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繁杂礼节的礼仪之邦,丧葬的礼节也是一样的繁杂,种种的事项,都需注意,如果违反了其中一项,那么就意味着对死者或者死者家属的不敬。比如说在丧葬时,人们都身穿白衣、披麻戴孝。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身穿红色或其他表示喜庆热烈的颜色的衣服,则表示着对死者的不敬和对死者亲属的挑衅。
1.死者清洗与化妆
古代人在什么时候都知道做人要干干净净,死了也要衣着整齐,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传统礼节,所以死者一定要沐浴更衣,并且跟他化上妆容,让他看起来更像生前一样,表达对于死者的尊重和悼念。
给死者清洗与化妆是一种礼貌,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礼节约束,在为死者清洗与化妆时要表情严肃,不能马虎用事,更不能有嫌弃之心,因为他是活着的至亲,所以,给死者清洗是一种荣誉,一种职责!
死者清洗与化妆
在帝王之家多设有沐浴房,将死人放于沐浴池中,慢慢给他清洗,不能少擦一个地方,而且也不能用太温的水,清洗的时候表情要悲伤,早在帝王死时,很多人为帝王清洗身体时,他的子孙后辈都会后退于门外,朝门大器,直到洗完为止。
一般家庭就不需要这么多礼节,男性其女与儿子帮忙清理,女性多为女媳与女儿,而且可以用毛帽擦拭代替,只是人人也都要痛苦,有一悲伤的心情,清洗时不能打骂,更不能嬉闹,如果有这种现象就会热怒先辈,就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受到社会的谴责。
清洗也是为死者犯下的错洗清罪责,不管是什么原因,洗过了就希望阴间的地王看到了不要再为难于死者,死者早已意识到自己错了,所以就不要承罚了,清洗的越干净罪孽就越轻,所以清洗的时候要认真要严肃。
那个时候大部分都不化妆,干干净净就行,到了现今出现了专门为死人化妆的大师,化妆是一种礼貌,所以很多亲人都同意为死者化妆,其实化妆也讲究学问,不是说随便画画就成了,而且要化出来的面容要跟真人一样,所以化妆师的化妆技术一般要求很高。
但是现今还有着很传统的思想,所以很多人打不开这个结,不愿意去沾染死人,认为那不好,所以殡仪馆化妆的人手一般都会很紧张,不过在以后的日子时,化妆也是丧礼上的一种风俗了。
人生着的时候多爱美,人死时会更美,爱美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所以为死人清洗与化妆是必需的,清洗化妆表达对死者的尊敬,也是一种美德,一般清洗者多为自己家人,不能用外人代替,因为父母养育了子女一辈子,女子有义务在父母死后为父母清洗一次,从这里能让我们看到孝道与亲情。
化妆能够递一种爱,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恩,有些人以父母生前都嫌弃父母,不愿接近父母,父母死后,他们更是变本加励,而且不知道变通,办理丧事草草了事,一点也不考虑过父母对他们的好,他们一后来的生活中一定会得不到好报,而且还会受上所有的斥责。
为死者清洗与化妆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关爱,死者要干净的来干净的去,不带去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小时候是父母为子女清洗,长大了父母会自己给自己清洗,父母死了才会得到子女的清洗,所以作为子女的一定要有孝心,要有善德。
2.逝世也是喜庆事
死分很多种,其实逝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死了也是一种解脱,所以家人不应该对此而感到过分的悲伤,逝世代表他告别痛苦,迎向下一个人生的起始,所以逝世也算是一种喜庆事。
所有的人都逃离不了生死离别,也很怕谈及死事,所以许多人都把这种事当作是一种触霉头,一种忌悔,其实不必,可以坦然面对,只要是自然之死,就不必去介怀什么,人到死的时候,谁都挡不住,活了一辈子,值了,所以要开心。
逝世也是喜庆事
有许多生于苦难的父母,为了女子操劳一辈,晚年得福,可惜年岁已大,但是他们却毫无怨言,因为她们一生付出值了,她们为社会做了贡献,没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光明正大地做人,认认真真的处事,死了也活着。
逝世之后的那些名望之人,有多人为他写悼词,有多少去缅怀他,有多少去为他歌功颂德,所以逝世也是喜事,有些人一生平平凡凡,死了但是埋然,所以不必介意,过日子平淡是福,我们笑过一生了,有妻有子,我们能够笑着面对死亡了。
人都怕死了,可是到该死的时候还是要死,与其去难过,不如看开些,福祸相依,生死有命,坦坦然去面对,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在为后人积赞智慧,都在为后人抒书人生,所以人死而得福,不必再去悲伤。
