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51000000035

第35章 元嘉之治,魏宋纷争

南朝刘宋时期,在宋文帝刘义隆的治理下,刘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之为“元嘉之治”。经济的发展,使文帝有了收复被北魏抢去的黄河南岸的想法。此时,北魏太武帝三跋焘已平定北方,统一天下的欲望渐渐增强,也时刻想将刘宋消灭。一个想南下,一个想北上,战争一触即发。魏宋的交战使双方的损失都极为惨重,刘宋尽管没被消灭,但受创惨重,实力大损,“元嘉盛世”至此结束。

■临难登基,消除后患

宋武帝刘裕在临死前,曾诏令谢晦、傅亮、徐羡之、檀道济四位大臣辅佐宋少帝刘义符。宋少帝调皮贪玩,不理朝政,却对经商颇有兴趣,他在宫中设了个商场,自己扮成小贩进行买卖,从中寻乐。

四位辅政大臣认为宋少帝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误了国家,就密谋废掉他,让刘裕的第三子、荆州刺史、宜都王刘义隆登基,是为宋文帝,改年号为元嘉。刘义隆为人沉稳有心计,行事谨慎,他忌惮四个辅臣,很不满意他们妄行废立,控制朝政的行为。

为了不遭到同少帝一样的厄运,刘义隆先是稳定人心,对四位辅臣加以笼络,任徐羡之为司徒、傅亮为开府仪同三司、谢晦为卫将军、檀道济为征北将军。在位三年后,刘义隆觉得时机成熟,就下诏书条陈徐、傅、谢三人的罪状,下令严办。结果徐羡之自杀,傅亮被处死,谢晦起兵反抗后兵败被杀。刘义隆觉得檀道济只是一介武夫,并未主谋废立之事。因此,他不仅不追究他的责任,还予以抚慰。刘义隆认为他肯定会因此忠于自己,后来的事也印证了他的想法。

■内清外晏,四海安定

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统治时期(424—453年)所用的年号。在这一时期,由于文帝君臣竭心尽力,使得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种局面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极为少见的,后人赞誉,称之为“元嘉之治”。

宋文帝先后任用徐羡之、傅亮、王弘、王昙首、王华、刘义康、殷景仁、刘湛、刘义恭、谢纪微、范晔、沈演之、庚炳之、江湛、徐湛之、何尚之、王僧绰等有才干的人担任宰相或其他要职,他们大都竭心尽职,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转作出贡献,如刘义康,精于吏治,引用贤人。最高统治集团虽然有过矛盾和裂痕,并未形成大的动乱,没有影响统治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文帝君臣都很关心吏治和狱讼,以确保整个统治机构能正常而有效地运转。文帝在元嘉三年(426年)派使臣到地方上检查吏治,观省风俗,访求民隐,听取下层意见,然后予以奖惩。单在这一年,文帝三次亲临延贤堂听讼,以使刑狱公允。元嘉五年(428年),文帝又下令臣属不要隐讳,指出得失,以便改正。元嘉九年(432年),又针对益、梁、交、广等偏远地区(今四川、两广等地),专门派人了解民众地方官为治的情况,以考察官吏。元嘉时期,吏治算是相当清明的。有一次,担任司徒左长史要职的颜延之以强凌弱,众人请求罢其官,文帝就把颜延之免官了。

文帝君臣大都很关心民间疾苦,尤其对突发的疾疫、旱涝等灾害都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以保持整个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行。文帝即位之初,就下令免去民众拖欠的租谷和旧债,元嘉四年(427年),国都疾疫,文帝派使慰问,分发医药,若有死亡而无家属的人,给予棺材埋葬。次年,国都地区发生水灾,文帝仍派使赈济救助。元嘉八年(431年),扬州(今苏南、浙江一带)大旱,命减息徭役。元嘉十年(433年),赐给孤老、六病等无生活能力的人每人五斛谷。元嘉十二年(435年),国都和三吴等地发生大水灾,立即从其他地区调粮米几百万斛救济,免去遭灾郡县欠债。这种记载是很多的。一直到元嘉三十年(453年),国家每每减免百姓欠债、租布,赐孤老谷帛,使得百姓生活基本上安定,无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之苦。

