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
乱世出英雄,当历史的天空飘过西汉的狼烟,风云际会之时,一位抗击匈奴,骁勇善战的英雄应运而生,他就是“飞将军”李广。
古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气雄浑的诗句中我们不难看出李广将军神勇无敌的气魄和保家卫国的忠心。可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战功显赫的大臣,并没有得到君主的侧目,徒有将军虚名,却一生与封侯无缘。“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李广
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被誉称为“帝国双璧”,他们共同完成了武帝讨伐匈奴的主要战役,几乎消灭了匈奴军队的主力,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伟业,同时,也成就了各自的千古英名。但是,以李广为代表的一些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却终未封侯。千百年来,李广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而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结论。
李广为何难封?至今仍是备受争论的话题。
历史揭秘
首先来说,李广难封的悲剧与他的身世背景脱不了干系。李广出身高贵,其先祖是秦朝大将李信。祖上世代善射,而他又长得身材高大,猿臂蜂腰,灵活自如,学起来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骑射之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李广虽木讷,不善言辞,却仗着自己的出身和骑射本领酿成了自负的性格特点。那时候,北方的匈奴经常袭扰汉朝的边塞地区进行掠夺,李广从军后曾几次与匈奴交战,给人留下了孤胆英雄的形象,也养成了他好斗的性子。正因为其出身、名望、经验的累赘,使得李广出身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
治军作战方面的莽撞与言而无信性格也成为了导致李广郁郁不得志的重要原因。
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李广随周亚夫平乱,李广在关键性战役中表现英勇,乱军中夺得敌军军旗,这兴许应是他封侯的绝佳机会。但“以梁王受广将军印,还,赏不行”错过了这次机会,按照汉律,中央官员如果私下接触诸侯王是要严惩的,李广当时虽不像周亚夫般位高权重,但他早已名声在外,接触汉景帝最不喜欢的梁王刘武,无疑是给本来还很看好他的汉景帝心中添堵。
李广的政治头脑实在是相当拙劣的。李广治军简易,人人自便,士兵轻松自在,但是如果匈奴突然攻击他,士兵会因松懈丧失了战斗力。从军事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有一得一失,得在李广能让士兵乐意为他效力,失在降低了部队的警惕性与战斗力。
李广曾为自己壮志难酬之事问询一位叫王朔的算命先生,先生问他一生中有什么遗憾的事情,李广回想起当年奉命镇压羌人叛乱,诱降了八百余人,这些俘虏后来却被李广全部杀掉了。他把这件事告诉算卦先生,先生听后告诉李广,这就是原因所在。虽然兵不厌诈,但李广杀了手无寸铁的降兵,就如当年项羽坑杀秦军一样,有违道德。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实不应是大丈夫所为况且当权者通常都是疑心病重,试问又怎会对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委以重任呢?
李广一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抗击匈奴,造福一方,体恤士兵,爱护百姓,汗马功劳无数,从这方面来说,确实是国之栋梁。但是,他自负、言而无信、出兵莽撞、生性好斗缺点也是他处境尴尬,最终难被重用。在那个重皇权不重人权,功劳不抵过失的时代,李广的悲剧有个人的偶然,更是历史的必然。正所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非外力所能左右。
历史的天空依旧风起云涌,千百年来从未停歇。人人都想指点江山,真正能够独领风骚的又有几个,青山处处埋忠骨,何苦整一个虚名,王侯将相与平民百姓,百年以后都不过一抔黄土,功与过自有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