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6800000024

第24章 莎菲也会老的(2)

李锐和杨桂欣不赞成丁玲办《中国》文学杂志,是从影响她创作的角度而言的。但办《中国》毕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是她晚年的亮点,算不得浪费和多余。真正浪费和多余的是她晚年的大量发言。从她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诉求而言,有些发言显然是有必要的。作为德高望重者,有些表态、讲话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她还有太多没必要的、徒令人诟病的发言。言多必失,何况很多是张口即来的、未经认真思考准备的发言。“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的话将作为法庭上的证供。”把“法庭”改为“文坛”或“文学史”,这话一样成立。说得多,留下的“罪证”就多。矜尊地住口,晚年的丁玲会可敬得多。最后她说自己“成佛了”,“以后什么事都不管了,只写我的文章,这还不是成佛吗?”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

丁玲有过清醒的时候:“我不愿意谈个人问题,不愿谈恩怨。什么恩,什么怨,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把我打倒的。也许有人背地里怀疑,丁玲是什么人什么人打倒的。不是,不是哪一个人,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她还是陷入了过去恩怨的泥潭。

丁玲晚年过多纠缠与周扬的恩怨,念兹在兹,似乎是为对手活着的,就说明她过不去、放不下,不能向前看,没有未来了。一个有未来的人是不会如此的。如果她专心写自己的小说和回忆录,做自己的事,超脱一点,文坛是非恩怨按下不表,淡定一点,任尔东西南北风,她的晚年将有价值得多,历史问题那么,她就谋求于上层好了,何必非要夹枪带棒,把对周扬的敌意提在口上,让无关的他人也皱眉和嫌避呢?她总是牢骚太盛,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当然要不平则鸣,其实也可以不鸣,至少用不着鸣个没完。丁玲咬定:不是我不和解,是人家不和解;是你不仁,我才不义的。这就为自己介入“文坛政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丁玲的斗争思维一向是:你把我当敌人,我更把你当敌人。她是情绪写在脸上的人,不会示弱,更不会若无其事或以柔克刚来化解矛盾,矛盾在她那里容易被放大。

其实,和解甚至都没有必要了,就当他不存在,最大的骄傲就是当他不存在。王蒙说得对,周扬“视对于他的个人攻击如无物”,证明他是“大人物”。王蒙指的就是丁玲对周扬的攻击。这些攻击根本撼动和损毁不了对手,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说得越多越丢分,徒增困扰,真不如缄口自重。周扬是不会把与丁玲的恩怨提在口上的,那显示出对敌手的重视,反而太抬举了对方,降低了自己。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行动,而不是口舌之功,周扬是个行动主义者。丁玲真的打定主意要报一箭之仇,聪明的做法应该也是去“实干”,而不是满城风雨地去“费话”。

学者王尧评价邓拓:“邓拓是位书生本色的政治家,这样的角色冲突和与此相关的心灵冲突始终缠绕着他,尤其当政治和政治文化处于异常状态时。”对比之下,丁玲似乎更可悲,其可悲在于:她虽然被政治缠绕了大半生,但她根本算不上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误落政治迷局、且为政治所贻误的作家。丁玲晚年在政治上的那些表现,不要说政治智慧,就连政治世故都算不上,有政治智慧或世故的人都不会那样说和做。周扬晚年的“倒霉”不是因为丁玲,但丁玲与周扬一上一下的同时,在无形的对比之中就使人感觉构成了因果关系。丁玲似乎是胜了,但胜得不尽是快慰,代价可观。丁玲如果不是关于周扬说得太多,带来旁观者的不以为然,也不至于付出这种类似于“触犯众怒”的代价。

