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2700000015

第15章 培养6~12岁儿童的各种艺术才能

1.艺术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艺术教育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早期的艺术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能力、抽象思维、记忆力及创造能力的开发。

有两位研究人员在1993年报告中说,大学生在听10分钟的莫扎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后接受空间——时间能力测试的成绩,比他们听10分钟空白磁带或消遣性磁带后的测试成绩高出8—9分。

这两位研究人员——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戈登·肖博士和目前在威斯康涅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弗朗西丝·劳舍尔博士——把他们的发现称作“莫扎特效应”。其实研究人员在1990年就开始用莫扎特的乐曲做实验。戈登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计算机生成的神经发射图形(脑电活动)模型,把各种各样的大脑活动类型输入一台合成器,他们听到的是可辨别的,但风格迥异的音乐。

这个发现使研究人员产生了一个想法:或许音乐本身也促使这些神经细胞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儿童出生后大脑不断发育。环境和经验都不断在神经元——大脑内传递信息的微小的带电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神经回路和图形。大脑里有无数个这样的神经元。不过科学家发现,如果大脑不利用某些神经元,也不在它们之间建立通道,那么就会把它们削减掉。儿童所处的环境越丰富多彩,其大脑网络就越发达。

大脑发育最旺盛的阶段——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0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艺术的潜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近期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推理能力所依赖的神经学基础主要是在一岁之前建立的。婴儿听到的话语使神经元之间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对整个大脑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样,研究表明,父母越是给婴儿唱歌或播放旋律优美、结构严谨的音乐,或者看一些鲜明色彩的图画,婴儿大脑就越容易产生神经回路和图形。

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4~5亿个。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新生儿都是如此。刚出生的婴儿直到一岁的时候都没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行为表达能力。但是,他们却有强烈的接受能力与感受能力,虽然他们对生命的接受是被动的,但是这些贮存会有增值、分裂、爆发、升华的时候。

父母们要充分挖掘新生儿大脑中潜藏着的令人惊异的巨大艺术能力,不要错过了最初教育的有利时机。

(2)艺术教育可以使儿童更聪明

美国布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表明,美术和音乐不仅是学生的消遣活动,而且还能使他们变得更聪明。

加德纳向美国科学促进协会提交报告说,艺术活动似乎对大脑具有调节作用,并有助于大脑在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时集中精力。这些活动似乎对所有年龄的儿童都有帮助。

加德纳教授认为,对6-7岁的一年级学生定期进行音乐和绘画训练,能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数学技能。大脑似乎能把它在音乐领域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另一个领域,例如数学领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包括获得信息,而且还包括训练大脑如何处理这些信息。

加德纳教授音乐和数学之间的逻辑联系尤为明显。这两门学科都涉及到类似于标尺的概念——在音乐中是音阶,在数学上是数的进位。加德纳教授说:“从艺术学习中获取的知识有助于情感技能的培养。这些情感技能可以处理精神世界中某些以其他任何方法无法处理的东西。”

布朗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也指出:幼儿的大脑更容易建立联系,因此,在幼儿年龄段演奏音乐和描线涂彩的绘画对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长远的影响。他们认为,经常作音乐、绘画、舞蹈等练习能改进脑上部的“硬线路”——这个部位与创造力和认知能力有有密切关系。

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教授戈登·肖也开展了上述研究,他说:“对三四岁的幼儿进行艺术训练,能促使他们的大脑更好地识别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幼儿容易受到各种刺激,他们会对刺激作出反应,但他们不会在事先进思考并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和过程。某些音乐似乎能够促进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3)艺术教育有利于净化儿童心灵

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指出,艺术教育能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梅纽因呼吁英国政府重视对培养儿童来说非常关键的音乐、舞蹈和唱歌等艺术教育。他说,只要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多的艺术教育,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就会减少。

他还说,艺术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防止犯罪,现代政府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制订政策和建造监狱上,忽视了艺术,尤其是音乐的作用。他认为出现犯罪现象的根源是有些人的精力过于旺盛,欲望无法实现,而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宣泄过盛的精力和消除不切实际的愿望。“我们在短期内可能需要政策和监狱,但仅通过这些并不能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这种观点并不过于理想化,但梅纽因有他的证据;他说,伦敦西部充斥着暴力的贫民区有一所名为“牛津花园”的小学,以前该小学的教师因无法忍受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挨匕首而纷纷离开那里。但是,自从这所小学开设唱歌课以来(后来又开设了舞蹈课),教师流失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改观。该校校长利兹·皮卡德说,在一个相当不安全的社区里,他们的小学变成了一块乐土。她说:“艺术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没有开设艺术课的时期相比,我们学校现在平静多了。我们打算继续扩大这方面的教育。”

