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6900000074

第74章 风韵独特的饺子文化

饺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吃饺子是中国的一种民间习俗,逢年过节之时更是不可或缺。饺子在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

相传饺子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的不同,对饺子的称呼也多有不同,如馄饨、扁食、角子和悖悖等。

饺子史话

据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当时正值冬至,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均已冻伤,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及后人皆模仿制作这种食物。

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个吃。如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里,遗有5厘米长的小麦面制作的半月形饺子,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唐代已有吃饺子的习俗。

宋代称饺子为“角子”,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汴梁就有水晶角子、煎角子和官府食用的双下驼峰角子。元朝称饺子为“扁食”。如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记载撇列角儿、漪萝角儿等。所有这些“角子”、“角儿”都是今日饺子的前身。

饺子品种从明、清时代开始与日俱增,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这说明饺子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已经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得以普及,它的加工技法也有煮、蒸、煎、炸等多种,其馅料更是多得难以详述。

饺子习俗

据明、清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撰周享,各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当时饺子已由一般食品上升为节日食品,人们吃饺子已有辞旧迎新、富贵吉祥之意。

大年三十包的饺子更是中国民间过年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三十的饺子还有了许多规矩和习俗。如人们在包饺子时,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而且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等等。

饺子的各种折叠法

波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封口成半圆形,食指稍过拇指前捏,食指微微将饺皮往前推出折,重复折直推至右端顶处放手,这样一只波饺就完成了。

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将饺皮对折并将两侧往里折,将对折的边捏牢,并将两边折起来的口捏牢,右手拇指安捏住右顶端角,将之捏薄,将变薄的顶端往下按,连续向下按捏形成绞边纹直至左端一个蛤形水饺出现了。

元宝饺:取饺皮一张于掌心,放入适量馅,对折成半圆形,捏牢中间将右半边饺皮封口,同样将左半边饺皮也封口,将饺皮封牢,然后把饺子两端向中间弯拢,将两端饺边相互捏牢,使半圆形的边微微向上翘。

中国点心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实践和数千年的衍化,品种日渐丰富,还融入了很多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各种派系文化,如京派糕点文化、苏派糕点文化等等。

点心是中国人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传说北宋女英雄梁红玉击鼓退金兵时,见将士们日夜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屡建功勋,很受感动。于是,命令部属烘制各种民间喜爱的糕饼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从此,“点心”一词便出现了,并沿袭至今。

点心史话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点心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南宋时期。当时的文学家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始》中写道:“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可见,“点心”之名始于唐朝,而且他还称点心为“世俗例”,可见当时的点心以具雏形。此外,他还记载了一件轶事:“按唐郑参为江淮留守,家人备夫人晨撰。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意思是,唐代统辖江苏安徽的官宦郑家,早饭还未开,正在梳妆打扮的郑夫人怕弟弟饿,便叫他吃点点心。这说明唐宋时期的点心已较为普遍。随着唐代甘蔗的广泛栽培和砂糖的大量生产,加上波斯制糖技术的传入,为点心的开发和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此,点心开始进入了的蓬勃发展期。

京式糕点文化

北京糕点的形成与唐代以后饮茶之风有关,因为糕点是重要的佐茶食品。元代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也记述了大量的元代茶食,经考证很多都属于点心。可见,北京的饮茶之风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京城糕点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各式南味糕点开始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市井中也多了“南果铺”一行。随后的满人入京,又带来了满蒙糕点。京式糕点就是在借鉴和融合多种糕点流派的基础之上形成而久负盛名。

清代文献中称糕点为“悖悖”。北京悖悖铺多以斋为名,如金兰斋、桂兴斋、异馥斋、聚庆斋、芙蓉斋等,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浪漫的生活氛围。悖悖铺精制满汉细点,名目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这种老式的悖悖铺,在旧时北京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年北京人买悖悖并不单纯为了吃,而是一种民俗和礼节。老百姓供佛祭祖、探亲访友、婚嫁生育所用的糕点几乎完全来自悖悖铺,悖悖铺也就有了做不完的生意。道光二十八年所立《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载,满洲悖悖为“国家供享神抵、祭祀宗庙及内廷殿试、外藩筵宴,又如佛前供素,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其用亦大矣”。

苏式糕点文化

苏式糕点的起源于隋唐年间,此时的苏州物产丰富,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成为江南的繁华都会,为苏州糕点行业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到了唐代,苏式糕点开始进入了兴旺、发达时期。宋代时,苏式糕点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糕点帮式,品种甚多,已有炙、烙、炸、蒸制法,并已形成商品生产,又有茶食(糕点)店铺供应。历代骚人墨客在赞美苏州风光的同时,也对精巧可口的苏式糕点赞美不已。白居易、杜甫、苏东坡、陆游等著名文学家和诗人都对苏式糕点怀有特别的感情。明、清时期,苏州工商业的农业生产全国领先,为糕点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这时的苏式糕点更是飞速发展,品种已达130余种。

传统的“京八件”