学家的瞿秋白否定了政治家的瞿秋白,但他绝不提政治对手和恩怨,而是让他人、后人去补白。如果瞿秋白也活到真正的晚年,也被反复改造过,还有没有可能写一个《多余的话》呢?丁玲以无比的坦白,写出过《不算情书》,也以无比的率真,写出过《“三八”节有感》,然而,经历了一茬又一茬改造和血泪教训的丁玲,到晚年却写不出一个《多余的话》了。瞿秋白的勇敢和坦诚,在于他明白地写出了革命者的哀衷。丁玲比瞿秋白桀骜,即便有血目,也绝不以哀示人,然而丁玲也硬撑到了虚假的程度,把自我丧失了。

丁玲第一次读《多余的话》是在延安,当时还有人怀疑它是伪造,丁玲一读就“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她“读着文章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那样的真实坦白,是不容易伪造的。她说:我读着这篇文章非常难过,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那时的坦荡胸怀。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

丁玲认为瞿秋白最后留下的话多余,是心疼他;同时,经过了延安的革命历练,她已然明白,有些话是只能想而不能说的。此时的丁玲看已经就义的瞿秋白,如同一个有阅历的姐姐看不谙世事的弟弟。

l980年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时,丁玲重读了《多余的话》,经过了更多磨难的她当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补充一点我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是不够健全的,一个革命者,想做点好事,总会碰到许多阻逆和困难。革命者要熬得过、斗得赢这些妖魔横逆是不容易的,各人的遭遇和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秋白在文学与政治上的矛盾,本来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矛盾的心境,在实际上是不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或支持的。

丁玲的意思是:这些话之所以多余,不是它们本身多余,而是环境使它们变成多余;谬误不在于瞿秋白,而在于不健全的社会和时代。丁玲的更深一层的领悟就是:那些并不多余的真话是危险的,真正多余的废话、假话反而安张凤珠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丁玲的晚年,却因为太多的干扰,影响了她有更多作品问世。”这些干扰,历史问题的困扰当然是首要的。发言太多、内在能量消耗太多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是非太多。她的是非多,与她的处境有关,也与她的性情有关,她的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不甘寂寞,到了晚年更发展到了一个新强度。铜豌豆似的好斗,出现在一个老太太身上,本来就容易被描述为死缠烂打,何况她的言语确实有把自己妖魔化的危险。

她标榜:“人家打人家的仗,我写我自己的文章。我对于内战是不想参加的。……我就坚持不入伙,免得学别人倒来倒去,演笑剧。”实际上,她标榜不做的,正是她所做的,她从反面把自己说中了。她不忘嘱咐:“我的意见,只是一管之见,望勿扩散。到钱明达为止。全国都有耳,小报告四处飞,我惹不起人。”从这一嘱咐可以看出,她自己正是一个很有是非意识的人,而不是像她标榜的那样一尘不染不谙世事。也许,她以为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人,但实际上却做不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规避是非的态度。丁玲却责备自己五十年代的秘书张凤珠什么也不告诉她了,以至于让张凤珠很难过。可见,她与是非贴得太紧了,唯恐被边缘化。

玩不玩得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玩是意愿问题,玩不好就说自己不想玩,那是不诚实的。自从与周扬搅进矛盾的旋涡,丁玲几乎就没有偃旗息鼓过。只有自己明显处于弱势时,她曾想不玩了,比如五十年代反右前夕,结果却已经晚了,退不出来了。她平反的过程中,也许曾想过再也不玩了,结果是周扬在历史问题上不放过她,于是她又奉陪到底。周扬之所以不放过她,是否正是看透了她不会真的收住呢?

丁玲的“太政治”、“钩心斗角”,其实都是“非政治家”的“小政治”、不入流的“小把戏”。丁玲吃亏就吃亏在不是政治家,却貌似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战斗力,却给人当政治家来对付。所以,过多地从政治上去评价面又以政治眼光去评判她。这也是很多论者的问题。以不适应的政治标杆来衡量别人,政治眼光和人际关系眼光交互运用,或把政治完全等同于人际关系,恰恰折射出论者本身浓厚的政治意识。丁玲的灵魂始终是“非政治”的,把她当政治家来分析难免“下药太重”。

