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2800000018

第18章 忘拙忘巧

同治元年冬,赵之谦停留在温州期间,得到上海传来讯息,锡曾生母王氏健在,一位弟弟已经出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之谦可以想见此一佳音对渴思焦虑中的锡曾多么重要,当即在十月十四日信中转达锡曾。

同治二年春天,锡曾四弟锡暜奉母到达福州,母子兄弟他乡重见,恍然如梦。

锡曾周岁时,痘、痤疮同时发作,满头满脸都是毒疱,无法躺卧睡觉。据生母王氏回忆,只额头一寸宽窄的地方没长脓疱。她只好竟夜坐着,为锡曾支撑这“方寸之地”,使他得以少睡片刻。

三岁幼儿,正需要母爱,祖母却命王氏把锡曾过继给已故的堂伯为后。王氏不敢违拗婆婆之命,对锡曾又难以割舍,竟连着哭了十天。所幸过继后,寡居半生,年已四十八岁的继母,对他颇为疼爱,才使生母落下了心中的大石。

劫后重逢的喜悦,和叙诉不尽的凄凉悲痛中,锡曾和生母相聚五十三天后,他由训导改叙为福州盐大使已经获准。正式任职前,依规定要进京,由贝勒、亲王当面看看五官、身材和人品气度,谓之“验放”。母子团聚,叙官也有了着落,也算是双喜临门,以后不怕不能尽孝。大约端节过后,锡曾安心北上,一路上搜集金石资料,或拓印名家篆刻,以便辑成印谱。

对于金石碑版的搜集,魏锡曾除了“勤”字外,还有些无攻不克的高招:比如想钩摹、拓印某些名藏品而不获信任时,他会取出囊中珍藏作为抵押。再不能如愿以偿,他会跪地不起,直到对方软化为止。所以韩佛生为他取个雅号,叫他“印奴”。

北上行程中,锡曾计划前往江苏泰州,访问一位孤僻的书画篆刻大师,邓石如传人吴熙载(让之),求赏吴氏珍藏和他那名著一时的篆刻艺术。除了准备上述一应招数之外,锡曾又带了辑成未久的《二金蝶堂印存》作为贽见之礼。

吴熙载所住僧舍门前,有一幅楹联:

有子有孙鳏寡孤独;

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熙载愤世嫉俗之情,跃然联中。

多年来,贫穷孤独,缺乏子女照顾和家庭温暖的熙载,给人一种冷傲难近的感觉。高龄六十五岁,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并无老态。靠为人作书,勉强维持生活。

之谦多年前见过熙载的法书和一两方印章,对他可算仰慕已久,只因战乱缘悭一面。熙载书学邓石如和包世臣二家,之谦对熙载篆书称赏不已。在他心目中,清朝篆书以邓石如居首,次则熙载与胡澍;意为三人之外,自己应是当仁不让。

想不到锡曾初次造访,竟蒙熙载以篆书相赠。到北京后,他更先后求篆于胡澍和之谦,想集三美于一册之中,胡、赵二人自然义不容辞。锡曾到京的次月,之谦为他篆书“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后识:

稼孙既乞让翁、荄甫二君篆书,属予为此,趁笔使气,绝无学力,可笑也。同治癸亥九月,弟赵之谦谈到印章,熙载告诉锡曾,由于目力衰弱,已久不为人刻印。见到之谦所刻熙载名印的边款:“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熙载颇为动容。因此在锡曾一再勉强下,竟为锡曾刻三方印章,为之谦刻了两方。这意外收获,使锡曾大喜过望。遍观之谦印存后,熙载似乎偏爱接近汉官印的作品,并指系学自邓石如。他对之谦学丁敬、黄易、蒋仁(山堂)、巴予藉诸家印风,或合浙皖于一炉的独创风格,则表示不以为然。

从他应锡曾之请,序《二金蝶堂印存》短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之谦篆刻的观点:

……中有自刻名印,且题其侧曰:今日能此者,唯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见重若此,愧无以酬知,谨刻两方呈削正。盖目力昏耗,久不事此,不足观也。窃意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先生所刻已入完翁室,何得更赞一辞耶!