“京八件”是京式糕点中的上品,原是以北京地区为代表的北式糕点中的一个系列品种。“京八件”是外地人的称呼,北京人只直呼为“大八件”、“小八件”或“细八件”。何为八件?从字面上就能看出,这原本不是一种糕点的名称。在传统市场上,大八件是指八块糕点配搭一组为一斤,小八件是以八块糕点配搭一组为半斤,最早是为上供预备的。供桌上八个盘子,每盘一样,每样二两,按16两一斤的旧制,恰好一斤。

同类推荐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艺术文化史论考辨

    艺术文化史论考辨

    本书收录作者有关艺术、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与学术随笔,共分了六章,反映了作者在上述领域的学术观点与造诣。
  •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传统中国文化圈以外的世界的?他们对外部世界所具有的文化心理,是在什么地理环境中形成,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受到哪些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进一步强化的?这些问题对于认识近代中国士大夫对西方挑战的消极的态度和反应,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就从考察这些问题开始。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文字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文字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神医谪仙:幽冥七小姐

    神医谪仙:幽冥七小姐

    她,梦幽,现代金牌杀手,又是千金难求的神医,她成了她,行云大陆的废柴七小姐,梦幽。
  • 左半边翅膀

    左半边翅膀

    最尖锐的角度,最疼痛的青春,这是一部用真实故事编织而成的女生成长日记,一本毋庸置疑的青春必读书!“文字女巫”别样文字深胯讲诉,同你分享成长的疼痛与挣扎。这是一部适合“好”女生看的书,你会分享到更多的成长绎验。这是一部适合“坏”女生看的书,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这是一部适合家长看的书,你会在书中发现孩子们的内心秘密。
  • 汉后嫣然

    汉后嫣然

    她,出生即有傲人的身世背景,长大却面临着凄凉的宫廷生活,即使死后尊被花神又如何!?这一切,若是能够重来,那么结局将会怎样……经历两世的她,当再一次投胎转世,回到前两辈子,处于同一境地,信奉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若是能够改变,她会尽力,若是不能,她将应对!身为女子,无论在何种境地,就要记得,要尽力对自己好一点……
  • 热恋东京dome

    热恋东京dome

    ——约会很无聊,地点也少得可怜。——那你会去吗?——我当然会去。——可以牵手吗?可以KISS吗?——没有狗仔的情况下,没有第三者在场的话,大概……可以吧。——那就够了嘛……——葵!——啥?——可以……KISS吗?——呃,大概……男女主角进行了他们初次的亲吻……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秘方验方妙治疑难病

    秘方验方妙治疑难病

    作者参考大量医学文献,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收集整理治疗疑难杂病的秘方验方360余首,按杂病、内科、外科、骨伤科、男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分类编排,资料翔实,内容实用,阐述简明,适于基层医务人员、医学生、中医药爱好者和慢性疑难杂病患者阅读参考。
  • 阵先生

    阵先生

    他为了找回失踪的妹妹,义无反顾的成为了一名人者,通过重重考核,进入了人族的五方院,奇怪的老师,莫名的要求,半年后的会试。。。当得到曾经追寻的,却无法回到曾经欢乐的。阵帝,不,我只是一个在天空下匆匆行走的先生。
  • 腹黑校草别吻我

    腹黑校草别吻我

    开学第一天,沫研就遇到了麻烦还好欧石楠出手相救,也因此吸引了女生朴沫研的目光。这个明朗,自信,阳光的少年让她钦佩不已。不巧的是,在沫研班上有一位喜欢和沫研作对的恶霸,那就是王梓浩因沫研和“恶少”王梓浩的对持让沫研一战成名,却因风头太盛,遭到同学刘雪燕的敌视。崭新的校园生活,困难重重。沫研本想躲王梓浩越远越好,确阴差阳错的成了对方的家教·········家庭风波又起,为了寻找真相,又经历了多少磨难。
  • 穿越之山野女军师

    穿越之山野女军师

    因为村民们的歧视,她从小就被养父带到森林深处,并教她读书识字,两人过着安逸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在她十三岁的时候,一群黑衣人突然出现,将他们父女两个杀死之后,扬长而去。却不想这个脸上有火焰形胎记,被人们称之为不祥人的,徐莫言居然死而复生。只是她已经不是以前的她了,而是一个拥有之前记忆,来自现代的倒霉女特警。为了帮把兄弟得到江山,他毅然加入其谋反阵营,在一次交战中身受重伤。无意间逃进了森林,被一个骑着老虎的奇怪姑娘所救……此后不久,处于动荡的南济国,出现了一位骑着老虎的女军师,她的传奇事迹,传遍了整个大陆,四国皆知。本文女强,感情一对一,身心干净。
  • 摄政王追妻:刁蛮冤家不好惹

    摄政王追妻:刁蛮冤家不好惹

    “我倒是不介意八抬大轿娶你回去”他喝口茶,轻声说道。她抽了抽嘴角反驳说:“喂,我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凭什么嫁给你这个面瘫王爷!?”全场鸦雀无声。“不要企图跟我犟嘴,要不然我不介意先练习一下入洞房。”“......”世界上最悲催的事莫过于:1、妹妹胳膊肘往外拐2、摄政王与二皇子抢人3、八竿子打不着的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