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13900000036

第36章 中国外交工作中心的转变

新中国外交胜利地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在一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决策上比较成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为对国际社会了解不够、参与不足、自我封闭和孤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外交正在形成一种静悄悄的革命,其发展方向与全球进步的潮流是一致的,其特征是更加实事求是地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更加强调外交为民和以人为本的宗旨,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向“外交为民”。

为了明白这一转变的缘由,我们应简单回顾过去外交核心目的发展的几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这是第一阶段,中国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安全。第二阶段:1978年至2003年,全民推行务实外交,外交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第三阶段:2003年开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执政为民的外交领域化——外交为民的深化和普遍化。

当然,不是说每个阶段的问题是独立的或者只有这些内容,安全、经济建设、为了人民利益是一个政府一以贯之的对内对外的基本责任,只是在执政的不同阶段,任务有所偏重罢了。下面分别简述。

“谋求生存、独立自主发展”的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这时期中国外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和国家安全,基本情况是“内忧外患”和“饥寒交迫”的困难挣扎。从时间进程看又可以按照前面说的“中国外交十年一变”分为不同的几个小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外交目的是让国际社会承认共产党执政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内战,人民开始当家做主。

当时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然而解放军还没有开进西藏,美英等帝国均对西藏虎视眈眈;国民党残余势力(尤其是桂系军阀)在西南地区还在负隅顽抗,威胁着地区的稳定与政权的统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逃到台湾岛后在美国等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与大陆对峙,甚至叫嚣要“反攻大陆”;抗美援朝时期,蒋介石集团还到处宣扬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来临;国内的地主阶级等地方豪强还没有全部肃清,时刻威胁当地的治安和政权的稳定,存在镇压与反镇压的斗争形式。

国际上的情况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尤其是1950年美国控制联合国纠集其他西方国家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并向北朝鲜发动进攻,一旦其打下北朝鲜,则其包围中国的岛弧链将没有突破口(即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美国等西方国家成立了北约集团,共同抵制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部的组建和外交人员的构成都和“革命斗争”争取政权巩固、新国家安全直接相关。对外要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联合压制,对内要扫清反革命因素,统一祖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为了实施这一外交政策,中国同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周恩来于1953年年底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对朝鲜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并派兵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遂决定应朝方要求派志愿军入朝参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通过军事和外交两条战线同美国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终于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中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干涉。

由此看出当时的中国政府领导人急于实现外交独立与得到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承认的心态,以及坚定自己的立场,确定自己的阵营,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所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时兼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的大会上也说出了“外交官是穿西服的战士,外交只是文打”、“外交无小事”这样的话。说明当时的外交官就是中国的外交战士,在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战争。

20世纪60年代,国内政权基本稳固,开始曲折探索中国独特的建设道路,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也有教训,国内的发展不顺利与国际关系的处理有很大关系。1956年至1966年期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走下坡路,甚至于走向非正常化,苏联在“三和一少”的对外战略考虑之下不再支持中国建设和发展,在国际上与美国一起孤立中国;美国始终奉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即坚持“不是我们同类的即是敌人”的简单思维;中欧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在美国的阴影下,没有建树;中日之间没有建交,日本甚至与台湾当局还有所谓的“外交关系”;中国跟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建交的很多,而且关系较近,但是需要巨大的外交财政支出。而1966年至1978年期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中苏边境屯兵百万,战争局势一触即发;中国为了抵制苏联的霸权进而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这一时期是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最差也是最艰难的时期,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把仍然贫弱的中国夹在中间,美国仍继续推行其敌视中国的政策,它不仅保持其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在中苏边境和蒙古增派重兵,直至挑起边界流血冲突,从北面威胁中国的安全。

因此当时的中国外交政策是实行“一大片原则”,积极依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落后地区的国家,争取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鉴于对战争危险和世界革命形势加速来临的估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举国“备战备荒为人民”,“全民皆兵”,经济建设转移后方,搞“三线”建设,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革命的喊杀声一片。对内对外的执政实践做出了“过火”的反应,对外关系和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个状况虽然有客观因素所迫,但是国家领导人革命情怀也极大地影响着决策,于是,外交工作也以备战为目的,并不能真正“为人民”!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期,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拖累,力量相对削弱。

苏美争霸出现。苏联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成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军。

因此,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是积极改善同美国之间的关系,共同抵制苏联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同时积极与美国的同盟国建交,拓展中国的新外交局面。

