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也就是刘秀称帝的那一年,有一个叫强华的儒生自关中来到刘秀割据的洛阳,献给刘秀一本神奇的谶书《赤伏符》。
《赤伏符》是当时流传甚广的谶言书,据说是汉高祖刘邦从天堂传下来的“天旨”。在《赤伏符》里,居然指姓道名地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中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里面说得很明白,天下大乱,只有刘秀才能施行天道,平定天下!
刘秀让群臣传阅《赤伏符》,大家信心骤涨,齐奏刘秀顺天意,从人心,速速称帝。刘秀也不含糊,当年6月便称帝,改元建武,并且大赦天下。
有人会问,《赤伏符》是不是强华为求富贵而假造出来的符瑞,就像哀章假造金匮一样呢?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似乎并非如此。早在王莽新朝时期,就发生过一件与《赤伏符》有关的政变。
当时,王莽的国师也叫刘秀。他这个刘秀的名儿不是父母取的,而是听到关于《赤伏符》的传言之后,自己改的。这位刘秀原名叫刘子俊,是汉室宗亲。他在王莽称帝之前就听说过《赤伏符》的内容,其中“刘秀发兵捕不道”一句让他动心,所以他给自己改名为“刘秀”,以求应谶。王莽称帝之后,这位刘秀被封为国师。到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乱,这位刘秀先生埋藏了多年的野心也蠢蠢欲动了。他想,这可能就是《赤伏符》所预示的“刘秀发兵捕不道”之日吧。
这时,有一位叫西门君惠的半吊子道士,以为自己参透了天机,于是私下对自己的好朋友、王莽的护卫将军王涉说:“谶里说刘氏当兴,将军应为自己留条后路啊!”王涉是王莽宗亲,但是也想多踩一条船,于是问:“按先生所说,涉当如何?”西门道士说:“应验《赤伏符》之谶者,国师公是也!”王涉是一个迷信之人,他坚信《赤伏符》里的预示准确无误,于是暗中与“刘秀”联系,又与大司公董忠等人设计,准备搞政变,劫杀王莽。没想到事情败露,王涉、“刘秀”自杀。史书记载,王涉作为王莽家族成员,居然反对他,这让王莽太没面子了,所以王涉自杀后,王莽对外公布是死于其他原因,没好意思说出真相。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还是被人泄露出去了,许多人通过这件事知道了《赤伏符》这本书。国师公刘秀至死也不认为是谶言有误,而是他自己不应改名以求应谶,有真名刘秀者,才是真正的应谶之人!甚至还有人说《赤伏符》很早就有了,所以,强华所献的《赤伏符》也许真是天意巧合。
刘秀因《赤伏符》高登帝位,所以他对谶言的相信到了迷信的地步。《资治通鉴》记载说:“帝好图谶”。有一次,他与大臣郑兴商议举行郊祭的日期,刘秀提议到谶书里查查相关资料,郑兴是儒者,他受孔子影响,“不语怪力乱神”,所以他对刘秀说:“臣不喜欢谶言!”刘秀听了很不高兴,沉着脸问:“你说自己不喜欢谶学,是不是也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郑兴看到皇帝生气了,十分惶恐地说:“臣智力卑劣,没有机会学习谶学,绝对不敢非议谶学。请皇上恕罪!”这话刘秀爱听,他一向认为谶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非一般人所能通透。他不能容忍有人攻击谶学,但承认自己对谶学无知是允许的,于是“帝意乃解”。
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也就是刘秀称帝30年的时候,当时天下基本大定,国泰民安,所以有许多大臣上言,希望刘秀值此30年大庆之际,封禅泰山。封禅是古代皇帝歌功颂德的一个活动,刘秀表现得非常谦虚,他下诏说:“朕虽即位30年,可百姓还是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同时下令全国各地都不准搞形式主义,“盛称虚美”者,剃光他的头发胡子,发配边疆。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刘秀研究《赤伏符》时看到了一句话,让他大受触动:“赤刘之九,受命岱宗!”赤刘,是指汉高祖刘邦。赤刘之九,是指赤帝刘邦九世孙;受命岱宗,是指会到泰山,接受天命。刘秀正好是刘邦的九世孙!原来大臣们建议封禅泰山这件事,《赤伏符》早有预示啊。“上感此文”(《资治通鉴》),马上下令封禅泰山,接着向天下宣布图谶。
刘秀对谶言的热情异乎于常人,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谶纬学上升到极高的地位,简直就是国教了。刘秀也像王莽一样,怕谶学被自己的敌人利用,于是,在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秋,刘秀把谶言当做一门学说,宣图谶于天下。一时间,不懂点图谶之事的人,几乎在社会上无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