教育家的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系统地展现给广大的中国父母,以便使中国的父母们能够花较短的时间,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魅力。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这样教孩子才会棒

    著名教育家阿博特唯一一部论述家教的经典名著,在西方被誉为家庭教育的必读书,曾再版无数次,至今仍经久不衰。书中的案例虽已久远,但道理和方法却并不过时,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难觅瑰宝。
  •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

    《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所选的文章,有散文、杂文,也有随笔、论文,还有演讲稿、书信,并不统一,甚至称得上繁杂;以作者来看,他们的身份也颇为复杂,既有作家、艺术家,也有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我们怎样做父亲(文化名人谈青少年教育)》共选有各类文章50篇,内容包括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责任,品德的培养,素质教育,以及青少年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困扰与问题。
热门推荐
  • 女扮男装之传奇生涯

    女扮男装之传奇生涯

    女主梵音落身为杀手奇妙穿越到元素大陆傲双世界,从小女扮男装,造就一段历险生涯。(一两个星期一章有时间就不定量。永久免费)走过路过的亲们不要错过~~~求收藏~~~
  • 穿越之妖娆魔主

    穿越之妖娆魔主

    白天她是樱林贵族学院的教授为人古板认真,可谁又能想到她到了夜晚就摇身一变成为迷人妖娆的妖精呢,但却在那晚因拾得一个戒指而莫名穿越到一个异界变成一个婴儿,从此就开启了她的冒险之路,看她如何在异界女扮男装混的风生水起,玩转于各色美男之间怎样一步步变强一步步地登上最高的巅峰!。。。。。。。。。。。。。。。。。(本人第一次写玄幻小说,希望读者们多多支持!)
  • 论灭掉系统的可能性

    论灭掉系统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某女进入游戏后被系统坑了的故事……在坑爹路上一去不复返的路上林妹子觉得,坑着坑着也就习惯了o>_<o……到了某天,林妹子终于翻身做主人了,泪流满面地回想到: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也就痛一下,你爽我也爽,系统君……你、给、我、拿、命、来!(表示完全不会虐的说╭(╯ε╰)╮,大家给个思路,能加我一定加进去呦,么么哒~)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妹子和一个汉子看对眼后,在HE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并妇唱夫随祸害身边人的故事。1.本文中游戏的设定参考加编撰2.本文大致是温馨搞笑向滴3.第一次写小说,请各位看官手下留情O(∩_∩)O
  • 重生之强少

    重生之强少

    上天再给一次机会,回到百年前,重新来过,掌控自己的人生,此一生必定临驾九霄。
  • 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

    胆商第一情商第二智商第三

    人人都想踏入卓越人士的行列,都想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卓越人士”,必定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高贵品质。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卓越人士呢?有人说:“他一定是位智商很高的人,因为聪明人要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人说:“他一定是位受人欢迎的人。”还有人说:“他必定是位骁勇善战的‘将军’,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可见,卓越人士一定是位聪明、受人欢迎和勇敢的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智商、情商、胆商的“集合体”。
  • 踏破天际

    踏破天际

    上古神域,神界大乱。神魔联手封印的七件混沌神器不翼而飞。人界大乱,谁才是真正的救世之主,谁又是释放封印的罪魁祸首。且看踏破天际,向你展现一段不一样的传奇
  • 缘来错过

    缘来错过

    “吾皇在上,臣妾愿求一纸休书,从此跟王爷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 失忆的公主

    失忆的公主

    她失去了记忆,不过新的生活围绕着她。他突然失去了她,可是无法忘记她。错过的两个人将再次相遇,可是她的心已不属于他。他该怎么办?她该怎么选择?命运将会怎么安排他们?是什么让他们走上了这条路?
  • 超越的次元之旅

    超越的次元之旅

    黑与白的双神,天道与人道的博弈,龙族远古时代的辉煌,四大君王万载的荣耀,龙类与人类与混血种绵延千世的战争。白帝城中沉眠的神祗即将苏醒,混迹人世的君王慢慢回忆起遗忘记忆,吟唱这青铜与火焰之歌。复苏的始皇帝,洞开的阿房宫,百万早已死去的阴灵化身死亡的侍者,带着对生命的憎恨,对血肉的渴望,从新踏足人间。在这波浪壮阔的大世之争即将开始的前一刻,被从天而降的系统所选中,从而拥有穿越时空、前往其他世界机遇的姜离,又该何去何从。
  •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100个管理寓言》精选100个关于管理的寓言故事,内容涵盖了管理科学和实践的诸多领域。通过它们,读者可以轻松学习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并营造一个愉快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