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3200000023

第23章 唐玄奘与武则天

■刘志清

在中国唐代历史上,有两位著名人物为后世津津乐道。一是杰出的翻译家、旅行家和佛教理论家玄奘,他谨严地介绍中亚、印巴次大陆的风土遗闻,传译其宗教典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交通史以至宗教史上享有盛誉;二是由普通后宫才人平步青云,走上皇帝宝座的武则天。他们各有传奇式的经历,各自为自己的事业不懈奋斗,以相互20多岁的年龄差距,完成了宗教领袖与大周国主的巧妙合作。他们之间既有富于人情味的人际关系,又有宗教与政治的相辅相成。本文把他们之间的镜头推近,以求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到达新疆,也就是当时的西域。正式传入中国内地,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年)。永平十一年(68年)明帝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驮载经书和佛像的白马命名,称为白马寺。明帝的异母兄弟楚王英此后成为中国早最的佛教徒,并使佛教传播到我国南方。当时信奉佛教的主要是皇族和上层贵族,他们把佛和黄、老(即黄帝和老子)并列一起,当作一种神仙进行崇拜,及至东汉末年灵帝、献帝时,西天的佛教学者相继来我国,佛经才开始大量翻译。三国时,魏继东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东汉余绪,曹魏佛教是东汉佛教的延续,魏明帝曾广建佛寺,其叔父陈思王曹植就是一个佛教徒。魏明帝嘉平二年(250年),印度僧人在洛阳授戒度僧,朱士行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个和尚,又是最早到西域去取经的第一个汉人。这就是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唐玄奘不是最早的僧人,也不是第一个译经和出国取经的人。他之所以名扬海内外,是因为他对佛教发展功绩最大。

一千多年来,佛教徒为玄奘作了较翔实的传记。近代学者如杨廷福还编撰了《玄奘年谱》,使我们对他能有较全面的了解。

关于玄奘的年龄,唐代人所写的《传》、《状》、《碑铭》、《经录》、杂著等互有歧异,本文遵从杨廷福先生《玄奘年谱》之研究,以卒年65岁为确切。公元600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玄奘1岁。值得叙述的有关人物和事件有10:(1)这一年十一月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皇太子;(2)后来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3岁(比玄奘大两岁);(3)后来为玄奘书写《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圣纪》的褚遂良5岁;(4)后为玄奘润色所译经文的许敬宗9岁;(5)后为玄奘《大唐西域记》作序并润色译文,称菩萨戒弟子的于志宁13岁;(6)严禁玄奘越境出关的李大亮15岁;(7)引度玄奘出家的郑善果约21岁;(8)奉敕照料玄奘译经事业的房玄龄23岁;(9)激烈反对佛教的傅奕46岁;(10)积极支持玄奘并护送归国的印度普西亚布蒂王朝羯若鞠阁国戒日王约11岁。

玄奘俗姓陈,名祎,原籍河南陈留,生于洛州缑氏县东南的游仙乡控鹤里凤凰谷陈村。祖上世代居官。高祖陈湛,北魏封清河太守。曾祖陈钦,北魏时任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又转礼部侍郎,食邑河南,以后就定居于缑氏。父陈慧,早通经术,曾举孝廉,历任陈留、江陵等县令,鉴于隋末政治败坏,挂冠返里,隐居以终。母宋氏,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生有3子1女,长子履历不详,有传说名宣,今偃师缑氏陈河村陈氏皆其后裔。次子名素,出家洛阳净土寺为僧,法名长捷。玄奘最小。一女适瀛州(今河北省饶阳县)张氏。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玄奘5岁时母亲宋氏亡故。这一年秋七月,隋文帝卒,晋王杨广自立为皇帝,杀兄弟杨勇等,同时下令营建洛阳。第二年,隋炀帝大业元年,玄奘6岁,父陈慧自江陵县令解职归里,从此杜门不仕,隐居以终。隋炀帝信佛,敕于东都洛阳上林园内设立译经馆,罗致译人,翻译贝叶经。

