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900000010

第10章 破川军孱王归命受蜀俘美妇承恩

却说蜀主孟昶,系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子。后唐明宗封他为蜀王,历史上叫作后蜀,(详见五代史。)唐末僭称蜀帝,未几病殁,子仁赞嗣立,改名为昶。昶荒淫无度,滥任臣僚,所用王昭远、伊审徵、韩保正、赵崇韬等,均不称职。昶母李氏,本唐庄宗嫔御,赐给孟知祥,尝语昶道:“我见庄宗及尔父,灭梁定蜀,当时统兵将帅,必须量功授职,所以士卒畏服。今王昭远本给事小臣,韩保正等又纨衤夸子弟,素不知兵,一旦有警,如何胜任?”(昶母颇有见识。)昶不肯从。及宋平荆、湖,蜀相李昊又进谏道:“臣观宋氏启运,不类汉、周,将来必统一海内,为我国计,不如遣使朝贡,免启戎机。”昶颇以为是,商诸昭远。昭远道:“蜀道险阻,外扼三峡,岂宋兵所得飞越?主上尽可安心,何必称臣纳贡,转受宋廷节制呢。”昶乃罢朝贡议,并增兵水陆,防守要隘。既而昭远从张廷伟言,劝昶通好北汉,夹攻汴梁。昶乃遣部校赵彦韬等赍送蜡书,令由间道驰往太原。偏彦韬阳奉阴违,竟入汴都,奏闻太祖,太祖展书略阅,但见上面写着:

早岁曾奏尺书,远达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洎传吊伐之嘉音,实动辅车之喜色。寻于褒汉添驻师徒,只待灵旗之济河,便遣前锋而出境。

太祖览书至此,不禁微笑道:“朕正拟发兵西征,偏他先来寻衅,益令朕师出有名了。”遂把原书掷下,安排选将,命忠武军节度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都指挥使刘光义、崔彦进为副,枢密副使王仁赡、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率部兵六万,分道入蜀。

全斌等入朝辞行,太祖面谕道:“卿以为西川可取否?”全斌道:“臣等仰仗天威,谨遵庙算,想必克日可取哩。”右厢都校史延德前奏道:“西川一方,倘在天上,人不能到,原是无法可取,若在地上,难道如许兵力,尚不能平定一隅么?”太祖喜道:“卿等勇敢如此,朕复何忧!但若攻克城寨,所得财帛,尽可分给将士,朕止欲得他土地,此外无所求了。”(恐尚有一意中人。)全斌等叩首受训,太祖又道:“朕已为蜀主治第汴滨,共计五百余间,供帐什物,一切具备,倘或蜀主出降,所有家属,无论大小男妇,概不准侵犯一人,好好的送他入都,来见朕躬,朕当令他安居新第哩。”(言中有意,请看下文。)全斌等领旨而出,遂分两路进兵。全斌及彦进等由凤州进,光义及曹彬等由归州进,浩浩荡荡,杀奔西川。

蜀主昶闻得警报,亟命王昭远为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率兵拒宋,且令左仆射李昊在郊外饯行。昭远酒酣起座,攘臂大言道:“我此行不止克敌,就是进取中原,也容易得很,好似反手一般哩。”李昊暗暗笑着,口中只好敷衍数语,随即告别。昭远率兵启行,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我说他可比王衍。)到了罗川,闻宋帅王全斌等已攻克万仞、燕子二寨,进拔兴州,乃亟派韩保正、李进率军五千,前往拒敌。

韩、李二人行至三泉寨,正值宋军先锋史延德带着前队,骤马冲来。李进舞戟出迎,战未数合,被延德用枪拨戟,轻舒左臂,将李进活擒过去。保正大怒,抡刀出战,延德毫不惧怯,挺枪接斗,又战了十余合,杀得保正气喘吁吁,正想回马逃奔,不防延德的枪锋,正向中心刺来,慌忙用刀遮拦,那枪枝便缩了回去,保正向前一扑,又被延德活捉去了。(正是纨衤夸子弟不堪一战。)延德驱兵大进,乱杀一阵,可怜这班蜀兵,多做了无头之鬼。还有三十万石粮米,也由宋军去,一粒不留。