宋文帝对农业非常重视,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元嘉八年(431年),宋文帝指出:近来农桑停滞,无所事事的人增加,荒地也得不到开垦,官吏也无督促。一遇水旱灾情,就有人缺衣少吃。命令各级地方官员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要奖励训导农民,使人尽其力,地尽其利。政府还贷给贫穷百姓田粮种子。元嘉二十年(443年),文帝再一次发布命令,强调各级官吏要切实采取措施,劝课农桑。宋文帝还下令准备籍田,要亲自种地以为天下表率。元嘉二十一年(444年),文帝还亲自对一些农业种植品种问题发出指导性意见,下令南徐、兖、豫等地今后应督促种麦,以解决粮食缺乏。并从彭城(今江苏徐州)等地调集粮种,委派刺史贷给百姓。徐、豫等州土地适宜种稻,而百姓多种植陆地作物,命令该地官员要主持重修水利,尽快修整旧陂,加以改造;如原为稻田而改为陆作的,应恢复种稻。文帝又一次强调各地官员要劝课农桑。想从事农业而粮种匮乏的人,可从政府那里借贷。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下令遭战乱的地区要及时种地,需要粮种的由政府随宜给之。

为了发展农业,各级政府特别重视兴修水利,元嘉五年(428年),张邵担任雍州刺史,到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后,修筑长围,修立堤堰,开垦田地好几千顷,当地民众因而富裕。元嘉七年(430年),宋豫州刺史刘义欣命部属殷肃修治芍陂(今安徽寿县)。芍陂本有良田一万多顷,因堤堰久坏,秋天夏天常常受旱灾。以前本有旧沟可引啤水入陂,但长时无人治理,被树木堵塞。殷肃令人供木开榛,疏通水路,从此万余顷良田不遭旱灾。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宋武陵王、雍州刺史刘骏命刘秀之修治襄阳六门堰,因为六门堰坏了很长时间,使数千顷良田无法灌溉,国家和个人都受很大损失。刘秀之修复以后,整个雍州屡获大丰收。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宋疏浚淮水,开垦湖塾废田一千多顷。排涝也是兴建水利工程的重要目的。刘宋为疏导吴兴一带水道壅塞,以解决该地区频繁发生的水患,在进行大量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制订出了周详的施工计划,可惜却因政治原因,这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虽未能进行,但已足证刘宋政权对水利的重视。

两晋时政府不铸钱,建国之初因钱贷缺少,国用不足,一些大臣纷纷建议铸钱,因群起反对未能实行。元嘉七年(430年),文帝下令设立钱署,铸四铢钱。元嘉二十四年(447年),下令铸大钱。铸钱的效果虽然不是很好,但它反映了刘宋统治集团对经济问题的高度重视。

宋文帝的这些措施稳定了正在趋于没落的自耕农阶层,使他们的生活能比较稳定,农村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史家称赞这一时期,民不外劳,役宽务简,亡民庶繁息,余粮栖亩,夜不闭户。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

宋文帝时期,文化方面的发展也是引人瞩目的。元嘉十五年(438年),宋文帝立玄、史、文、儒四学。玄学以何尚之、史学以何承天、文学以谢元、儒学以雷次宗教授。许多人都聚集他们门下学习,如后来的南齐创始人兰陵萧道成就曾在雷次宗门下攻读。元嘉十九年(442年),文帝始设国子学,后又于元嘉二十四年(447年)亲临国子学,策试学生,下令表彰奖励。元嘉十九年,文帝下令鲁郡(今山东曲阜)重造孔子庙、孔子墓、重修学舍,召集生徒。并迁孔景等五户到孔墓旁,免去他们的租赋,专门看管孔墓。他们种植了600多棵松树,表达了对这位至圣先师的仰慕。