作为子女要化悲痛为力量,为着父母的愿望和自己的一生的奋斗目标去努力,不要让自己在人生路上绊住脚步,更不必在这个时候变得一蹶不振,所人作为子女就要学会坦然与释然,用一种欣然的心情去接受这个实事。
也许会有人说逝世了还开心,这是一种无视道德的作风,是一种不孝儿女的做法,其实不然,子女只想让父母安危的去,不想逝都再为子女担心,父母如果真的有灵,肯定希望看到子女幸福美满,而不是天天难过悲痛。
不是说逝世了就应该高兴,而是说逝世很正常,我们只要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到了作为子女应该尽的义务,就无愧于天地,父母也不会再去追究你的什么责任,父母与子女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母子心连心,子痛母也痛,所以逝世应当放开怀。
逝世是一种苦也是一种喜,是一种解脱,一种释然,一种自然之道,只要人人都心存孝心与善心,逝世的人都会开开心心,无牵无挂的步入天堂,逝都在那里看着子女今后的生活,看着子女们的事业,而作为子女的更应该以此而振奋起来,勇往直前赢得更好的生活。
逝世不代表远离,只要你想着逝人,他永远活在你的心里,也许他走了会有更好的归宿,走了会有更好的生活,所以逝世也不代表就是坏事,百变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变数,逝世也会是一种喜庆事。
3.汉族丧礼仪式之——饭含
古代人死多含玉而葬,俗称饭含,人在沐浴更衣完毕后,要进行饭含,拿些玉与米饭含其嘴里,如果是贫穷之家多含米饭,饭含者能够让他远离饥饿,能够得到好运,而且玉属凉,含阴之物有灵气,多能佑主。
古含玉来自于帝王这家,这一风俗后来流传到大户人家之中,再到后来一般家庭也有饭含仪式,饭含就是喂死人于食物置于咽喉处,不能让死者饿着肚子去阴间成为一个饿死鬼,所以多会往其嘴里塞些东西。
什么是饭含?
早在古时候就有流传,世上有很多饿死鬼,他们多是死后无饭吃的人,或是有罪过的人,地王罚他们不准备吃东西饱受饥饿之苦,然后试法使得他们在阴间肚大咽喉小,饭根本都吃不嘴里,可是肚子却饿的咕咕叫。
后来有人害怕自己死后也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求人帮忙,好心人说如果死后想不做饿死鬼就必须在自己死后含些米饭或是玉来保护自己,然后民间就流传了这一种风俗,每一个人死后,后人都会为其举行饭含仪式。
饭含一般都是在为死者作为沐浴,穿好衣服之后,看着死者还如生前一样,然后给他化妆,整理仪容,继而将准备好的阴阳之饭送于口中,饭只含一口即可,而且口中要含玉,含之后不能随意搬动尸体,要让他平躺于床上,然后开始大哭,报丧。
其实每一个人都怕饿,饿可以说是一项很残忍的罪罚,尤其是让别人看到食物但是却吃不到那种心情更是难以接受,所以世人多怕饿,故而有饭含一说,在帝王之家,还有些贵妃或是美人死后也会给她们含珠,表示其尊贵。
不同的等级所用的东西也不相同,关于饭,早有人说“君用梁,大夫用稷,士有稻”关于含“天子含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可见饭含多有讲究,不同身份不同的饭含制度。
后来人们感觉饭含太过繁杂,天子或是诸侯律可含玉,不受制约,农民之家有财者也可含玉,故而其次,含其饭成了人们眼里财势的象征,而且很多人为了表达自己的财富与权势,后有陪葬品者多达几车。
饭含就是饭与含的合称,《礼记》中有:“饭于牖下,小敛于内,大殓于阼,殡于客位。”饭多以生稻,含以槁骨,即白色的贝。饭易于腐烂,所以考古发掘中一般不易见到,但是其玉与珠多为之见。
给死者施以饭含一来是为了实口,不忍让死者口中无食,饿其胃,表达一种孝心,二来是一种迷信说法,说口中含玉石,千载之后,还能归士,得其真宅。到至今人们在亡故的亲人口中放一些五谷杂粮和钱币之类的东西,目的是为了寄托一种哀思。
饭含古代就有这种风俗,饭与含可为二事,不等待之,饭有多种,五谷为其一,玉珠为其二,含而睡着,有避邪之说,所以饭含要在丧礼仪式上不可缺少,每一次沐浴更衣完毕都要举行饭含仪式。
4.撕心裂肺的哭丧
哭丧是中国丧礼中最大特色,哭丧仪式在丧礼开始与结束之中一直延续着,而且遇到大的场面的话还会多达数次,尤其是出殡的时候,哭丧仪式最受人重视,在壮族中,哭丧要唱哭丧歌,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先与父辈恩德。
无论是那一种丧礼都要举行哭丧仪式,只不过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族人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汉族人只要求大哭,哭的越悲越能表达其痛,如果不哭就代表不孝,所以古时人送葬时常会大哭,而且哭声要持续长久。
哭丧习俗
哭丧有什么意呢?它又表达些什么呢?不同的族人有着怎样不同的哭仪式?
