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后,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把性格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告诉他们如何避免性格的劣势。
人们一直有一种这样的观念:女孩儿是很注重关系的,女孩儿是敏感的,女孩儿的依赖性要比男孩儿强,女孩儿天生就具有语言、交际天赋……也许有父母要反驳这样的观点:我家的女孩儿就很大大咧咧、我家的女孩儿就很独立、我家的女孩儿有点孤僻……
的确,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同和女孩儿们的性格不同,很多女孩儿都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她不像传统的女孩儿那样细心、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掉眼泪,而是像男孩儿一样大大咧咧、不拘小节;
她不像一般的女孩儿那样依赖父母,相反,从小她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她不像那些甜嘴的小女孩儿那样讨人喜欢,不停地说个没完,相反,她不爱说话,是孤独的“独行侠”,而且有点忧郁。
……
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女孩儿,父母们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不那么敏感、很小就学会了独立,父母会因此而省心很多;忧的是:自己的女儿性格像个男孩儿,这对她的未来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女儿性格这样孤僻,她将来该如何与人相处呢?
其实,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父母们喜也罢、忧也罢,孩子的性格都不会因父母的“喜”和“忧”而改变。了解了孩子的性格后,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把性格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且告诉他们如何避免性格的劣势。
面对女孩儿们的这些另类语言,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同和接受她们的性格。在此基础上,父母才能有效地引导自己的女儿发挥性格优势、避免性格劣势。
方法一:把大大咧咧的女儿培养成交际家
有一个女孩儿她虽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儿,但她天生就有一种男孩儿的性格,她像男孩儿那样喜欢爬上爬下,甚至一些男孩儿都不敢玩的体育项目如单杠、双杠等,她都敢玩,而且玩得很出色;她有点看不起那些受了委屈、挨了批评就哭哭啼啼的小女生,相反,妈妈爸爸的批评、指责往往对她不起作用……
对此,她的父母很忧虑:这孩子怎么就没点女孩儿气呢?长大后怎么嫁人呀?
其实,她的父母有点杞人忧天了。虽然她大大咧咧的性格有点像男孩儿,但这种性格却有很多好处: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女儿不像别的小女孩儿那样敏感、爱哭,做父母的要省心很多。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会使女孩儿拥有很多朋友。研究表明,不管是女孩儿还是男孩儿,他们都喜欢与那些不计较细节、性格有点大大咧咧的女孩儿交朋友,而且他们还摆出了几乎一致的理由:与这样的女孩儿一块玩儿不会累,而且可以玩儿得很开心。
所以,父母可以抓住女儿性格的这一特点,鼓励她多交朋友,培养她的交际能力,这对她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地帮助。
当然,父母有必要告诉大大咧咧的女孩儿,什么样的女人最美,举止优雅、谈吐有度等永远都是女人最美的表现。这样就不会使女孩儿的性别认同出现错误。
方法二:父母理智的爱让女儿更独立
大多数的小女孩儿都会依赖父母,而大多数的父母也喜欢让女儿依赖自己,但明智的父母懂得: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独立是孩子的必然发展趋势,这与孩子的性别无关。
小婷很小的时候,父母对她的爱就充满了理性。他们很早就培养她自理的能力,甚至全家人出去玩的时候,2岁的小婷也会背一个小背包,里面放着自己的奶瓶和婴儿湿巾。
小婷学步的时候经常摔跤,每一次父母都会说:“乖女儿,你自己能站起来,是不是?”等她自己站起来,父母就会说:“宝贝,你真棒!”
有一次,一家人去朋友家做客,告辞的时候,大家在门口换鞋,发现调皮的小狗把小婷漂亮的蝴蝶结鞋带弄丢了。“换根鞋带吧。鞋码多大?我女儿有一双新鞋。”朋友夫妇热情地帮忙。
小婷的父母听到朋友的建议,婉言回绝道:“这是她自己的事,让她自己来处理吧。”
只见4岁的小婷镇定自若地从头上摘下橡皮筋,比画了一下,有些笨拙但却稳妥地把橡皮筋缠在鞋上。鞋子又可以穿啦!