公元609年,隋炀帝大业五年,玄奘10岁,父陈慧去世,仲兄长捷携往东都洛阳净土寺。净土寺建于后魏,原在洛阳东城毓材坊,大业四年因建罗郭城迁于建阳门内(罗郭城东面中门)。公元612年,隋炀帝大业八年,玄奘13岁,隋炀帝敕在东都度僧,使臣大理寺卿郑善果不次录取,始得出家于净土寺,法名玄奘。公元618年,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玄奘19岁时,因瓦岗农民起义军攻陷洛阳东的兴洛仓(河南巩县),与隋军展开了争夺洛阳的大战,玄奘向仲兄长捷建议,先投奔长安,继而又投奔成都空慧寺。武德三年,21岁的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后研读经论数年。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玄奘24岁,为遍读天下经书私与商人结侣,泛舟三峡,沿江而下,至荆州天皇寺。第二年,公元624年,25岁的玄奘自荆州沿江东下,经历扬州,后又北上至相州。就在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三,一个改变了唐代历史轨迹的了不起的女性武则天在长安诞生了。

武则天原名不详,有说乳名华姑,生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因经营木材生意而发家。李渊在隋朝末年任太原留守时,武士在其部下当司铠参军。后来李渊起兵反隋,武士担任大将军府的铠曹。李唐王朝建立后,他先后任工部尚书、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都督和荆州都督。可见,武家和皇室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当初,武士妻子相里氏死后,续娶了杨氏。她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为二。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因为聪明伶俐、相貌出众而被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充当才人,并赐给她一个名字“武媚”,世人因而呼她武媚娘。

中国封建时代,帝王“以神道设教”,利用宗教进行统治,而宗教也依靠君主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社会地位。武则天出生之前,隋文帝兴佛,隋炀帝亦礼佛,并受菩萨戒。武则天幼小至成年,影响她至为重大的人物有4个。首先是和她相依为命的母亲杨氏。杨氏笃信佛教,武则天也信佛,她自己就说“幼崇释教、夙慕皈依”,“爰自幼龄,归心彼岸”。这一时期的信佛,和她自幼丧父有关,母女相信佛法救世,在苦海中祈求天国赐福。决定她命运的第二个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14岁时,被这位40岁的君王纳为才人。由于天象和迷信的原因,太宗先是宠幸有加,后又戒心无名,不让其奉侍枕席,却爱其聪明留在身边。武则天侍奉太宗12载,耳闻目睹领会到唐太宗的统治思想及佛教作用。她虽未给太宗生育子女,却接受了这位杰出帝王的熏陶。这期间,她有幸见识了伟大的佛学家玄奘,了解了佛学的奥秘,从而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玄奘和唐高宗李治从法门和世俗处处关照,是成就武则天煌煌帝业的两大支柱。武则天除了自身的美貌、聪明、机智等特殊因素外,生命中得天独厚的机遇,造就了这位流传千古的中国女皇。

现在,让我们沿着武则天对唐玄奘由敬佩到利用的时空线索,说说佛教和政坛之间的相互影响。

武则天14岁入宫从受宠到失宠。直到26岁时太宗驾崩入感业寺为尼,这12年中是她炽热如火的青春年华,武则天的精神世界,几乎全是依赖宫中丰富的文物典籍和书画艺术来充实,其中佛教文化占据了她大量的生活空间。

唐太宗和唐玄奘是同代人,年龄上相差两岁,都是初唐的著名人物。贞观元年(627年)30岁的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28岁的唐玄奘已被誉为“佛门千里驹”。为取得完备的佛经,他不顾朝廷禁令,首途西行。唐朝初年之所以不许臣民出国,是因为唐王朝和西域各国还处于敌对状态,并不是因为反对佛教。唐太宗李世民是信佛的,6岁时,其父李渊曾为他求佛保佑,造弥勒像一座,后来在参与其父建立唐王朝的过程中,更得到佛教势力的支持。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在围攻据守洛阳的王世充时,少林寺僧志操、慧旸、昙宗等主动协助破城,并俘获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因此李世民即位之后,“度僧立寺,广事弘持”,为佛教的振兴颇费心血。他恢复大兴善寺的国立译场,重兴译经事业。贞观三年(629年),诏令全国普度僧尼,在全国度僧300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了7所寺院,以超度跟随他征战阵亡的将士。这时的唐玄奘,已经离开西域高昌国,跋涉数千里,开始了进入天竺“遍访释教圣迹”的旅行。此后的10余年,太宗深以玄奘在国外的成就为荣,当玄奘取经归来,暂驻于阗上表请示太宗进止时,太宗李世民立即回信:“闻师访道殊域,今得归还,欢喜无量,可即速来与朕相见。其国僧解梵语及经义者,亦任将来,朕已敕于阗等道使诸国送师,人力鞍乘应不少乏,令敦煌官司于流沙迎接,鄯善于沮沫迎接。”玄奘得信甚喜,到达长安后,立即到洛阳谒见太宗。以才人身份不离太宗左右的21岁的武则天,正是在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的洛阳宫,亲自目睹了46岁的玄奘和48岁的李世民这两位历史伟人极为隆重的会见。