同治二年七月,让之记;时年六十有五。

为了进一步了解熙载对浙派诸家的看法,锡曾取出丁敬、黄易等印谱供他观赏。

熙载对之谦认为浙派正宗的丁敬、黄易和蒋仁作品,无一欣赏。但对浙派末流的赵之琛(次闲)、陈鸿寿(曼生)印作却赞赏不置;且认为赵胜于陈。

与之谦相交年余的锡曾,深知熙载和之谦论调大相径庭。

之谦篆刻,自少便学陈鸿寿,后与丁、黄相较,发现鸿寿由浙宗一变而为放荡,于是尽弃前学,改由丁、黄及邓石如印法,重新起步,上溯六朝秦汉。赵之琛学陈鸿寿后,由于才华不足,因此变本加厉,狂怪媚俗;一般印工以为奇妙,争相仿效。熙载论为赵胜于陈,恐怕之谦也难能首肯。

魏锡曾泰州之旅,除了获得五方印章,也利用空闲时间,四处访拓熙载篆刻,每方印拓达二十份之多,准备辑成《吴让之印谱》。吴熙载见锡曾准备就绪,喜形于色,亲自作序。

八月的北京,花红、海棠、马牙枣纷纷上市,卖果干藕片的铜碗到处叮叮当当响着的时候,满怀丰收喜悦的锡曾来到了北京。异地重聚后,随即一起沉埋到潘祖荫、沈树镛及一些藏家的宝库之中。

魏锡曾在泰州搜拓吴熙载印章的初秋,他那劫后余生的生母王氏,在福州寓所与世长辞,享年六十一岁。

锡曾何时得到母丧噩耗,不得而知,从之谦为他所刻诸多印章边款推测,其南归日期,当在同治二年十月下旬。十二月路经泰州,吴熙载又为他刻“魏稼孙鉴赏金石文字”长方形白文印一方,款:

同治二年十二月,稼孙将之闽,作此志别。让之

由此看来,说不定锡曾直到返回福州后,方知和生母已天人永隔。他在同治三年三月所撰本生母王太孺人事状中,无限悔恨地写:

迨太孺人航海南来,锡曾承侍色笑五十三日,徒以故里邱墟,冀觅升斗之禄,由训导改盐大使,入都验放,天夺之魄,进退失措,猝遇大故,躬丽贲辟,媮息延喘,朝露何言!惟思太孺人仁孝抚孤,以年齿格成例,未与旌典,世有君子,表彰苦节,宜蒙垂访,诠述以待,乃后嗣之责。

若早得噩耗,锡曾奔丧不遑,万不会滞留北京达三个月之久,与之谦、胡澍等日以继夜地探讨碑版古彝,共享金石飨宴,南归时再到泰州,从容不迫地造访熙载。而他理想中,能表彰其继母和本生母苦节的,无过于好友之谦。

锡曾与之谦一起鉴赏熙载印拓,分成内、外二编,选出合意者十居其九,看法不一的占十分之一。至于能不能当熙载和其他印人之意,也就在所不计了。

之谦欣赏的,仍然是熙载师承邓石如的作品。这些正宗的徽派作品,也就是之谦所谓浑厚、平实的风格;看似容易,但实践起来,却极为困难。

他在《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评断熙载:

让之于印,宗邓氏而归于汉人,年力久,手、指皆实,谨守师法,不敢逾越,于印为能品。

不过,之谦听锡曾转述熙载对浙派诸家的看法,序《二金蝶堂印存》的观点,再参照熙载印谱,他感到这位年迈的印人,想要突破徽派传统,掺以浙派印法。只是熙载对浙派了解有限,误把陈鸿寿、赵之琛认作浙派正宗。

为了厘清世人对徽、浙两派的混淆,之谦既批评了陈鸿寿和赵之琛的印风,也坦率地陈述熙载求变的偏差:

浙宗巧入者也,徽宗拙入者也;今让之所刻,一竖一画,必求展势,是厌拙之入而愿巧之出也。见巧莫如次闲,曼生巧七而拙三,龙泓忘拙忘巧,秋盦巧拙均,山堂则九拙而孕一巧;让之称次闲由此。

让之论余印,以近汉官印者为然,而佗皆非,且指以为学邓氏;是矣,而未尽然。

书画篆刻中的“拙”字,是之谦最推崇的表现风格,从他《章安杂说》中,对于拙与野的析论,即可见出。他学习邓石如的印法,重点就在邓印充分地表现了“拙趣”。他视丁敬如神明,因丁印“忘拙忘巧”,纯任自然。他批评鸿寿、之琛,是深恐印坛后进一窝蜂地追求二氏的习气,误入歧途。而他对熙载的忠告,不过希望熙载能融入正宗的浙派——丁、黄、蒋的印法。

想不到此序一出,印坛哗然;浙派指他对晚近浙印评论不公,徽派认为他意在排斥徽派大师吴熙载,仅将熙载列为“能品”。

批评赵之谦这篇印序的风潮,愈演愈烈,到了同治三年冬天,任职于福建盐大使的魏锡曾,不得不为之谦说句公道话。他在《吴让之印谱跋》中,首先叙说访问吴熙载的过程,和吴氏的论点。

接着,他从篆刻史的观点,论徽、浙两派的发展和渊源。他指出浙、皖二印派争论的关键是:

……而习次闲者,未见丁谱,自谓浙宗,且以皖为诟病;无怪皖人知有陈、赵,不知其他。余尝谓浙宗后起而先亡者此也。

若完白,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为别帜,让之虽心摹手追,犹愧具体,工力之深,当世无匹;叔谓“手、指皆实”,斯称善鉴。

他也认为之谦是尚未发展纯熟的天才:

今日由浙入皖,几合两宗为一而仍树浙帜者,固推叔;惜其好奇,学力不副天资,又不欲以印传,若至人书俱老,岂直过让之哉;病未能也。

哪知论印风波未平,和之谦有中表之亲,却一向视之谦为诳、骗、好为大言的李慈铭(爱伯、莼客),在北京与之谦狭路相逢。

慈铭自言前身为天台国清寺的高僧,爱好山水,由于性情关系,却遭时不遇。他轻蔑地称之谦为“天水生”、“赵妄子”,在家乡时期,就对家贫好学的之谦口诛笔伐。

李慈铭,到北京五年了,纳赀捐官已经多时,消息传来,可能分到户部为郎,也就是为人所轻蔑的“赀郎”。

李慈铭的科举路途很不顺利,先后在杭州和北京,参加了八次举人考试,均告落第。

纳赀捐官,也是一波三折,弄得倾家荡产。

五年前,他带着大笔家财进京,求捐郎中,想不到所托非人,不仅捐款被骗,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着落。这位饱读诗书、满怀壮志的落魄秀才,寄居在内阁学士周寿昌(荇农)府邸。周氏,长沙人,道光进士。在山东巡抚任内,力倡太后垂帘听政,因此内调,并受到两宫太后的信任,兼为礼部侍郎。慈铭的生活日用,全赖周寿昌和潘祖荫等馈赠维持;他们赠金时还要说得委婉,表示为敬重慈铭的学问、道德而赠,并非“盗泉之水”,以免伤了他的自尊。

第一次捐官受骗以后,他在绍兴的母亲和弟弟,急忙变卖家产,重新凑足捐数,希望他能谋得一官半职作为进身之阶。很不幸,这笔巨款,被一位周姓同乡强行取走,求官希望再度落空。

更不幸的是,老母为此事气得在家乡生病,李慈铭则在北京缠绵病榻。咸丰十一年绍兴被太平军占领,他就像赵之谦一样有家归不得。

收馈赠、鬻文章,经过二三年的积蓄,他总算自行筹足了捐官的款项,等待补缺。自命不凡的性格、疾病缠身,加以长年“抑郁”,使他越来越愤世嫉俗。他期望有朝一日成为铁面无私的御史,对他看不惯的官场人物大加挞伐。他把这些念头,几乎巨细靡遗地写进他的《越缦堂日记》里。