梅纽因还说,艺术教育能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因此首先应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艺术水平。唱歌和舞蹈课应该成为每所学校每天必有的教学内容。他说:“艺术的东西能够表达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培养心智和理智,是孩子和年轻人的良师益友。”

他说,让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学会演奏一种乐器可能不太实际。但是,唱歌跳舞根本不用花什么钱,每个人都有嗓子、眼睛和心灵,音乐最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他还说,艺术世界里没有“犯罪”这个词。“当孩子学会唱歌和跳舞后,他们会更善于思考、理解问题和相互沟通。”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带音乐的游戏和轻柔的催眠曲能使许多儿童集中注意力或平静入睡。

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发现,受过艺术熏陶的儿童在学习和交往方面比其他儿童进步快。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幼小的心灵,也将会变得更加纯洁。

上述专家们的研究,都告诉我们,家长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就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艺术能力的培养。

2.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的才艺兴趣

孩子天生有求知欲,那么父母又如何知道孩子在哪一方面有天才?这就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对学校内的图、工、音、体哪一科特别爱好,哪一种成绩特别优异。普遍来说,如果是具有天才的孩子,入学以后,很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所表现。比如喜欢音乐的,他可能过耳不忘,听过一次,就可以把音调哼出来。家里有乐器的,他就会爱不释手,一有空就弹弹吹吹,试验用不同方法去奏出不同的声调。若是喜欢绘画的,一纸一笔在手就会画出不同的人物和花草,而且绘画的笔法和颜色的配合很明显地比同年龄的孩子突出。他们花在乐器或绘画上的时间往往相当长,而且他们的兴趣也能够维持一段长久的日子。做父母的观察到以上各种表现,就应该知道孩子可能有特别天才或兴趣。如果家庭经济丰裕,而时间又允许的话,不妨就尝试去给孩子加以教导,由父母或亲友按时加以训练,或聘请专业人才教授。有机会就带领孩子去参观这方面的展览或表演,甚至鼓励他们参加演出或比赛,给他们观摩和临场感受积累经验的机会,让他们观察别人的技艺,比较自己的成绩。但最重要的还是做父母的对成败所采取的态度。如果父母对演出和比赛有正确的观念,不重视成败,只集中在争取经验上。孩子成功时就不会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失败了也不会意败气馁或就此放弃。栽培才艺的发展和追求虚荣心的差别,只是一线之别而已!举例来说,孩子参加舞蹈比赛,做父母的广购入场券遍赠亲友来捧场,这就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重的精神负担,觉得不能获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假若胜利了,一大群亲友的赞美,使孩子觉得飘飘然,不期然就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假若不幸名落孙山,孩子就往往受不起这失望的打击,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觉得自己不如人,心里还会埋怨父母请这么大的一伙人来看自己受窘,增加自己失败的痛苦。可能从此就失去出场的勇气,甚至连学习的兴趣也冷下来,原有的比赛意义就被歪曲了。这点很值得做家长的留意。

很多孩子天资聪颖,而做父母的为了某种缘故特别期望孩子去学习某一种才艺,于是就决定了给孩子好好地栽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惜太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而弄至收到相反的效果。

莉莉四岁那年,妈妈就急不可待地为她安排学弹钢琴。起初的几个月,莉莉觉得很新鲜和有趣,不必让父母督促也主动去练习,所以成绩进步很理想。但到了六岁那年,莉莉进入了一年级后,功课忙碌得多了,而且有趣的电视节目也渐渐增加,隔邻的孩子们也常常到家里来一起玩,无形中就使莉莉忙碌起来,而这时钢琴的课程已进展到更多乐理的学习和指法的训练,不像从前弹小歌儿那样简单和容易了,一首歌非要重复温习很多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说莉莉要多花时间在弹钢琴上。渐渐地莉莉觉得练琴是件苦闷的事,甚至是重担了,便开始疏于练习。妈妈看在眼里,知道这孩子开始分心好玩。于是决定每天限定莉莉在某段时间内一定要练琴,自己坐在旁边做监督,孩子左顾右盼时就骂,音调不符、时间不准时就用戒尺打手指,往往弄到莉莉一面练琴一面淌眼泪。但在母亲的威严下,莉莉还是痛苦地继续她的才艺训练。八岁那年,在一次儿童问答游戏里,主持人问莉莉最喜欢做的是什么,莉莉毫不犹豫地说,“最喜欢到干妈那里住。”主持人又问:“为什么?”她答说:“因为干妈家里没有钢琴,我就不用练钢琴了!”莉莉答得理直气壮,好像把这话说了就舒服得多了似的。做妈妈的听后愣住了,她既伤心又失望,早知如此,又何必花费了这么多金钱和时间去让莉莉学习钢琴呢!到头来,孩子原来是这么痛苦的!