武则天第一次见到唐玄奘是什么心情?文献材料没有记载,但她受到巨大震动和无以复加的敬佩是可以想见的。史书上叙述玄奘与李世民会晤是“从卯到酉,不觉时延,迄于闭鼓”。(按:卯时为上午5—7点,酉时为下午17—19点)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接见,武则天都在现场。唐太宗结束对玄奘的会晤之后对侍臣说:“朕今观法师词论典雅,风节贞峻,非惟不愧古人,亦乃出之更远。”这恐怕正是武则天早已深深刻印在心的突出感受。

唐玄奘个人在宗教界的地位,武则天也是在聆听太宗的评价之后才加深理解的。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驾幸玉华宫,召见唐玄奘,再次动员玄奘还俗做官。玄奘“掬诚坚辞”。太宗看玄奘弘扬佛法志不可夺,允予支持。七月十三日,恩赐玄奘衲袈裟一领,价值百金。八月,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成,凡781字,御笔自写,敕贯众经之首。史载:“帝居庆福殿,百官侍卫,命法师坐,使弘文馆学士上官仪,以所制序对群僚宣读。”序文中有一段话:“……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贞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唐太宗面对百官,以九五之尊,肯定了唐玄奘佛教领袖的地位。武则天自幼信佛,听到太宗这篇“序”,不仅是巨大的鼓舞,对深入研究佛教,也增进了巨大的精神活力。

这一年的冬十二月,慈恩寺落成。这是皇太子李治为纪念其母长孙皇后而建立的,太宗封玄奘为住持,任上座职。当庞大的队伍送玄奘及所翻经像与众僧等入住慈恩寺时,唐太宗和皇太子妃等在安福门楼,执香炉临送,路旁观众达数万人,典礼极为隆重。礼佛是后宫生活的一部分,身为才人的武则天是不能离开帝王左右的,她除了惊异这空前隆重的场面外,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佛教的作用,敬佩唐太宗利用佛教驾驭天下的魄力和艺术手段。

武则天对佛教理论认识的深化,还在于她的不幸遭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26岁的武则天,正值青春活力最旺盛的时候,却按唐宫惯例,和后宫其他无子女的嫔妃一起被送入感业寺,剃度落发,当了尼姑。这样的寺庵,实际上是一所囚禁先帝嫔妃、以防内宫秘密外泄的文明监狱。虽然寺规是森严的,但武则天绝不甘心把青春埋葬在青灯黄卷之中。她一方面被法服,学三阶,吃长斋,持戒,念佛,坐禅,修行,“穷贝叶之遗文,集蜂台之秘录”,一方面情系皇室,思盼高宗李治早日驾临寺院。这位武才人受尽冷落后终至时来运转,再度进宫,以至攀上皇后宝座。当年只是以才人身份目睹唐玄奘,如今则以女性国主的身份动辄召见,主动利用佛教领袖为自己服务。唐玄奘取经回国频繁同政界接触,也深悟“弘扬佛法”必须“依赖国主”,故而对武则天也就尽力接近,深知只要博得武则天高兴,自己的什么要求都会变成高宗李治的意向。我们可以从以下3例,看出他们之间相互利用的微妙。

