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6900000079

第79章 多姿多彩的糖文化

中国制糖的历史悠久,有了糖,成千上万种美撰佳肴和花式糖点才得以产生,人们的饮食品种也不再单调。随着国外制糖技术的传入,中国的制糖业迎来了蓬勃兴旺的发展时期,不但使许多古代糖点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也形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糖文化。

糖,在古代有许多同义字或近义字,如:饧、饴、铺、儆、娠、链等。糖是人体赖以产生热量的重要物质,既可直接单独食用,又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味品和甜食、糖果、糕点的原料。

中国先秦就有制糖的风俗。西周《诗经

大雅

绵篇》载:“周原胝腆,堇荼如饴”。可见,最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已知道把淀粉质水解成甜糖了。屈原的《楚辞招魂》有“柜敉蜜饵有

” 的句子,

就是以麦芽糖为主要成分的饧。用麦芽制糖是古代最早的制糖方法,许慎《说文解字》上说:“饴,米蘖煎也”。蘖是发芽的麦子,能使煮过的米里的淀粉糖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记也载过制造“白饧”、“黑饧”、“琥珀饧”、“煮铺”、“作饴”等五种制造饴糖的方法。这些方法与现在制饴坊用的基本相同。

中国很早就有甘蔗和甘蔗制糖的记载,中国种植甘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还不会用它生产砂糖。古时对甘蔗的利用,一是当果品吃,二是榨成蔗汁饮用或调味,三是将蔗汁熬成“蔗桨”,四是将蔗汁熬得像饴糖那样浓的“蔗饴”,五是以蔗汁曝晒或加乳熬成硬饴状,称为“石蜜”。

南北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制造蔗糖了。《齐民要术》里转引《异物志》说:“甘蔗远近皆有……迮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而冰”。这是中国书籍里关于蔗糖制造的最早的记载。蔗糖的大规模生产始于唐代的贞观年间,据《新唐书西域传摩揭陀传》中记载:“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唐会要》还称;“西蕃胡国出石蜜(指蔗糖),中国贵之,太宗遣使至摩伽伦国取其法,令扬州煎蔗汁,于中国自造,色味愈西域所出者。”从此中国逐渐开始成为制糖大国。到了宋代,蔗糖生产已以江、浙、闽、广、蜀等地为主了。据北宋《政和本草》载:甘蔗“一种似竹,粗长。榨其汁,以为砂糖,皆用竹蔗。泉、福、吉、广州多作之。炼砂糖和乳为石蜜,即乳搪也,惟蜀作之。”此外,北宋还把砂糖进一步加工成冰糖,这种冰糖流行于元代,时称“糖霜”。同时,这种冰糖也深得文人志士的青睐。北宋黄庭坚《答梓州雍熙长老寄糖霜》诗云:“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元代洪希文《糖霜》诗:“春余甘蔗榨为浆,色美鹅儿浅浅黄。金掌飞仙承瑞露,板桥行客履新霜。携来已见坚冰渐,嚼过谁传餐玉方。输于雪堂老居士一,牙盘玛瑙妙称扬。”糖在中国古代的利用也较为广泛,除了部分用于烹饪调味,如渍制果品脯干、加入菜肴增味、加入小吃甜食等。另外,还大量用于单食。如中国唐代就有口香糖了,当时的著名诗人宋之问有口臭的毛病,经常“以香口糖掩之”。至于食用糖品,则从开始制糖的时候就有了。

麻糖的历史

麻糖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麻糖形似团花,薄如蝉翼,色泽淡黄,松软酥脆,香甜适口。发明麻糖的“广盛号”开始只是靠炸排(麻叶),后来发展到蜜汁排叉,再后来就发明了唐山麻糖。当时,人们逢年过节都喜欢用糖和面、芝麻油炸的排作为节日食品。大概在100多年前,糕点铺“广盛号”把这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点心投向了市场。那时市场上的排有两种:一种是用糖和面,再用芝麻油炸;另一种是先用油炸,再浇上蜜汁。两种排各有优劣,油炸排硬而脆,蜜汁排软而皮。“广盛号”在经营过程中融合了两种排的做法,精心研制,并吸取了京城糕点“蜜供”的浇浆法,终于制出了如今的麻糖。

同类推荐
  • 安岳县志(1986——2005)

    安岳县志(1986——2005)

    体志设40篇,266章,1162节,120万字。《管委、乡镇》篇涉及全县10个管委、69个乡镇,为了统一资料搜集、整理,初稿撰写要求,县政府两次召开会议,安排该篇编修工作。还派人分赴各中心镇召开片区会,落实县政府会议精神。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向资料搜集人员讲解记述要点及资料搜集、突出特点的方法。2005年11月4日,县政府召开第二次特约撰稿人培训会,解决资料搜集、初稿试写中存在的问题。
  •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本书共八部分,叙述了古代体育习俗的形成、军事色彩浓厚的春秋战国体育习俗、粗具规模的两汉体育习俗、大起大落的两晋南北朝的体育习俗等内容。
  •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

