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60200000030

第30章 死而后已,诸葛亮治蜀

赏罚分明,任人唯贤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临危受命,他面对的是一个经济破败的国家。夷陵大败后,蜀汉势力明显受挫,蜀国的一些强权地主也借机兴兵叛变,云贵地区的“南蛮”更是跃跃欲试,想要侵犯蜀地。而在关中的曹魏势力积蓄了大量兵马,内部安定的孙权势力也极有可能逆江西上。蜀汉这个三国中实力最弱的政权危机四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面对这一切,诸葛亮忧心忡忡,却镇静自若。他自辅佐朝政以来,就把“法治”作为管理国家的关键。为了巩固朝政,诸葛亮还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成文的法规,如《科令》《蜀科》等。他素来赏罚严明,非常重视选拔廉吏,力争从源头上避免“赏罚不明,无功得赏,权贵免责”等现象的出现。

诸葛亮对待豪强的政策,主要是赏罚分明,用罚限制他们的为恶,用赏来给他们开辟政治上的出路。只要他们肯忠心地为蜀汉政权服务,便可以获得官爵禄位。因此诸葛亮的法治政策,不但收到了限制豪强的效果,也取得了利用豪强的成绩。同时也使蜀汉在政治上呈现了某种程度的清明。陈寿称诸葛亮之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刘璋时代,对益州地方豪强无法控制,只得纵容。诸葛亮辅政,则厉行法治,他说:“刘璋暗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残;顺之以恩,恩竭则礼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今吾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所施行的裁减官职、简化机构的措施,对于减轻人民的负担来说,也有些好处。

诸葛亮治蜀是刑法和德化并用。他能够以身作则,他的品质作风同他的能力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除了以法律治理蜀地外,诸葛亮也建议皇帝广开言路,积极听取文武百官的提议和忠言。在处理军政大事时,诸葛亮也十分注重采纳各位大臣的建议。首次北伐惨败而后,他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名叫《劝将士勤攻己阙教》。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指出是由于自己部署不对而导致了失败,并希望所有的将士都能够随时指出自己的毛病和过失,这样才能“集思广益”。人们很敬佩他这种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品行。

此外,诸葛亮主张兴修水利,鼓励发展农业、商业。这些举措使得原本亏空的国库逐渐充实起来。由于诸葛亮品德和才能俱佳,因此治理蜀国成效卓著,使得蜀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出朝政稳固、社会安定的局面。

诸葛亮的用人,还是以其本人及蜀汉政权为中心,而不容许部下有结党成派之事。土著地主在本地总是容易养成党派势力,为此,诸葛亮对土著地主虽注意擢用,但对他本人的继承者始终只从外来地主中培养。不仅籍隶荆楚的蒋琬、费祎因他的授意而相继辅政,就是降将兖州人姜维,也因为受到他的培植而成为蜀汉政权的最后支撑者。这一方面因他们有相当的才干,同时也因他们是外来人,在益州没有什么亲党关系的缘故。不过,诸葛亮对益州土著地主的团结和重用,还是超过了以前的统治者。从两汉以来,在政治上一直受着歧视的益州人,对于诸葛亮向他们开放政权是乐于拥护的。诸葛亮连年北伐,向益州征兵要粮,未见有土著地主的反对,在军事前线,还得到他们的积极参加,这是与诸葛亮笼络土著地主、缓和客主矛盾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

蜀汉的政治,在诸葛亮的统治下,不但较刘璋时代大有起色,就是与同时的魏、吴两国相比较,也要好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吴臣张温使蜀回去以后,曾赞美蜀政,以至于引起了孙权的忌恨。当时魏国有才智的大臣刘晔、贾诩也说诸葛亮善治国。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反复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政绩,说得好似尽善尽妥,而陈寿对魏、吴两国的统治者则未有若此称述。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可见诸葛亮之受人歌颂,在当时已经达到如此高度,若不是诸葛亮的政治措施能够符合人们的某些愿望和利益,岂能如此?