一是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第二年唐高宗就改元为显庆元年。武则天的长子李弘4岁时,初封代王,此时又更上层楼,把原太子忠降为梁王,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正月,唐高宗命唐玄奘在慈恩寺为皇太子设5000僧斋,朝臣都来行香。唐玄奘竭尽全力,主持这一巩固武则天母子地位的法事仪式。皇帝、皇后非常满意。当黄门侍郎薛元超、中书侍郎李义府代表朝廷参拜玄奘时,询问道:“翻经固法门之美,未审更有何事可以光扬?”玄奘立即回答:对于弘扬佛法的佛经,“内阐住持由乎释种,外护建立属在帝王”。玄奘还打了个极为生动、贴切的比方:“泛海之舟能驰千里,依松之葛遂竦万寻,附托胜缘,方能广益。”高宗李治立即满足玄奘“依松之葛”的要求,派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南阳县开国男来济,礼部尚书高阳县开国男许敬宗,还有上述的薛元超、李义府帮助玄奘译经,“时为看阅”,“随事润色”,感动得玄奘“泪流襟袖”。高宗李治还亲自撰写大慈恩寺碑文,文中对玄奘褒奖再三。说他“若清风之肃长松,如绮霞之辉迥汉”。玄奘立即又上表“恐非天翰无以悬日月之文”,请求高宗亲笔书写,高宗也就答应,其碑作行书,又用飞白势作“显庆元年”4字,并穷神妙。碑刻好后,玄奘亲自迎立,为佛门赢得一大光彩。接下来,玄奘生病,为争取佛教的社会地位与佛教的特权,利用高宗、武则天派人探病之际,请求废止“先道后佛”和“僧尼犯法依俗科罪”的诏令,这使高宗非常为难。因为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曾说过:“老子是朕祖宗,名位称号宜在佛先”,只好答复:“佛道名位,先朝处分,事须平章。”只是允许僧尼犯罪可以由佛门自行处理以作搪塞。

二是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当皇后之后怀上第三个儿子。这年的十一月,儿子将要降生,武则天害怕难产,召见了玄奘,请求佛祖保佑。玄奘立即诵经、祈祷,然后对武则天说:“圣体必安和无苦,然所怀者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武则天很高兴,赏赐他衲袈裟一领,并他物等数十件。十一月五日,玄奘在皇宫内看到一只赤雀飞进显庆殿的庭帷御帐,立即上表庆贺,说:“伏惟皇帝、皇后德通神明,恩加兆庶,礼和乐洽,仁深义远,故使羽族呈祥,神禽效质,显子孙之盛,彰八百之隆。”事有凑巧,玄奘的贺表刚进,就有高宗遣使臣报喜:“皇后分娩已讫,果生男,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烛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佛光王生满3日,玄奘又上表祝贺:“岂直喜圣后之平安,实亦欣如来之有嗣。伏望不违前敕,即听出家。移人主之胤,为法王之子,披著法服,制立法名,授以三皈,列于僧数。”十二月五日,满月,高宗批准为佛光王剃度7人,并请玄奘为佛光王剃发。随后,玄奘大庆佛光王满月,进呈法服。这个佛光王就是武则天的三子李显,即后来的唐中宗。唐中宗掌权后也感激他师父的恩情,神龙元年(705年),命令在西安、洛阳各建一佛光寺,追谥玄奘为大遍觉法师。“其东都佛光寺,即法师故宅也”。当然就是指偃师缑山脚下玄奘家乡的寺院。

其三是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十三日,唐高宗和武则天幸东都洛阳,要玄奘陪同。二月,车驾至洛阳宫。玄奘乘回洛阳之便,就近回乡与嫁给张门的姐姐相见。问访亲故,沦丧殆尽,问姊父母坟垅所在,躬自扫谒。因岁久荒颓,要求高宗帮助改葬父母。高宗允其所请,批示有关部门对玄奘改葬父母的一切费用,统由公家付给,其营送威仪,声势浩大,洛阳僧俗前往悼祭者一万余人。此事看似私情往来,实为佛门张目。朝廷垂青玄奘,佛教徒也因之扬眉吐气,名分大振。

从以上三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玄奘不仅是大旅行家、大翻译家、佛学理论家,还是精明的佛事活动家。他深知“不依国主,法事难行”,先是紧紧依靠唐太宗李世民,后是紧密靠拢高宗和武则天,不失时机地晓之以佛理,动之以亲情,宗教与皇权,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玄奘圆寂后,“帝闻之哀恸伤感,为之罢朝”。数曰:“朕失国宝矣!”时文武百僚莫不悲哽流涕,帝言已呜咽悲不能胜。翌日,又谓群臣曰:“惜哉!朕国内失玄奘法师一人,可谓释众梁摧矣,四生无导矣。”

