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6900000074

第74章 风韵独特的饺子文化

饺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吃饺子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逢年过节之时更是不可或缺。饺子在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

相传饺子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的不同,对饺子的称呼也多有不同,如馄饨、扁食、角子和悖悖等。

饺子史话

据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当时正值冬至,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均已冻伤,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及后人皆模仿制作这种食物。

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如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里,遗有5厘米长的小麦面制作的半月形饺子,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唐代已有吃饺子的习俗。

宋代称饺子为“角子”,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就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双下驼峰角子。元朝称饺子为“扁食”。如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记载撇列角儿、漪萝角儿等。所有这些“角子”、“角儿”都是今日饺子的前身。

饺子品种从明、清时代开始与日俱增,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这说明饺子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已经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得以普及,它的加工技法也有煮、蒸、煎、炸等多种,其馅料更是多得难以详述。

饺子习俗

据明、清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撰周享,各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当时饺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为节日食品,人们吃饺子已有辞旧迎新、富贵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包的饺子更是中国民间过年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三十的饺子还有了许多规矩和习俗。如人们在包饺子时,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而且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等等。

饺子的各种折叠法

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折,重复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饺就完成了。

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并将两侧往里折,将对折的边捏牢,并将两边折起来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顶端角,将之捏薄,将变薄的顶端往下按,连续向下按捏形成绞边纹直至左端一个蛤形水饺出现了。

元宝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对折成半圆形,捏牢中间将右半边饺皮封口,同样将左半边饺皮也封口,将饺皮封牢,然后把饺子两端向中间弯拢,将两端饺边相互捏牢,使半圆形的边微微向上翘。

中国点心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和数千年的衍化,品种日渐丰富,还融入了很多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各种派系文化,如京派糕点文化、苏派糕点文化等等。

点心是中国人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传说北宋女英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时,见将士们日夜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屡建功勋,很受感动。于是,命令部属烘制各种民间喜爱的糕饼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从此,“点心”一词便出现了,并沿袭至今。

点心史话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点心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宋时期。当时的文学家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始》中写道:“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可见,“点心”之名始于唐朝,而且他还称点心为“世俗例”,可见当时的点心以具雏形。此外,他还记载了一件轶事:“按唐郑参为江淮留守,家人备夫人晨撰。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意思是,唐代统辖江苏安徽的官宦郑家,早饭还未开,正在梳妆打扮的郑夫人怕弟弟饿,便叫他吃点点心。这说明唐宋时期的点心已较为普遍。随着唐代甘蔗的广泛栽培和砂糖的大量生产,加上波斯制糖技术的传入,为点心的开发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此,点心开始进入了的蓬勃发展期。

京式糕点文化

北京糕点的形成与唐代以后饮茶之风有关,因为糕点是重要的佐茶食品。元代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记述了大量的元代茶食,经考证很多都属于点心。可见,北京的饮茶之风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京城糕点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各式南味糕点开始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市井中也多了“南果铺”一行。随后的满人入京,又带来了满蒙糕点。京式糕点就是在借鉴和融合多种糕点流派的基础之上形成而久负盛名。

清代文献中称糕点为“悖悖”。北京悖悖铺多以斋为名,如金兰斋、桂兴斋、异馥斋、聚庆斋、芙蓉斋等,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浪漫的生活氛围。悖悖铺精制满汉细点,名目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老式的悖悖铺,在旧时北京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年北京人买悖悖并不单纯为了吃,而是一种民俗和礼节。老百姓供佛祭祖、探亲访友、婚嫁生育所用的糕点几乎完全来自悖悖铺,悖悖铺也就有了做不完的生意。道光二十八年所立《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载,满洲悖悖为“国家供享神抵、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宴,又如佛前供素,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

苏式糕点文化

苏式糕点的起源于隋唐年间,此时的苏州物产丰富,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成为江南的繁华都会,为苏州糕点行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到了唐代,苏式糕点开始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宋代时,苏式糕点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糕点帮式,品种甚多,已有炙、烙、炸、蒸制法,并已形成商品生产,又有茶食(糕点)店铺供应。历代骚人墨客在赞美苏州风光的同时,也对精巧可口的苏式糕点赞美不已。白居易、杜甫、苏东坡、陆游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都对苏式糕点怀有特别的感情。明、清时期,苏州工商业的农业生产全国领先,为糕点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这时的苏式糕点更是飞速发展,品种已达130余种。

传统的“京八件”

“京八件”是京式糕点中的上品,原是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北式糕点中的一个系列品种。“京八件”是外地人的称呼,北京人只直呼为“大八件”、“小八件”或“细八件”。何为八件?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这原本不是一种糕点的名称。在传统市场上,大八件是指八块糕点配搭一组为一斤,小八件是以八块糕点配搭一组为半斤,最早是为上供预备的。供桌上八个盘子,每盘一样,每样二两,按16两一斤的旧制,恰好一斤。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思想课堂-艺术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丝绸瓷器(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丝绸瓷器(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丝绸瓷器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丝绸瓷器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丝绸瓷器
  •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