幸好莉莉有勇气把肚里的话吐出,而她妈妈也醒悟得早,这一个不愉快的经历也就很快结束了。莉莉和妈妈都松了一口气。

3.培养孩子的美感素质越早越好

对儿童有意识有目的的美感培养能够促使孩子更加健康愉悦地成长。一个真正健康的孩子,不仅生命力旺盛、体格强健、活泼好动,而且聪明敏锐,美感能力强,动作的节奏感、协调性好,运动能力也很强。

儿童美育不只是艺术培养、熏陶,更多的是通过其对艺术的美感能力,对自然的美感能力,对社会生活的美感能力的培养,使孩子成为善于感受美、创造美的人。

在通过艺术手段对孩子进行美感能力培养,重点应放在音乐、美术、家庭生活艺术的培养上。

所有美育的目的最终都指向对孩子强健完美人格的塑造,唯此才是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品味快乐人生的前提。

培养儿童的美感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造美的环境

声、色、情境,是孩子首先接触到的美感的中介,通过对这些美感载体的领悟使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到美的韵味。在这里,美的环境不仅指整洁优雅的居室环境布置、包括家庭成员间良好的礼仪,和谐快乐的成员关系,也包括孩子整齐大方的仪表,更包括孩子在大自然神奇美妙的山川之间领略到的秀丽、幽远、壮观、博大的神秘美感。

(2)激活孩子的艺术爱好

美育的基础在于儿童的兴趣,兴趣的长期保持就形成一种爱好。爱好才是孩子美育的良师。因此有意识地诱导孩子,发现他们对于艺术种类的敏感性,然后给予鼓励,则孩子就易于在此中得到培养。

(3)利用现代传媒,拓宽视野

除了家庭美育的基础环境,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广播、书刊等都是儿童美育的重要工具,有选择地为儿童提供这些美育载体,利用其本身对儿童的吸引力,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让生活与大自然相融

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跟孩子们的生长一样,包藏了神秘的美感。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小到为玩具赋予象征生命,为一道菜取一个诗意的名字,窗帘上的图案与色彩等等均可以熏陶我们的孩子。作父母的倘能进入孩童的内心世界,则在与孩子的玩乐与游戏之间都充满了培养孩子美感的机会。

4.花点时间让孩子学习音乐

音乐活动是一种艺术活动形式。音乐利用声音的高低、长短和音乐等特点和变化,构成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父母让孩子学音乐,无论是栽培音乐家、培育音乐气质,还是要孩子比自己缺乏音乐的童年过得更好,出发点都是只想教育孩子而已。

其实,音乐的学习与年龄无关,主要在于是否曾付出时间去学,因此,不懂音乐的父母,与其送孩子去学,倒不如趁机跟着孩子一起学,除了借此与孩子共同享受知识增长的乐趣外,更可以自然地创造共同的音乐生活。

孩子能够在童年学到音乐固然很幸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课业加重,往往会挤掉学音乐的时间,但孩子成人后,会从音乐的消遣中使生活更为充实、幸福。

在目前讲究开放与启发教育的潮流中,市面上也推出各种琳琅满目的教学法,确实令人目不暇接。

目前在美国大致有以下几种教法:

以钢琴教学为主。

以小提琴教学为主。

以歌唱为主,培养乐理能力。

教育方法有班组的,也有以一对一的个别乐器教育的。

对于一般父母而言,若要从教学方法之间去比较好坏,再做选择,往往会力不从心,弄得似懂非懂。

真正比较客观而实际的做法,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及家庭的经济负担能力,选择其一;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孩子挑选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

大体而言,音乐能力的培养包含了听、唱、读、写、弹奏与创作6个项目,每个项目启蒙的时间,都与生理机能的生长有关。

(1)培养孩子的“综合音乐感”

所谓音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正确的理解,并能把所理解所感受的东西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综合音乐感”课程就是对孩子进行5个方面(力度、曲式、音高、节奏和音色)的素质培养。

“综合音乐感”课程这5个方面的素质培养是通过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目标,而且自己去寻找能够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综合音乐感”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听觉为探索的工具,通过听觉、演出、创造、指挥、分析、评估等6个方面的教学活动来锻炼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到探索的意义和乐趣。

音乐是声音的技术,是通过音响来表达的,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所以音乐素质训练必须从听觉素质训练着手。比方,音高训练是由不定音高开始的。让孩子敲击各种生活中的物体,自己去探索声音的高低,然后引导孩子对sol、mi的音高进行识别,再加上la。开始是在有视觉的帮助下听sol、mi、la,然后全凭听觉来辨别,再将由sol、mi、la3个音组成的曲子奏给他们听,让他们听辨旋律的唱名,孩子很快把旋律唱了出来。这样可以说是孩子们自己学会了这首歌,并且对这3个音的概念也得到了巩固。在这个基础上就需要进一步去发掘孩子们的创造力,让孩子们用这3个音自由组合成一段小曲子(往往只有一个乐句),并且自己想办法用图画表示出来,创造自己的谱子。