初唐时太宗、高宗父子对佛教的真诚信奉,是有条件的恩宠。贞观二十三年夏四月,太宗李世民在翠微宫,太子李治、法师玄奘陪从。谈玄论道,问因果报应,以及西域先圣遗芳故迹,皆引经酬对。帝深信纳,数攘袂叹曰:“朕共师相逢晚,不得广兴佛事!”五月间太宗去世,深以供佛不力为憾。玄奘鞠躬尽瘁,虽赢得“法门领袖”殊荣,但大唐二帝都不改变唐高祖李渊“道先儒次而后释”的宗教国策,佛教的位置仍排在末尾,玄奘带着深深的遗憾升入天国,唯一可以安慰他的,是为雄心勃勃的武则天崇佛抑道创造了条件。后果不出大师所料,最终还是由这位圣神女皇把佛教推到了三教的前列。

武则天对佛教的崇奉态度有三个阶段。自少女到当才人,是启蒙阶段,相信佛教救世;从感业寺到当皇后,是求佛祖慈航巧渡,稳坐妆台,恰逢高宗李治晚年不能视朝,武则天祈盼像龙门卢舍那大佛独居佛坛那样,准备有朝一日唯我独尊,君临天下。高宗驾崩,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进而称帝,但这是封建礼法所不容,李唐宗室以死相拼的事。武则天一方面动用军事力量加以镇压,一方面用佛教维护她的统治思想。佛教的经典中有女身可以称王的记载,《大云经》中有“即以女身,当王国土”的话,她就让亲信制造她是弥勒佛下世的神话,为她代唐称帝大造舆论。武则天称帝的尊号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这些尊号都来自佛经。儒家讲“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道教的《道德经》讲男尊女卑,武则天当然不感兴趣,唯佛教可以维护她的皇权,有利于治理国家。于是,天授二年女皇下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将佛教提高到国教地位。唐玄奘毕生奋斗没有实现的事,这时虽然实现,但女皇的帝位坐稳之后,又促使佛教和道教合作为她服务。圣历年间下令修《三教珠英》,全方位地致力于佛、道、儒三教融合,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为有唐一代的新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唯一女皇帝治世手段之高明,由此也可窥见一斑。

(本文的主要参考材料,一是杨廷福先生的《玄奘年谱》;二是玄奘弟子为他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同类推荐
  • 战回三国

    战回三国

    关于三国的游戏也是数不胜数,我从中选了一款比较独特的游戏来诠释一段新的热血三国,内容可能会有些科幻,但是我尽量贴近正史来写,也增加一些野史的内容。我认为自己是属于亲刘派的,至少我在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一般比较关注刘营的变化,这可能也与作者将蜀国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有关。到后面多次看三国的时候,这种感情就慢慢消失了。但是我还是愿意将本书以亲刘的方向写,一来这样内容会比较充实,二来也是想回忆一下那段热血的三国历史。希望你们能在本书之间感受到一点热血的感觉吧。
  • 假如这不是先秦

    假如这不是先秦

    彻底颠覆以往所有历史书的模式、口吻、角度,提供给我们充满无限遐想的历史画面,打开了历史的另一个世界——原来历史背后隐藏着这样的重重玄机。对历史进行大胆的重构,假设当时的繁荣一直延续,中国历史将会被改写成哪一般模样。
  • 穿越之我为皇者

    穿越之我为皇者

    穿越,王维成了倒霉孩子,不想做末世君主,只有自强不息!!!楔子:别人穿越都是做牛人,王大官人也做牛人,可他一穿越差点没吊死,被人救下,还要一路逃生。唉可悲,可叹啊。。。。。。清兵入关,乱民四起,看王维如何拳打脚踢,挽救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
  • 回到崇祯末年

    回到崇祯末年

    一个活在现代的普通人复生在崇祯末年,这个兵荒马乱,瘟疫横行,天灾不断的恐怖年代。本着家财万贯,仗着半调子的现代知识,想泡尽秦淮八艳,关外满清虎视眈眈,白莲教造反,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在这危险年代要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当忠臣还是当汉奸全在一念之间。
  • 归隐

    归隐

    本是才华横溢富家子弟,却不慕荣利一心希望归隐山林。然,事与愿违。当他们都在流年中离我而去后,我才知晓,兵荒马乱的年代,怎容得下我一分一毫的安定。
热门推荐
  • 跪唱青春