中美关系的变化直接带来了与日本、欧洲国家的关系调整,随着联合国席位的恢复,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得到世界上承认的国家越来越多,开始步入国际社会。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与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经过了近30年的曲折斗争,新中国的外交开始走在较为良性的轨道上,开始有了新的局面。

“务实外交,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第二阶段(1978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之后,迫切希望中国政治稳定,进一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社会环境。

1978年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拨乱反正,加快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从此以后,中国外交走向务实的经济外交的道路。

实行对外开放,增进国际间经贸、科技合作。中国彻底结束了历史造成的封闭状态,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各种形式的经贸科技交流。

中国逐步调整对美、对苏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中国的国际环境得以逐步改善,国际战略地位大为加强。

按照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了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下,缓和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有力地促进了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用“一国两制”的构想,妥善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推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从而为雪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一切为了搞经济,外交活动多与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有关,强调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并且十分珍惜和尽一切努力创造经济发展的条件。这对于一个政治大国来说是弥补其经济上不足的良好时机,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中国外交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寻求国际资本的投资,积极鼓励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国由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日益成为世界事务的重大参与者、建设者和负责任者,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始终有其身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时的中国外交的消极的一面。比如在199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华人被抢劫、遭受暴力时,中国政府未能积极保护中国的公民和华人华侨。

中国政府当时是以“国籍问题已经解决,这是别国内政”为理由拒绝做任何进一步的外交交涉工作。

在中国南海地区的海域,渔船和商务船只经常遭受东南亚小国的骚扰,对个别国家抢占岛屿、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行为没有强力维护主权,而是始终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

南中国海忧患。

《解放军报》记者说:“不到南沙,就不知道中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所面临的威胁、挑战之大。”南海的忧患来自于有关国家的“主权造势”、“战备管控”以及大国插手。

“主权”造势。2003年4月9日,越南在南沙举行了“解放南沙”28周年纪念大会,以越南国会副主席阮福清为首的国会代表团及以越国防部副部长冯光青为首的国防部代表团赴南沙参加了纪念大会。并先后对越占南沙岛礁进行了“视察”。5月31日,越外交部就中国在南海实施禁渔一事发表了南沙“主权”声明,宣称越南对西沙和南沙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菲律宾继续实施“卡拉延移民工程”。2003年4月,菲在南沙中业岛举行了“设立卡拉延市25周年”纪念活动,菲海军派舰运送地方官员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

2003年5月,马来西亚在弹丸礁附近海域举行了“拉布安国际海上挑战”娱乐竞技活动,并首次批准27艘钓鱼船和1艘游艇在榆亚暗沙经营旅游休闲项目。

有关国家还大肆驱捕中国作业渔船、挤压中国在南海活动空间,以达到主权造势的目的。越军警在北部湾和南沙海域曾先后抓扣中国渔船70余艘次,抓扣中国渔民250余名,驱赶中国渔船300余艘次。2003年4月至6月,针对中国科考船在南沙的活动,越军陆续增派船只实施不间断跟踪监视,阻挠中国在南沙正常科考作业。菲海军在南沙共对中国渔船实施登船检查50余次,抓扣中国渔民10余人。马海军也在南沙驱赶中国50余艘作业渔船。

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至今,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其中越、菲、马3国还派兵对岛礁进行军事占领,只分割海域的是印度尼西亚。到1991年年底,除中国控制的9个岛礁(其中台湾驻军1个),其他40多个岛礁分别被越、菲、马等国家侵占。在这些周边国家中,越南是唯一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的国家。

本无争议的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的复杂局面呢?原因有二: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其二,与国际法存在缺陷有关。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世界海洋秩序,但它在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公约》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出海面的岛屿)可以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有关国家也就有了“理由”抢占并不属于它的岛屿。

“战备管控”。2003年,周边国家光做不说的“务实”战备控制,使南中国海涌动起惊涛骇浪。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各国频繁派机舰侦察巡逻,加强对无人岛礁的管控。自2002年11月以来,越南和菲律宾多次派出飞机和船只赴南沙侦察,比往年明显增加。马海军在南沙马占岛礁及南部附近海域先后实施了5项巡逻行动,共出动舰船百余艘次,飞机数百架次赴南沙执行侦巡任务。为加强对南沙无人礁滩的管控,越海军在南沙牛轭礁等海域驱赶外国渔船100余艘次。2003年,菲海军多次摧毁和拆除了设立在海口礁、五方礁上的外国标志物;马空、海军频繁派遣机舰赴南沙南康暗沙、北康暗沙、南通礁等无人礁滩实施海空巡逻。

