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74300000025

第25章 泥石流活动信息的提取与记录的恢复

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如何理解我们目前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现时面临的众多复杂问题,恢复过去环境的演化历史就是这一认识过程的基础。对于古环境的研究来说,显然,这一工作当前仅仅涉及到可能获取的信息,能够恢复古环境记录的研究领域。因此,研究古环境及其自然现象(如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历史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从大量繁多的环境产物中去提取准确的信息,重建尽可能完整的记录。在小江流域环境与泥石流的发育演变史研究中,我们将从泥石流活动信息提取技术的确定,恢复泥石流发育演变的系统记录作起,进而探讨第四纪泥石流的发展历史与其它古环境记录(如黄土-古土壤系列,深海δ18O曲线,新构造史等)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确定泥石流活动周期及其高潮的主导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力图详细阐述小江流域第四纪环境与泥石流的发育演变历史。

泥石流是地球表层中的一种猛烈的地表物质移动过程,在这种快速的物质运动中,泥石流必然留下大量的信息。对古泥石流活动信息的提取,目前基本上还是限于古泥石流堆积物的认识与鉴定这一基础性工作上,如何确定一种既能对古泥石流堆积物作出鉴定,而同时又能对泥石流的性质与活动强度作出反映的方法与指标,就成了本文力图要给予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多种古泥石流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地层学中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和古泥石流堆积地层中的地质结构这两种分析方法能够较为满意地达到上述目的。这两种方法中,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的分析是基础,它起着鉴定是否为泥石流堆积的作用;泥石流堆积物质结构的分析是前一步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它起着确定泥石流性质和活动强度的作用。

一、泥石流沉积的原生构造序列与泥石流堆积地层的确定

沉积构造是沉积物和沉积岩中最常见而又最容易直接观察到的主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研究沉积物或沉积岩本身,还是解释沉积环境,都必然要涉及到沉积构造,尤其是原生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时到石化之前由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在沉积物内部或沿着沉积物与流体的界面所形成的构造,如层理、泥石流沉积物中的袋状流线构造等。沉积过程中产生的,并受沉积条件所决定的沉积构造称为原生沉积构造(primary sedimentarystructures),沉积物在沉积期后由压实作用、成岩作用等过程所产生的沉积构造则称为次生沉积构造(second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s),如泥石流堆积层中的龟裂构造、泥面构造等。

一定的介质(风、水流等)作用于一定的沉积物,可以产生一定的原生沉积构造,例如,当水流条件相同时必然形成基本特征相似的原生沉积构造,据此,可以将沉积构造与水动力条件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利用这种关系来解释形成该类沉积构造时沉积环境中的水动力状况,进而作出环境解释。另一方面,由于观察和研究沉积构造不必依赖于复杂的仪器和花费很高的费用,因此,目前已广泛地利用于鉴别沉积环境与环境史研究工作中(严钦尚,1981年;刘东生,1985年;李吉均,1985年;尹集祥,1993年),尤其对于解释生物化石稀少的沉积物的生成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叶连俊、严钦尚、吴崇翎,1984年)。但是,必须注意到,一定的沉积构造是由沉积环境中当时起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决定的,只要这些条件相似或相同,就有可能形成类似的沉积构造,或者说相似或相同的沉积构造可以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出现,只要形成这种沉积构造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条件相同。因此,在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中就不能把单个的沉积构造作为环境解释的确切标志,而应当在沉积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为可靠的环境解释标志。

通过广泛的研究,人们发现保存于沉积序列中的沉积构造垂向序列或组合对特定的环境来说却是典型的(陈景山、陈昌明、孙永传等,1984年)。当我们利用保存在地层剖面中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而不是采用个别的沉积构造来解释沉积环境时,就可以避免多解性的危险,从而提高解释的准确性。