    跪唱青春

    当青春与欢笑编织出音符,当爱情与情义写出了乐谱。当这首青春的歌被一个山里的傻小子唱出口时,震撼了全世界!他叫云浩,虽然是一个从山里走进城市的孩子,但是他却在冷酷现实的世界里走出了自己的“脚印”(此书大纲完善,存稿富裕,请大家放心阅读)
  • 卧龙在灵界

    卧龙在灵界

    本书以凡人修仙传一书为背景,以众多武侠人物为模型,纯粹自娱自乐,不用于商业用途,想看的同学可以一起分享~
  • 六2班勇闯末世,看我们的

    六2班勇闯末世,看我们的

    某某小学,六(2)班正如往常一样吵闹的上着音乐课,却不想,音乐老师却忽然变异,成了丧尸,几个同学作死碰了音乐老师,却被咬伤,也成了丧尸,全班女生互抱在一起,尖叫着,语文老师忽然跳了出来,拿着小型手枪,连发几枪,打死了音乐老师和被咬伤的同学。语文老师告诉了同学们实情,并告诉了怎么使用手枪和其他武器。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谁的阴谋??这一切的一切又是怎么回事??一起看六(2)班怎么勇闯末世吧!!!![求收藏。。]
  • 重生之嫡女有毒

    重生之嫡女有毒

    一心痴狂,苦爱十年,终于助他登上皇位,却不想他却爱上她捡来的穿越女,逼她让出皇后之位,将她投入死牢,灭了她的家族,重生归来,姜沉禾势必让他们百倍还之!穿越女研制高端化妆品,她拿来拓展人脉,顺便收收银子,真是免费的劳动力;穿越女利用她博得好名声,她吭死丫的遗臭万年!穿越女还想上位当皇后……等等……那个妖孽国师是怎么回事?晚上卖萌耍呆腻歪她不放,白天一身黑袍在皇宫里高高在上,这是人格分裂吗?好吧,这个她不去计较,可是他冷若冰霜,装酷到底就罢了,为毛要逼着她非要嫁给他丫?
  • 废材傲妃冷倾城

    废材傲妃冷倾城

    她只是沉默寡言罢了,不是面具女,为何所有人都以为她是带上了白色的面具。她会改变的,她会让所有人都知道她并不是那种没有情yù的人。她也会有爱的。从出生就注定了,她的命运,她是冥神后代,为了完成冥神之约。为了不让妹妹们失去青春,她孤身一人来到东陵大陆,历经坎坷,遇到许多对她好却自己无法报答的人,她只有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必须要保护自己需要保护的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如何完成冥神之约,如何成为东陵大陆的领军人物。????本文属于穿越女强文,不小白,一对一。
  • 江湖令之月形人

    江湖令之月形人

    夜空中的一弯银钩,洒下无限清辉。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是谁在新月当空下漂泊,是谁在江湖中流浪?
  • 囚笼:腹黑殿下养成记

    囚笼:腹黑殿下养成记

    她是世人皆知的高傲圣女他是玩世不恭的武林盟主一次相会成就千古传奇这一世,我为你杀遍天下人寻你不得又有何用某女一笑倾城,某盟主嬉笑前来,“娘子~”某女头也不抬,“怎么,不想我么?”某男不怀好意,某女无奈。看傲娇女主如何演绎爱恨情仇,腹黑殿下初养成。
  • 校草密爱之小迷糊

    校草密爱之小迷糊

    当校园里的小迷糊遇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草”,会发现怎样的“狗血剧“呢,初次写作,多多指教,她只是普通的学生,他确实学校的风云人物,这场感情要怎样开始,是轰轰烈烈,还是唯唯诺诺,
  • 奋斗之大秦王朝

    奋斗之大秦王朝

    穿越到秦王统一天下的大时代中,刘季是咱小弟,楚霸王的虞美人是咱前女友,怎么样厉害吧?
  • 丫头别跑:校草太花心

    丫头别跑:校草太花心

    “你再碰我,小心没孩子”她冷冷的看着他第一次相见她送了他“小弟弟”一份礼“你不会,因为你要为我生孩子”他看着她第二次相见他强吻了她“当被狗咬了”她转身就走那年的错过怎会再次错过“丫头别跑,这辈子你逃不了了”看她冰冷的心如何被化解一场场序幕即将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