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19900000026

第26章 外愚内智:大才荀攸

荀攸,字公达,东汉末颖川颖阳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荀攸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的。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

十三岁的时候,祖父去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基(孝)。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这件事传了出去,大家对荀攸都另眼相看。后来荀攸在朝廷做了黄门侍郎。董卓作乱,荀攸参与了谋划杀死董卓的事件,被关入狱。董卓被除掉后,荀攸才出狱。

当时天下大乱,他有意寻找能够安定天下的人主。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听说荀攸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

荀攸觉得曹操是个可以与之共事的人,便甘愿为其所用。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攸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得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这表现了曹操对他的嘉许和信任。

曹操迎献帝并定都许昌之时,极力寻访天下英才。曹操给荀攸写去一封书信,信中说:“今天下大乱,这正是有智谋的人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你是人中龙凤,应该趁此机会有所作为,然而您却驻留在荆州顾盼观望,耽误的时光是不是太久了!”

荀攸见曹操如此器重,于是便投奔曹操,入朝当了尚书。

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谋士之一。他在辅佐曹操过程中,共奉献重大计谋十二次,每次都能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公元l98年(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我军不易取到。那时就会形成进退维谷之势。”

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几乎死在那里。

后来,曹操十分后悔地对人说:“这都是不听荀攸话的结果啊!”从此,曹操对荀攸言听计从,甚为倚重,再也不敢轻易否定他的意见了。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著名的袁曹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这是决定曹操一生命运的战役。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

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

到袁绍乌巢粮草被烧,军心大乱之后。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乘胜追击,可以传假情报说我军将调拨人马,一路作出攻取邮郡的样子;另一路作出攻打黎阳的样子,断袁兵归路。袁绍如果听说了这个传闻,以他的多疑性格,必定会信以为真,就会分出兵力阻击我军。我方可乘他调兵拔寨之时,急攻袁寨,袁绍的军队本来就没有什么斗志,定能一攻而破。”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有道理,立即采用荀攸的计谋,出动三路人马,四处扬言,散布迷惑袁绍的消息。

袁军听到消息急忙报告袁绍:“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邮郡,一路去黎阳了。”袁绍信以为真,急忙派兵十万人,分别去援救邮郡和黎阳,连夜急行军走了。曹操立即集中大队兵马,乘虚而入,冲向袁绍营寨。

袁军本来已无斗志,官兵四处逃散,抵抗不了。袁绍连盔甲都来不及披上,带着幼子袁尚逃走,曹军在后紧追不舍。袁绍为了渡河逃命,把金银财宝、图书车辆全都丢弃,只有随身骑兵八百多人一同逃往黎阳,曹军获得全胜。

这就是曹操解白马之围的分而治之的战略的再次运用。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随军。吕布在曹军和刘备等各路军队的围攻下,败退后固守下邳,虽经过多次进攻,曹军仍攻不下城池,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曹操想撤兵回宛城。荀攸坚决反对,他说:“吕布虽然勇敢,但无计谋,如今他三战三败,锐气大减,虽在固守,军队已没有奋斗的意志了,如果再坚持一段时间,敌人就会不攻自败。吕布手下虽然有陈宫那样的谋士,但他设谋迟慢,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赶在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设定的时刻,想法紧急攻击,这样,吕布一定能被攻破。”

于是荀攸献了水淹之策。

曹军引沂水灌进下邳城,大水冲垮了城墙,吕布军队不战而垮,吕布被活捉,缢死白门楼。

对于这次战斗,曹操觉得自己完全是依仗荀攸的计谋才成功的,连连称赞荀攸:“即使是颜子、宁武这样的古代大圣贤,也无非如此!”

袁绍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私利相互争斗。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荀攸随曹操讨伐袁谭、袁尚,到了黎阳。第二年曹操又去征伐刘表,正在这时,袁谭、袁尚兄弟二人为争夺冀州发生内讧。

为了打败自己的弟弟,袁谭派人到曹操军中请求归降,要求曹操援助自己。曹操请谋士大臣商议,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先讨平刘表,认为刘表强大,而袁谭、袁尚不仅不团结,相互之间争斗不息,而且没有智计也没有得力的将领、谋士辅佐,是不足为虑的。

只有荀攸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刘表父子如同猪狗一样,只是看门守家而已,并没有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要不然正当天下混乱、大有作为的年头,他怎么会守在江、汉之间稳坐不动呢?袁绍曾占据四州地盘,拥有精兵数十万,基础十分雄厚,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赢得了人心,现在他们兄弟相争,正是我们灭掉他们的大好时机,如果我们不接受袁谭的投降,使他感到无路可走,再去和他的弟弟讲和,到那时,他们两人和睦相处,子承父业,那么天下的苦难就不可能平息了。如今他们兄弟相残,势不两立,如果其中有一人被兼并,形成的力量就强大多了,会不易对付。应该趁他们内部战乱的时候攻击他们,天下就平定了。可不能坐失良机啊!”