壮族人哭丧,会请民间歌师二个人,在所有的人家人痛哭的时候,他们要唱哭丧歌,而且他们唱歌师要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也算是后辈对先辈的一种尊敬与怀念。
彝族人哭丧也称之为“跳脚”主要是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边跳来跳去,而且跳的时候还要唱孝歌,跳的越起劲,死者在阴间的道路就越平坦,没有荆棘。
景颇人哭丧被称为布滚戈就是说在送葬那天,要请附近名寨的青年男女同跳,而且要通宵坦达,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手持矛开始舞蹈,并且矛要作刺击状,并且唱挽歌。
挽歌兴起于汉晋,到了南北朝时更加流行,而且到最后,它不仅用于哭丧,也成了表达心中痛苦,对亡者的深切思念的宣泄,从形式来看,现代民间的哭丧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散哭,二是套头,三为经。
散哭就是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哭什么,哭中要念念有词,没有限制,哭得十分真诚,而哭词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恋恋不舍和思念之情,并且自责自己对长辈的不孝,同时也道出自己的委屈,不是不想尽孝,而是无能为力,自己身世苦难。
套头就是从内容来讲是有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哭的时候,要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要让长辈原谅自己,并且发表生前对长辈的敬意与爱戴,最主要是苦诉自己的无奈。
经刚是结合哭丧葬礼仪式来唱的,一般死都为病死之人,要唱经,而且唱者多为女儿或是媳妇,哭的时候,泪水也不能掉到死者身上,不然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更不用说轮回了。
哭丧在古代或是现代葬礼上有很多种讲究,而且哭丧也是所有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他不仅表达一种悲思,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于苦难人生的不如意,希望死者在生天之后能够保佑后辈子孙能生活美满。
5.殓而不葬为“做七”
古代的人看到亲人死了,希望还能再还魂,所以灵柩还要再停上三天,并且有人守灵,希望能看到死者复生,如果三天还不能复活,就要入殓,由于古代有很多礼节所以不能按时下葬,这个时候就要做七。
做七习俗
做七就是在人死之后,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结束,开始下葬,做七又叫超度,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如果能请僧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投生到更好的去处。
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是七七期后,亡灵托生就已成定案,再也佛事,也不能改变其托生命运了,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如果一个人生前帮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这样就更需要做七了,如果他能听到亲友为他做的佛事,并且当下忏悔,立志向善,就可以免去做畜牲,重生为人了。
大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第五个七天,必须让外嫁女蜀犬吠日来,而且所有的费用都要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女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之后的第一轮七天,第三轮七天和第七轮七天叫做大七,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
每一个外嫁女儿和媳妇们都要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的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如果谁能第一个跑回家中,死者的灵魂就能庇佑谁,因为当时的人都认为,死者虽然死了,但是灵魂仍然活着,对亲人还有着一定的情感。
做七不是由女儿或是儿子主持,一般都由女婿主持,而且在做五七的前一夜,要在很多地方搭望乡台,在死者过奈何桥于望乡台时能会看到自己的家,能够记起自己的亲人,很多人也认为这样能够喊回亡者的灵魂与亲人再见上一面。
有时候,人们也会在五更时分,朝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某某回来吧!”并且端好饭菜与酒,设奠祭祀,这种仪式也叫做喊五更,待天亮之后丧家就会把事先扎好的住宅给人观赏后用火烧尽,使得死者在阴间也有房住,这也叫做化库。
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也就是出了孝期,丧家要请亲朋好友参加断七仪式,并且请道士和尚来摆道场做法,很多人说这叫做“保太平”,是为活人祈祷,做完之后,亡者亲人就可以脱下丧服,换上平常的衣服,开始重新生活了。
做七能够为罪人洗去罪恶,能够让亡者投个好人家,所以做七一般都很讲究,而且做七期间所有的人都要表现得十分真诚,以表达对亡者的尊敬与悼念,做七期间不能半途而废,而且所有亲人都要到场,这样才能够安慰亡者,也可以使其亡灵保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