总之,诸葛亮德才兼备,其治蜀政绩是历史上罕见的。他的为政行事,对蜀国人民有一定程度的益处,有些地方还可供后世借鉴。所以我们说:诸葛亮确实是我国古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联吴与南征

刘备死后,南中诸郡又皆反叛。诸葛亮为了让民休养生息,医治战败创伤,暂时撇开南中问题,首先从整顿内政和改善对吴关系着手。

诸葛亮始终是主张联吴的。他知道以弱小的蜀与强大的魏为敌,非先联吴不可。把吴国联络好以后,它纵然不能协同攻魏,蜀亦可无东顾之忧,而得全力对魏;魏则不能不以相当大的一部分兵力防吴。因此,诸葛亮于辅政之初,即派邓芝使吴,重申旧好。孙权这时还没有与魏断绝来往,迟迟不肯接见邓芝。邓芝给孙权上表说:“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孙权才接见了他,谈话中仍以蜀弱魏强为虑。邓芝向孙权解释说:“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当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孙权觉得邓芝的话确实有道理,于是便与魏断绝关系,与蜀联合。从此蜀吴盟好,不但诸葛亮伐魏之师得以大举,就是终蜀之世,两国和好关系亦始终维持,说明诸葛亮的外交政策确实是正确的。

蜀汉南部的益州(郡城在今云南晋宁县东)、永昌(郡城在今云南保山市)、牂柯(郡城在今贵州福泉县)、越巂(郡城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四郡,自秦代以来,就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之地。这里的人民因为不能忍受当地官府的榨取,经常进行反抗。当地的豪强和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则趁机进行叛乱活动。刘备在时,益州大姓雍闿已经开始反蜀活动,杀益州太守正昂,继位太守张裔也被缚送到吴。雍闿接受孙权永昌太守的封号,并派郡人孟获煽动各族上层分子反蜀。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叟帅高定一齐响应。诸葛亮因为蜀汉被吴击败不久,元气大伤;且刘备刚死,蜀人有些不安的情绪,故未用兵镇压。一方面派人到吴与孙权重新建立起盟好关系;一方面务农植谷,闭关息民。等到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诸葛亮亲自率兵南征,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诸葛亮对马谡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

于是马谡提出以下的建议:“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马谡这种“攻心”的策略,正与诸葛亮素日对付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合。远在隆中对策时,他即主张“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即对少数民族只采用温和的怀柔政策,而不专凭武力的强压。所以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这次南征,除杀掉高定、朱褒(雍闿先已被高定部属所杀)等几个首先反抗的首领以外,对其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上层分子,可以降服的则尽量收用,以便通过他们来统治南中人民。“七擒孟获”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例子。

蜀汉的南部地区,包括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通称南中地区,当时这里居住着一些称之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

诸葛亮的军队到达益州郡时,叛军内部发生分裂,雍闿被杀,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代替雍闿为头领,继续与蜀军对抗。孟获勇猛顽强,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威信很高。当蜀军即将与孟获交战时,诸葛亮突然下令,对孟获只能生擒,不许伤害。

这时,诸葛亮想起马谡的临别赠言,觉得这是施行“攻心”战术的一个良好时机,于是决心从孟获入手,改变南中地区过去经常叛乱的局面,治理好南中。果然,经过一场激战,孟获兵败被捉,事后诸葛亮让军队摆开阵势,让孟获观看,以便观察孟获的态度。诸葛亮一面陪着观看,一面故意问孟获:“你看,这样威严的军队你能打得赢吗?”孟获很不服气地说:“先前我不知虚实,所以被你用计打败。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能够打败你们。”诸葛亮听了他的话,笑了笑,爽快地放他回去,让他整军再战。孟获回去后集合好部众,果然又来交战,结果又战败被捉。诸葛亮见他还不服气,又放走了他。如此一捉一放,前后七次。孟获逐渐认识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却并不存心与“夷人”为敌。他手下的“夷人”也逐渐弄明真相,不愿再打下去了。当最后诸葛亮又要放他走时,孟获心悦诚服地对他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此后,诸葛亮相继平定南中其他地方,一直打到南边的滇池。每平定一处,诸葛亮都保留原有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留用原有的酋长,对一些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还授予高官。诸葛亮的军队纪律严明,禁止烧杀抢掠,注意搞好同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样,诸葛亮妥善地解决了蜀汉政权和南中地区的关系。