“综合音乐感”课程从自由探索着手,从孩子们所熟悉的、体验过的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着手,这样进行探索,孩子们就有成功的把握,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7~12岁的孩子作为一个探索者,在探索的过程中可以允许失败,他们用自己的听觉寻找和感受音乐的奥秘,家长和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点滴发现。在这种探索过程中,他们就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这有利于发掘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比方在进行音色的素质训练,先给孩子们听“当当”清脆的敲茶杯声,然后又用手捂着茶杯让孩子听“笃笃”闷的、暗的敲击声,让孩子们去体会音色上的区别。当孩子们发现不了这是“亮”和“闷”的音色区别时,家长应该耐心地等待,和孩子一起继续探索各种声音,直到孩子自己找到这个概念为止。父母还可以把孩子点滴的“即兴创作”录音并立即放给他们听,孩子会深深感到探索中获得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化为自己的音乐素质,这些东西,进一步加以迁移和泛化,使之输出,就化为了孩子的创造力。

(2)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

让孩子进行音乐的学习,避免不了要给孩子选择好的音乐制品。然而面对风格、内容各不相同的音乐磁带、CD、VCD,应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音乐制品呢?

①风格的选择

据专家研究发现,家长所钟爱的音乐风格与他们在孩提时代所接触的音乐有关。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期只向孩子灌输某一特定的音乐作品。那么就会缩小孩子的音乐空间;相反,家长将不同风格的音乐越早介绍给孩子,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也就越快。

因此,应让孩子聆听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就像我们的饮食需要多种营养一样,音乐世界的建构也需要多种格调。为孩子提供不同的中外名曲、山歌小调、民歌童谣,使他们感受到不同的声音和节奏,有利于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为他们形成自己的音乐天空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验还表明,对于器乐作品,形象生动的、标题性的和舞蹈性的(包括进行曲)短曲是最易懂的;至于声乐作品,只要具有孩子明白易懂的歌词和鲜明的旋律就可。

②内容的选择

在选择磁带内容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音乐作品的内容必须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富有童趣和艺术性,无论是歌词还是VCD画面必须是适合孩子欣赏、观看的。要考虑它是否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如理性思考、愉悦的情绪体验、经验或形象的联想等。家庭中可以选用一些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歌曲、童谣、外国儿童歌曲、民歌等,给孩子进行提前预习和延伸巩固式的欣赏。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普罗科非耶夫的《彼得和狼》这样的纯音乐作品,也可以作为选择内容。

各种优秀音乐作品,只要其形象生动鲜明、结构清晰,都可以选作孩子的音乐欣赏教材。比如标题性明确的作品、感情倾向明显的作品、有表现力的音乐作品,像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李姆斯基·柯隆柯夫的《天方夜谭》等。很多没有特定内容的乐曲也可以给孩子听,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肖邦的《即兴幻想曲》、舒曼的《梦幻曲》、巴赫的《诙谐曲》等。

③播放的方法

孩子的听觉神经比较稚嫩,过强过高的声音对孩子的听觉器官不利,因此,在为孩子播放音乐时,应注意音量的控制,白天播放的音量大约在50分贝,睡觉或游戏时音量大约在40分贝;初次欣赏新磁带时应有意识地重复播放,因为孩子的大脑是通过反复地聆听来识别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作品的,只有多次接触才能将它们印入的脑海。

当然,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会。但是不要一厢情愿。当孩子对音乐会毫无兴趣甚至抵触时,切忌硬领着孩子去听音乐会,这样对孩子的兴趣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贪多求全。许多家长盲目地认为多听总比少听好,这将导致不堪重负的孩子拒绝听或无效地听。

音乐会对孩子来说,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贪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同时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今天喜欢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不再喜欢。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听音乐会的兴趣和欲望。如果孩子对音乐很感兴趣,很愿意学习,只是在有些时候产生贪玩、畏难的心理,家长可以适当地施加一些压力。但如果孩子对音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根本不愿学习,这时候采取“逼”的办法可能收效甚微。

5.巧使手段让孩子爱上绘画

(1)引导孩子的绘画兴趣

绘画是艺术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好奇心,是父母要注意的事情。为此,父母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在他高兴画的时候,父母就对他多加表扬鼓励。孩子做什么事情往往都没有常性,针对孩子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父母要想方设法巩固孩子的画画兴趣,以经常变换方式、办法来引导他。

讲故事是种非常不错的手段,这样可以丰富孩子的绘画情感与想像力。还要经常带孩子到野外去玩,这样可以扩大孩子的生活视野,感受自然界多姿多彩的变化,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对生活、事物的感受能力。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眼看、脑想、手练的三结合学画习惯。

