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幻想,那就是希望自己瞬间就取得丰硕的成绩,走向成功。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期望一步登天的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李嘉诚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饱满,每天到办公室之后,他都会努力工作,绝对不会懈怠。长期工作在李嘉诚身边的工作人员曾经这样说:“对于自己业务的每个细节,他都是非常熟悉的。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与他十年如一日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
无论何时,在晚上睡觉之前,李嘉诚都会看半小时的新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他曾经这样说:“除了读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我还要学一点其他的知识,这是我几十年来形成的习惯。”
他曾经回忆说:“年轻的时候,在表面上,我很谦虚,但内心很‘骄傲’。我为什么会骄傲呢?因为在同事们出去放松的时候,我都在学习,每天都是如此。长时间后,我的学问日渐增长,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得来的。由于当时公司的事情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
李嘉诚能有今日成就,绝非偶然。李嘉诚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终成其霸业。每天都坚持学一点东西,使他始终没有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抛到后面,也使他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商场中的各种风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呢?
1.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学习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尽管他们的资质很好,却一生平庸,原因是他们不求进步,在工作中唯一能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们前途黯淡、毫无希望。
无论薪水多么微薄,你如果能时时注意去读一些书籍,去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必将对你的事业有很大的好处。一些商店里的学徒和公司里的小职员,尽管薪水微薄,但他们工作很刻苦,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能趁着每天空闲的时间,到补习学校里读书,或是自己买书来自修,以增进他们的知识。
有一个年轻人,他出门的时间远远多于他在家的时间。在他出去的时候,无论是乘火车、坐轮船,他都会随身携带着一本书籍,这样他就可以随时阅读。在别人浪费时间的时候,他自修、阅读。长时间坚持下来,在历史、文学、科学以及时事方面,他都有相当的见地,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当然,有了这样的条件,他走向成功是必然的。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他们能把这些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相信他们的命运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卓越超群,必须要有自强不息、追求进步的精神。
通过观察一个人怎样利用他每天的零碎时间,基本上就知道他的前途怎么样。那些能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去读书的人,一定会走向成功。而那些浪费时间的人,虽然也可能会侥幸取得一点成绩,但绝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2.善于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说人要有较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也就是要人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利用掌握的知识处理各种事情。丰富的阅历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书本知识,也要注重生活中的知识。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诚然重要,但实践获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追求成功的第一要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打破了往日对知识的理解。
人们已认识到:知识与能力并不完全是相等的,知识并不等于能力。21世纪对能力界限的新要求,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知识。
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你都应使头脑保持清醒,你必须清晰明了地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以后,又明确地指出:“各种学问并不把它们本身的用途教给我们,如何应用这些学问乃是学问以外的、学问以上的一种智慧。”
有了知识,并不等于有了与之相应的能力,运用与知识之间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国有句谚语:“学了知识不运用,如同耕地不播种。”
如果你有很多的知识但却不知如何应用,那么你拥有的知识就只是死的知识。死的知识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你在学习知识时,不但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仓库,还要让自己成为知识的熔炉,把所学知识在熔炉中消化、吸收。
你应结合所学的知识,参与学以致用的活动,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你还应加强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把两者的关系调整到最佳位置,使知识与能力能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定和作用。
所以,每个人不仅应该苦读与爱好、兴趣、职业有关的“有字之书”,同时还应该领悟生活中的“无字之书”。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你可以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前人学以致用的经验,并从中加以借鉴,避免走岔道、走弯路;通过读“无字之书”,你可以了解现实,认识世界,并从“创造历史”的人那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如果你想能尽快、尽好地读透“有字之书”,必须结合读“无字之书”,才能记忆深刻、牢固。
鲁迅少年时代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农村度过,而且也乐于与农村少年为友,喜欢到农村看社戏。他从农村少年、社戏中了解了很多农村生活,也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后来创作的《故乡》、《社戏》等短篇小说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时积累的。
鲁迅一生写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杂文,其犀利的语言,也来自对“无字之书”的知识积累。如果不注意读社会现实这部“无字之书”,只知闭门做学问,他又怎么会从中看出“世人的真面目”,怎么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用他手中那支强而有力、泼辣而幽默的笔,画出黑暗势力的丑陋面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