朋友夫妇看到这一幕,想到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女儿,不禁陷入沉思。
其实,在女孩儿的养育过程中,有很多“美丽的陷阱”会让父母“误入歧途”。例如:很多父母认为,女孩儿天性弱小、脆弱,这是性格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给予她们更多的保护,使她们免受失败之苦。
在女孩儿小的时候,她也有过爬树的欲望、也有过登高的欲望,甚至也曾付诸了行动,但父母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女孩儿的呢?“危险,快下来!”“危险!以后不许你这样做。”这是父母常对女孩儿说的话。但如果男孩儿有爬树、登高的动作,父母往往不会去阻止,顶多就是告诉他们“小心点”!
这前后如此明显的态度,其实就向女孩儿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是弱者,你需要保护,没有我们,你什么也做不好。”多么危险的暗示!这样暗示的结果就是:女孩儿不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而是理所当然地依赖:小时候依赖父母,长大后依赖丈夫,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生活的附属品。
如前所述,父母要给女孩儿更多的爱,但更多的爱并不代表要代替女孩儿去尝试、不给她机会去感受失败……要知道,女孩儿也需要尝试、女孩儿也需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女孩儿也需要独立、女孩儿也需要成长。
父母们应该给女孩儿更多的爱,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在不把女孩儿摆在“弱者”的基础上。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儿才能独立,才能更快地成长。
方法三:鼓励“独行侠”女儿微笑
众所周知,女孩儿具有语言和交际天赋,但如果自己的女儿不爱说话,或者说甚至有点孤僻,做父母的也不要着急。这仅仅是说明她的天赋没有发挥出来,此时,父母的鼓励就是激发她天赋发挥的动力。
因为父母工作的调动,小洁转学到另一所城市,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在新学校,小洁觉得很不习惯,她听不太懂当地孩子的方言,也不知道该怎样跟同学们交流。往往是一群女生在跳皮筋,她却远远地看着,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久而久之,她成了班里的“独行侠”。一个学期下来,本来成绩不错的她有好几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
父母看出女儿的变化,马上咨询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了解了小洁的所有情况后,给了她的父母这样一个建议:“你们只要鼓励孩子学会微笑,她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
他们真的按着心理专家所说的去做了,他们鼓励小洁说:“女儿,你笑起来真漂亮,如果你对同学们微笑,同学们一定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喜欢你的。”
第二天,她鼓起勇气对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微笑——虽然那笑容还是羞涩的。从此,班上的“独行侠”消失了。
鼓励女孩儿走出封闭心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她学会微笑。如果一个女孩儿对着任何一个人微笑,就如同女孩儿用愉悦的态度对大家说:“让我们来交个朋友吧!”所以,会微笑的女孩儿永远也不会孤独。
女孩儿个性不同,教育自有差别。别为女儿的另类担心!
方法四:教育女孩儿,避免最易犯的错误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儿在10~11岁时才会有理性的思维,如果在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时就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只会打击父母的积极性并加重孩子的负担。
从出生到7岁这段时间里,女孩儿的成长任务主要是身体的发育。在这一阶段,女孩儿将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这也为她今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起这一阶段的小女孩儿,很多父母都会自豪地说:
“我5岁的女儿已经能背将近百首古诗了。”
“我女儿才4岁,她已经能讲很多故事了。”
……
的确,在这一阶段,由于出色的语言和记忆天赋,女孩儿确实表现得比男孩儿要优秀,正因如此,父母更容易犯教育错误。
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一个教育错误就是,为了让女儿在起跑线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不惜花重金为女儿报各种辅导班——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但父母不知道,这是有悖女孩儿成长规律的。因为,女孩儿在10~11岁时才会有理性的思维,如果在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时父母就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对家长而言是徒劳的,对孩子而言是不堪重负的。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试图让一个小女孩儿的思维能力加速发展,这样只会令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虽说女孩儿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她小的时候,她会为了博得父母的喜欢而努力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比如:背诗歌给父母听、学儿歌和舞蹈为父母和他人表演……但并不是所有的女孩儿都是学习的天才。当女孩儿长大后,很可能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很容易地取得成绩,用成绩来博得父母的喜爱。当小时候与长大后的落差过大时,脆弱的女孩儿就会感觉到无法接受,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也正是很多女孩儿小时候性格开朗、聪明伶俐,长大后反而形成内向、自卑个性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一阶段,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二个教育错误就是,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赢得女儿的合作。
