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9000000017

第17章 家庭是幸福的摇篮(2)

”如果他脸上有如此的表情,那就意味着“这个”,假如他咕噜两声或哼哼两次,那就意味着“那个”。感情的暗流翻滚着却找不到出口。

如果夫妻双方学会彼此倾述,表达关怀和爱意,会让平凡的家庭生活芳香四溢。丈夫应该公开表达他对妻子的感情而不应该让妻子猜想这种感情。他应当赞扬她,并对她所做的一切给予积极的肯定,他应当告诉她她很美丽,他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爱她。充满爱意的话是一个女人健康快乐的日常食品。妻子也应当为丈夫的每一点小小的成就,一个木工活,一次加薪,一顿精心制作的晚餐给予真心鼓励和赞许,说“你真了不起,我以你为荣。”

在一个女人即将离家参加一个社交活动,而她在这种场合的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她的自我感觉如何,对她都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赞美是男人所能给予一个女人的最美妙的恭维。丈夫也可以这样赞美妻子:她的身体多么窈窕,或者她的眼睛是多么迷人。丈夫应每日告诉妻子她是自己生活的至宝——远远胜过工作,胜过孩子,胜过股票。

每晚夫妻双方共度一些时光应当是夫妻生活中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妻子应当询问丈夫这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心情如何,要引导他发泄不良情绪。丈夫也应当询问妻子家里有什么新事情需要关照,什么事情令她担忧,什么事情令她失望,她对孩子学习的看法。假如彼此对这些话题都表现出兴趣并乐于洗耳恭听,那么这样的婚姻就会成为非常牢固的婚姻。

如果夫妻双方掌握了诉说和倾听的艺术,他们就会成功地巩固自己的婚姻,重要的是听懂彼此的话外音,并对此采取相应的行动,从中了解一些东西,并对此做出反应。

倾听是一种艺术,听者应从所传递的信息中捕捉感情影响和真情实感的抒发,而不应拘泥于词汇的字面意义。

5忍耐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

要幸福,就需要忍耐,特别是在家庭中,要想到对方不可能和你完全相同,不可能像你一样思考,这样就能避免许多不应有的不幸。

学会忍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我们还是要忍耐,因为忍耐能为我们的家庭生活带来宁静与幸福。

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丈夫出去办事,尽管他应该先给你打电话,也应该在回来后诚恳地向你道个歉,但这些他都没有做,你会在心里暗暗地怨他。有时因不知丈夫到底干什么去了,而心生疑虑,一种不悦的情绪时不时的袭扰你,自己无端的在心里发着无名火,于是你感到内心很沉重,压力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下面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听到钥匙的开门声,愤怒的她真想跳起来把他推出去。满满一桌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那可全都是丈夫爱吃的。然而丈夫丝毫没有意识到妻子的一腔柔情,也早忘了今天是他们结婚5周年的纪念日。

他的全部兴奋点都在今晚的足球赛上,那精彩的临门一脚仿佛是他射进的一般。她真想在他眉飞色舞的脸上打上一拳,然而一个声音告诫她:“别这样,亲爱的,再忍耐两分钟。”

两分钟以后的她,怒气不觉降了许多。“丈夫本来就是那种粗心大意的男人,况且这场球赛又是他盼望已久的。”她不停地安慰自己,尔后起身又把饭菜重新热了一遍,并斟上两杯红葡萄酒。兴奋依然的丈夫惊喜地望着丰盛的饭桌:“亲爱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

愣了片刻的丈夫抱住她:“宝贝,真对不起,今晚我不该去看球。”她笑了,她暗自庆幸几分钟前自己压住了火气。一场眼看要爆发的“战争”就这样转瞬消于无形。

我们每个家庭当中,夫妻吵架,都是因为这些提不起来的事引起的。你细细想一下,是不是要像梅这样忍耐两分钟呢?这是很利于家庭和睦幸福的。

没有适当的忍耐,就不会有双方的快乐和幸福,忍耐是尊重并理解对方的一种理智的表现。

6远离婚姻的坟墓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魔鬼为了破坏爱情而发明的一定会成功而恶毒的办法中,唠叨是最厉害的了,它能带给生活的,只有悲剧。

这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愁的真实故事,故事已经结束了很久,但不幸的是,至今人们还在演看故事中的悲剧。

一百多年以前,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爱上了美丽的西班牙女伯爵玛利亚·尤琴,并且很快结了婚。他的大臣们纷纷指责尤琴仅是西班牙一个没落世家的女儿,可是拿破仑回答道:“那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她的优雅、她的青春、她的魅力、她的美丽已经使他喜不自胜,觉得十分幸福了。他兴奋地向全国宣布说:“我已挑选了一位我所敬爱的女子,我不能要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

拿破仑皇帝和他的新婚妻子具有一般美满婚姻所具备的条件——健康、声望、财富、权力、美丽、爱情。神圣的婚姻之火从来没有像他们这样炽烈又辉煌。

可是没多久,这股炽烈、辉煌的火焰却渐渐冷却下来,终于只剩下一堆灰烬。拿破仑可以使尤琴成为皇后,但是,他爱情的力量、国王的权威,却无法制止她的喋喋不休。

嫉妒、猜疑,使她侮慢他的命令。她闯进他处理国事的办公室,她打搅他和大臣的机要会议,当他讨论最重要的事务时,她却唠叨个不停。她不允许他单独一个人,总怕他会去找别的女人。

她常常去找她姐姐,抱怨她的丈夫,诉苦、哭泣、唠叨不休。她还不顾一切地冲进他的书房,暴跳如雷、恶言谩骂。拿破仑三世身为法国皇帝,拥有十几所华丽的宫殿,却找不到一间小屋使他不受干扰。

尤琴这样做,最终又得到了些什么呢?