原生沉积构造序列是指一系列相互有联系的原生沉积构造在垂向上的规律性组合,它是由沉积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而使它们在垂向上重叠起来的结果,因此,这种序列实质上反映了形成它们的环境条件在垂向上的规律变化。根据瓦尔可相律(R。G。Walker,1965年),只有横向上相邻的相或相区才能在垂向上重叠起来,故原生沉积构造序列也反映着横向或区域环境条件的变化。关于流水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有关的文章和著作已作了详细的介绍(陈景山、陈昌明、孙永传、叶连俊、严钦尚、吴崇筠等,1984年),勿需赘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介于挟砂水流和坡面块体物质运动之间的泥石流沉积应当具有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现代泥石流搬运、堆积的观测研究基础上,我们试探性总结的这两个序列是综合性的,或者更应该说是一种理想的序列,只能把它看作是概念化的“模式”,它并不代表某个地区的特定环境中所形成的泥石流沉积构造序列。事实上,在自然界中是十分难以见到有完全符合“模式”的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的,这是因为泥石流沉积一旦结束后,后期的侵蚀作用便马上开始了对泥石流沉积的破坏,要想保留下完全没有缺损和没有受到扰动的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在运动着的客观自然界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坚持深入的工作,认真的观察分析,正确识别泥石流堆积物是能够作到的。

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会因泥石流堆积环境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野外的实际观察分析,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种:一种是泥石流体在陆上停积并在氧化环境中沉积的,这就是一般称作的泥石流堆积物,对于这类泥石流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在这里我们也按照习惯直接称为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另一种是泥石流体冲出山谷之后,以极快的速度进入水体之下而在静水环境中堆积的泥石流沉积物,我国学者曾在四川泸定冰碛地区发现过泥石流堆积层穿插在湖相地层之中的现象(崔之久,1985年)。由于这类泥石流堆积物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既有别于浊流沉积的鲍马序列(Bouma,1962年),又具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因此在这里我们将此类泥石流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称作泥石流静水沉积原生构造序列。

关于泥石流堆积物的沉积构造,我国的许多地学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而细致的研究(崔之久、李吉均、杜榕桓,1985年;施雅风,1985年;田连权、吴积善,1993年;徐海鹏、田昭一等,1985年),近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多达3个不同等级(显微构造、微构造、宏观构造)共80余种泥石流沉积构造(吴积善、田连权、康志成、张军,1993年),故对此不作详叙。

(一)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

泥石流的沉积环境一般可以根据地貌和沉积特征划分为3个亚环境:靠近山口的扇顶、中部的扇中以及边缘部分的扇缘。在泥石流沉积过程中,如果沉积物的堆积速率一次比一次小(也可理解为堆积区地面下沉速度大于泥石流的堆积速率),堆积物就应相应地发生向源区方向的退积,另一方面大量的泥石流体快速地在堆积区沉积,导致地面的抬高,也可促使泥石流发生,称为溯源淤积(也常叫作回淤)。因此,泥石流堆积地层的垂向变化一般来说就会形成下细上粗的反向沉积旋回序列(指一般水流→挟砂水流→稀性泥石流→粘性泥石流→高粘性泥石流这样一个沉积发展过程)。因此,一次泥石流沉积的原生沉积构造序列从上到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层序;冲刷层(C层);悬浮分选递变粒级层(A层);底泥层(D层)。关于泥石流原生沉积序列,我国学者从相序或层序的观点出发已经对泥石流堆积地层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并且初步给出了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的基本结构(崔之久、徐海鹏、田昭一,1985年;崔之久、李吉均、施雅风等,1989年)。据此,我们根据野外实际观察的结果,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得出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及其环境解释的图示。

1.悬浮分选递变粒级层或混杂砾石层(A层)悬浮分选递变粒级层指的是直接复盖在前期泥石流堆积物之上。层内自下而上大颗粒逐渐减少,小颗粒增多,细粉砂粘土在层内上下均有分布的沉积层;混杂砾石层指的是泥石流或其他成因形成的沉积层内不具备前述递变粒级层理的泥砾堆积层。与此地层沉积时形成的共生沉积构造主要有环状流线构造,袋状构造和多种载荷构造、叠瓦构造等。

2.薄泥层和混杂泥砾层组 薄泥层是在泥石流地层堆积后,在冲刷粒级层发育的同时,滩地上在流水作用下堆积砂泥质沉积物,这实际上是一些分布广泛但个体之间距离不大的薄层泥砂质透镜体;混杂泥砾层是指上述薄泥层沉积之后,当泥石流再次发生时,在泥石流体的侵蚀、扰动下形成的泥与砾石混杂的地层。有时,薄泥石与混杂泥砾层一起形成薄泥-混杂泥砾组合层理,与此地层形成的同生构造有倾斜层理,拖泄式搅杂构造、充填构造等。