在英国伦敦,有个叫安妮的孩子绘画非常出名。年仅8岁的安妮,已经画了近千幅各种各样的画,并成功地举办了7次个人画展,在当地十分有名。安妮的父亲史密斯是伦敦绘画协会的创办者之一,安妮之所以具有如此出色的绘画才能,这完全是史密斯精心栽培的结果。

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史密斯的方法就是让安妮在玩中画。史密斯先生介绍说:

安妮的绘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动力,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与信心去钻研与获取。玩牵引她走入绘画的大门。

安妮处于幼儿阶段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手腕骨与指骨比较娇弱,动作不够协调,也不够稳定准确。史密斯就给他几支漂亮的彩笔和几张白纸,安妮就会无忧无虑、不假思索地画出一些曲曲折折的线条或歪歪扭扭的圈圈、断断续续的点点。此时史密斯就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沿着孩子思维的路径引导孩子,例如,可以指着斜线条说:“呵,天正在下雨。”指着圈圈说:“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多美啊!”可以拿起笔给下面连在一起的两个圆圈简单添上几笔,说:“看呵!小鸡也跑出来捉小虫了。”史密斯这样做,加深了安妮对绘画的理解,使安妮画画的兴趣得以萌发。

史密斯指出:绘画是人类表达思想、抒发与交流感情所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还应该培养孩子乐观愉悦的情绪,使生活中的事物形态、色彩、特征变成孩子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图画语言,让孩子能运用这种语言去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成年人绘画必须讲究的技巧与技能,不要让孩子过多地去效仿。因为孩子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培养与锻炼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对艺术的真善美的鉴赏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构思的想像能力,从而获得对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与表现能力。

史密斯强调:首先,要掌握孩子画画的心理特征。儿童的思维都是比较具体的。他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都是一个一个认识的。因此,儿童在绘画上表现出“突出中心事物”这一特点,想要画什么就去画什么。

想像与幻想在儿童心理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们常常以想像代替思维,把幻想与现实融为一体。孩子的知识虽然很少,却可以不受知识常识的限制,海阔天空地任意想像。他们看月牙像个秋千,就想上天去做游戏。这一点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成年人见多识广,想像力反而受到压抑,自由发挥的余地受到限制。孩子画画时为了表现自己的感受,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技巧能不能胜任。

儿童画的创作,在色彩使用上也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孩子们普遍喜欢色泽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不喜欢灰暗的色调。孩子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也主要靠色彩,如“红苹果”、“红皮球”、“红皮鞋”、“红花”、“绿树叶”……据有关专家研究,这些颜色本身的特性与孩子的颜色视觉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儿童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感,所以,孩子画画,或大红,或大绿,或深蓝,或凝黑,参差杂错,不拘一格。这是孩子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孩子在生理、心理上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儿童的画具有朴直的心理特征。

(2)让孩子的绘画内容丰富多彩

教孩子作画时,要内容丰富、变化才能使兴趣持久,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绘画欲。

①命题画

命题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孩子在某一阶段的教育要求,为孩子规定画画内容,使孩子根据成年人的要求进行绘画练习。

作为父母,怎样要求孩子进行命题画画呢?有几点是必须注意的。首先,大人一定要求孩子画他们所看到的事情,其次画他们所经验过的事情,再次画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选择能引起孩子想像的题材。

②意愿画

意愿画是在教师与父母的指导下,由孩子自由确定内容的画。孩子在画意愿画时,不受任何束缚,画得自由活泼,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认识,在意愿画训练中,大人既不应替孩子规定内容,也不要教孩子画什么形象。在孩子画画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启发与帮助,使孩子将画顺利完成。另外,命题画与意愿画应该交替着画。

③装饰画

装饰画是以花纹装饰某个物体的绘画,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这种画的构图要求有一定的规律,整齐、对称和有节奏,体现出图案的美。学习装饰画一般在5岁以后进行。画画时可将方形、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几何形体作为生活中的用品(手绢、盘子、头巾),预先画在纸上,教孩子画;也可以直接剪出各种日用品的纸型,如茶杯、暖水瓶等,要求孩子在上面装饰花纹。画画时,还可以使孩子认识几何形体的方位,如几何形体的中心、角隅和边缘,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画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的空间几何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使孩子初步接触本民族的绘画艺术。

④欣赏绘画

看画(单幅画、连环画)对孩子来说,如同学生看教科书和看小说一样,孩子非常渴望从中获得知识,得到乐趣,受到具体而生动的教育。父母应该学会搜集充满艺术趣味的书册及图画,让孩子们学会看内容健康、形式优美的画,在引导孩子看画之前,自己要了解每幅画的主题、画家的意图和艺术手法,然后,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介绍画的内容,要讲得清楚、明白和自然,并可适当地提问孩子,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导孩子欣赏画的时候,首先向孩子说明内容、主题,再结合人物的动态及风采来叙述故事情节。介绍内容时要从画面的主要形象开始,根据情节逐渐展开,再涉及到其他形象,讲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安排。在此基础上,再看色彩的真实感和画面的环境气氛。这样,才能使孩子较深刻地理解画的内容与主题,画面的形象会在孩子的心目中长时间地留存。