莱·哈特在他的巨著《拿破仑三世与尤琴:一个帝国的悲喜剧》中写道:

“于是拿破仑三世常常在夜间,从一处小门溜出去,头上用软帽盖着眼睛,在他的一位亲信的陪同下,真的去找一位等待着他的美丽女人。再不然就是去看看巴黎这个古城,溜达溜达,呼吸着本应拥有的自由空气。”

在唠叨的毒害之下,尤琴的尊贵和美丽,并不能维系住爱情和婚姻。她最怕的事情,终于降临到她的头上。可这都是她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唠叨就像眼镜蛇咬人一样,总是具有破坏性,总是致人于死地。

托尔斯泰伯爵的夫人也发现了这点,可是太晚了。在她逝世前,她向几个女儿们承认道:“是我害死了你们的父亲。”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但却抱头痛哭。她们知道母亲说得不错,她们知道她是以不断的埋怨,永远没完没了的批评和唠叨,把父亲害死的。

托尔斯泰伯爵和他的夫人本应该是幸福的一对。托尔斯泰是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两部名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世界文学领域里,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当时托尔斯泰备受爱戴,崇拜他的人日夜跟随在他的身边。他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快速地记录下来。即使他说:“我想我该去睡了。”像这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也都作了记录。前苏联政府已把他所写的字句都印成书籍,合起来约有100巨册。

除了名誉之外,托尔斯泰夫妇还拥有财富、社会地位、孩子。起初,人们认为他们的婚姻似乎是太完美、太甜蜜了,一定会白头偕老。

然而好景不长,怪事发生了。托尔斯泰慢慢地开始改变,他整个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己以及所写的作品竟感到羞愧。从那时起,他把余生都贡献在撰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与解除贫困的文章上。

他把自己的产业都送给了别人,自己过着贫苦的生活。他亲自在田地里工作、砍柴、做鞋、扫地、用木碗吃饭,并且试着去爱他的敌人。然而在这些事情上,托尔斯泰夫人完全不能接受。

他的夫人喜爱奢华,他却鄙弃之;她渴望显赫、名望和社会上的赞美,但他都不屑一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私有的一切都是罪恶的。

多年以来,由于托尔斯泰坚持把著作的版权无偿送给别人,她就一直唠叨、责骂和哭闹。她要那些他所能赚到的钱,当他不理会她的时候,她就歇斯底里起来。她在地上打滚,手上拿着一瓶鸦片,发誓要自杀,威胁说要跳楼。

48年以后,他看到她就受不了。有一天晚上,这位年华已逝的妇人,由于渴望得到爱情,走来跪在托尔斯泰的面前,乞求他为她大声朗读他在50年前为她所写的一段充满浓情蜜意的情书。当他读了那早已逝去的美丽的快乐时光后,两个人都哭了。现实的生活与他们最初拥有的罗曼蒂克之梦是多么的不同!

最后,当托尔斯泰82岁时,他再也忍受不了妻子的唠叨,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夜里,逃离了他的妻子,逃到了寒冷的黑暗里。

11天以后,他因肺炎死在一个火车站里,他临死的要求是,不许她来到他的身边。

这就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唠叨、抱怨和歇欺底里所得到的结果。

尤琴皇后和托尔斯泰夫的唠叨,带给她们的只是悲剧人生。她们把珍爱的一切和她们的爱情捣毁无遗。

《波士顿邮报》曾指出:“许多做太太的,一次又一次持续不断地唠叨,以完成她们的婚姻坟墓。”因此,如果你要维持生活的美满幸福,千万要远离唠叨。

谈话就像一餐很好的饭,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唠叨则是一餐令人生厌的饭,刚一看见就想离席。

7别把事业中的焦虑带回家

家庭只需要钱吗?绝对不是!它最需要的,是给予家人的闲暇时间,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幸福、亲情与快乐。

同类推荐
  • 读《反经》学生活

    读《反经》学生活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客观原因的限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不可能的,包括领导者在内。古时候的人说:“做官的,以不能为能。”此话道出了为官的真谛,在现代这个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形势下,古人的说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所说的“以不能为能”,也就是说领导者们要识大体,知大体,弃细务。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把握好关键,举纲带目,而不必为一些小的事情斤斤计较,事事都要自己去做。如果不这样的话,不仅会失去一个做领导的风度,而且还会给事业带来很重的损失。
  •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心有灵犀一点通:幽默沟通术