3.混杂砾石层或悬浮递变粒级层夹原生透镜层 此层基本上与1层同,惟一的差别是常常夹有泥石流的原生透镜层,反映了泥石流洪积扇中部大小不同的泥石流堆积过程。

4.冲刷粒级层和薄泥层组 泥石流混杂砾石层沉积后,流水立即对其顶部进行冲刷并同时也对砾石进行一定作用的结构改造,成为具有叠置和镶嵌结构的冲刷粒级层;当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从冲刷作用改变为沉积作用为主时,流水作用便会在冲刷粒级层之上形成薄泥层。

5.与第三层相同。

6,8.两层与第4层相同。

7,9.层为混杂砾石层 这是分布于扇顶的反映泥石流初期的粘性较为粘稠的堆积物。层内可见泥球、孔隙等多种同生沉积构造。

10.底泥层 位于泥石流沉积地层底部,随下伏界面起伏,成分为夹细砾的亚粘土层。这是泥石流在初始阶段对沟床的铺垫过程中的产物,多含泥球构造、波状流纹构造等。

(二)泥石流静水沉积原生构造序列

同泥石流原生沉积构造序列比较起来,由于水下环境较为稳定,因此,泥石流静水沉积原生构造序列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2,4,6,8为悬浮递变粒级层或为混杂砾石层,有时还会在混杂砾石层内出现泥石流透镜体,表示一次较小的泥石流堆积,如4层内。1,3,5,7为砾石层、粗砂层、薄泥层,这是在泥石流体快速进入水中时,水体冲洗,搅动泥石流体表层后,因砾石直径的差异而在分选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有时在薄泥层顶面还会出现一层薄薄的湖相沉积的淤泥、粉砂层。

需要指出的是,泥石流静水沉积原生构造序列同被称为水下泥石流的浊流沉积的原生构造序列(Bouma,1962年)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前者是由陆地形成泥石流之后再以极高的速度进入静水环境沉积而成的,因此在沉积序列上表现为下部地层是高流态、快速沉积,无分选(或分选十分微弱)的沉积层之后,便立即进入以静水环境中悬浮沉积为主的堆积过程,中间缺失从高流态向低流态过渡的沉积构造序列。

(三)小江流域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环境解释

提取泥石流活动信息,判定第四系中哪些地层是泥石流沉积环境的产物,这就需要对可能含有泥石流沉积物的地层剖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此,我们主要分析了多照、鸡冠石、泥得坪、达朵等6个剖面。新村地层钻孔剖面因未能获得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前人对该地层的沉积相也作过初步的分析,故这里所作的沉积相分析中未包括新村剖面。对于其它能够确认沉积环境的非泥石流地层剖面(如牛洞坪-妖精塘地区的冰川沉积地层,石板塘冰碛湖相沉积),则不包括在这里所作的分析之中。

1.多照台地剖面

多照台地剖面共包括多照Ⅰ号、Ⅱ号和Ⅲ号3个剖面,总厚226m。该剖面下部的Ⅰ号剖面为一套河流沉积地层夹泥石流巨厚的沉积层;Ⅱ号剖面为一套泥石流冲积层夹薄层的河流相冲积层,顶部出现有一厚度不大的湖沼相地层;Ⅲ号剖面则为一套泥石流和水石流堆积层,无分选现象,其中的砾石棱角尖锐,具有某些坡积物的特征。多照台地剖面总的特征显示了该套地层因处于谷源盆地这样的一个发育环境,当地面流水充沛,盆地内有水流通过时,在盆地中的部分地段沉积河流相冲积物;当盆地周围坡面物质在流水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大量涌入盆地中时,盆地内则堆积泥石流地层。

2.鸡冠石Ⅱ号剖面

鸡冠石Ⅱ号剖面又叫作上鸡冠石剖面。该剖面厚约90m,下部为一套以粗大砾石为主组成的砾石夹粗砂、亚粘土层,其中所含细粒物质较少,反映了山区河流中水石流冲积的沉积环境;中部为一套巨厚的以悬浮分选层构成的平行层理组,厚达70m,代表了泥石流堆积的环境,上部为一套红色粘土层,该层下部沉积有砾石夹红色粘土、亚粘土层,砾石无磨圆现象,呈棱角状,具倾斜层理,显示了该套地层为坡麓堆积物。鸡冠石Ⅱ号剖面的总体特征表现了一个从山区河谷冲积过程到泥石流堆积,最后出现以坡麓物质堆积的这样一个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3.鸡冠石Ⅰ号剖面

