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管理理论应当说还是比较系统的,不是东拼西凑的语录,而是一部结构完整的著作。本章就进一步谈辩证法理论,进而希望管理人能够具体地修德,希望管理人能知足知止。这是一种重要的德性,对管理者很有价值。
“原文”
名与身孰亲①?
身与货孰多②?
得与亡孰病③?
是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④。
故,
知足不辱⑤,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注释”
①名与身孰亲。王弼注:“尚名好高,其身必疏。”
②身与货孰多。王弼注:“贪货无厌,其身必少。”多,重视。
③得与亡孰病。王弼注:“多得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亡,失去。病,害。
④多藏必厚亡。楚简甲本作“厚藏必多亡”。
⑤知足不辱。楚简甲本作“故知足不辱”。《国语·晋语》有“叔向贺贫”。即谓知足不辱。
“译文”
名誉与生命相比哪个可亲?生命与财货相比哪个珍贵?得与失相比哪个有害?因此,过于爱惜必然有很大的破费,过多地珍藏必然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出现危险,这样(管理)才会天长地久,持续发展。
“解说”
老子告诫人们的主要是:管理者们不要过于珍惜资产,也不要过分聚敛财物,因为生命更重要。因为那样会导致更大的破费,会导致更大的损失。他认为管理人应知足知止。知足常乐,知足不怠,不会遭到侮辱和败亡;不知足,就会导致贪得无厌,导致腐败,使人的德性变质,到头来就不会有好结果。知止常足,知止不败,不会遇到危险;不知止,得寸进尺,无休止地进取聚敛是会有危险的。他认为作为管理人,应该这样知足,才能长久地从事管理,保有权位。《国语·晋语》的“叔向贺贫”证实了这一点。“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清平福来也许老子还针对当时各诸侯国君而言,希望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不要征战。这是站在周王室当时的立场而言的。只是已根本行不通了,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变革已势不可挡。
“诗赞”
得失道理要辨清
追名逐利都是病
知足知止无辱不殆
服务管理得长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