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6000000040

第40章 绽放的电力“格桑花”——记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送电一分公司项目一部主任康银漫

康银漫简介

康银漫,男,生于1969年9月,中共党员,大专。1985年12月参加工作,现在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送电一分公司工作,担任项目一部主任。2011年,荣获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荣获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先进生产者”称号。

他凭着钢铁般的意志,用铁塔和银线勾勒出海拔最高的电力乐谱;他用智慧,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排出了一个个经济节约的建设计划表,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作为一名平凡的送电工,他始终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以学习促工作,并学以致用,不断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解决实践问题。他就是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职工康银漫,用责任、奉献浇灌着雪域高原的格桑花,用诚信、创新书写着宁电铁军的赞歌。

这个43岁的西北汉子,自参加工作起,他始终坚持“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历经风霜雨雪、千锤百炼后,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和勤奋工作,从一名普普通通的送电工人成长为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的中坚力量,他先后参加过110千伏至75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建设,担任过施工队长、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等职务。

作为一名常年野外施工的送电工人,他知道,随着企业改革和发展,仅仅“会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繁忙的工地工作之余,他不忘自学送电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中寻找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的途径。在工地简陋的宿舍中,总有一角,搭设着简易书架,那上面都是他倍加珍惜的专业书籍。每年公司组织的培训和电力系统组织的技能培训,他从来不缺席,始终认真对待,把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当做提升自己知识素养和技能的阶梯。

在取得技师资格后,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继续报名学习国家高级项目管理师的课程,一方面拓宽视野,一方面也为今后做好项目工程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8年,康银漫担任太黄33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项目经理。该工程是该年度自治区重点工程、“两型三新”示范工程、“创优”工程。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他从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各方面入手,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制度,确保圆满完成工程既定目标。每天工程现场,不论早晚,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常常工作忙到过了饭点才想起吃饭,等吃时饭菜全冷了,只能热了再吃。在工程建设期间,他积极响应公司“三节约”号召,在施工过程中注重节俭,努力为公司节约每一分钱,在放线施工时,他经过多次认真调查线路,结合导线闲盘长度,合理布置放线段,节约导线近12吨。

2010年,在担任宁安~迎水桥330千伏送电线路项目经理期间,面对国网公司提出的“创优”工程要求,康银漫在开工前夕,就和项目部管理人员一起研究、讨论施工方案,从人员的配备,项目部机构的设置,到各项管理职责,他都能提出细化到人的措施和要求。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数九寒天,康银漫总是带着他的队员们,出现在施工的各个现场。用他的话说,管理一个工程项目不仅仅考验某项技术是否过关,还是考验整个项目的管理是否合理,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施工经验的积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使他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得心应手。当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投运后,连业主也不由向他竖起大拇指:这个项目经理真给力!

长期以来,西藏缺电问题非常严重,特别是冬季,藏区百姓家里时常需要点起油灯,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黑夜却显得特别漫长。

为解决西藏缺电问题,2011年开始,国家加快了“电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进度。由宁夏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西藏的乃琼至多林22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I标段,起于西藏乃琼变电站,止于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全长69.1千米,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配套送出工程,对确保西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这是公司第一次在西藏地区承建电网项目工程,这也是宁夏电力建设者遇到困难最大的工程。这里是人类生命禁区,工程沿线海拔在3600米~4900米之间,地形、地质、气象条件复杂。冬天严寒的低温呵气成冰,8级以上寒风把雪刮成一条线,触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

高原缺氧,是对初入高原的宁夏电力员工最严峻的考验。“在藏区,平地上走路都有高原反应,何况还要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组塔施工。”工程项目副经理康银漫说。头痛欲裂、呼吸困难、嘴唇发紫、面色发暗、整夜无法入睡,快天亮时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被憋醒,说是睡着了一会,都不知道那是睡着了还是昏过去了,这就是他在藏区经受的高原反应。

