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和体表分布着许多不同的感受器以及主要由感受器组成的一些特殊的感觉器官。感受器是专门感受刺激的特殊结构。感觉器官除包含感受器外,还有一些非神经组织的附属结构,这些附属结构有利于感受器实现其感受功能,如眼、耳、鼻、舌等感受器官。本章主要讨论眼和耳这两个特殊感官的生理。
一、感受器的生理意义
感受器根据感受刺激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等;根据所在部位又可分为外感受器和内感受器两大类。
外感受器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送到中枢,能引起主观上清晰的感觉,并能精确定位,如声、光、触、味等的感受器。这是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内感受器能感受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如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肺牵张感受器等。来自内感受器的冲动,到达中枢后,往往不引起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或只产生模糊的感觉,不能精确定位;它们对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维持机体完整统一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各种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虽有其特殊性,但其功能活动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各种感受器都有它最敏感的刺激形式,这种刺激形式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例如光波是视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声波是听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器的这一特性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使机体有可能对内、外环境中某些有意义的变化进行精确分析,从而产生精确的反应。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所能感受的刺激形式不同,但无论是机械能、光能、热能或化学能等刺激形式,通过相应感受器的作用后,都能转换成生物电,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入中枢,这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刺激强度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实验证明:刺激强度大,从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频率高;反之,刺激强度小,则感受器发放冲动的频率也低。说明感受器是以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来反映刺激强度的。
(三),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时,经一段时间后,传入冲动的频率将逐渐降低;如果刺激能够引起主观感觉的话,感觉也将随之减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各种感受器适应现象出现的快慢有很大的差别。
皮肤痛觉感受器的适应过程发展快,受刺激后只需很短时间,传入纤维的冲动就开始减少甚至停止,它是快适应感受的代表。体内还有一些感受器,如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等,适应过程发展慢,它们属于慢适应感受器。感受器适应的快或慢,各有不同的生理意义。快适应有利于机体再接受其他刺激;慢适应则使感受器不断向中枢报告某种刺激的存在,有利于机体对某些机能作经常性的调节,如对血压出现的波动可随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