他尤其不能忍受的,是自幼因贫困、恃才傲物为他所轻贱的赵之谦,竟然备受公卿礼遇的场面。

之谦为缪梓的幕友,又是咸丰九年名列前茅的举人,早有乡试主考官在北京到处称誉他的文章和干才。入京后,为缪梓鸣冤,为受难殉节的乡人请旌,使他的义名也传颂一时。

当慈铭和之谦两人同时受邀为公卿座上嘉宾,眼见之谦高谈阔论,集座客目光于一身,李慈铭不免义愤填膺,在日记中惋叹主人虽贤,却受了“赵妄子”鬼蜮伎俩的瞒哄。

同治二年九月,当他发现在公卿间盛赞之谦才望的,竟然有攫取他老母卖田价银的周某之弟周叔云,更是怒不可遏,作书严诘:

执事虽饰非而复,不知自反,然清夜静处时,私念暂去,天理稍来,当亦未尝忘仆;仆冀执事由此一念,渐长渐熟,以臻自反之一境,则执事犹可为仆一辈人也。执事之于杜菖菖、赵菖菖诸人,岂不知其无赖不肖,为清流所不齿耶?赵之狂妄不学,文章鄙秽,执事岂真心而诚服之耶?此盖执事穷途肮脏,深愤其见绝于仆,特为此倒行逆施之举,暂与小人作缘耳!乃闻今日执事扬言于朝,盛毁鄙人,而厚誉赵某;是固仆所不屑辨者。不特仆何至与赵菖菖争,即执事之文,尚不足以取信于世,遑论其所延誉?

李慈铭及其同乡友人所不解的是,赵之谦在绍兴,只是位穷困落魄、举债度日、交结官府和“无赖”的“妄人”,何以进京之后,他所住旅馆前面却车水马龙,公卿造访,求书求画的文人雅士,经常络绎于途?偶尔,破例为某名士刻一方图章,京中亲友得知,莫不争相拓印?

慈铭等所指“交结官吏”,殊不知是绍兴知府缪梓及其幕宾。

他们口中的“无赖”,也是与之谦共同考证文史、研讨经济的周白山、胡澍和缪梓诸子。

他们对之谦固执不变的印象,使他们认为之谦所以能有如此声名,乃因北京是浮华之地,缺乏学术标准,和真知灼见之士。

类此,赵之谦狂狷的青年期,留给某些乡人牢不可破的误解,再加以他在学术上许多不被理解的创见,竟造成他此后半生落魄潦倒的命运。

同类推荐
  • 《“洋大人”在民国》

    《“洋大人”在民国》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涌人中国:有的是受政府委派,有的来自民间组织,有的是来商业淘金,有的是来劫掠财富。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获取利益——或者是个人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而中国,作为延聘方,有时左右逢源,有时腹背受敌,在尔虞我诈中艰难前行。来华的洋人渗透各行各业,不计其数,这本由白海军所著的《“洋大人”在民国》仅以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洋人为例,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隋朝大官僚李渊父子,乘农民起义之机起兵,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他们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唐朝在经济上逐步得到了恢复,军事上也逐步强大起来。唐朝和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征收繁苛,迫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纷纷破产。874年王仙芝在河南发动起义,同年七月黄巢在山东起义响应。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在公元880年底打进长安,建立大齐农民政权。农民军在唐军与沙陀军队的联合进攻之下,退出长安。黄巢战败自杀,而唐朝的统治也因之而瓦解。
  •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

    《周家后院》是一部以周氏家族为背景。全景描绘鲁迅、周作人、周建人三兄弟家事的作品,内容包括三兄弟的学业、爱情、婚姻、子女、家庭、家务事等方方面面。该书没有学术书籍的盖棺定论和大是大非,完全着眼于周家后院生活的叙述,涉及多位女性,包括鲁迅原配朱安,周作人夫人信子,周建人夫人芳子以及许广平、王蕴如等。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视角选择了周氏兄弟身上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没有被打上印记的光鲜明丽,却有不刻意隐藏的真实,书中隐秘的故事和谜题,值得回味。
热门推荐
  • 圣女行:妖孽莫猖狂