王昭远闻着败信,遂列阵罗川,准备拒敌。延德也不敢轻进,在途次暂憩,静待后军。至崔彦进率兵到来,方会同前进,遥见蜀兵依江为营,桥梁未断。彦进前行张万友大呼道:“不乘此抢过浮桥,更待何时?”道言未绝,他已飞马突出,驰上浮桥。蜀兵忙来拦阻,挡不住万友神力,左一槊,右一刀,都把他杀落水中。宋军一齐随上,霎时间驰过桥西,王昭远见宋军骁勇,不禁失色,便率兵退走,回保漫天寨。(未战先怯,岂诸葛军师的骄兵计耶?)一面调集各处精锐,并力守御。

崔彦进分兵三路,同时进击,自与史延德为中路,先抵漫天寨下。寨在山上,势极高峻,彦进知不易仰攻,只令兵士在山下辱骂,引他出来。昭远仗着兵众,倾寨出战,彦进率军迎敌,约略交锋,就一齐退去。昭远麾军力追,(铁如意用得着了。)看看赶了十余里,自觉离寨太远,拟鸣金收军。(迟了。)偏偏左右两面,杀到两路宋军,左路是宋将康延泽,右路便是张万友,彦进、延德又领军杀回,三路夹击蜀军,任你指挥如意的王昭远,到此也心慌意乱,没奈何驱马奔归。蜀兵随即大溃,宋军乘胜追赶,驰至寨下,凭着一股锐气,踊跃登山。昭远料难保守,复弃寨西奔。宋军掩入寨中,夺得器甲刍粮,不可胜数,待王全斌驰到,再派崔彦进等进兵。王昭远收集溃卒,复来拒敌,三战三北,乃西渡桔柏江,焚去桥梁,退守剑门。

全斌因剑门险峻,恐急切难下,且探听刘光义等消息,再定行止。未几得光义来书,已攻克夔州,进定峡中了。原来夔州地扼三峡,为西蜀江防第一重门户。刘光义、曹彬等自归州进兵,正要向夔州攻入,蜀宁江制置使高彦俦与监军武守谦,率兵扼守,就在夔州城外的锁江上面,筑起浮桥,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专防敌船。刘光义等出发汴京,已由太祖指示地图,令他水陆夹攻,方可取胜。至是光义等溯江入蜀,距锁江三十里,即舍舟步进,夤夜袭击。蜀兵只管江防,不管陆防,骤被宋军自陆攻入,立即溃散。光义等既夺浮梁,进薄城下,蜀监军武守谦拟开城搦战,高彦俦出阻道:“北军跋涉前来,利在速战,不如坚壁固守,休与交锋,待他师老粮尽,士无斗志,那时彼竭我盈,一鼓便足退敌了。”(以逸待劳,莫如此策。)守谦不从,独领麾下千余骑,大开城门,跃马出战。正值光义骑将张廷翰挺枪过来,两马相交,双枪并举,战到一两个时辰,廷翰枪法越紧,守谦抵敌不住,虚幌一枪,驰回城中。说时迟,那时快,廷翰紧追守谦,也纵马入城,守卒亟欲闭门,被廷翰戳毙数人,门不及闭。宋军一拥而进。曹彬、刘光义先后驰入,高彦俦忙来拦阻,已是招架不住。守谦遁去,彦俦身中数十创,奔归府第,整衣及冠,望西北再拜,自焚而亡。(算是后蜀忠臣。)光义等既克夔州,安抚百姓,礼葬彦俦遗骸,再向西北进兵。所过披靡,如万、施、开、忠等州,次第收降,峡中郡县悉定,乃驰书报知全斌。