(3)让孩子从小学习绘画的技巧

当孩子能把字写得又快又好时,就该学画画了。画画有时是有用的,外出旅行时,有些新鲜的见识,哪怕写上一页纸也不一定写明白,但只要准确地画几笔,就可以表现出来。一个人无论看到多少建筑、车辆和服装,只要动用一点绘画的技巧,就很容易把它们保存下来,传达给别人。假如用文字去描述,很可能失去原味,描述得再确切也难免记得不周全。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画家,那要花很多功夫,孩子必须学的事情太多了,很难分出许多精力,只要孩子在绘画上懂得一点布局的道理,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除了比较复杂的人像,能把看见的东西画个差不离,就可以了,这很容易学会。当然,如果孩子有绘画的天分,会学得更快,否则学些必要的技法就行了,不必让他在没有兴趣的事情上受苦。

在善于绘画的父母培养下成长的孩子是非常幸福的。因为父母懂得让孩子去感触五彩的世界。不过,父母即使不懂得绘画,也可以教孩子分辨色彩。

父母可以在孩子房间四周挂上各种名画的摹本,陈列著名的雕塑的仿制品。从他小时候起,抱着他说出各种名画和雕塑的名称,他起初只是注意这些艺术品的颜色和形状,渐渐会懂得其中的意义。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看许多美丽的花草和鸟兽的画。即使孩子还不懂事,你也可以让他看有美丽图画的小人书,并读给他听。孩子一般会安静地听着。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对父母的声音和画的颜色感兴趣的。

为了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色彩感觉,你可以买检查色盲时使用的色标给孩子当玩具。这可以发展出各种游戏。如果你的孩子是个男孩,则应更多地进行这类游戏。因为男孩与女孩相比,触觉灵敏而色感迟钝,若不从小发展色彩感觉,将来他的色彩感觉就跟不上。

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买五颜六色的小球、木片和蜡笔。用蜡笔跟孩子进行“颜色竞赛”的游戏。玩法是,预备好一张大纸,从某点开始,你先用红色蜡笔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然后孩子用红色蜡笔画一条同样长度的平行线,接着,你在你画的红线后面用青色蜡笔接上一条同样长度的线,孩子也在他画的红线后面用青色蜡笔接一条同样长度的线……假如孩子使用的蜡笔颜色与你所用的不一样,他就输了。

如果你觉得上述方法都比较麻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比如经常带孩子散步,让他注意海水、树林、天空、田野、建筑物和大街上人们服装的颜色等,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孩子的色彩感觉。

(4)指导孩子的绘画内容

在平时的练习中,家长可以教孩子画些什么呢?

①自然景物

大自然千奇百态,其中的日月星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雨后彩虹、雨天雪景等一些自然景象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绘画题材。家长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景物,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②日常用品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也会接触到很多事物,比如自己的鞋子、衣服、帽子、手套、手绢、围巾等,还有经过装饰美化的餐具、茶具、灯具等。家长在选择这些绘画题材时,应注意实物要具有审美意义,具有审美的价值,单调乏味的东西是不能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的。

③人物

人是孩子在生活中最熟悉的。可以让孩子画爸爸、妈妈、娃娃、爷爷、奶奶,还有不同职业的人也可以让孩子画。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服饰、头饰、发型上,引导孩子观察并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

④植物

植物不外乎是花草树木,但这些花草树木中有许多值得孩子画的内容,比如花的花瓣就有各种形状,圆的、方的、三角的,还有不规则的;叶子的形状也不少,掌形的、半圆的、星形的、三角的。可以带孩子到植物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的经验丰富以后,他们还会画出我们从未见过的花草树木,这就是创造。

⑤动物

孩子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动物,他们会和动物说话,把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先从画常见的动物开始,如小鸡、小鸟、金鱼、蝴蝶、乌龟等,再逐步引导孩子画动物园里的动物,如大象、老虎、鳄鱼、孔雀等。在引导孩子画动物之前,应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动物是什么样的,从头—身体—四肢—尾巴有序地观察,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积累感性经验,同时也教给了孩子观察的方法。

⑥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也是孩子在生活中常常能见到的,如各种车辆,包括小轿车、公共汽车、救护车、吉普车、大吊车、翻斗车、火车等;各种大船、小船;还有各种飞机,如直升机、战斗机、客机等。在引导孩子画这类题材的时候也要注意从身边常见的交通工具画起,慢慢地再增加难度。