冰心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平和冲淡,晚年姿态更是如此。孙犁一向是回避是非,远离政治,晚年依然出于避祸心理而与文坛保持适当的间离。丁玲之所以老得不够可爱,就是因为她缺乏这种淡定平和、宁静致远的东西。莎菲时代结束以后,丁玲本来就不再是一个幽雅的人,老了,更与幽雅无关了。老人要放下,她放不下,主客观都决定了她放不下,所以姿态如此。假如她晚年淡泊隐忍一点,潜心写作中耐心等待,也许历史问题仍然有机会解决,同时也没有浪费心力和才华。

人到了晚年,往往容易向传统回归,趋向保守。丁玲虽然不服老,但老年毕竟是老年,逃不脱的必然规律,她对美国贷款买房的不以为然就体现出保守心态。历经坎坷的人,晚年的道路走得尤其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经受新的折腾了。丁玲晚年向传统的回归,其实就是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姿态。事实上,因为家族经济纠纷,她年少时是跟母亲怀着恨意离开临澧的,后来很久没有回去过。正如她自己所说:“六十年前,我怀着对封建家族的不满和嫌弃,离开了风光秀丽的临澧,辞别了生我养我的临澧人民。”可如今,她与临澧“和解”了。不仅是时间,更是老年,使丁玲达成了这种“和解”。

老人的善念,就是宁愿相信一切都好,安稳幸福。l982年她给一个读者的回信中说:“难道老一代人就认为我们现实社会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吗?我们的思想里就再也不会偶尔也产生一丝消极和失望的感触吗?我们不过是因为年龄大了一些,经验丰富了一些……”这也是她老年心理倾向的一个自陈。

老年人喜欢圆满、吉庆、祥和,喜欢大团圆式的喜乐,不想揭盖子,不喜欢批判和悲观,不愿触及社会弊端,这就很容易走向“卫道”。丁玲晚年做顺弃了知识分子批判的义务,不想让自己反思更多、否定更多。学者王尧这样评价邵燕祥:“邵燕祥是作家中少数几个不讳言自己疮疤的人。这么多年来,邵燕祥由诗人而成为杂文家,他对鲁迅先生杂文精神的继承、他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已经为大家熟知。这样一个大的变化,显然是在发生了深刻的精神裂变之后。”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这种“深刻的精神裂变”与丁玲无缘了。

苦尽甘来的人,更不愿提过去的倒霉,而宁愿多看到眼前的福气。她晚年不喜欢写灰暗,也不喜欢别人写灰暗,她对“伤痕文学”的态度就是如此。

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马尔罗:他的生平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丁玲,她这一生的“情节”太曲折了,尤其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丁玲晚年是喜剧还是悲剧?无法做出单一判断,也许可以说,喜剧背后是悲剧。历史地看,丁玲晚年的亮点有二:写了自己和他人的有价值的回忆录、办《中国》文学杂志。丁玲晚年最肯定的是自己哪些作品?她从未给出过统一答案,因为,她本身对此就是矛盾的。

原载《红豆》2013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柔石作品集(2)

    为深沉严肃所管辖着的深夜的西子湖边,一切眠在星光的微笑底下;从冷风的战栗里熟睡去了。
  • 不捞衣衫只捞人

    不捞衣衫只捞人

    宁波市中心的甬江上有座有名的桥,桥身吊在铁架上面,样子很别致,叫灵桥。从前的灵桥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大铁桥,而是一座普通的木桥,桥头还有座小庙,叫“三圣经”。庙里的菩萨非常特别当中是个县官,左边是个手里捧着一只箱子的商人,右边是个补鞋匠。为什么会有这样奇特的布局?
  •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从《新青年》到决澜社

    本书借鉴主要先锋派文艺理论,聚焦我国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至1935年抗战爆发前夕新文学与新美术两大领域间的交叉区域,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历时性地撷取和考察活跃其间的先锋文艺运动代表人物、社团和事件。
  • 温柔的力量