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真是茅塞顿开,采纳了他的意见,答应了袁谭的要求,出兵打败了袁尚。

袁尚被消灭以后,果然不出荀攸所料,袁谭立即反叛曹操,这样一来,他就势单力孤了。荀攸随从曹操在南皮将袁谭杀死。

荀攸自从受命军师之职以来,跟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河北后,曹操即进表汉献帝,对他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

在曹营众多的谋臣之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荀彧,足见曹操对他的器重了。后来,他转任中军师。曹操建魏时,任命他为尚书令。

荀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以臣谋主,盗用旗号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专靠搬弄是非而取宠于人。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著称,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铁腕人物,铲除功高盖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荀彧身为第一号谋臣,因为死保汉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样被逼迫自杀,别人又当如何呢?荀攸则很注意将超人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文书所载“他深密有智防”。

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参与谋划军机,他智慧过人,迭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注意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才能与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

荀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虽有故意装疯卖“傻”之嫌,但效果却极佳。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诲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对他的品行推崇备至,被曹操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以智谋明哲保身的结果。

在人们的印象中,谋略家好像都是白脸的曹操。实际上,历史事实恰恰相反。真正的谋略家往往是由“谋圣”到“谋智”,即先从自身的道德素质做起,其谋略才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从本质上讲,这种谋略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智谋,而是道德人格。

谋略的深层本质就是人格。世界上绝没有脱离具体人格的所谓技术性的“计谋”。清末的曾国藩深通文韬武略,也深知功名之靠不住和害处,所以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不把功名放在心上的,成为中国近代少有的“内圣外王”的典范。他反复嘱咐儿子曾纪泽要谨慎行事,甚至于大门外不可挂相府、侯府这样炫耀的匾额。

曹操把自己的二儿子曹丕托付荀攸时,就告诫儿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你当尽礼敬之。”

曹丕对曹操的话铭记在心。荀攸生病,曹丕拜在床下问候,像对父亲一样地尊敬他。

在中国历史上像荀攸这样善始善终的高官不是很多。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煤村香樟

    煤村香樟

    本文以一个煤村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为背景材料,以老秦一家的奋斗史为次要线索,以老秦家的小女儿秦溪和邻居青峰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感情纠葛为主要线索,揭示时代变迁不会改变风俗美、亲情美、爱情美、人性美的主题。本文的重点放在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是个喧嚣和非理性的时代。但最为喧嚣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山村依然处处充满了人情美和人性美,秦家的亲情美,秦溪与青峰、秦绿与“大鼻子”、秦松与端英、秦松与梨花、秦葛与秀秀、秦葛与陈曦、杨明生与姑姑的爱情美,秦家与欧阳福瑞家、秦家与欧阳福新家的邻里美,秦溪和同学张涛的友谊美,山村邻里间的互相帮助,秦溪与义父、义母的深厚感情,无不体现着这种人情美和人性美。
  • 锦绣年华之言清恋

    锦绣年华之言清恋

    她跨世与他相识,相恋,相爱,一起策马走江湖。他铺十里红妆,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娶她。她说,不求荣华富贵,长命百岁,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他笑,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她不过是一介江湖人士,却不曾想他是皇子皇孙。她可以放弃一切,与他做对隐世夫妻;他不可以也不能放弃。她陪着他,为他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当他终于登上皇位,成为九五之尊时,她早已杀人无数,双手沾满了鲜血,遭世人唾弃。
  • 北征录

    北征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女北上:循循善柚

    农女北上:循循善柚

    2016年的圣诞节注定不会这么平平常常的过,米柚好不容易从考场捡回半条命,最后竟搭进了秦淮河里。魂穿到村里的美女哑巴身上,本想着好好种田,没想到自己还是个千金大小姐!!!更没想到自己还会遇一人白首!!!
  • 邪妃一笑狠倾城

    邪妃一笑狠倾城

    正常版: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亲爱的女主,就被自己的小徒弟坑…死了。穿就穿吧,穿到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婴儿身上又是什么鬼?好,也认了,但是,本想安安生生的过完这一世,但在这个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又不得不奋斗起来宠溺版:她仰天躺在床上,翻过身,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说:“啊,好无聊啊,你娶几个妃子给我玩嘛”案桌前,低着头批改官文的他,说“哦,好啊”第二日,以往和她做对的女子都齐齐“嫁”入了府中。第三日,“殿下,殿下,不好了,小殿下把云侧妃的头发烧了!”他在案桌前,头也不抬,面不改色的说“哦,烧完没?没烧完,再去帮小殿下添几把火,烧完了就送去静清寺”
  • 论语新得

    论语新得

    本书在编写方法上,选取《论语》中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章节,以最为权威的译解,和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感悟,再加上与之相应的历史或现实事例,使之浑然一体,让每一个解读对象都得到透彻通达的阐释,并得到适当的延展和发挥。一部哲学经典,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导书。只要进入《论语》的世界就必能新有所得。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从《论语》中读出自己的新得,因为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先哲留给后人的经验和训诫,更是一种能够启悟未来的语言和指示。
  • 通天贼王

    通天贼王

    传承千年的黄泉禁卫到底是什么,十绝道与灭道卫的恩怨纠缠又缘何而起,贼王的通天秘术又是什么。一切种种都埋藏在未知的险地绝境。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历代宦官(下)

    历代宦官(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我在另一个世界爱你

    我在另一个世界爱你

    因为一个诅咒,艾家的女儿小绿成为“活死人”,灵魂可以摆脱身体的束缚。她内心敏感,孤独,没有存在感,拒绝任何人接近。却被望江大学的穷小子绍江注意,绍江是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人,和各种白富美纠缠暧昧,却不交付真心。渐渐地两人产生了纠葛……而另一个男人,莫折枝,又因为这个诅咒有这说不清道不明的缔约关系……在这个故事里,艾绿拥有两个男人。一个用来怀念一个用来陪伴
  • 书立方4-中华传世格言

    书立方4-中华传世格言

    本书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著作中遴选出与现代人生活情趣相关的条目,分为格物、成事、处世、人心、修德、交友和养生等板块。每条格言下都设有出处、释义和延伸阅读等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