⑦建筑物

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孩子开始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建筑,比如高楼、矮房、桥梁等。然后我们有意识地带孩子外出拓宽视野,有选择地让孩子欣赏一些建筑物,之后再让孩子画自己设计的建筑,这样孩子的绘画兴趣会越来越浓。

⑧日常生活事件

孩子画画的事物往往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等孩子在以上题材的绘画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画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比如,我和好朋友放风筝、我给花浇水、我和爸爸妈妈在动物园等。

⑨想像中的的物体与事件

如宇宙的奥秘、海底深处、我长大以后等。这类内容主要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主。

⑩简单的装饰画

如台布、窗帘、脸谱等。这类内容主要注意线条,色彩等形式美这一方面,同时对儿童的注意力、坚持性等品质的培养有一定作用。

6.让孩子学习舞蹈,增加动作美感

在孩子舞蹈艺术的美感培养活动中,舞蹈表演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是发展孩子动作能力、提高动作表现力、增强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手段。父母对此不应有太高的要求。按照规范化机械化的方式去训练可能使得孩子丧失了对舞蹈艺术的趣味与信心,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美国著名的克加罗私立学校校长艾里斯·伏恩先生说:儿童舞蹈艺术培养的根本宗旨在于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而不是成人化舞蹈的专门训练。

对孩子舞蹈艺术的最基础培养要从儿童本能动作入手,放开动作,发展动作,引导动作是其指导原则。因此了解儿童一些基本动作,如拍手、走、跑、跳、自由摇摆等,知道这些动作的基本特征就很必要。引导要领以及其在舞蹈中的意义是父母必须掌握的问题。

在对孩子进行舞蹈艺术培养时伏恩很尊重他们动作的愿望和能力,让孩子自由愉快地动作,提高动作协调性,引导孩子用动作舞蹈去发现,去表现生活中的某些东西,让人类天性具有的动作表现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动作舞蹈艺术教育中提高孩子的美感与创造美感的能力。

孩子舞蹈艺术培养的起点和关键是让孩子学习踩节奏,“踩”点而舞。节奏训练可以在音乐伴奏、口令、儿歌下进行,唱歌、舞蹈前可以先练习拍击乐曲的节奏。只有掌握了节奏的孩子,才能轻松自然,有表情地舞蹈。

伏恩指出,一般说来,音乐刺激和孩子的动作有紧密的联系,但音乐刺激与孩子动作协调关系在发展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孩子对音乐最先感知的是力度、拍率和速度,也最先形成有关它们的概念,随后再去感知旋律的高低和节奏。在音乐声中,孩子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是孩子舞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主要是让孩子学习符合音乐的节拍、力度、速度和情绪做动作,学会随音乐变化而变换动作。

学习舞蹈可以使一个人的举止终生都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它还使儿童从小就具备男子汉气概和自信的态度。因此说,孩子一旦到了年龄和体力都合适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学习教他们跳舞。要替孩子物色一位好老师,知道什么是优雅,什么是得体,知道如何才能使身体的一切动作显得舒展又自如,而且能教导别人达到同样的境界。不能教学生做到优雅又自如的教师,不如不请,因为天生的不够优雅的仪态,也比矫揉造作的态度要好。所以说一个人脱帽退步致礼的姿态,与其跟一个故作姿态的舞蹈教师去做,还不如照着一个朴实的样子学。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的目的,并不在于舞蹈动作本身,而是在于舞蹈中流露出来的优雅气质。

另外,父母亲可能会思考是否应该送孩子去舞蹈班学习的问题,我们认为有两个因素应予考虑:

(1)孩子本身的兴趣和性格特征

如果孩子天性好静,对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着迷,则不宜压抑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但如果孩子未表现出爱好趋向,而舞蹈表演又利于改变他(她)羞怯胆小的性格,又有一个较好的舞蹈老师,则可以送孩子去学习。

(2)舞蹈老师的辅导水平

所谓好老师不一定要是舞蹈家,但却一定要是个儿童教育方面的行家;不一定要有很高的动作表演技巧,但却一定要懂得音乐对启发幼儿舞蹈的魅力;不一定要熟练众多曲目的表演,却一定要懂得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表现力,懂得什么样的音乐伴奏适合儿童舞蹈。

在儿童舞蹈艺术的美感培养活动中,舞蹈表演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是发展孩子动作能力、提高动作表现力、增强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手段。父母家长不可功利目的过重,按照规范化机械化的方式去训练,可能会使孩子丧失了对舞蹈艺术的趣味与信心,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同类推荐
  •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

    本书是卡尔·威特父子所著教育经典的合集。上篇是老卡尔·威特对自己教育成功经验的总结,下篇是小卡尔·威特对父亲教育方法的回忆与总结,两部分互为补充,各有所长,相信读者读后,一定能从其中总结出提升自己育儿效果的方法。愿每个孩子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并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劣势。这本书其实是关于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优势的专业指导,能帮助你在未来的人生中充满自信。
  •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父母妙答:好孩子的怪问题