南中平定后,蜀汉的后顾之忧解除。诸葛亮于是集中力量,练兵习武,准备大举北伐。

挥泪斩马谡

平定南中后,吴蜀联盟也日趋巩固,这样蜀汉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精心准备多年后,后主刘禅建兴五上(227年)冬,诸葛亮率兵进军汉中,借此实施整个北伐战略。

诸葛亮占据祁山后,就打算接着攻打长安,他命一路兵马前去驻守街亭,以此作为据点。街亭是进出汉中的重要关卡,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攻打长安一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让谁去驻守街亭呢?诸葛亮考虑再三,最终舍弃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而将此事交给了参军马谡。

马谡通晓兵法典籍,平日里也喜好谈论兵家之法,为此诸葛亮常常叫他来与自己一起商议兵事。他很有见地,颇具谋略,因此一直很得诸葛亮的信赖。

刘备生前发觉马谡浮躁,不踏实,因此临死时曾特地嘱咐诸葛亮:“马谡夸夸其谈,难成大事,不要对他委以重任,要多加观察。”

可诸葛亮并没有太在意,这次他命马谡做前锋忽然想起了刘备说过的话,因此又封王平做了马谡的副将,还在临行前多次叮嘱马谡,让他加强守卫,坚守街亭。

马谡和王平带着兵马来到了街亭,正赶上张郃率魏兵从东方迎了过来。马谡察看了一下地势,就自作主张道:“这个地区地势险峻,街亭边上有座山,我们驻兵山上,伏击敌军。”王平劝告他要按照诸葛亮的嘱托部署作战计划,不可依山扎营,而应在街亭扎营固守。马谡没有作战经验,认为自己通晓兵法,因此根本听不进王平的劝诫,固执地扎营于山上,只分了一千人马给王平,命其扎营于附近山下。

此时,张郃带领十万兵马到了街亭。他见马谡弃守完好的城池而扎营于山上,内心暗暗高兴,并立即命属下兵将扎营于山下,包围马谡,让蜀军无法下山,更无法补充军粮。

马谡这时才慌了手脚,命将士冲下山去,以此突围。可张郃率魏军死守营地,蜀军多次突围未果,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没有了水源和军粮,蜀军逐渐失去了气势,军心动摇。张郃抓住时机,与蜀军展开激战。此时,蜀军早就没有了作战的意志,相继四散而逃,马谡无法阻挡蜀军溃逃,只得自己冲出重围,向西逃亡。

王平闻听马谡战败,就命将士竭力敲鼓,佯装出兵之势。张郃怕遭到蜀兵伏击,不敢靠近王平兵马。王平整队出发,从容不迫地向后撤兵,一千兵马完好无损,还沿途接纳了很多马谡部下的散兵。

但是蜀军失去了街亭,不但失去了进攻长安的战略据点,还打乱了原定的作战部署。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诸葛亮决定将蜀兵全部撤回汉中。

返回汉中后,诸葛亮详细地审问了街亭被占的缘由,才知此事都是马谡之过,要不是他擅自做主,不按规定行事,自作主张更改了作战策略,街亭就不会被占。马谡也觉得是由于自己的错误指挥才使街亭被占。尽管诸葛亮和马谡的私交很深,可他不能因私情而违反法纪,坚决地把马谡投进了牢里,接着他又依照军法处死了马谡。