全斌闻东路大捷,即进次益光,途次获得蜀中侦卒,厚赐酒食,劝他降顺,并问入蜀路径。该卒言:“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一狭径,地名来苏,由此径通过,即可绕出剑门南面,与官道会合,前途没甚险阻了。”全斌大喜,遂依降卒言,自来苏径趋青疆,一面分兵与史延德潜袭剑门。果然王昭远闻警,令偏将在剑门居守,自引众至汉源坡,来阻全斌。谁料全斌尚未遇着,剑门失守的信息,已经报到,吓得昭远魂不附体,举措失常。既而尘头大起,号炮连声,全斌、崔彦进自青疆杀到。昭远僵卧胡床,好像死去,(铁如意拿不动么?)还是都监赵崇韬布阵出战。看官!你想这时候的蜀军,统已胆战心寒,那里还敢对仗?一经接手,略有几人受伤,就一哄儿逃散了。崇韬还想支持,偏坐骑也像胆小,只向后倒退下去,累得崇韬坐不安稳,平白地翻落马下,部下没人顾着,活活的被宋军缚住。(力避词复,故笔下特开生面。)全斌本是个杀星,但教兵士砍杀过去,好似刀劈西瓜,滚滚落地,差不多有万余颗头颅。有几个败兵,侥幸逃脱,奔回寨中,忙将昭远掖坐马上,加鞭疾奔,逃至东川,下马匿仓舍中,昭远悲嗟流涕,两目尽肿。(何不设空城计?)俄而追骑四至,入舍搜寻,见昭远缩做一团,也不管什么都统不都统,把他铁索上头,似猢狲般牵将去了。(涉笔成趣。)

蜀主孟昶与爱妃花蕊夫人,(点出尤物。)饮酒取乐,突然接到败报,把酒都吓醒了一半,忙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吉吉为统帅,李廷、张惠安等为副将,出赴剑门,援应前军。玄吉吉素不习武,但好声歌,当出发成都时,尚带着好几个美女,好几十个伶人,笙箫管笛,沿途吹唱,并不像行军情形。(大约是出去迎亲。)廷、惠安,又皆庸懦无识,行到绵州,得知剑门失守,竟遁还东川。孟昶惶骇,亟向左右问计,老将石斌献议道:“宋师远来,势不能久,请深沟高垒,严拒敌军。”蜀主叹道:“我父子推衣解食,养士至四十年,及大敌当前,不能为我杀一将士,今欲固垒拒敌,敢问何人为我效命?”言已,泪下如雨。忽丞相李昊入报道:“不好了!宋帅全斌,已入魏城,不日要到成都了。”孟昶失声道:“这且奈何?”李昊道:“宋军入蜀,无人可当,谅成都亦难保守,不如见机纳土,尚可自全。”孟昶想了一会,方道:“罢,罢!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卿为我草表便是。”李昊乃立刻修表。表既缮成,由孟昶遣通奏伊审征赍送宋军。全斌许诺,乃令马军都监康延泽领着百骑随审征入成都,宣谕恩信,尽封府库乃还。越日,全斌率大军入城,刘光义等亦引兵来会,孟昶迎谒马前,全斌下马抚慰,待遇颇优。昶复遣弟仁贽诣阙上表,略云: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时势之变迁,为人心之拥迫。先臣即世,臣方年,猥以童昏,谬承余绪。乖以小事大之礼,阙称藩奉国之诚,染习女俞安,因循积岁。所以上烦宸算,远发王师,势甚疾雷,功如破竹。顾惟懦卒,焉敢当锋?寻束手以云归,上倾心而俟命。当于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此日。今蒙元戎慰恤,监护抚安,若非天地之垂慈,安见军民之受赐?臣亦自量过咎,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这篇表文,相传亦李昊手笔。昊本前蜀旧臣,前蜀亡时,降表亦出昊手。蜀人夜书昊门,有“世修降表李家”六字,这也是一段趣闻。总计后蜀自孟知祥至昶,凡二世,共三十二年。宋太祖接得降表,便简授吕余庆知成都府,并命蜀主昶速率家属,来京授职。(无非念着妙人儿。)孟昶不敢怠慢,便挈族属启程,由峡江而下,径诣汴京,待罪阙下。太祖御崇元殿,备礼见昶。昶叩拜毕,由太祖赐坐赐宴,面封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授爵秦国公,所有昶母以下,凡子弟妻妾及官属,均赐赉有差。就是王昭远一班俘虏,也尽行释放。