各国加紧实施海洋勘测。2003年,越南多次派测量组对所侵占的30多个岛礁执行海洋测量任务。同年5月,菲外交部副部长宣称为使菲大陆架的范围由200海里延伸到350海里,菲将下大力气在南海进行勘测。9月,菲2艘勘测船赴巴拉望西海岸和南沙群岛海域实施水文和海洋勘测。此外,越军在已占岛礁加强了军事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西卫滩等礁滩的高脚屋进行了维修。菲军为中业岛机场进行了修补,安装和维修了部分岛礁的通信设备。马来西亚海军也进一步加固已占岛礁及附近无人岛礁的军事设施建设。

各国积极提高南海作战能力。越南从俄罗斯引进了“闪电”大型导弹艇的生产技术,并拟为该艇装备“白蛉”低空超音速巡航导弹。印尼先后从俄罗斯采购了多架各类型号“苏”式军用飞机,并拟组建“苏”式机中队。马来西亚也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18架苏-30战斗机的协议,并拟向美英等国增购先进战斗机。菲律宾接受了美国和泰国捐赠的多架军用飞机。为提高针对南海作战的实战能力,各国还纷纷举行针对性演习。2003年,越军在北部湾和南沙先后举行各类演练6次,其中仅以支援南沙作战为背景的演练就达4次。菲军与美军先后举行了以支援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肩并肩2003”及“卡拉特2003”等联合演习,与马军在南沙海域举行了菲马边境协同巡逻演习等。马海空军在西马东部至南沙一带海域举行了代号为“金剑-23/2003”的年度例行性海空联合演习。

“大国插手”。美国是在南海海域活动最为频繁的大国。分析家认为,美国是挑起南海争端的“幕后人”。南中国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防范、制约中国的整体战略企图中的新的斗争焦点。

在美国看来,如果能在这一地区确立霸权地位,向东北可穿越台湾海峡,伸入到日本海,强化日本海防线;向南可覆盖南太平洋地区,强化美澳南太平洋同盟体系;向西可穿越马六甲海峡,有利于美国在印度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利益;向北更是可以直接遏制中国向南拓展。因此,南中国海问题被美国看作为除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之外的亚太地区第三个重大潜在热点,是美国构建亚太安全秩序的又一重要机遇和挑战。

2001年4月1日,美国一架军用侦察机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撞毁中方一架军用飞机。事件发生后,美机未经中方允许,进入了中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海撞机事件”。

1个月后,美国进行4年一度的防务评估工作。美国的战略重心从此由欧洲转移到东亚。美海军3艘潜艇进驻关岛基地,空军在关岛储存了常规巡航导弹,这也是美国首次在本土以外地区建立巡航导弹库。2003年3月23日,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停泊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

为了强化对南中国海的控制,美国在提升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国地位的同时,促进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越南的军事合作关系。2002年年底以来,美菲双方先后签署了多项军事协定。美国还先后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国的军政高层进行了会晤和互访,就军事援助、基地租用、反恐合作、武器采购以及长期合作计划等事宜进行了协商。2003年,美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各类联合军事演习12次。美还继续对东盟国家进行大量的军事援助。

2003年10月,美国航空母舰“尼米兹”号进入南中国海域活动。美国海军11月访问了越南金兰湾。有迹象表明,美国可能租借这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港。

日本也不甘寂寞。2003年,日本防卫厅长官赴新加坡进行了访问。自卫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石川康率领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了越南,就加强两国军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与越方军政高层进行商讨。4月11日至14日,2艘日本军舰访问了越南胡志明市。

8月25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训练编队抵菲律宾马尼拉港进行了访问。此外,菲日印(尼)于3月1日至7日举行了“2003年度海上反油料污染”联合演习。

印度谋求加强与东盟的反恐合作,并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与合作协约。澳大利亚也加强了与东盟军事合作关系,先后派国防部长及陆军司令访问了印尼和越南,并正式向印度尼西亚国家警察部队交付5艘先进的巡逻艇,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我国南海岛礁示意图向菲海警部队出售了2艘新型搜救舰。

