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会说话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处世博弈的人,而他们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因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的各方面一定都很出色,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都能够做得非常妙,既让别人满意,也对自己有好处。这些都是处世智慧的体现。
留余地的智慧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很好:“凡事都要留一丝余地,福气则不会断绝。”在处世博弈中,万万不要把事做绝,要时刻为自己留一丝回旋的余地,正所谓的“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情况下,要注意力不可使尽,才不可露尽。不论是办任何事,要始终让自己保持一些回旋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在给别人承诺,或者是批评别人的时候,都留一些余地。
韩非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也,则事寡败也。”
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如果把鼻子刻大了,还可以修得小一点,但是如果鼻子刻小了,就再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如果把眼睛刻小一些,还可以再加大,但是如果把眼睛刻得太大,就再没法缩小。为人处世也应该这样,凡事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否则很容易遭遇不测。
为人处世切莫太绝,这是千百年来流传的道理。尤其是现代社会,只有和谐平衡,才能够向前发展。
在西方,有句和中国意思差不多的谚语:“话别说尽,事别做尽。”由此可见,无论东西方,都讲究凡事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的时候,人才能进退有门,随心所欲。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度”字。
所谓“度”,其实就是适可而止。它既是一种处世博弈的哲学,也是一种美的表现,有人称它为“距离美”——这应该是对这个名词最恰如其分的诠释。
换个角度思考,给自己留一丝的空间,其实也是给别人留一些余地,而给别人留了余地,也就相当于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关于这点,《四留铭》中有一段很经典的话:“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不要把技巧使尽,以还造物主;不要把俸禄用尽,以还朝廷;不要把财物占尽,以留百姓;不要把富贵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或许老天爷也反对贪得无厌、做事太过分的人,因此做事太过分的人,没有不留下悔恨的。高景逸曾说过:“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能让人一步,自然就海阔天空,有周旋余地;不管办什么事,只要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乐趣。”
这一祖训所讲的,其实就是“退一步天高地阔”的道理。
宋朝有一位很有名的佛果圜悟禅师,名叫克勤。他当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时候,他的师父五祖法演曾对他说:“住持此院,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中所指正是“法演四戒”:
一是福不可受尽。
二是势不可使尽。
三是好话不可说尽。
四是规矩不可行尽。
佛果圜悟禅师得到此戒后,领悟上乘的智慧,终于成为法演的得意弟子,在后来成为临济宗十世法孙。
在处世博弈中,法演四戒也可以给予我们有用的启发。
首先是福不可受尽。
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过于沉溺在老天赐予的幸福中,这虽然没什么过错,但如果不知爱惜的话,幸福的泉源就会慢慢枯竭。
其次是势不可使尽。
人们常常喜欢顺着时势去做事情,但这恰恰是危机所在。如果总是这样去做,那么就会在运气最好的时候,为日后埋下毁灭的种子。有句古话叫“功成名就则身退,天之道也”,如果人们懂这个道理,便能化危为安,不会使势行尽了。
再次是好话不可说尽。
所谓“好话说尽,则人必以此为易。”大致意思是说,不论是怎么样的好话,如果说得太多,慢慢就会殆尽,到时候其味必减,反而会给人一种肤浅感。正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好话不能全部说出来,多多少少要学会保留一些。
最后是规矩不可行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凡事过于拘泥于规矩,身边的人就受不了。也就是说,遵守规矩本身是件好事,但太过于重视规矩就会惹人嫌。
因此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我们都要学会留有余地。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其实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就连上天都为每个人留有一丝转机的余地,更何况芸芸众生呢。
正面冲突要不得
中国有句俗话:“有理不在声高。”意思是当人们发生矛盾摩擦时,要尽量温和地解决问题,而不要动辄剑拔弩张。
对于大多数的职场人士来说,待得最久的地方是办公室,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和同事待在一起。虽然大家总是和和气气,笑脸相对,但是不可避免的总会有些矛盾,我们都应该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一种真正祥和的办公氛围,这就需要适当地掌握办公室的生存之道。
事情如果与你有直接关系,最好采取低头的方式去面对“战争”,对方的脾气暴躁那么就让他去发泄,一定要记得,千万不要与他情绪对立,而且还要避免直接与他摊牌。
如果必须要做一些报告的话,只要将事情的原委以白纸黑字的形式呈报给上级或老板,所有的是与非交给他们去裁决。对于这件事你一定要保持风度,事后也要保持缄默,或者索性忘却整件事,只求记着对方的弱点就可以了。
要知道智慧不是一个戴在脸上的华丽面具,更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而是体现在脚踏实地的人生进程中。要做到把聪明、智慧放在内心里,首先,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它人的长处,懂得尊重别人,不要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贤愚,不要一直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须知一个人偶尔失足、犯了一些小过失,多半不是他的过错。假如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成为与人交际的绊脚石;同样,平日不可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而作意气之争,当然也更不要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