宋文帝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元嘉期间曾三次北伐,试图统一中国,但都失败了。原因一是北方无机可乘,出兵时机不好;二是文帝用将非才,只用其亲信而不用真正的军事人才,如檀道济;三是文帝不善军旅武略,却每每遥制兵略,搞瞎指挥。军事问题是“元嘉之治”的败绩,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失败,使北魏饮马长江,撤退时掳掠兖、徐、兖、豫、青、冀六州,宋朝由此转衰。

■刘劭性狡,弑逆政变

刘劭,字休远,是文帝的嫡长子。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12岁出居东宫,娶殷淳女为妃。13岁,加元服。刘劭好读史书,喜欢武事。亲自管理东宫,喜欢接待宾客,想干什么,文帝就让他干。宋文帝与执政的彭城王刘义康矛盾很深,担心刘劭的安全,就大大增加了东宫卫戍部队,和卫戍皇宫的羽林一样多。

文帝末年重视农业,劝课耕桑,还让宫内带头做榜样。有女道士严道育,本为吴兴人,自吹通灵,可以役使鬼神,因丈夫劫人财物被没入宫。因刘劭妹妹东阳公主奴婢王鹦鹉得以出入公主家,道育自吹能辟谷服食,赢得公主、刘劭、刘潜等人的信赖。刘潜是文帝宠妃潘氏生的儿子,因刘劭母袁皇后性妒而含恨死去,刘劭很恨潘妃和刘潜,刘潜害怕将来刘劭当皇帝他会受罪,就特别讨好刘劭,两人关系反而变得十分亲密。刘劭、刘潜犯下许多过失,文帝训斥了他们好几次。现在他们让严道育祈请上天,想不再让文帝知道他们的过失,严道育满口答应,刘劭等对她十分尊敬,称为“天师”。后来,刘劭、刘潜就和严道育、王鹦鹉、东阳公主奴陈天兴、黄门陈庆国共为“巫蛊”,在玉石上雕刻文帝像,把玉石像埋到含章殿前,妄图用这种宗教法术来让文帝早死,刘劭提升陈天兴任队主。东阳公主死后,王鹦鹉应该出嫁,但刘劭兄弟担心密谋外泄,将其嫁给刘潜的心腹吴兴沈怀远为妾,文帝后来听说陈天兴是奴而得领队,训斥刘劭,刘劭把事告诉刘潜,刘潜回信说不行就干掉他。鹦鹉原曾与陈天兴私通,既嫁怀远,害怕内情外露,就让刘劭秘密杀掉陈天兴。同党陈庆国害怕遭受同样的命运,就把巫蛊的事报告给文帝。文帝大惊,派人逮捕王鹦鹉,抄家时得到刘劭兄弟来往书信,都是诅咒“巫蛊”的话,又起出他们所埋玉石像,文帝严厉责备刘劭兄弟,刘劭兄弟也只有谢罪。严道育逃跑未被抓获,文帝很生气,派了很多人到处搜捕。道育却换上尼姑衣,先藏东宫,又跟随刘潜到京口(今江苏镇江),住在百姓张旰家。刘潜改镇江陵(今湖北江陵),带道育到东宫,还想带她到江陵。这时有人报告严道育在京口张旰家,文帝派人抓捕,只抓到她的两个奴婢,供出严道育已随刘潜还都,文帝认为刘劭、刘潜已和严道育断绝来往,这时才知他俩还与其来往,既震惊又痛心,下令让京口把严道育押解回京,然后审断,治刘劭、刘潜之罪。刘潜闻讯大惊,赶快告诉刘劭。文帝想废掉太子刘劭,赐刘潜死。先和侍中王僧绰商量,让他寻找汉魏以后废太子诸王典故,送给宰相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参阅。然后与王僧绰、徐湛之和江湛共商另立太子事宜,第三子刘骏不为文帝喜爱,文帝一直让他在外地为官,不能留在建康。四子刘铄、七子刘宏同为文帝喜爱,但铄妃是江湛之妹,江湛劝帝立刘铄。宰相徐湛之之女是文帝第六子刘诞的妃子,所以徐湛之劝帝立刘诞,王僧绰认为无论立谁都只能速速决断,不然的话,就像当初对刘劭、刘潜一样,不再疑惑,否则将后悔无及,贻笑千载。文帝却仍犹犹豫豫,想立七子刘宏又嫌他排行不好,每夜都与湛之谈话,还常让徐湛之端着蜡烛,在房间周围检查巡视,以防有人偷听。君臣很长时间也确定不了立谁为太子,文帝却把商议的内情告诉了潘妃,潘妃又告诉了儿子刘潜,刘潜又赶快告诉刘劭,刘劭就秘密与其心腹队主陈叙儿、詹叔儿、斋帅张超之等人商量发动政变。