2003年12月,印度与日本高官在东京接连召开了数次国际会议,首开日印安全对话。其中之一是以前防卫厅事务次官秋山昌广为会长的日本财团法人船舶与海洋财团举办的“日印海洋安全保障对话”,另一次是外务省举办的“新时代日印合作战略”会议。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含有共同遏制中国海军力量增强的考虑。

我国军队守卫着神圣的南沙群岛。

通过对有关国家对中国主权和公民的“以怨报德”的野蛮行径的介绍,我们更可以明白,外交为民也实在是大势所趋,是与新时期中国政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保持一致的。

同类推荐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延续上一部书的叙述风格,以“大国之略”为线索,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中国的崛起、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
  • 历史的拐点

    历史的拐点

    历史是连续的,任何人都不能割断历史,它的全部轨迹都丝丝入扣,一脉相承;历史是全息的,事事相通,因果相连,它既可以古鉴今,也可以今知古。一句话,历史并不是过去的风景、斑驳的履痕和发黄的陈迹,而是令人永远也学不完、读不尽的教科书。因此,古往今来的伟人巨擘们都非常重视历史。《战国策》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由此可见,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何等重要。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旗帜的力量

    旗帜的力量

    该书分为:理论研究篇、决策咨询篇和党校教育篇三辑。收录的文章是作者1979年~2004年从事理论宣传、研究、教育工作的主要科研成果。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邓小平理论(下)

    《党建工作实务:邓小平理论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保证新社会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任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学文化还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热门推荐
  • 七十二神器

    七十二神器

    上古神魔大战遗留下七十二件神器,万年之后异世界侵略七十二件神器纷纷出世两个不同文明的世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 综漫的问题儿

    综漫的问题儿

    “推翻神权。”这个任务难度系数有点高。但是我是挂B,所以接受了。
  • 览尽一世风华

    览尽一世风华

    一次意外,让王羽穿越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异界。作为宅男,不代表没有梦想,只是没有施展自己梦想的舞台而已。是苟活一世,还是争这一世风华。一切尽在览尽一世风华。读者群341993638。欢迎前来
  • 无限之破世王者

    无限之破世王者

    无限+重生,一个从末世之中重生的宅男,从前世的小人物,在今世,逐渐强大,在强大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但是,末世真的只是终点吗?
  • EXO之星恋

    EXO之星恋

    在宇宙的一端,有一个梦之都和幻之城,当梦之都的两个顽皮的小公主进入地球,遇见了当红明星EXO,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 冥王殿之指间沙

    冥王殿之指间沙

    执念是一道枷锁,禁锢着他,无法前进,却也绝不后退……她生而为于世不容的杂种,却隐瞒身份,凭借着一己之力,坐上一军主帅之位;在她最得意之际,却被自己最信任的弟弟陷害,落入激流之中。死里逃生,几度磨难,她落入敌国,入朝为官,本想忘却前尘,却被过去拉回……他,本是一介供人玩乐的奴隶,却在最令人胆寒颤抖的摄政王府落稳脚跟,权势滔天;他本性温暖平和,却为了得到她,变得嗜血无度,阴狠毒辣。爱如指间之沙,捏得越紧,却越容易失去……
  • 无空生存

    无空生存

    逆世界、现世界、星月界、妖灵界……界与界之间就像时间的沙漏,时差只是某个人的寿命。紫瞳跑得很快,当然要快!要追上流逝的沙子!她穿越界与界之间,彷徨——爰其适归(哪里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哪里有妖?都是人!为什么要战?为什么要斗?“0124、0224、0324、0424……”她总是这样念叨着。2424一出口,就是一个生命的凋零,一朵四色花的盛开。时光的尽头是思念,思念的尽头是爱,爱的尽头是你。我以为我牵住了时光,牵住了思念,牵住了爱就能牵住你!可是,我错了。那个美丽的地方,终于成了我们最后的归宿——墓茔。
  • 妖孽都市修仙传

    妖孽都市修仙传

    泡妞高手萧瑞,重生在15年前的高考结束当晚。与之一起重生的是,存在于萧瑞脑海里的一个修仙者,丹符,一个专研炼丹和制符到疯癫的猥琐老头。且看一个修仙的妖孽如何利用丹药和符箓玩转都市。
  • 人类的奥秘上

    人类的奥秘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谦虚礼貌(中华美德)

    谦虚礼貌(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