人在职场之中,常常遇到竞争对手是避免不了的,当然也避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正如有人所说“只要是有人在一起工作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可见,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无论是在生活或职场中,每个人都会有他的敌人,即使没有遭遇到,也应该假想一个对手,以此来刺激自己的战斗力,激活自己的内在潜能。尤其是在职场中,遭遇对手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那些一心想要得到绝对和谐的人,反而会因此变得失望。
当我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就应该就事论事地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况,当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知道,同事和老板都习惯于从我们处理冲突的态度来判断我们的能力。所以,怎样去面对自己的敌人,或者说怎样学会与敌人恰当地相处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处理不好的话也许会碰得头破血流。为了防止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避免与别人发生冲突和争吵。现今社会,只要与人接触,就避免不了发生矛盾,这无疑会影响你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预防矛盾。当可能要与别人发生争吵时,最好你先退一步,忍一忍,防止正面对垒,发生冲突。
二、不要对周围的人和事耿耿于怀。现如今,不论在职场还是社会上都有一些让我们看不惯,而我们又解决不了的事,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跟自己过不去,试想,自己生闷气也于事无补,所以千万别为不平之事生闷气,这样只会对自己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三、学会给自己吃“宽心丸”。在社交中失意,或在购物时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抑或被人蒙骗。万不可捶胸顿足,痛哭流涕,权当交了学费,花钱买教训,告诉自己,这种事情绝对不会有第二次。如果几天心神不定,表情沮丧,影响工作及健康,那就得不偿失了。
四、装出一份好心情。关于心情的好坏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如下:
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总是想让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时,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反之,一个故意装作心情差、很愤怒的实验者,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不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永远是最愚蠢的做法,这样不仅会招致同事的看低,更会给上司带来对你的负面评价。
而且,发生正面冲突会使自己失去冷静和理智,从而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事实证明,许多人都常常后悔当时自己一怒之下的所作所为。
因此一定要学会选准时机,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面对对手或光明或阴险的种种行径,你不妨耐心等待。当他们急于表现自己的时候,往往会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时你再确定竞争策略,既稳操胜券又光明磊落。何乐而不为?同时,以这种委婉又不卑不亢的态度化解与对手的正面冲突,也显示了你有极强的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对于一个职场中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办公室的紧张压力本来就很容易使人变得猜忌、乖戾,那么这时你就要做好与其花费时间去贬低对手、跳出来表现自己的优点,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怎样去编织更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圆满地完成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卡尔就在伦敦学到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训。有一天晚上,卡尔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卡尔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笑话,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说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说错了。卡尔知道正确的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出优越感,卡尔纠正了他。那人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他自信确定如此!
那位先生坐在右边,卡尔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在他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格蒙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尔一下,然后说:“卡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在回家的路上,卡尔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卡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要记住永远不要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
“永远不要与别人发生正面冲突”。说这句话的人已经谢世了,但卡尔受到的这个教训依然长存不灭。那是卡尔最深刻的教训,因为卡尔是个积重难返的杠子头。小时候他和哥哥为天底下任何事物都抬杠。进入大学,卡尔又选修逻辑学和辩论术,也经常参加辩论赛。从那次之后,卡尔听过、看过、参加过、也批评过数以千次的争论。这一切最终使他得到一个结论:只有一种可以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避免争论,这就如同你避免响尾蛇和地震一般。
北京某家销售公司曾有一项这样的规定:“不要争论!”真正的推销精神不是争论,甚至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是不可以的。人的意愿是不会由于争论的原因就能改变的。