看官!你道太祖何故这般厚恩?他闻昶妾花蕊夫人,艳丽无双,极思一见颜色,借慰渴念,但一时不便特召,只好借着这种金帛,遍为赏赐,不怕他不进来谢恩。昶母李氏因即带着孟昶妻妾,入宫拜谢,花蕊夫人,当然在列。太祖一一传见,挨到花蕊夫人拜谒,才至座前,便觉有一种香泽,扑入鼻中,仔细端详,果然是国色天姿,不同凡艳,及折腰下拜,几似迎风杨柳,袅娜轻盈,嗣复听娇语道:“臣妾徐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或云花蕊夫人姓费,未知孰是?)这两句虽是普通说话,但出自花蕊夫人徐氏口中,偏觉得珠喉宛转,呖呖可听。当下传旨令起,且命与昶母李氏一同旁坐,昶母请入谒六宫,当有宫娥引导前去,花蕊夫人等也即随往。太祖尚自待着,好一歇见数人出来,谢恩告别。太祖呼昶母为国母,并教他随时入宫,不拘形迹,(醉翁之意不在酒。)昶母唯唯而退。太祖转着双眸,盯住花蕊夫人面上,夫人亦似觉着,瞧了太祖一眼,乃回首出去。为这秋波一转,累得这位英明仁武的宋天子,心猿意马,几乎忘寝废餐。且因继后王氏于乾德元年崩逝,六宫虽有妃嫔,都不过寻常姿色。(王皇后之殁,就从此处带过。)此时正在择后,偏遇这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怎肯轻轻放过?无如罗敷有夫,未便强夺,踌躇了好几天,想出一个无上的法儿来。

一夕,召孟昶入宴,饮至夜半,昶才告归。越宿昶竟患疾,胸间似有食物塞住,不能下咽,迭经医治,终属无效,奄卧数日,竟尔毕命,年四十七岁。太祖废朝五日。居然素服发哀,赙赠布帛千匹,葬费尽由官给,追封昶为楚王。(好一种做作。)昶母李氏,本奉旨特赐肩舆,时常入宫,每与太祖相见,辄有悲容。太祖尝语道:“国母应自爱,毋常戚戚,如嫌在京未便,他日当送母归。”李氏问道:“使妾归至何处?”太祖答言归蜀。李氏道:“妾本太原人氏,倘得归老并州,乃是妾的素愿,妾当感恩不浅了。”太祖欣然道:“并州被北汉占据,待朕平定刘钧,定当如母所愿。”李氏拜谢而出。及孟昶病终,李氏并不号哭,但用酒酬地道:“汝不能死殉社稷,贪生至此,我亦为汝尚存,所以不忍遽死。今汝死了,我生何为?”遂绝粒数日,也是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太祖命赙赠加等,令鸿胪卿范禹护理丧事,与昶俱葬洛阳。葬事粗毕,孟昶的家属,仍回至汴都,免不得入宫谢恩。太祖见了花蕊夫人,满身缟素,愈显得丰神楚楚,玉骨姗姗,是夕竟留住宫中,迫他侍宴。花蕊夫人也身不由主,只好惟命是从。饮至数杯,红云上脸,太祖越瞧越爱,越爱越贪,索性拥他入帏,同上阳台,永夕欢娱,不消细述。次日即册立为妃。这花蕊夫人,系徐匡璋女,绰号花蕊,无非因状态娇柔,仿佛与花蕊相似。(嫩蕊娇香,难禁痴蝶,奈何?)他本与孟昶很是亲爱,此次被迫主威,勉承雨露,惟心中总忆着孟昶,遂亲手绘着昶像,早夕供奉,只托言是虔奉张仙,对他祷祝,可卜宜男。宫中一班嫔御,巴不得生男抱子,都照样求绘,香花顶礼去了。俗称张仙送子,便由这花蕊夫人捏造出来。小子有诗咏花蕊夫人道:

供灵诡说是张仙,如此牵情也可怜。

千古艰难惟一死,桃花移赠旧诗篇。

花蕊夫人入宫后,宋太祖非常钟爱,欲知以后情事,容至下回表明。

蜀主孟昶嬖幸宠妃,信任庸材,已有速亡之咎,乃反欲勾通北汉,自启战衅,虽欲不亡,其可得乎?王昭远以侍从小臣,谬任统帅,反以诸葛自比,可嗤孰甚。宋祖算无遗策,其视蜀主孟昶已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其所以预筑新第,特别优待者,无非欲买动花蕊夫人之欢心耳。正史于孟氏世家,载明孟昶入汴,受爵秦国公,数日即卒,而于花蕊夫人事,略而不详,此由《宋史实录》,为君讳恶,后人无从证实,乃特付阙如耳。然稗官野乘,已遍录轶闻,卒之无从掩迹。且昶年仅四十有余,而入汴以后,胡竟暴卒?大明殿之赐宴,明载史传,蛛丝马迹,确有可寻,著书人非无端诬古,揭而出之,微特足补正史之阙,益以见欲盖弥彰者之终难文过也。

同类推荐
  • 风月大宋

    风月大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穿越到了这么个时代,将何去何从?似是而非的历史,后世的记载不再可靠,江南的方腊真的只是平民造反?靖康之难究竟因何而生?南宋为什么始终没有北进而最终落幕?模糊不清的历史,孰真孰假,难以分辨,且看萧都头一步步揭开真相,乘风揽月,在这迷离的时空睥睨纵横。
  • 民国秘闻

    民国秘闻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乱世之一,政权割据,群雄并存,混战不休。一时风云际会,不仅出了众多英雄,而且还有不少枭雄、奸雄,斗争也不止在沙场,而且还在官场,在文场……聚焦民国,钩沉揭秘……
  • 重生之现代青皮在初唐

    重生之现代青皮在初唐

    吴言,一个新时代四有混混,在破处的前几个小时,因女朋友学雷锋做好事,帮老太太修电而悲剧身亡!吴言,大唐尉迟恭的私生子,从小山林中长大,吃狮奶长大,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救李小二等人,身中三十七箭身亡!两个风马牛不相极的人重合在一起了,只是身为现代的吴言比较倒霉而已,重在大唐!混混,流氓也!做为一个有文化,有理想,有素质,有那啥的四有混混,既然来到了万国来朝的大唐贞观年间。那么就要做一个兜里有钱,身上有权,手里有人,床上有妞的四有纨绔!唉~为啥像我这样的人到哪都低调不起来呢。吴言如是的想着!纠结很是纠结!本书只为一乐,不为正版历史!有恶搞成份,不喜者木有办法!
  • 抗战之川军精锐

    抗战之川军精锐

    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阵亡。川军参战之数量\装备之简陋\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这是一支武器落后\训练很差\战力不强的军队,但它却也是一支作战勇猛\坚韧不屈\以死报国的军队。也许,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的装备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但如果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川军的战斗力,那么是否可以大幅减少川军那令人心酸的伤亡呢。本书所要讲述的,就是一支川军部队在某穿越者的带领之下,从一支“弱旅”逐渐打成抗战时期最强悍之“战场救火队”的故事。
  • 明末突围

    明末突围

    刚刚成名的体制外的网球明星周康石,穿越到了崇祯十年的广西。刚刚尝到金钱滋味的他到了偏远广西,想到的是先发财。要发财,先从痛扁越南佬开始。要救国,从给“驴友”祖宗------徐霞客当保镖开始。
热门推荐
  • 剑巫纪年