刘劭性格狡黠而刚猛,文帝也很依赖他。作乱前,他每天晚上慰劳将士,有时还亲自行酒。王僧绰密告文帝戒备。元嘉三十年(453年)三月十五日夜,刘劭谎称帝诏令其在天明时分率部守卫宫城,又令其私养勇士2000多人全副武装准备战斗。召集萧斌、袁淑、殷仲素、王正见等人,刘劭哭着对他们说他被父皇冤枉,行将被废,已决定于次日起事,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然后挨个拜求,大家都大吃一惊,袁淑反对,在刘劭胁迫下众人纷纷表示同意。次日凌晨,刘劭外穿朝服内着铠甲,和萧斌同车,侍从像往常入朝礼仪的样子进入万春门。按照旧例,东宫部队不准入城,刘劭骗门卫说奉皇帝命令讨逆贼,命令后队跟上,张超之等冲入云龙门和斋阁,直接登上台殿。文帝晚上一直与徐湛之密谋,这时蜡烛还没灭。卫兵们晚上睡觉还没醒。文帝见张超之进来,举起茶几抵挡,五指被砍掉,遇害身亡。徐湛之、江湛等人相继被叛兵杀害。经过短暂交锋,刘劭部队击败了文帝卫队的抵抗,又杀潘妃和文帝亲信数十人。召刘潜让他率众屯驻中堂,刘劭以文帝名义召大将军刘义恭、尚书令何尚之及其他百官,然后即皇帝位,下诏称徐湛之、江湛等人弑逆被平定,但文帝身亡,大赦,改元太初。署置百官,杀掉一些异己分子和不为刘劭喜欢的宗室如长沙王刘瑾、临川王刘烨等。收回原给诸王和各处的武器,封赏有功人员,刘劭还博访公卿,询问治国之道,开放可以开放的田苑山峰,贷给贫民,政变获得成功。

太子刘劭弑逆的消息传开后,普天同愤。文帝第三子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正带领江、豫、荆、雍四州军队讨伐西阳(今湖北黄冈)的蛮族,他与沈庆之定议举兵,只花几天时间,内外整肃。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与司州刺史鲁爽等人举兵响应。讨伐军东下,传檄四方,使共讨刘劭,州郡纷纷响应。刘劭闻知四方起兵,宣布戒严,把诸王和大臣移到城内以便于监视。元嘉三十年(453年)四月底,讨伐军大将柳元景率军从湓口出发,刘骏、沈庆之等率大军随后东下讨伐,刘劭拒绝了萧斌率水军西上决战或保据梁山的正确建议,反而采纳刘义恭固守京城的错误提议。讨伐军抵南洲,出降者接连不断,讨伐军进至新亭,刘劭令萧斌率步兵、褚湛之率水军与鲁秀、王罗汉等率兵共万人,围新亭,刘劭将士都受重赏,士气很高,拼死战斗,讨伐军虽然水陆受敌,士气更旺。刘劭部队快要攻克新亭垒时,鲁秀却击鼓退兵,讨伐军乘机反攻,大败刘劭的军队,死伤很多。刘劭亲自带领部队来攻新亭,讨伐军又大败之。刘劭退还朱雀门,胆战心惊,逃回台城,部属如鲁秀、刘义恭也投降讨伐军。刘劭迎接蒋侯神像、苏侯神像到宫内,乞求保佑,让刘铄写祝文,诅骂刘骏。五月,刘骏即皇帝位于新亭,给文武加官晋爵。讨伐军随即攻下建康、活捉刘劭、刘潜,获得彻底的胜利。