其实,如果父母试图让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女孩儿接受自己所讲的那些大道理,或者听从自己的告诫,都是违背女孩儿成长规律的,或者说是揠苗助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女孩儿是不可能理解这些大道理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犯的错误呢?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以前,我每天要告诉女儿好多次,让她玩儿完橡皮泥后把它装到盒子里,要不然橡皮泥风干了就不能玩了。但我发现,她总是记不住我所说的话。后来,我才意识到我所讲的这些大道理对她完全不起作用。于是,我每次都会在她玩儿后亲自帮她把橡皮泥放好,我在用行动告诉她该怎么做。我示范了几次之后,女儿就开始模仿我的样子把橡皮泥放好了。
小女孩儿从出生到7岁只会象征性地思维,父母不能指望她像大人一样用逻辑思维理解问题,或朝着一个目标有步骤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她记不住一些家庭的规则,所以,父母必须用行动告诉她该怎样去做,并不断地提醒她。
当然,对于一些女孩儿必须要避免的行为,例如:小女孩儿经常自己跑到马路上去玩,或者吃掉到地上的食品等,这时父母有必要给她一个明确的态度:“不!没有我的带领,你自己不能过马路。”“你不能吃掉到地上的这些脏东西。”并且父母需要不断地重复并提醒她。只有这样,她才能知道父母所说的话是真的,她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了解了这一阶段小女孩儿的特点,父母就会知道,这一年龄阶段的女孩儿需要父母为她做决定。在这一年龄阶段,女孩儿喜欢的东西会有很多,如:漂亮的头花、不同款式的衣服、大大小小的洋娃娃……但父母不能为她提供过多的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她会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如果妈妈这样问女儿:“你晚饭想吃点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的人来说太难了,她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但如果妈妈这样问她:“宝贝,你晚饭是想吃馒头,还是想吃包子?”这样女儿就能很快做出决定。
有些父母认为,如果给女儿很多选项,让她自己做出选择,这不是很好的教孩子怎样做决定的机会吗?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父母如果为女儿提供的选择范围太宽泛了,她会因不能理性思维而对这些选择感到很困惑。
其实,在女孩儿7岁之前,许多事情必须由父母来做主,例如:吃什么水果、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睡觉等。
很多父母也许会认为这样养育女孩儿有点“专制”了,他们会问:“我们的女儿是怎样想的?”“她自己喜欢怎样做呢?”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在还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阶段,小女孩儿更喜欢父母替她做决定。如果父母在做决定时态度和蔼而又坚决,是很容易赢得女儿的合作的,这样会使她有安全感。因为,她知道父母在为她负责。当然,在7岁之后,当女孩儿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时,她就不再需要父母为她做决定了。
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应该避免的是让小女孩儿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
一位6岁女孩儿的母亲曾这样说起她的女儿:
我和丈夫离婚后,女儿已经和她的父亲生活了两年。但最近我发现,我6岁的女儿现在变得像个小妻子,她向我诉说爸爸的工作、爸爸的生活、爸爸对金钱的忧虑以及几乎一切她爸爸过去总是跟我讲的事情。
我的女儿刚刚6岁,我觉得这会对她的成长不利。于是,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会努力地使她感觉到轻松。如:我会和她玩“过家家”、玩捉迷藏、对她扮滑稽的鬼脸等,但我却发现女儿已经不喜欢这些了。她喜欢同我像大人一样聊天,询问我现在的状况等。我觉得这对她太不公平了。
的确,这对于只有6岁的小女孩儿来说是很残忍的事情。如此小的年龄就被拉到成人的世界里、就感受到了成人才能感受到的压力,这对她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她甚至还会由于身心不堪重负而造成心理扭曲。
当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这个小女孩儿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但即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也要遵循女孩儿正常的成长规律,不要过早地把她拉到成人的世界里。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使女孩儿受到成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的影响呢?
首先,父母不能把小女孩儿看做一个小大人一样来对她开玩笑,如:“你长大后打算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呀?”或者,称她为小淑女,并希望她的行为像大人一样,这些通常都会使这一年龄段的女孩儿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其次,当女孩儿做出一些符合她们年龄段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及时表扬她,这样她才不会对成人世界感兴趣,或者被成人世界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