鸡冠石Ⅰ号剖面又被称作下鸡冠石剖面,该剖面总厚74m,由多层具有悬浮分选递变性质的泥砾层所组成,呈平行层理,其中石线构造分明,在悬浮分选递变层内,砾石呈支撑型结构,常见载荷构造、叠瓦状构造,为典型的泥石流沉积。

4.大凹子台地剖面

大凹子台地剖面由大凹子泥石流堆积台地和台地前缘现代沟谷内的泥石流堆积层两个次级剖面组成。两个剖面的明显差别是:一段(现代泥石流堆积层)剖面中多见巨大砾石,砾石直径大小不一;二段剖面中砾石大小均匀,砾径一般2~5cm,未见巨大砾石,整个剖面表现为巨厚的均匀层理。这种差别反映了泥石流过程以二段剖面中的泥石流沉积过程较为强烈。两个剖面反映出的均为泥石流堆积环境。

5.泥得坪台地剖面

泥得坪台地第四纪堆积地层厚105m,地层岩性可明显地分为3层,下部由浅灰色的亚粘土、粉砂夹砾石层组成,其中砾石粗大,砾径大小不一,呈叠置型结构,内含细粒物质不多,反映了以水石流为主的沉积环境;中厚至巨厚的、由悬浮分选粒级递变层组成的平行层理层,厚度达85m,层面上石线结构十分清楚,层内常见载荷构造,为泥石流沉积环境的产物;上部为红色粘土、亚粘土层,该层下部分布有以砾石为主的,夹有红色亚粘土、粉砂的砾石层,砾石无磨圆现象,呈棱角状,砾石大小较为均匀,倾斜层理明显,表示该地层为坡麓堆积环境中的沉积物。泥得坪剖面显示了一个由水石流沉积环境逐渐过渡到以泥石流堆积环境为主,最后在台地后缘出现坡麓堆积的这样一个沉积环境的变迁过程。

6.何家堡剖面

何家堡剖面共厚22m,由上下两个岩性差别极大的地层组成,下段厚约4m,为褐色粘土层,原生沉积构造表现为由极微小的褐色粗粒组成的均匀层理,仔细观察层面可见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水平纹层,受后期干燥脱水过程的影响,次生的龟裂构造明显,垂直节理发育。该地层为小江洪水状况下的静水沉积环境中的产物;上段为现代泥石流堆积地层,在泥石流扇面上常可见到环状构造。何家堡剖面中地层岩性的明显差异,代表了全新世期间自小江出现洪水期之后逐渐进入以快速的泥石流堆积为主的这样一个沉积环境变化过程。

7.达朵台地剖面

达朵台地位于蒋家沟沟口的对面、小江的左岸,为一座高出小江江面约200m的堆积台地,沉积地层总厚195m左右,为一套岩性变化复杂,呈微胶结状的松散堆积地层,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位于最下部的第一岩性段为一套灰黄色亚粘土、粉砂、细砂夹砾石层,地层物质组成具有由下向上变细的递变性质,呈叠置型结构,其中细粒物质较少,砾石直径大小不一,为泥石流沉积环境的产物;第二段地层的下部和上部各为一套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流冲积层,中部夹有一厚层的泥石流堆积层,该地层具有一定的悬浮分选现象,层内可见载荷构造。第二段地层表示为一个河流与泥石流交互堆积的沉积环境;第三岩性段具有由多达数十套的呈现悬浮分选粒级递变层组成的平行层理,在悬浮分选粒级递变层内石线、载荷等共生的沉积构造清楚,粒级分选层的上部分布着一套厚度不大的细砂及粉砂层,在有的顶部可出现一薄泥层,这种由泥石流堆积层和细砂、粉砂、薄泥层组成的正粒级递变层理,反映了快速的泥石流体进入静水条件下的沉积过程;第四岩性段由河流冲积层和泥石流堆积层构成,为河流与泥石流交互沉积环境的产物、达朵台地为紧临小江边上的一座堆积台地,在达朵台地堆积地层的发育过程中,小江河水泛滥,江水猛涨的情况是难免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运动的泥石流体进入静水环境中堆积是可能的。达朵台地的沉积地层的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晚期,在这样一个不太长的地质时期内能够迅速地堆积厚达200m左右的地层,而且在层内又出现约85m厚的泥石流静水堆积环境下的沉积地层,这就不能不使人联想到金沙江中游沿岸出现的龙街粉砂层,二者是否同为金沙江被阻回水成湖条件下的产物,还需进行更广泛的调查研究。