    圣女行:妖孽莫猖狂

    一个邪灵附体的不堪妖物,也想染指仙族圣姬?情路上万千艰险,几番轮回消磨记忆。嗜血残忍之命,却只为她而缱绻温柔。千年过去,人们总会在茶前饭后闲谈起那时候的故事:妖王抢亲,战神大怒携仙神大战妖王,最后仙族取得光辉胜利——却没有人在意过,谁在轮回之中苦苦穿行,谁又化为无情天地间的灵魄孤寂等待那场不来的相遇!
  • 乡间小神医

    乡间小神医

    鱼龙观边小山村,深山里的美人窝。乡间小子偶获异能医术,捕野鱼采仙药,赚钱发展山村,为小嫂子扎针,替白富美推拿……手到病除,医术超神,却治不好她们的相思病……
  • 御风大帝

    御风大帝

    携带着瓦洛兰之心的亚索来到华夏土地上,开启修仙的机会。想要去拯救自己的世界,就必须要找寻其他的瓦洛兰之心碎片以及世界之心。每找到一块碎片便可开启内部的英雄雕像,获得英雄的技能。你见过会媚狐之吻的亚索么?你见过开启高原血统的亚索么?你见过会呼风唤雨,并且化身为龙的亚索么?你见过坐上天帝之位,号令天下的亚索么?谁主沉浮?一切尽在《御风大帝》,带你装逼带你飞!
  • 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原谅

    为了生存,什么都可以原谅

    只为了活下去,因为这是生存的本能......无论做了怎样的事情,请一定要原谅。因为,那是为了活下去......
  • 踏破天苍

    踏破天苍

    一本祖辈传下来的神奇书籍,让齐继看到了一个浩瀚瑰丽的世界,他一直都坚信,自己的未来,在那遥远的星空!
  • 刺猬起源暖心恋

    刺猬起源暖心恋

    十四岁那年,她心爱的宠物刺猬死了,她伤心欲绝,一个忧郁雅淡少年走进她的生活,从此,他们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 凤鸣苍穹:和亲女将

    凤鸣苍穹:和亲女将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倾城女将,不爱红妆爱戎装!身怀异能,驰骋沙场,她是敌军闻风丧胆的边关守将!神秘皇子,机关算尽,破城在即,却为一女将放弃唾手可得的国家与帝国太子之位……为保国家兴亡,她前来和亲,嫁给中原第一大国——星尊帝国皇长子为妃,幽幽深宫,处处暗潮汹涌。他与她携手共进退,然而她孤女的身份却一点一点地被揭开,金焰八芒星再现,这混乱的天下,一波又一波暗潮涌起……花开绝壁,凤鸣苍穹,只愿今生与你携手共进退,遨游天下!!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愿与你长相伴!
  • 梦旅千年之情殇

    梦旅千年之情殇

    她是蝶族的的奇迹,为了他,不惜抛家弃族,逆天而行,甘愿付出血的代价!而他,身为执掌刑罚的冷酷天神,却愿意为她嗜杀人间,陷入魔道沦进炼狱!缠绵,甜蜜,他们之间的牵绊,错过了今生,还有来世,生生世世的纠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诞烬妖界

    诞烬妖界

    墨月槿日落而起,日语嫣日升而开,注定两个世界的妖却擦出传奇的火花,爱是微末的,情是卑劣的,改变不了命运的牵扯,他只好化身为魔,只为破了这无尽的因果;改变不了思念,她只好盛世为圣,只为改变这肆虐的红尘;盛世为颜,萧瑟为界,只有破灭了这世界的尽头她们才会在新生里爱如春花,所以破灭才是他们为爱的执着,诞新烬末,我要这妖界在绽新华。
  • 十世之情,你可曾清

    十世之情,你可曾清

    如果坚持可以换你回眸,我倾心于你,你可曾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