在此次战役中,王平尽力劝说马谡,在撤兵时又巧施计策保住了一千兵马,立下了大功,因此诸葛亮升王平为参军,命其统领五部人马。

之后,诸葛亮又奏请刘禅以自己用人不当、致使北伐未果为由降罪于自己,他还自请降职三级。此后,诸葛亮的职位是右将军,但仍处理丞相之事。

后来,蒋琬赶到营中参拜诸葛亮,并问道:“目前战事不断,天下动荡,正是急需将领之时,可您却把马谡这么有能力的人给杀了,您不惋惜吗?”诸葛亮叹道:“春秋时,孙武因军纪严格才屡获胜利。祁山一战,我军实力强于魏军,却惨败而回,这都是因为我用人不当。日后我们要更加谨慎,这样的错误绝不可再犯。”此后,诸葛亮就留驻汉中,并积极操练将士,整饬军队,其间他还储存军粮,等待时机再次北伐。

诸葛亮为了蜀国鞠躬尽瘁,可百密终有一疏,命马谡守街亭是他一生中难见的重大失误。

马谡清高自傲,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肆意妄为,不仅使得战事惨败,更让自己身败名裂。

陨落五丈原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即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年)春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这次北伐,诸葛亮选择了运粮路线最短的斜谷,以魏延为前部,直指眉山,屯兵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岐山县南,渭水南岸),与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对峙。诸葛亮为作长期打算,积极以木牛流马运粮,并在兰坑一带屯田,要在秦岭雨季到来前储备够足支两三个月的粮食,以待雨后的继续运输,企图常年与司马懿对峙,看看到底谁能拖过谁。由于事先在斜谷南口储运了大量粮食,又以木牛流马运输,所以五丈原上的蜀军军粮充盈。

魏大将军司马懿屯兵渭水南岸的马冢,与蜀汉丞相诸葛亮隔武功水对峙。司马懿最担心的是,诸葛亮沿渭水北岸由窄渐宽的平川向长安长驱直进,那样将迫使魏军必须在野外平地上进行会战。但诸葛亮用兵谨慎,不肯置运粮的后路于不顾,因此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怯于会战的司马懿高兴地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武功以东无山,应为“亮若缘北山之南,东出武功,以向长安”)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但守垒而已)。”

雍州刺史郭淮认为五丈原对面渭水北岸的北原非常重要,向司马懿进言:“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动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司马懿觉得此言有理,遂遣郭淮督众进屯北原。诸葛亮见郭淮占据北原,后悔事先未能见及该地的重要性,遣大队人马渡渭水争北原,被郭淮击退。几天后,诸葛亮再度遣重兵渡渭水,兵锋指向西围。郭淮意识到蜀军并非真攻西围,而是声东击西,便以手头的兵力重点把守阳遂村营垒。当天夜间,蜀军果然猛攻阳遂营,因魏军已有准备,不能得手。由于北原在魏军手中,陇道畅通,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不过仅入魏地占一个据点,不能影响全局,好比围棋上的一着“单官”。

北原之战可以看出,诸葛亮、司马懿二人,在决机临阵方面,欠缺眼光。他们二人的统兵,仅限于宏观调度。

诸葛亮争夺北原不能成功,便寻求与司马懿进行主力会战。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司马懿在上方谷固守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派使臣送“女裙”激其出兵,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问使臣:“你家丞相饭量如何?”使臣答道:“丞相食少事烦,每日饭量不足半斤。”司马懿听后大笑,告诉使臣:“请转告你家丞相,我每顿都吃一只鸡。”司马懿对诸葛亮可谓知根知底,知道诸葛亮的身体不能打“持久战”。后司马懿对将士说:“亮将死矣。”因为这次北伐,诸葛亮与往常不同,坐在行动极为不便的小车上,头戴葛巾,手持羽毛扇,一副病态,已被司马懿看在眼里。乘车表示弱不能驭马,纶巾掩饰身体不适,羽扇故作镇静。所以,司马懿向使者了解诸葛亮的日常起居,得知食少事烦,断定其人寿数已尽。

诸葛亮过于劳累,与他的工作作风有关。以前,主簿杨颐曾谏道:“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与饮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欲尽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