二、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与泥石流活动强度的信息提取

(一)分析方法及计算公式

泥石流体的物质组成与泥石流性质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属泥石流静力学研究领域内的课题。位于小江流域蒋家沟的泥石流半自动观测研究站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样品和资料,奠定了充实的基础。根据对这些样品的分析测试和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得出:随着泥石流体天然浓度的增加,粗颗粒含量(指直径大于2mm的砾石)呈有规律的增加,而泥石流体的体积饱和浓度Cvs值也随之增加(杜榕桓、康志成等,1985年)。

现设rc为泥石流体的容重,则

rc=(泥石流体的总重量\泥石流体的总体积);(1)

CV为泥石流体的体积百分比浓度,则

CV=(单位容积的泥石流体中泥砂的体积\单位容积的泥石流体积);(2)

这样,当根据测定得知泥砂的比重数值rs时(rs值为2.65~2.70t/m3,一般取2.70t/m3)泥石流体的容重rc与泥石流体的体积百分比浓度CV之间就存在着以下的换算关系:

rc=CV(rs-1) 1.(3)

当S为泥石流体的含砂量,并且

S=(泥石流中泥砂重\泥石流体积);(4)

这时,在泥石流体的容重rc和含砂量S之间具有如下换算关系:

S=rs(rc-1)\rs-1.(5)

从(3)、(5)两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知道了rc、C V和S中的一项数据,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计算出其它两项数值。

对泥石流体性质的确定和类型划分,单纯依据以上数据还是不够的,自然界的事实是,具有同一浓度条件的泥石流体,由于物质组成不同,其流体性质并不相同,如容重rc为1.5t/m3的泥石流体,若固体物质仅为砂石成分,则为水石流;若固体物质中为泥(粘土)、砂石成分,则为稀性泥石流;对于仅含泥砂物质的(黄土地区)泥石流体来说,则可能形成粘性泥石流。对此,必须进一步寻找划分泥石流性质的理论依据。根据对泥石流体的深入分析,认为泥石流体是泥浆和大小石块两部分组成的结构性流体,泥石流体中的泥浆是由粘土(小于0.005mm),粉砂(0.005~0.05mm)和砂(0.05~2.0mm)三种物质成分组成,这些固体物质和水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而是形成一种具有一定物理化学特性的结构性流体。从容重为2.4t/m3至1.9t/m3的各种泥石流体来看,这些泥石流都具有同样浓度的泥浆,而泥石流容重的变化,则主要确定于大于2mm的角砾岩的增减(杜榕桓、康志成、陈循谦等,1985年)。另一方面,随着泥石流体中关于2mm的粗粒物质百分含量的增加,泥石流体的饱和浓度Cvs和极限浓度Cvm也随之增大。根据泥石流体的这些性质,通过对野外泥石流堆积物所作的分析,得出用大于2mm的砾石的百分含量确定泥石流体的容重rc和体积百分比浓度CV的计算公式(6)、(7)和区分泥石流体性质和类型的具体指标。此公式和指标经实际运用和检验,结果较为理想(杜榕桓、康志成等,1985年)。

rc=(0.175 0.743Px)(rs-1) 1;(6)

Cv=0.175 0.743Px。(7)

式中:Px表示大于直径2mm的砾石百分含量;rs表示泥砂比重值为2.7t/m3.