刘劭杀父自立,后又杀宗室长沙王瑾、临川王烨,及刘楷、刘颉、刘玢等,还遣使安成郡杀刘义康六子,又因刘义恭出逃,刘骏杀其十二子。刘骏胜利后又杀刘劭及四子,刘潜及三子,又因刘铄素不相下,以毒杀之。从此,刘宋宗室自相残杀愈演愈烈,宋王朝也因此灭亡。

■魏宋交战,南北对峙

刘宋实力渐渐增长之时,在太武帝拓跋焘的精心治理下,北方地区的北魏也逐渐兴起。422年,北魏曾趁刘裕去世之机,侵占了宋朝黄河南岸的青州、兖州等地。消灭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后,太武帝相继出兵进攻柔然和边塞诸国,不但夺取了许多人口和牲畜,也消除了北方的祸患。随后他就把矛头指向了南方的宋朝。而宋文帝刘义隆励精图治,也想收回北魏侵占的河南之地,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彭城太守王玄谟善于奉承,知道了文帝有北伐魏国的意图后,时不时地慷慨陈词,把刘义隆鼓动得激情澎湃,蠢蠢欲动。刘义隆禁不住向众臣说:“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此时的刘宋人民安居乐业,处处是太平之景。刘义隆有些骄傲了,朝臣们也都建议出兵北伐,于是他决意北伐。

很快,北魏与刘宋的战争开始了。最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领军十万攻击瓠城,刘宋守军竭力抵抗,魏军连攻42天无果,折损将士一万多人,最后不得不罢兵回国。

其后,宋文帝令王玄谟任主将,领东路军反攻魏国。王玄谟没有真才实干,进攻滑台的时候,一连几个月都没什么突破,后来还让魏军取得了先机。他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只得弃城而逃。

尽管柳元景带领西路军行进得很顺利,可由于东路军大败,没有了接应,西路军只得转为防守。魏军并不攻城,兼程南进,最后在长江沿岸的瓜步安营扎寨,虚张声势,声称要过江。宋文帝严令加强京师戒备和沿江防备,拓跋焘见无机可乘,只好撤军。回军途中,魏军围困盱眙城,强攻一个多月也没能破城,只得放弃,临走时烧杀掳掠,所经之处尽成废墟。

宋文帝好大喜功、不恤民情,终于招致严重后果。魏宋的交战使双方的损失都极为严重,刘宋尽管没被消灭,但受创惨重,实力大损,“元嘉盛世”至此结束。南宋词人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里面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句子,讽刺宋文帝刘义隆的失败。

北魏与刘宋交战后不久,发生了六镇起义,从此不敢贸然南下,“北强南弱”的局势得以继续维持。

同类推荐
  • 千古书生

    千古书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国朝举弘文之策,百姓有向学之风;盛世重文,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金屋颜玉”之说。皓首穷经,更是读书人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所谓“养子不读书,不如喂头猪”,读书从文可见一斑。
  • 明末1615

    明末1615

    现代业务员意外穿越回明末,灵魂附体小海盗陈升,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改写了中华民族的走向。。。。带你走入利益纷争,阴谋诡计的世界里。带你走入波澜壮阔大海的怀抱里。带你走入武侠的畅想中。带你走入殖民过程中残酷的现实里。带你走入精彩,惨烈,真实的战场中来带你走入。。。。。。。。。。。。
  • 明卒

    明卒

    1640,捍我大明!大明不会亡,大明会变强!残垣断壁的大明,如何面对倭寇的再三纠缠?如何面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如何面对皇太极的满清八旗?如何面对全新的世界形势?如何面对荷兰、莫卧儿、俄罗斯、奥斯曼、法兰西、英格兰、神圣罗马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诸多强权?如何面对全世界反明联盟?答案,就在本书中主人公张举会一一告诉你
  • 草民封侯