因为高寒缺氧,空手行走,宛如腿灌铅块、背负磐石;因为高寒缺氧,就连立塔用的施工机械也需要吸氧;因为高寒缺氧,平常只用十分钟的上塔时间,在这里却需要将近1个小时;因为高寒缺氧,冻僵的双手每紧一颗螺丝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为了使工程按期完工,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康银漫为每个施工队都购买了大量的氧气瓶、抗高原反应药物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至工程始终。

困难,对于弱者是屏障、是阻碍,但对于强者,是挑战、是号角。“这里环境恶劣,但对于曾经参与多项重点电网工程建设和抢险救灾的我们宁电铁军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要迎难而上,在雪域高原留下勇者的足迹,为藏区百姓点亮爱的明灯!”康银漫斩钉截铁地说。

乃琼变电站至曲水县茶巴拉乡白林村的线路塔位大部分都在陡峭的山脊之上,山地占全线90%以上。复杂的山地对铁塔基础建设是巨大的挑战。铁塔基础建设一般有掏挖、人工挖孔桩、斜柱、大板、灌注桩基础等。在其他地方施工,一般就采用一两种技术就可以完成施工任务。但是在西藏施工,由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所有的基础建设技术都用上了。特别是材料运输,面临着最大困难,陡峭的山脊,空手的人攀爬都困难,更何况运输动辄数十吨的大型材料。为了解决高原材料运输难的问题,康银漫把现有的马队和索道做了一个分配方案,利用索道和马队运输材料的时间差作为基础,排出了一个非常经济节约的运输计划表,不仅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还节约了成本。每天在现场协调指挥工作,强烈的紫外线,像钢针一样扎在他脸上,没几天下来,他就成了大家口中的“黑包公”。在现场检查塔材时,他手上的皮被冻成“寒铁”的材料粘掉好几层,可他吭也不吭一声,贴上“创可贴”继续坚持。

为了不影响工期,康银漫坚持一两个月不下山,顾不上洗澡、顾不上洗衣服。在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艰巨的施工任务下,他熬不住得了重感冒。因为怕耽误工期,他连开会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在工地紧急输液。常年回不了家,对此,康银漫的妻子没有牢骚满腹,更多的是理解。说没有半点委屈和抱怨那也是假,但她全往自己肚里咽,在丈夫远赴西藏的那天,她对丈夫说:“在那里好好干,那边等着送电,时间不知有多急,家里有我呢,你尽管放心吧。”简单的一席话,却要付出双倍的包容和理解。家庭的支持为他战胜困难的信心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拼命地工作,他淡然答道:“我是国网人,这原本就是我应该做的。战胜困难,使西藏工程早日送电,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验收组抵达验收第一线的时刻,他就坚守在那里,他以坚定信念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鼓舞着自己。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就喝口几乎结冰的矿泉水,他鼓励自己,也鼓励身边的同事,快了,就快了,等验收工作结束,咱们建的工程就能送电了。

多少个风雪天,留下了康银漫孤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工地上风尘仆仆的忙碌,雪山里深深浅浅的脚印;多少个不眠夜,你会听到,电话那头,老父的询问、孩子的挂念、妻子的爱恋,常常是话未出口,声已哽咽……远离家乡的康银漫,将所有的愧疚都化为一个决心,所有的辛苦都只为一个信念,所有的付出都成为一句誓言: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智慧、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追求更高。

就这样,康银漫带着宁夏电力铁军坚持战斗在“生命的禁区”,不断挑战生存极限和施工极限,为了那一条条银线飞越雪山,为了那一座座铁塔耸立高原,为了藏族同胞点亮灯火。

真情的付出感动了当地藏族百姓,项目施工沿线广大藏族村民委托乡政府给项目部送来“同心同德,为民造福”“民族团结高原写春秋,共建和谐雪域创辉煌”的锦旗,凝聚了藏区同胞对宁夏电力支援藏区电网建设、奉献雪域高原的感激之情。