    泰尔宣称:幽默只是外表,里面藏着温情,这是因为幽默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标志,是人性、人情的表现,是高尚品德的外化,其深层形态是崇高的和滑稽的奇异结合。语言是“伴随着温度”的东西,而幽默沟通术则是使语言“升温”,赢得人心的绝佳方式。
  • 和谐做人

    和谐做人

    宇宙的发展,是从本质到现象、从有限到无限、从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无限到有限、从复杂到简单。这是一个对称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介于上述对称的两极之间,本身也是一个对称的过程:一方面是有序化、共性化、法制化,另一方面是无序化、个性化、自由化;社会的调节机制也越来越简单:从超经济强制(暴力、战争、计划安排)到市场,市场从价格机制到价值机制,从人治经法治到法制。和谐社会就是民主与法制对称的社会,和谐经济就是公平与效益对称的经济,和谐经济学就是在自由与法制、价格与价值、公平与效益、理性与非理性的碰撞中,用有序去整合无序、用无序去填补有序、使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对称的经济理论体系。
  • 人生三眼

    人生三眼

    人之面乃心之表。你的神态表情无论怎样掩饰,也会在不经意中把心中的秘密外泄出来。巧于察颜观色,是慧眼识人的基本功。世间最深藏不露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捉摸不定的莫过于人心,世间最变化无常的也是人心,世间最险恶难测的还是人心!心眼,曾被人们看低了、想歪了,其实它无非是处世的灵活思维,做人的机变方式。无论是谁,也无论办任何事,缺少心眼或心眼不活都是不利的。财眼如同人的第三只眼,只不过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发现和使用。思维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睁开自己的财眼,先要为大脑“充电”,把强烈的致富意识当做开启财眼潜能的金钥匙。
  • 我的情绪谁做主

    我的情绪谁做主

    为什么有人一心想要获得改变,事到临头却总是无法自控.甚至连自己的生活也被别人控制?答案就是:不懂得控制自己,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成功不是靠控制别人来得到的,成功大多是自我控制的结果。其实快乐是可以自己寻找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管理的。如果我们能调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能拥有多彩。美好的人生。情绪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做好情绪管控关乎你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热门推荐
  • 神魔,天道

    神魔,天道

    神魔之子!逆天而行!一个新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撑道

    撑道

    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林沉木。悲惨的经历让他少年老成,更让他小心翼翼,去学会在这残酷的世界生存。最终将鼎立于天地间,撑起这片天的道。
  • 益州记

    益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文陀竭王经

    佛说文陀竭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浮图

    浮图

    “我堂堂宗主之女,岂能嫁给一个废人!”堂下,浑身是血的陈木眼中充满了恨意。渡劫失败,天才被废!不甘?愤怒?留给他的却只有死亡。然而前世木之灵的出现,让龙游浅水的他可以重新修炼!杀星归来,他誓要以怨报怨!纵然面对修真大派,身怀木之灵的他又有何惧?地狱归来的修罗陈木,该如何报这血仇?
  • 逃之夭夭:铃响天下

    逃之夭夭:铃响天下

    “哈,我是人啊,我也有自己的感情,我不可能甘于一辈子困在他的手上!”“上官铃,别以为你这回赢了!周念津他必须死!”有时候,上官铃很疑惑,自己喜欢上周念津究竟对不对?而现在,周念津面对自己,离自己很近,不过是要杀她。何为正何为邪?正真的正,邪真的邪?正与邪永远不可能有结果么……“铃儿,你喜不喜欢这个?”“什么啊?这是什么?”“铃铛啊!正好和你的名字很配。老板,我买了!”“真是的。”“送你啦!”愿时间能停在那个时候……
  • 神途之门

    神途之门

    神之血脉在手,绝世功法在怀。仗剑在手走天下,神途路上斩妖魔。
  • 翅膀的寻找

    翅膀的寻找

    本文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轻松文,女主玩转富商小姐少爷之间,从而引发的一个个生活片段。
  • 少年丞相世外客(上部)

    少年丞相世外客(上部)

    梦里是爱,梦外是情。一个人的爱情,究竟有没有可能产生平行线,来维持两个世界,两段感情,永远交替地……存在下去?林伽蓝是一个天真、懦弱,渴望被爱又带着点小小自私的现代女孩。一场意外让她每晚睡梦中都会穿越到古代异时空伊修大陆,成为女扮男装的少年丞相秦洛。从平静宁和到波涛汹涌,从甜蜜幸福到绝望崩溃,心碎了,可会再牵手?从重重迷雾到阴谋陷阱,从血海深仇到情真意切,天真的人可会将权术置于股掌之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血路

    血路

    小说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通过描写百年前以他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四川泸州、成都、叙府、广安、嘉定、屏山等地发动的数次革命武装起义,真实再现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辛亥风云。小说成功刻画了孙中山、熊克武、但懋辛、谢奉琦、佘英、喻培伦等英雄人物,讴歌了他们为推翻封建帝制,前仆后继、屡败屡战、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这是一部以清末革命先驱熊克武为主人公,全景式展现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为主线的历史小说,讴歌了革命志士们为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国家,不畏牺牲、英勇拼搏的奋斗历程。作者文笔清晰流畅,描写细腻生动,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