然而,诸葛亮并未改变工作作风,依旧终日操劳。

司马懿苦于诸将屡屡请战,便向魏明帝上表请战。魏明帝深知司马懿的意思,遣卫将军辛毗持节为军师至马冢大营,严禁诸将出战。蜀汉中监军征西将军姜维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诸葛亮看穿司马懿的把戏,对姜维说:“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秋八月,诸葛亮病笃。蜀汉后主刘禅使尚书仆射李福省视。李福见到诸葛亮,咨以国家大计,问及诸葛亮身后的接替者。诸葛亮回答:“公所问者,公琰(蒋琬字公琰)其宜也。”李福又问:“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诸葛亮说:“文伟(费祎字文伟)可以继之。”李福还问费祎之后谁可继任,诸葛亮不作回答。是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军中,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诸葛亮为政清廉,生前曾向后主上表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他死时,家中私产果如所言。

同类推荐
  • 天下第一李存孝

    天下第一李存孝

    公元890年秋天,自认武功天下第一的王彦章为保持天下第一的荣誉,不得不与前来淤泥岛的、已经秒杀了近百名自称武功天下第一高手的李存孝一战,不料未出两个回合即被击败。然而,李存孝与王彦章惺惺相惜,都有建立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理想国”的共同理想。于是,李存孝与王彦章结拜为兄弟,并在淤泥岛谈文论武、教授十几天武功后离去。此后,王彦章隐居不出,待李存孝在太原被杀后才投靠梁王,一直做到开国将军。王彦章被杀后,为李存孝守墓的周侗看着李存孝爱着的女人刘翠青、和爱着李存孝的女人李翠青相继在墓前自杀,看着五代君主相继败亡,宋朝建立,感觉自己已经90岁了,生命已经老了。
  •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

    《吉庄纪事》,是郭万新继《正说尉迟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乡土文化力作。这是一部以吉庄群体性地域生活为描写对象的百年历史纪事,是作者在认真研究地方文献、深入吉庄生活的基础上,以口述实录形式写成的纪实文学。他以平和的心态、质朴的笔墨,再现了一个村庄真实的生活和生存记忆。本书既朴素生动,又不失为一册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读本,对所有想了解北方农村生活、了解晋北风土人情的读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一个塞外小村庄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迁后的种种世象和由此所显现的各种人物,而且也可以结合学者方家对中国农村百年研究状况以及他们所持的观点进行纵横对比,不可谓其价值不高。
  •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如果这是宋史3:官宦王朝(南宋卷·大结局)

    赵昚退位成为太上皇后赵惇即位,妒后李凤娘喜欢搬弄是非,为皇太子妃时就已令宋高宗等对她反感,却为何能够把持朝政,赵昚和赵惇父子关系被其离间,甚至赵惇行动都被其约束?宋宁宗赵扩由赵汝愚和韩侂胄拥立为帝。赵汝愚出身皇族,韩侂胄是外戚。赵汝愚为相,韩侂胄与赵汝愚不和,图谋排斥赵汝愚。赵汝愚罢相,理学被打压,韩侂胄当政,这其中有多少阴谋诡计和政治博弈?南宋最终是如何走上灭亡的?
  • 主公请留步

    主公请留步

    这是一个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的年代,春秋和战国合二为一,谋臣名将纷纷登场。身带逆天游戏系统穿越而来,通过刷好友就可以招募门客的赵武,又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 穿越时空的爱恋2016

    穿越时空的爱恋2016

    《穿越时空的爱恋第二部》(又名《从此君王不早朝》)接上一部。继2002年《穿越时空的爱恋》首播以来观众一直期待续集。但根据出品方的意向,这一题材就到此为止了,所以15年过来一直不见动作。今年则趁汤显祖400周年并张居正研究会成立的火热,作者牵头再写续集。而与在网络中已经存在的‘春天里的味道’者所著不完全相同;本作为观众期待已久的《穿越时空的爱恋》能否拍、拍好续集而助力。同时,也为海内外风行的明史研究提供新思路。
热门推荐
  • 你擒我愿:老公,别吻我