    剑巫纪年

    维达堡——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屹立至今已有千年。它是目前为止,人类王国中最大的军事要塞,更是自建成之日起,便从未有人能破此城。故事的起始发生在维达堡城下的那片森林中,机警的猎人在这里遇到了生命中的公主。追击、逃窜、妥协、守护,以生命起誓,少年猎人誓死追随年幼的公主,陪她度过刀山火海。岁月荏苒,少年再次回到此地。面对潮水般的敌军,为了守护人类世界,为了拯救更多的人,他又能完成昔日的誓言?
  • 灵域丹夜

    灵域丹夜

    茫茫天地,万道争锋,位面交错。一位位绝世强者纵横这无尽天地,追寻着那至尊之道,帝界炼域,三圣执掌,神威无可敌。北天之界,一院一塔,双城三宗镇。帝玄圣殿,灵雪之皇,幽冰魂雪封苍穹。极北隐界,丹夜之神,妖魂血毒慑天地。少女身怀神秘身份,随九首皇龙,斩破苍穹,主宰这天地沉浮。
  • 错付年华亦不悔

    错付年华亦不悔

    她是豪门贵女,性格乖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偏偏就是搞不定这个穷小子,自从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开追。可一追再追换来的都是他无声的拒绝。却不想自己心心念念的男神居然是一大尾儿狼,早就设计好了要把自己紧紧地圈在怀里……
  • 妖月诛仙

    妖月诛仙

    中原大陆存在五种神力,由五大势力秘密守护,千年前异族入侵,五种神力相机现世,力退异族,千年后异族太子受人迫害流落人间,在动荡的大陆上无意间集齐五种神力,超脱五行之外,当得知自己竟是异族太子时,掌控着天下命运的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 冷面邪王之吃货王妃

    冷面邪王之吃货王妃

    堂堂的冷面邪王,当朝第一美男子,却公主不娶名媛不爱,非要娶个小小文官家的吃货?拜托,有没有人问过吃货的意见?那啥破王爷本身就有妾侍,又有不少红颜知己,而且没成婚就预定了丞相之女为侧妃,要她这个正妃情何以堪呢?不料邪王一再把她压倒说:“小猪猪,只要你赶紧给我生一窝小小猪,我保证你地位稳固、一世无忧!”小吃货化悲愤为粮食:“什么侧妃妾侍、皇亲国戚,在我眼里不过是萝卜白菜,待我烹煮煎炸,吃个痛快!”“那王爷呢?”“王爷是个棒槌!”“好啊,看我这个棒槌怎么收拾你这件衣服!”啊呀呀,少儿不宜。
  • 我的老婆很腹黑

    我的老婆很腹黑

    婚内出轨还是新鲜事吗?那怎样收拾渣男,才能稳、准、狠?夫妻上演猫鼠游戏,谁是福尔摩斯,谁是莫里亚提?婚姻没有输赢,段位却有高低。小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男性第一视角,直面现代婚姻、情感、人性中的迷失和选择。一本能让男女读者都一口气读完的婚恋小说。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 拥有你的天空

    拥有你的天空

    来自外星球的手机机器人,将会在地球发生怎样的故事?
  • 奥秘小百科

    奥秘小百科

    如何去检测人类的能力?不能光是从分析能力来看,而是应该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来分析。而这么多能力,并不是在人类头脑的某一个具体区域产生的,它是人脑各个区共同的结果。而长期以来反映人类智慧的种种测试(包括大学入学考试),大部分片面强调分析能力,忽略了创新和实践的技巧,而这些对于21世纪人类的发展来说则是特别重要的。
  • 叶罗丽精灵梦之五灵珠

    叶罗丽精灵梦之五灵珠

    穿越到精灵梦叶罗丽里面,共同对抗曼多拉女王、文茜和封银沙,女王又新收了两个属下。一次邂逅,喜欢上了这个坐着轮椅的男生,没想到他最后黑化了……拥有一个梦想,并没有错。爱上一个人也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这个时刻在变化的世界。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