    草民封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介草民,乡野出身,身世平凡,命运巧合,运筹帷幄,雄姿英发,管他山贼穷凶极恶、海盗神出鬼没、外族雄霸一方、士族世袭爵位、外戚权倾朝野,一身粗布麻衣,谈笑间,强虏飞灰湮灭,想当年,人生如梦,封侯携红袖,一盏酹江岳。(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江山温柔

    江山温柔

    何为忠?领千军,跨万里,救黎民,却为心中的坚持放弃荣誉;何为孝?勇救父,忘生死,弃权势,却只换回父亲宁死永不悔;现代人袁沐风穿越到大周王朝,领鬼面,御阎罗,守护万民安康,却因理念不同而黯然。忠孝难两全,何不暂且放下,他弃功业,放权势,游万里江山,赏百媚千娇;只待时候到了,再次提刀追寻心中的坚定,重拾这大好河山。
热门推荐
  • 火影忍者之小小忍者

    火影忍者之小小忍者

    本文在火影漫画大结局前就已经完结,所以设定和700+的不一样,请读者老爷们谅解。喜欢我的文风还可以搜索《战争罪录》和《只要身边有你在》
  • 夕夕相映

    夕夕相映

    珅夕有点窘迫“师兄,这不太好吧。”汕祀忽悠的瞟了她一眼“怎么了,不是挺好。”珅夕差点要扶额,他是好了,舒服地坐在蛇头上。可她呢!!一路的不知有多少人投来杀死人的目光。珅夕向四周看了看“可是师姐她在叫你唉。”汕祀不为所动。“你我的约会要她做什么。”···珅夕一脸红晕···
  • 锦绣川

    锦绣川

    热血江山浓如酒遍地英雄壮如画国破山河在,兄弟姐妹催马挥刀上战场!用生命来捍卫这片生养我们的苍天厚土,只为民族尊严!
  • 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百科知识-艺术百科-音乐杂谈(科普新课堂)

    在各类艺术中,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影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音乐是跟有形世界完全独立的;完全无视有形世界的,即使没有世界也能够在某一形式上存在的;这是别种艺术所不及的地方。
  • 戡天

    戡天

    生,何以为欢死,何以为苦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不,不,不,不....人生一世若只能屈服于生死轮回,低头于命里运数,那又有何意义?我要将这命运握在手便要将这天道捏在手——戡天
  • 邪域

    邪域

    哥们走狗屎运处了个女神,谁知道她的目标却是我!女人如毒,一旦靠近就如同走进一片邪域,欲望滋生,邪域便是一条不归路……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弗洛伊德钦佩于她的才华和智慧,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这门学说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 水魅

    水魅

    汪洋中的灭顶之灾过后,秦天们在挣扎。诡异山村的凄苦逃荒,浩瀚洞庭的奇绝捕捞。冰雪映照泪渍未干的笑脸,他们修复家园。桃花汛至,蓬勃的情爱性爱在人鱼世界一齐喷发。可是,又一次洪灾呼啸而来……一周年,一轮回。人力与天力孰高孰低?人性与天性孰是孰非。
  • 十三世界

    十三世界

    十三世界,以强者为尊。不论你是力能扛山的超力王;还是能呼云唤雨的乙太真祖。在这个日渐崩坏的世界,唯有身存一技之长。邵军生于隐世古村,却天生一副娇弱的身体。即将到来的成年礼,进入莽莽荒山之中,邵军将要如何生存。这里没有怜悯与保护,唯有自强!
  • 英雄统治者

    英雄统治者

    前: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楚小鱼心中有些迷茫,是学无极剑道?还是练至高之拳?中:这个世界的天是污浊的,我要用那心中的剑将其捅破,然后无极之道撕裂它,至高之拳摧毁它,英雄系统凌驾它!后:至强的实力和通天的权势才会是永恒不倒的保障!完:还世界一个公道的任务就交给我楚小鱼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