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讲《情志与养生》、《仁爱与养生》、《休闲与养生》,大多是从传统文化的道学、儒学、中医学入手,调理情志,修身养性,以达祛病延年之目的。
本文“心理与养生”,侧重论述现代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直接由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分两类:一类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一类是癔症、神经官能症等。前者是专科医院、专科医生讨论的话题,此略。癔症多发于年轻女性,不展开论述。重点谈一下中年女性最为常见,且颇令人困扰的神经官能症,也包括神经衰弱。
神经官能症是典型的心理疾病,患者心理素质差,心理脆弱为发病的大前提。男女各个年龄段皆可发病,以中年女性居多。其病因多为精神剌激或生活遭受挫折。症状以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为主,其他可见心悸、头痛、胸闷、气短,甚则见精神恍惚,哭笑无常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此病的最大特点是,病人感觉异常痛苦,而到医院检査时,各项生理功能、检验指标均正常,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认为没有器质性(实质性)疾病,或者认为不是疾病,只是神经功能失调。
这一疾病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暗示”疗法。所谓暗示疗法,是用某种间接的授意方式,示意治疗后的预期效果,使病人从内心相信药物的疗效,常收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读者或许对此病能有更清晰的认识。
20世纪80年代中叶,笔者曾利用4年时间,考察、搜集散在于民间的中医单方、验方,同时也义务为村民诊病。
某年深秋在院北一偏远农村诊所为村民诊病,一中年妇女由其丈夫陪同前来就诊。三月前该村流行鸡瘟,患者家十余只母鸡三日内相继死亡。此后患者郁郁寡欢,以致精神恍惚,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觉,自觉头晕,心悸,厌食,恶心。这时,她丈夫说话了:“大夫,您一定要救救我爱人,她近来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谁都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晚间睡不着时常常一个人跑到外面哭,扰得邻居都不得安宁。”
听罢他们夫妇的叙述,我心里已大致有数,虽然症状复杂,其核心在于失眠。试想一个正常人每日只睡两三个小时觉,即使是铁打的也受不了,这是一个典型神经官能症患者。于此荒山僻野,治疗只好求助于“暗示”疗法。
于是我将患者的丈夫唤到另一张桌子旁,与患者距离不到两米,我告诉其夫道:“我有一方,专治失眠,服后1小时入睡,百无一失。此方系宫廷秘方,由古波斯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贡于清王朝。昔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朝廷,因受日本人欺辱每每失眠,全赖此方以度日。然此方制成药的工序复杂,你夫妇暂回,傍晚前来,我一定将药配好。”形式上,我是与其丈夫谈话,而谈话的内容患者已经听清。从患者告辞的表情上,已看出我的“暗示”已获成功。
患者走后,我到药房称了60克茯苓,用药碾子碾细,分成6包。六时许,患者夫妇如期而至。我嘱咐道:“每晚八时服一包,小米米汤送下。九时入睡,次日日出时醒,连服三日为一疗程。隔一周后服下一疗程,此病定愈。”
次日我因急于赶到附近村落出诊,所以匆匆上路。刚到村边,患者夫妇从后赶来,手中还拎了一篮子鸡蛋。患者的丈夫握住我的双手说道:
“大夫,您真是个神医,果如您所言,八时服药,九时竟打起了微微鼾声,直睡到清晨。她已经3个月每晚睡眠没有超过4个小时。这篮子鸡蛋就算付您的诊费和药费吧!”看着他们夫妇感激的眼神我不好拒绝,好在村与村相距甚近,于是接过鸡蛋上了路。
中医认为茯苓确有养心安神之效,然此患者,疗效如此显著,实得益于“暗示”疗法。这一则故事及上文告诉我们:
第一,此病纯由心理因素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疾病,是神经功能失调。既然不是疾病,当然不用怕它;及时调整心态,大多不需治疗即能座愈。
第二,作为患者家属,不妨请亲友帮忙,用“暗示”疗法治之。但不能让患者知道,否则无效。
神经官能症是心理因素引起,临床检查没有生理、病理性病变。与此不同的是另一类疾病,检査中有生理、病理性变化,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愈后的过程中,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将此类疾病称为“心身疾病”。“心”指心理、精神;“身”是身体。
“心身疾病”之多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除上文所谈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外,人人视之如虎的各种老年癌症,常见的还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美尼尔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參……
“心身疾病”的调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藐视疾病
这些疾病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治疗之时必须认真对待。但在心理上要自信,树立完全可以治好的信心,能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尽量不要静养,静养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
二、心胸豁达
人生在世,事物纷繁复杂,得失荣辱,名利欲望,儿女情怀,岂能事事如意。此类病人,若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审视、对待社会、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对此类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无疑有积极意义。
三、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
人是群居动物,退休后的中老年人,切忌一人在家,与世隔绝。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对社会有所贡献,会产生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四、多参加文艺、体育活动
见《休闲与养生》、《运动与养生》等文。
以上谈了两类与心理有关的疾病。其实,心理与健康、养生的关系绝非这么简单。如果下一准确的定义,心理是养生的重中之重,地位仅次于饮食养生,位于运动养生之前。淡于名利、万事随缘、胸怀大度、光明磊落、心态阳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成人之美、勇于进取、坚强果敢等这些积极、健康的心理,可激发人的青春活力,充分享受生活,多能推迟衰老;这样的心理,犹如一道道防止疾病的防护墙,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中老年常见疾病多怯而远之。古今中外,大凡长寿之人,莫不如此。
与此相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极端自私、心胸狭隘、嫉妒成性、落井下石、损人利己,阴险狡诈、卑鄙龌龊等这些消极、阴暗心理,常催人憔悴,白发早生,未老先衰;这样的心理,亦犹如一张张培养疾病的温床,癌症及多种中老年常见疾病便应之而生。这一点,已经被现代科研及临床实例所证实。
本文的前三讲《情志与养生》、《仁爱与养生》、《休闲与养生》,加本讲《心理与养生》,均是谈精神与人体的关系,较抽象,属于形而上层面。笔者不惜大费笔墨于此者,实是强调心理在养生中的重要性。对此,古人有充分的论述。《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云: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这段原文是说:心就像一个国家的君主,主宰人体最高的精神思维活动……故人的精神思维健康、积极,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就正常,人体则平安。这种心态用于养生则长寿,可享受自然所赋予的寿命。作为国家君主如能像心一样健康、积极,国家则昌盛。人体的精神如不正常,或心理阴暗、歹毒,就要危及五脏六腑,精神、气血通道闭塞,身体就要受到严重伤害。这种心态用于养生则是灾祸。用于治理天下,袓宗基业将不保,当深以为戒!
此文是强调“心”在养生中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综合本文及前三讲关于精神、心理的论述,归纳如下:
道家消极避世,关注个体,其养生观是内向的。主张清心寡欲,淡于名利,与世无争,人顺应自然而养生。
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其养生观是外向的。注重正直人格的培养。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浩然之气”,《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皆是。
医家秉承道家思想,对心理与养生的关系阐述得更加清晰、明了,丰富、充实了心理养生理论。
愿中老年朋友,兼采道、儒、医家养生精华而为己所用。编一歌诀,结束此文,读者留意:
道家养性重寡欲,顺应自然淡名利;
儒家修心重品格,仁者爱人浩然气。
荣辱得失钱多少,大限来临都是虚;
人皆来去赤条条,最大赢家登寿域。
§§下篇 中医养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