    本书是一本专门回答宝宝各种怪问题的书,书内不只提供参考答案,更主要的是,笔者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来探索,寻找到最佳的、最适合宝宝的方式。我们相信,有时候学到方法比获得答案本身更重要!本书告诉家长朋友们,点亮宝宝智慧人生,您们可以这样做:回答未必正确,态度必须诚恳。
  • 怀孕知识大百科

    怀孕知识大百科

    本书中既有孕期生活指导、孕期检查、孕期营养、孕期胎教等内容,还有关于孕前优孕以及产后分娩的一些知识。并将传统坐月子的方法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更新。
  • 孩子素质教育——独立性

    孩子素质教育——独立性

    太阳每天的升起、降落都循着相同的轨道;人们每天的上班下班、上学放学都在周而复始地进行;你每天遇到的大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对此,一些人会无奈地感叹生活是多么单调、贫乏,以至于心灵在头发灰白之前就已经苍老,而苍老的心灵是停滞、封闭的,对它来说,太阳底下根本就没有新鲜的事。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热门推荐
  • 那年她笑靥如花

    那年她笑靥如花

    男主贝柯在初中遇到的一位女生兮汐,已至于后十年的虐恋……你若盛开,笑靥如花,清风自来,如沐春风,我心安好,便是晴天。唯你而安!
  • 恶魔修真传

    恶魔修真传

    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
  • 执掌大唐

    执掌大唐

    明宫内刀光剑影,长安城外兵祸连绵。为求活,斗权阉,开丝路,诛蛮夷,灭藩镇。勾心斗角,步步为营。只为重振大唐荣光,君临四方!新人新作烽烟四起,乱世纷争,各国交战,群雄争霸,豪杰喋血战场,金戈铁马,恣意恩仇,长剑所指,气吞万里如虎!将军花白发,征人空回首。短褐垂首笑,长衫倚红楼。我怜大好关山月,又笑北疆好个秋。回首无人处。也罢!敬尔一杯酒。遥想年少时,戈矛同仇——穿越,权倾天下剑之所向,谁与争锋?王图霸业,笑谈声中!结英豪,诛奸贼,扫佞臣,逐鹿天下,问鼎九州,生死对决,英雄意气,热血功名,沙场征伐,朝堂诡谲情仇爱恨血泪史,豪迈雄浑宏伟章,碌碌无名之辈,亦可扬鞭策马!凛凛雁门…
  • 崇祯微服私访记

    崇祯微服私访记

    “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如果明末的崇祯是个这样的皇帝,明朝还会灭亡吗?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业务员,穿越到明朝做了崇祯皇帝,开始四处微服私访。
  • 我叫苏东白

    我叫苏东白

    青青河边草,爸爸死的早。漫步西湖畔,妈卖咸鸭蛋。要是能重来,不做苏东白!
  • 易烊千玺:全世界最喜欢你

    易烊千玺:全世界最喜欢你

    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文笔稚嫩,还望体谅,不喜勿喷,转身走人………………
  • 不解之结

    不解之结

    和之前的文一样是短篇,两万字以内。渴望父母疼爱的大家小姐,一直被父亲宠爱的私生女,同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你要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我要有,两人的那般的处境竟是一个女人嫉妒造就的,即使没有冲突也不愿意和好如初,就是看不惯你。
  • 万千家族

    万千家族

    万千世界中,一品家族不知凡几。一个普通家族的少年如何一步走向巅峰。一统万千世界。
  • 花田之恋

    花田之恋

    “聪明的雨曦,可爱的雨曦,……”啧啧啧,“你喜欢我么?”“当然。”“你喜欢我哪一点呢?”无力的翻翻白眼,“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苏雨曦,洛雨沫,舒梁雅——圣光校园的三个才女,我能说她们后来分裂了吗?又出来几个第三者,哎,命运多舛。殊不知,她们的座右铭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十倍奉还。那些想要欺负她们的,有的苦吃啦……连黑帮都出来帮忙了,坏女人,哪里逃?!帅帅的男生们出来啦!温柔的、清冷的、急躁的,等等等等。最后几对几对呦,读者再也不用担心是悲剧啦!花田内。一生有他,足矣。一生有她,足矣。
  • 末世第三者

    末世第三者

    对于力量的探索和追求,让人类最终打翻了潘朵拉的魔盒,复生的死者如同巨浪一般席卷了整个星球。作为被外星人选中的幸运儿,参加末日真人秀的岳云觉得这背后一定有着肮脏的XX交易!岳云:你们真的是娱乐公司?系统:是的,150年磨一剑,品质有保障。岳云:那你告诉我包围地球外轨道的舰队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