(二)泥石流沉积物的分析测试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制定的关于泥石流性质鉴定的测试程序十分简捷,只需求出直径大于2mm砾石的重量百分比即可。具体的作法是:取一定量的风干的泥石流沉积物称取准确重量,过孔径2mm的网筛,然后再称筛内大于2mm砾石的重量并求出其百分含量。

由于小江流域内第四纪沉积物厚度较大,堆积分散,加之人力有限,因此,我们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以泥石流堆积为主的地层剖面上。具体的分析测试数。从泥石流活动规律来看,一般可以概括为:一场泥石流过程最初始于浑水流,于后演化为泥石流,再逐渐过渡到浑水流。在泥石流的这个变化过程中,粘性泥石流大多以阵流方式运动,稀性泥石流大多为连续流。阵性泥石流的后期,阵次加密,阵流变小,逐渐演变成稀性泥石流连续流;而在此过程中,泥石流体的容重也是逐渐增大,至高粘性泥石流时容重达到最大,随后泥石流的容重渐渐变小,并过渡到浑水流。在一个区域内,从泥石流的一个活动期来看,泥石流的活动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规律。在泥石流开始形成并进入活动期之初,流域内地表松散物质在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形成的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以后随着地面越加破碎,地表物质运动更加容易,形成的泥石流中固体物质含量较高,大都以粘性或高粘性泥石流活动为主,泥石流的活动最为频繁;当泥石流活动经历了一定的时期之后,随着地面松散物质的减少,这时形成的泥石流大多以亚粘性或稀性泥石流为主,至泥石流活动的末期,地面松散物质进一步减少,形成的泥石流就只能是稀性泥石流或挟沙水流。因此,以大于2mm的砾石含量表示的泥石流类型的指标,实际上也代表着泥石流活动性的强度,可以作为泥石流活动性的具体标志。

三、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记录的恢复

根据小江流域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环境分析,结合这些地层中泥石流堆积层内大于2mm的砾石含量测试,该图中各地层按堆积时代准确地标绘在第四纪时间坐标的相应位置。靠图幅右侧一列为小江流域内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的系统记录,是由综合同一时段内的泥石流活动信息,然后取其泥石流活动信息的平均值点绘而成。经分析后,从该图中可以初步得出关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发育演变的如下结论:

1.小江流域的泥石流活动始于早更新世中期;

2.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自出现以来,除晚更新世与全新世之间有一短暂停息外,基本上是处于周期性波状起伏型的活动之中,其中以中、晚更新世期间的泥石流较为活跃,进入全新世之后,从中全新世起,泥石流的活动强度迅速增大;

3.小江流域第四纪期间以亚粘性和粘性泥石流活动为主;

4.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堆积范围逐渐扩大,早更新世中期,泥石流堆积局限于远离小江的谷源盆地之中,至早更新世晚期,谷源盆地之中的泥石流堆积暂告结束,泥石流进入新村盆地沉积;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期间,地壳间歇性抬升明显,河谷下切强烈,小江流域的泥石流活跃,泥石流堆积遍及流域内的各沟谷、盆地,形成一系列堆积台地,各断陷盆地内侧则形成串珠状泥石流扇,而谷源盆地则转入以坡面泥石流堆积为主;全新世以来,小江流域的泥石流转入以小江河谷堆积为主,但各支沟内坡面泥石流堆积十分活跃,沿着谷源盆地后缘一带的泥石流堆积迅速(如多照盆地后缘)。

关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特征的成因,我们将在以下两节中结合泥石流形成的环境要素分析和小江流域第四纪环境的探讨中作出进一步的阐述。

同类推荐
  • 天文百科图解

    天文百科图解

    全面编撰了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探索发展,包括宇宙诞生、宇宙中星星形状、宇宙中长城、银河形成、大气层构成、星座的构成、星系的结构等内容,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 趣味科学馆丛书:飞向蓝天的历程

    趣味科学馆丛书:飞向蓝天的历程

    “趣味科学馆”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丛书包罗科学的多个领域,涉及“信息化”、“绿色革命”、“发明、“生态资源”、“航天”、“军事”、“日食、月食”等当下热门关键词,有引领读者关注热点、提升其认识水平的现实价值。刘芳主编的《飞向蓝天的历程》为丛书之一。《飞向蓝天的历程》内容涉及飞机的各个侧面,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排列组合。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少儿科普百问百答-植物奥秘探奇

    生物世界是新奇的,各种动物,植物共同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本书将带你了解新奇的植物世界。
  • 奥秘世界百科——地球探索百科

    奥秘世界百科——地球探索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教海点滴

    教海点滴

    本书既是“教学相长”,朝夕磨研的经验总结,也是长期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的追求与探索,分为六辑,内容包括管理初探、教改管窥、《手工艺报》、电教实验、乡土地理等。
热门推荐
  • 赖上你就是一辈子