    《宁夏文化产业研究报告(2007-2012)》主要内容包括:2011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前行在历史发展节点上的宁夏文化产业;宁夏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跨入历史拐点;推动文化生产力成长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力;宁夏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之思考;2010年宁夏文化产业统计报告;2008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统计报告等。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热门推荐
  •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游戏异界之无敌升级

    踏入异界的少年,随身带着有些升级装备,从此拉风打怪,装逼杀人,各种好事纷至沓来,激情热血的游戏生活。圣战辉煌,诸多英雄掀起血雨腥风。战斗吧,为信念,为命运,为爱人!
  • 让我教你怎么画好漫画

    让我教你怎么画好漫画

    这是我自己发现的好词好句好感悟。发现收藏的第一章定期更新纯个人单章发布
  • 真仙奇神

    真仙奇神

    封印破碎,天尘逃离了地球这个囚牢,当他拖着残缺的灵魂横跨界域时,遇上了一尊仙人。仙人惊愕:“道友,你怎么死得比我还凄惨?”“……”天尘迷茫中。仙人悲愤:“我是被亿万低阶仙神给堆死的!你呢?”“……”天尘奇怪地看着他。仙人欲哭无泪:“加上这次,我已经死了七次怎么破?”“……”天尘无言地转过头。仙人神色坚毅:“踏上巅峰指日可待,下次尽量不去作死!”“……”天尘茫然。仙人眸光灼灼:“你灵魂都残缺成这样了,那谁下手也太狠了吧?”“……”……小殇闲暇之作,偶尔一更,健康长寿-要做项目了,数十天一更也不稀奇。
  • 世间有仙人

    世间有仙人

    世间有仙人,问你知不知?看小说看多了,说不定哪天在你的周围,真的就会出现一位有特异功能的“仙人”!
  • 非制式魔纹师

    非制式魔纹师

    五百年前,资源已极度匮乏的世界爆发了X病毒,人类不再是万物之灵。自圣祖赵帝发现尘晶力量后,尘晶经历黑铁时代、白银时代以及……黄金时代他一个人撑起了一个时代──《帝国魔纹史》给我一个尘晶,我将给你一个更好的尘晶──顾尘新书《逆骑道》已发书号:1005407054
  • 无限战纪2

    无限战纪2

    一梦醉千年,芳华落尘埃。吾乃巫神王,一拳定乾坤。五千年前,地球是各路神魔的天下。天庭大战天魔界,天地六道鬼哭狼嚎。众神陨落,巫神王神识破碎,坠入六道。21世纪的夏宇男,华国特种部队银狼特战队队长,当他发现自己是巫神王的一道神识时,他会作何?回归神的怀抱?被神同化?还是死?夏宇男:“不……我命由我不由天,虽为萤火之星,也欲与皓月争辉……
  • 斩尘修仙传

    斩尘修仙传

    万般起点难上难,大道之终玄中玄!莫安一平凡少年,以不凡的心志行走在修仙界,如何立足,如何修身,如何衍术……?试看其,脚踩道纹,行众界路!手掐道印,斩万里敌!凡世斩妖灭敌,苦修识道!穿过一步门,入大修之途!修仙界(小仙界)自斩尘心,苦修仙意!开仙眼,得仙心,仙纹成,仙路见(现)!仙界搏龙屠仙,成我仙位!初仙者,各界降瑞,万仙朝贡,三千年内穿万界间如串邻……
  • 驱邪师传奇:孤岛惊魂

    驱邪师传奇:孤岛惊魂

    身为驱邪师中的流亡一族,逆微雅一直“尽职尽责”的扮演着赏金猎人的角色。一个破岛,叫个古拉格就想吓本姑奶奶?老娘又不是吃素长大的。可是万万没想到,各种离奇百怪的“闹鬼”事件轮到上演就算了,这次还出了人命!关键是遇上了驱邪师正统一族!这个杀千刀的冰块男!毫不怜香惜玉的要抓她回去见司法大人。然而惨绝人寰的事在岛上猖獗发生,她不得不和冰块男统一战线,当两人死里逃生间暗生情愫后,一个惊天大秘密却让两人都措手不及……
  • 嫡妻重生功略

    嫡妻重生功略

    她从棺材里醒来,他在一旁与人调情,她是爬出来,还是躺回去?翻身休夫,她夸下海口:要皇上来给我走秀!腹黑夫君一旁邪笑:我穿上比皇上更好看。刁蛮女笑得更加邪恶:夫君,你不穿,更好看。
  • 续侠义传

    续侠义传

    《续侠义传》写白玉堂误入铜网阵后,并未遇难,而被襄阳王生擒。幸遇侠女翠绡救出,与众侠重聚。侠女元翠绡救出白玉堂后,又受邀帮助剿匪,屡立奇功。叛党剿灭后,她奉旨与白玉堂成婚。本书在艺术上也颇有特色。全书结构严谨,情节发展跌宕有致。而且豪杰归隐的余音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