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桥头又夕阳,
画桡小泊竞飞觞。
卖花声向桥边过,
时有风来送晚香。
明清以来的苏商,不仅包括投资规模大的坐商或百年老字号,也包括那些整日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们,他们是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们来源于苏州的市民阶层,为苏商与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所以苏商文化便是整个江苏文化的缩影,苏商是文化营商。
玄妙观在早年间,曾经摆满了各种小吃摊点,简直成了苏州小吃的中心市场。只要是在苏州小巷里叫卖的小吃,玄妙观里都能看到。如鸭血汤、小馄饨、豆腐花等,种类繁多,而且价格也十分便宜。老一辈苏州人,是听着小巷里“笃、笃、笃,笃笃笃”的竹梆子声长大的。随着梆子声你可以看见一个挑着担子卖小吃的商贩,他的担子很特别,叫做骆驼担。之所以叫骆驼担是因为它两头高耸,状如骆峰而得名。此种骆驼担就是一间可以挑着走的小厨房。而敲着竹梆子叫卖的一般有三种吃食,它们是小馄饨、糖粥和油豆腐血粉汤。
卖小馄饨是苏州小巷里的一道暖暖的风景线。那卖小馄饨的竹梆子“笃笃笃”,由远而近地传来。隐隐可见星点火光从远处一点点跳近,小贩在两座驼峰之间很有节奏地走着。突然,头上的窗户里一声叫喊、一扇门吱呀地打开,买馄饨的主儿来了。卖馄饨的会卸下担子,手脚利落地鼓风吹火,待锅滚后投馄饨,向碗里下佐料,还时不时与你唠唠家常。这种小馄饨味道特别鲜美,是靠那一锅极其鲜的骨头汤来提味的。那汤锅就安在骆驼担上,被烧得热气腾腾。试想,一个严冬的夜晚,给你来上一碗小馄饨,那鲜美,那热辣,顿时传遍你的全身。这足以使那些为生活所累、整日疲惫不堪的人们体味到一种实实在在的踏实和温暖。他带给你的不仅仅是一碗馄饨,而是一种苏州商人特有的人文关怀。所以苏州的商人是最懂人文关怀的商人,在营生获利的同时,还能带给消费者一种内心的体贴与安慰。
当然在巷子叫卖的更多的是人声,还有梆子声。卖糖粥的除了打梆子以外,也会高声叫卖:“卖糖粥,荡荡观前吃糖粥。烧烧香,求求福,吃吃团子又有福。”
卖豆花的总是在歇下担子后,高喊一声:“完——”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意思,便再无后音了。当他叫“完”的时候豆腐花并没有卖完,当他不叫完的时候,那就真的卖完了。
还有一种卖热白果的商贩,会一边摇动自己担子上拴着的小铃铛,一边高声唱道:“烫手糯热白果,又是香又是糯;一粒开花两粒大,粒粒开花大白果;我的白果鹅蛋大,一粒苏州吃到上海四马路;一个铜板二十粒,要买白果就来数。”
最好听的叫卖声当然要算是卖白兰花的了。自古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佳句,苏州的卖花女卖的不是杏花,而是白兰花、玳玳花、茉莉花。也并不是只有在一夜春雨后才有花卖。一般来说一年春夏秋三季都有花卖,甚至在冬天,暖房里都有花可采可卖。卖花的女孩子会操着糯软的吴中话,脆脆地喊道:“啊!要白兰花……”那声音婉转悠扬,在小巷中产生回响,即使不想买花,也会为这脆生生的嗓音而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