    赖上你就是一辈子

    一段似是而非的懵懂爱情,如烟花般陨落。一段恍如天外飞仙般王子的宠溺,盛放时,却戛然而止。一场华丽的阴谋,原是两兄弟的一世情仇。一场生死相隔的刻骨铭心,永留人间。宠文,却宠而不腻。甜文,却甜而微酸。暖文,却暖而细寒。八岁那年,她为他挺身而出,他发誓要护她一世周全,却发现自己命不久矣;哥哥本是恶作剧,却不料假戏真做,深陷情感困局。帅哥丛中过,怎保片叶不沾身。你爱我时,我却爱着他;我爱你时,你却难回头。花叶下面犹藏刺,人心怎保不藏毒。好闺蜜成敌仇,竟做出如此荒唐事……
  • 豪门之千金联盟

    豪门之千金联盟

    在她最幸福的时刻,爱情却被人精心设计、步步沦陷;在她最无助的时刻,友情再被人巧妙利用、事事诛心。她顶着千金之名,却一路波折坎坷;她带着贵妇王冠,也始终命途多舛。正如她自己所言:生命许她荣华,必定许她磨难。且看小小千金,如何一笑逆天!
  • 专属:乱世帝妃之天命

    专属:乱世帝妃之天命

    什么?眼前这个又蠢又丑的白痴居然就是师父口中所说的真名天子?好吧!丑点没关系,但据她前世二十年的经验再加上今生十年的成长让她实在觉得,智商是硬伤啊……“八嘎!谁允许你进我房间了?”……“八嘎!走路不许吃东西!”……“宫九天!离本姑奶奶远点!”……“九天,天命所归,……”“八嘎是什么意思?”“蠢货……”某男欲哭无泪……
  • 廿九有繁花

    廿九有繁花

    阴阳师端木繁潇有一个素未谋面的大师兄东廿九。曾经,端木繁潇幻想着自家大师兄是个如玉公子,风度翩翩,说不定还会步步生莲。可是现在,眼前这个光凭舌头就能把她逼得去上吊的的毒舌男是谁?害得她宁愿坐在操场上跟鬼聊天。聊着聊着,东廿九过来把人家收了,你当她端木繁潇是个像蚯蚓一样的饵吗?端木繁潇说,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宁愿吃土也不想认识他。不过……要是对她好一点,她还是相当愿意跟大师兄在一起的!总之,一切都是套路。
  • tfboys之穿越遇见她

    tfboys之穿越遇见她

    相隔千年,命运安排他们在一起,却又一次次捉弄他们,一次次波折,一次次困难,只为那一句誓言——我愿用千年时间换你一世平安,哪怕毁天灭地。(TFBOYS同人穿越小说)
  • 寻妻103次:独家宠妻

    寻妻103次:独家宠妻

    夜枫从没想过,自己孤单一个人出任务,回到家,然后又多了两个人。一个六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奶娃,一个三十多岁嗷嗷嚷着要啪啪啪的老男人。这日子简直是够了。
  • 异空混乱

    异空混乱

    我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一场新的灾难即将到来。时空的大门被打开,这个世界,等着我去拯救。
  • 传承死神

    传承死神

    段岩,一个废物的中学生,在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一个神秘的受重伤的中年人。从此他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而这个中年人会给他带来什么?重生?金钱??荣耀?还是……
  • 爱上慢半拍的你

    爱上慢半拍的你

    我未曾预料到会爱上你,只因那一眼的温柔便恰似一池的湖水漾开了我的心。明知道你的心里还留在那么一个人,我却执意要与你一起走入爱恋最高的殿堂。我们结婚,我们离婚,我们相遇。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告诉我,我是多么地爱你。就算你不爱我,就算你一次又一次地欺骗我,就算离开我之后你过得那般的好,我还是希望能够……让你回到我的身边。亲爱的,我爱你。你在我的身边,我却发觉自己还是在无尽地思念你。我的爱,只想换来你的一个回眸,换来你的一世承诺。
  • 侠武之至尊无双

    侠武之至尊无双

    神州大地,广袤无边,宗门林立。百年前有绝世强者崛起自边荒,后一统神州,建立武朝,分天下九府,自称神武大帝。五十年前,神武大帝破碎虚空,神州九府纷纷自立,一时强者如云。一个小时前,东轻羽在被追杀的途中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