    你擒我愿:老公,别吻我

    她被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总裁灌醉给睡了?而且这位帅哥还不要脸地装作很认识她的样子?从那夜以后,这位总裁就不断地纠缠她,把她从别家公司带到自己公司,再从公司带到自己床上......夜夜来。为什么她还有种迷恋的感觉?“紫穆言!你到底想怎样,我们一点也不熟!”某人终于停了下来,托起她的下颚,记仇般地狠狠地吻下去:“好久不见,沐晴小姐。”
  • 仙极神境

    仙极神境

    乾坤浩渺,血肉身躯且归泡影,何论影外之影;山河大地尚属微尘,何论尘中之尘;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唯有修仙问道,方可笑傲苍穹。吾以天地为棺,日月为壁,星辰为珠玑,葬于混沌,待轮回破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仙道之极逆修成神。
  • 拦仙

    拦仙

    谣传,远古而来的仙棺,镇压着九位惊天地,泣鬼神的仙帝……谣传,每一次仙棺出世,非绝世大帝,风华魔主不能镇……谣传,仙棺名为九重仙棺,里面包含九重仙界,每一重生灵无数……谣传,每一位持有仙棺之人,若是不能堪破其中的秘密,都会惨遭横死……一切的谣传,都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年轮的旋转,遗忘在世界的角落,等待着世人的再度唤醒……
  • 我和她有个约会

    我和她有个约会

    一个因为失恋而开始传奇人生的冉华,美女,他该何去何从?那个神秘人又是谁?是谁在幕后操控?本作品将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视角体验,轻松搞笑的感受不一样的小说阅读
  • 混沌圣体

    混沌圣体

    少年苏安,偶得逆天石铁,传承上古功法!无数神奇秘籍、武技绽放光彩,排山倒海,翻天覆地;如流星般璀璨,让武者仰望。他收美女,踩小人,在万国林立,宗门强大的世界不断前行,成就绝世天骄之名。
  • 永恒九天

    永恒九天

    一个世界,一个玄幻。少年若绎,数年归来,废物依旧,冷眼翻倍。唯有一种丹药可替天改命,重塑玄脉。当他吞下这颗丹药之时,也便掉入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之中。人,应不辜此生一遭,既来之则该之!信念不死,此生不败!九天世界,精彩尽在。
  • 末世小兵

    末世小兵

    白小飞一名在末世后成为军人的士兵,将在末世闯怎样的天地
  • 家族的崛起

    家族的崛起

    他在一次偶然中,就了一位老人,从此他的一生就此改变...
  • 男神高攀不起:达令江湖救急

    男神高攀不起:达令江湖救急

    (正文己完结)宠一个女人要宠成怎样?给她房子给她珠宝给女人所希望的一切?不,男神摇摇手指,宠是要从长计议,首先要圈起小窝将她圈养,然后默默帮她打扫烂摊子,容忍她一切小脾气,抚平她所有的臭脾气,不厌其烦的帮她处理一切烂桃花,暗暗帮她实现她的小理想,不动声色将欺负她的人全部踩平,用高冷的态度倪视一切伤害她的人,强硬的将她的心一点点夺过来,这才是一个男神应该有的态度和职业操守!没错,他就是这么做的,你有意见?!超甜宠文,糊涂蛋女主和她的男神的故事。其实就是个喝错酒捡对宝的故事。
  • 安胎养胎百科全书

    安胎养胎百科全书

    男婚女嫁是人生的正常过程,生儿育女,是每一个家庭都免不了的俗事。当新人步入婚姻殿堂时,社会责任及义务也接踵而至,幸福与压力并行,我们必须坦然面对。一个新家庭的诞生,必然会催生出许多新问题,我们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本书阐明了优婚优孕的理念;解析了胎儿的形成与发育的过程;讲解了安胎的全程方案;介绍了养胎的具体方法;叙述了胎教的实施步骤;指出了安胎养胎的误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运用。此书好比是一名家庭顾问,她的光顾,会让你如愿以偿,使你家庭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