有位名叫曼·哈里的爱尔兰人,他一生之中受的教育并不多,但是在他身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总爱与人争论。他做过汽车司机,后来做卡车推销,工作不成功来求助于经理。经理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发现他总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情绪激动,涨红脸争辩。曼·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的辩论,但并没有赢得顾客。后来他对经理说这样的话:“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一直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他一次,可是我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能卖给他。”
经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根本不是怎样去教曼·哈里说话,经理要做的是训练他怎样有自我控制能力,避免一些口角问题。
曼·哈里现在已成为纽约门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如何成功的?显然这是他的推销策略:“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门德卡车?不!你要送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是的,先生,何赛卡车的确不错啊!买他们的卡车绝对没错,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然而……’”
“也许这样他就不会有针对性了,他总不能在我认同了他的看法以后,还一直对我说‘何赛车子最好’。接着就不再谈何赛,然而这时我就开始介绍门德卡车的优点。”
如果曼·哈里之前他听到那些话,或许早就气得满脸通红了,当然他也会挑何赛的一些毛病,而他越与对方对立,对方也会彻底对他反感。也许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假如你一直抬杠、反驳,也许偶尔可以获得胜利,然而那只是空洞的胜利,这是由于你永远也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你自己也要衡量一下,你是要一种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一些好感呢?也许你是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想在争论之中改变别人的主意,这一切都将会徒劳无功。
释迦牟尼说过:“恨不消恨,端赖爱止。”恨不能消除恨,只有爱才能止住恨。争强疾辩显然也是不可能消除一些误会的,这只能靠我们的一些技巧、协调、宽容以及用同情的眼光去改变别人的一些观点。
尽量避免与别人争吵,争吵不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好处,而且还会带来不良后果,那么我们又何必要这么做呢?一旦发生可能要争吵的情况,能否聪明且果断地解决争执呢?要做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与别人发生争执,永远不要和别人争吵。在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无意义无价值的问题上,有道理也不要与人争辩,因为这只能浪费时间,只能给别人留下谈资和笑料。作家余秋雨在岳麓书院演讲时说过一句话:“就像有人在路上硬说你长尾巴,我不能当面脱裤子给他看,即使证明了确实没有尾巴,但当众脱裤子的动作比有尾巴还要难看。所以我不愿自辩。”
其实在现今社会,人们的性格,脾气越来越难相处。有些人在与同事相处中,缺乏耐心和自制力,始终喜欢在一些事情上与别人争论到底。有句话说:“争吵,是一项很奇怪的游戏,最后没有一个人能赢”。在争吵中词锋不利,气势虚弱,辩不过人家,那自然就输了。但是,即使表面上你赢了,最终也还是输家。为什么?因为就算你现在赢了,把对方的观点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是错的,根本不是你的对手,可那又怎么样?在你觉得洋洋得意的时候,他会感到自惭或相形见绌,你伤了他的自尊心和情面,他会怨恨你。总之,与人争执、争吵的结果只能是双方皆输,两败俱伤。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
明哲保身的智慧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两句诗,其本意是包含着赞美之意的。后来经过提炼概括为成语“明哲保身”,则是指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回避矛盾和斗争。关于它的出处,有这样一则故事:
周宣王在位期间,朝廷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立下汗马功劳。尹吉甫曾领兵打退过西北方猃狁族的进攻,还曾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一带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仲山甫,因被封在樊(今陕西长安南)地,所以也称樊仲山、樊穆仲。仲山甫很有见识,敢于直谏,受到大家的敬重。当时,鲁国诸侯鲁武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括,次子名戏。周宣王竟然武断地立戏为鲁国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违背当时的规矩,很容易酿成内部的动乱。仲山甫极力谏阻,周宣王不听,坚持立戏为太子,后来戏继位为懿公,鲁国人果然不服,不久就杀了鲁懿公。
周宣王为了防御西北各部族的进攻,命令仲山甫到齐地去筑城。这时,尹吉甫写了一首诗送给仲山甫,诗中赞美仲山甫的品德和才能,当然也对周宣王任贤使能,使周朝得以中兴作了一番歌颂。这首诗一共有八章,其中第四章有两句写道:“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它是赞美仲山甫优秀的品德和才能的。
而将“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运用得非常恰当自如的,可以大画圣王羲之为例:
王羲之又名王右军,他小时候很受大将军王敦的喜爱,因此王将军经常安排他在自己的营帐睡觉。有一天,王右军睡着还没起来,王将军屏退左右,在营帐和钱凤商量军机大事,其间谈到了叛变谋反计划。此时王右军醒来,听到了他们的言论。他急中生智,用口水打湿枕头,装作睡得正熟的样子。王、钱商议多时,王敦突然想起王右军还在帐内,为免暴露机密决定把王右军杀掉。但当他来到帐内,发现王右军睡在床上,口水流得满床都是,于是就认为王右军刚才肯定什么都没听到,便没有杀他。王右军因此而保全了性命。
如今我们不得不赞叹王羲之的才智,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面临的危难非常的多,那么我们不妨学习一下王羲之的明哲保身,处乱不惊,选择有效的方法躲避灾祸。当周边环境不利于生存时,许多人都想明哲保身,然而却有心无力。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即使想当一个“是非红尘不到我”的自在汉,也需要大智大勇。
职场话术
强出头、锋芒毕露,还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然而,以无用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要慎选环境,像长在神庙旁边的桦树,人们不敢在它身上动脑筋,反之,如果长在路中央,那么它将必死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