实践成果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卑鄙的圣人:曹操2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享誉世界的中国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讲述了数学家商高、蔡伦发明造纸术、药王孙思邈、大数学家苏步青的成长历程、替人做嫁衣的物理女王吴健雄以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杨开慧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你知道毛泽东同志这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为谁作的吗?这首充满感情、寓意深刻的词是他为怀念自己亲爱的夫人、革命烈士杨开慧女士而写的。这位年仅29岁的女英雄,正是我们这本小册子所要叙述的主人公。开慧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911年,也就是她10岁的时候,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在她那幼小的心灵中是清清楚楚的,并为她今后坚定不移地投入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45岁。《王小波传》是国内外首部完整再现王小波惊艳一生的唯一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王小波对时代、社会深刻思考的文学创造和思想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描述了王小波精神世界的心路历程,呈现了王小波幽默机敏、理性清澈、特立独行的人性特点,反映了王小波及其文学思想的价值与当代意义。
热门推荐
  • 狼怨

    狼怨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原本善良,但似乎却又善得有限,每当诱惑当头,或是自身利益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时,人往往会流露出自私、甚至凶残的一面来。死亡的伤痛带给它无限复仇的力量,一出生就被狼诅咒的女子究竟会有怎样的人生?
  • 诸天途

    诸天途

    诸天万道,一剑争锋,唯我圣途,万道主宰。
  • 时光早晚到天涯

    时光早晚到天涯

    美好不过于雷鸣轰轰时从包里翻出一把伞;八点时自然醒看见餐桌上热腾腾的燕麦;购物时一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物品;熬夜写的论文第一次就通过;半个月的阴雨天后太阳暖洋洋的晒着一块空地,正好可以晒上潮气重的被子。还有就是,我垂头丧气,满身疮痍的行走在冰冷的时光里,遇见了你,啄光。——艾菀襄。
  • 大师的忠告

    大师的忠告

    本书从修身、交流、财富、创业、经营、竞争、生活、说话、习惯、心态等10个方面入手,引领你走向大师们成功的阶梯。
  • 玄天双圣

    玄天双圣

    为应付即将到来的天地大劫六位绝顶仙人创立了玄天阁。他们一个单纯善良,一个调皮捣蛋,一个性情坚忍,一个资质超凡。看他二人在玄天阁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他们自己超凡入圣的传奇之路!新书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
  • 剑侠风云录

    剑侠风云录

    北宋初年,宋辽连连征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江湖中强者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小帮派之间的兼并之战也如火如荼的展开,江山动摇,江湖混乱,一些数十年未出江湖的邪道中人也趁着这乱世从出江湖。
  • 宗主

    宗主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之中,星空之下一颗水蓝色的星球--地球。人类在此孕育传承,人类视其为的生命摇篮,其实不然----在远古的神话之中它有另一个名字“昆仑”,昆仑既是远古生命的圣地,同样也是禁地。二十一世纪,歌舞升平盛世之景,谁能想到?灾厄已在黑暗中孕育。
  • 极品镜仙

    极品镜仙

    各位书友,新书经过不断换开头和修改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名字是《武道世界里的法师》,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哪怕点击一下也好。谢谢。一面可以升级,并能随着升级增加各种功能的古铜镜,和一个穿越者的组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是一事无成,与草木同朽,还是超越众人,成仙成圣?请看一个穿越者的修仙传奇!看不一样的仙侠,品味不一样的仙侠故事!
  • 还与暮江吟

    还与暮江吟

    问柳山庄少庄主韩流之追查贼人之时,马失前蹄,为一神秘女子所救。一场风波就此揭开序幕。日薄西山,余晖染血,是为残阳。时值武林将乱未乱,暗流涌动,少年情谊何去何从?——我只要看着他活着,就够了。——可是他不开心。——开心与不开心,都没有活着重要。
  • 以退为进:人生的另类智慧

    以退为进:人生的另类智慧

    “忍、退、让”三字真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学问,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本书把历史上众多凭借“忍、让、退”而成功的事例综合起来,加以经验总结,成为一本成功励志类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