    温柔的力量

    说到温柔,人们首先会想到温柔如水,温情四溢的女性。想起她们温柔的双眸,温情的微笑,温存的声音,温文尔雅的举止……如此柔情妩媚的女性,如同画家笔下的水彩画,散发出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婉约之美。
热门推荐
  • 爱如指间沙

    爱如指间沙

    你忘得了你的初恋情人吗?八年出狱,她离群索居,开始了孤单而宁静的生活!八年相遇,他想要她忘记以前那些沉重的代价,却让她又遇到那个人……彼年,她身边的爱笑男子成了别人身边的翩翩绅士。新欢旧爱,谁坚持这场战争。风花雪月,谁转身不带走一片云彩……
  • 江湖笑:出身青楼

    江湖笑:出身青楼

    幼年惨遭灭门的武林第一世家少女,从小堕落青楼,名声不好,水性杨花,出身低贱,那又如何?照样一口气推倒三位江湖中无数美女心中的绝顶男神·····还顺便报了血海深仇······傻白甜进化轻狂腹黑大姐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江湖要逆天了!
  • 无斗不成宫

    无斗不成宫

    后宫之中,没有聪明睿智之说,只有阴险狡诈、心狠手辣之举。后宫之中,没有正常生活方式,你所面对的,不止是阴狠毒辣的生,还有惨不忍睹的死,再或者莫名其妙的生不如死。后宫之中,等待你的只有永无休止的争斗,若想摆脱,除非你死,方能停止。卫子娴,出生于距锦城三十公里开外的芍药谷,父亲为当地巡抚,从小习读诗书,文墨琴棋皆通。十五岁奉旨进宫,开始一段凄默冷宫之旅:受辱、被罚、进冷宫,屠后、嗜妃、虐公主,且看天之娇女如何玩转后宫!
  • 天国之门

    天国之门

    传说昆仑为连接神人天地之圣地,通过秘镜迷宫,击败通灵神畜,便可获得揭示宇宙奥秘的太极图录从而进入仙界封禅不死。仗义行侠不再是个人修为的原则;江湖人物正邪之分在于心性,而非法门;在求道修炼的艰辛过程中,最难看破的总是一个“情”字……
  • 教师公文包-节日漫画

    教师公文包-节日漫画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节日,外国节日,春节、圣诞节、世界水日、“五一”劳动节等世界性节日的由来等。
  • 地下见闻录

    地下见闻录

    本文说的是一群盗墓贼在墓里墓外的故事,男主很惨先是死了爹,又反派缠上,被迫开始一段有一段历险,跟男二果子狸结下深厚友谊(友谊还是基情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最后发现一切的一切都是全因为传说中的长生不死
  • 飞龙踏客

    飞龙踏客

    江湖恩怨,武林纷争。究竟谁主江山,又是谁独霸武林......这是那个剧场,你们导演谁啊,能不能给我一个角色......
  • 同桌冤家:考试真疯狂

    同桌冤家:考试真疯狂

    伍美珍,喜欢小朋友、喜欢开玩笑,被好友昵称为“美美”的人。善于用键盘敲故事、而用钢笔却写不出一个故事的……奇怪的人。在大学课堂讲授一本正经的写作原理的人,在小学校园和孩子们笑谈轻松阅读和快乐写作的人,在杂志中充当“阳光姐姐”为消解小朋友的烦恼出主意的人。每天电子信箱里都会堆满“小情书”,其内容大都是“阳光姐姐,我好喜欢你”这样情真意切表白的……幸福的人。已敲出七十多本书的……超人!
  • 清风踏月

    清风踏月

    你行我不行?蝼蚁也能修仙,何况我是一个凡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清风踏月,一步一步的走向最强。见证整个世界,所有人都是自由的。
  • 平行世界灵魂救赎

    平行世界灵魂救赎

    林雪龙因一次意外的车祸穿越到了另一个平行空间的世界,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爱慕的女子,与教主发生了一系列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