    《启蒙年代的秋千》描述的是1980-1990年之间的中国内地文化。对1980年代文化时段里那些有代表性的切片,或善或恶,或喜或悲,都在“当代文化的演进”这一大前提下,给出的个人评价。人们习惯上,把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的整个1980年代,称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启蒙年代’”。本书所记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与事。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本书通过各个城市的历史概况、男人、女人、名人、商人、城市文化、风俗、性格特征等诸多方面描述了42座最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并品读这些城市人的性格。
  • 色空书

    色空书

    《色空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书,它从新的角度谈论性文化,但不仅局限于性文化,它深入到对生命、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同时还从中医和身心修行的角度破除一些西医对性的误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上。
热门推荐
  • 恋爱兵法

    恋爱兵法

    他是多情潇洒的青年才俊,阴差阳错,一朝情场失意,自认为堪破感情的谜底,放浪形骸。她因为他的放纵,悄然叹息,蛰伏心底的爱恋,默默为他保留。宁愿做飞蛾扑火,为他变成另一个人,变成他期待的那个人。他会不会改变,会不会也爱上她?整形是为了他,她开始冒险接近他的游戏……
  • 吸血蛇君

    吸血蛇君

    生日之夜,遭到背叛;莫名之下,离奇穿越。……“女人你很有胆识。”邪恶的语气中带着一丝颤栗,男子目露凶光,如同猎物般地将她压倒在身下。粗重地喘息声,自头顶传来,他那双幽深眸子,却将她吹眠。木然醒来,男子不知去向,她竟被巨蟒缠身,惊愕之下,又再次昏厥…
  • 无限挣脱

    无限挣脱

    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鬼魂之类的存在?这一问题在古代是确定的,在今天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证实。一个“普通”的人类,当他进入审判界,又会搅起怎样的一阵风波?(注:本书并非无限流)
  • 至尊超人

    至尊超人

    地球上许多人觉醒了超能力。政府疲于应付这些超能力者,一面消灭,一面笼络。主角陈幕就是超能力者,他一面困惑于自己突然变得强大,一面被引入了危机丛丛的谜团。危机就是转机,陈幕要开天辟地……
  • 天卷神书

    天卷神书

    “茫茫环宇,宫廷内,殿阁幽碧。忆往事,多少英雄,踌躇满志。战死疆场英魂去,几人得志几人雄?谈人生,人言岂无情?论道长。多少事,光阴疾,英魂去,急追魄。西风扫落叶,了去尘缘。幢幢幽碧依旧在,心愿未了头已白。叹人生,功名争相激,人生短。
  • 龙骑禁军

    龙骑禁军

    一支传说中的军队和一个平凡小子的相遇。有欢笑,有泪水,有热血,也有冒险。
  • 倾城莫染

    倾城莫染

    前世的莫染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子一个,她只有一个清秀的脸蛋,平平的身材。这样的人应该来说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但是她却身处在一个修仙的世界,以实力为尊。然而她也有灵根,虽然也只是一个平平的灵根,但是足够她被那些修仙门派看中,这个世界天才可以很多,但更多的是基石。莫染就是这样一个基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一直这样修炼下去,可以飞升也能圆寂。世间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意外,她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她还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她才是真实的她。
  • 夏夜有蝉鸣

    夏夜有蝉鸣

    他们说蝉只活夏,我以为蝉不死夏不尽;她说擦肩便是缘,我以为相爱就能永远。后来,蝉死灯落,缘尽人散,经历会让人明白曾经的简单,荒谬幻想,轻狂誓言,不过像……夹在书中的枯叶,蜷在泥里的死蝉。十七年轮回流转,岁岁平安,十七年盛夏光年,烙印成缘,十七年如梦初醒,蝉落缘断……我们,都是彼此的十七年蝉,我在拾柒的那个夏天等你。此文致我们的十七岁,感谢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的你们。愿下个十七年,再相见时,你我能找到心之所向,命之所属。
  • 神陨之章

    神陨之章

    末世流离,两界之行。他意外穿越,却发现地球世界竟然是远古破落的神界。祸起神灵,逆命长歌。他以神灵之身降世,背负着两界的历史,开启了亘古的乱世。
  • 玄门道缘录

    玄门道缘录

    大道源于天道,自古道分两家,顺道着顺应天命,以身合天道超脱世间为最终目标,逆道着逆天改命,以我行我素天地唯舞独尊为最终目标,然自古道虽不同,但都需天道之降下灵力为基础。明末清初,世间一逆道者随心顺逆道,终铸成大错,天道震怒,遂不在降下帝浆灵力,另封印逆道大魔于通天峰。自此天地灵气大减,玄门修道者多飞离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