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6700000075

第75章 采访小布什印象记

在2009年白宫新桃换旧符之时,人们的目光聚焦在新任总统奥巴马的身上,小布什则正在淡出政治舞台。2009年1月18日,在小布什美国总统生涯只剩下最后一天之时,多年来采访小布什的经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1992年老布什从总统职位上退下来,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会想念布什”。17年过后,我提笔再写一篇文章,题目是“采访小布什印象记”,算作我为小布什送行。

1988年,当我来到美国时,正逢老布什竞选美国总统,虽然有些人根据美国大选的历史不看好老布什,但最后老布什还是击败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斯基,成了美国总统。

老布什执政期间,我在学校读书,还未进入媒体,所以一直没机会采访老布什总统。在美中建交前,老布什是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第一任主任,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了解比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都多。在我的眼里,老布什是美国总统中对中国感情最深的一位。

老布什卸任后,我有一次参加他举办的活动,也有机会和他及他的夫人芭芭拉合影。在照片中,芭芭拉像一位老奶奶一样看着我,那种慈祥的目光令人难忘。芭芭拉是美国第一夫人中最质朴的一位,而且为人和蔼,同她接触你会自然产生亲切感。

2000年,小布什代表共和党角逐总统大位,而民主党则由当时的副总统戈尔出马。两个人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后来佛罗里达验票出现争议,竞选结果拖延了好多天不能公布,最后美国高等法院裁决小布什获胜,在戈尔认输后结束了选举之争,小布什终于入主白宫,开始了他的四年总统任期。

在2000年的选举中,我第一次采访小布什是在他的竞选造势活动中。为了区别他的对华政策与克林顿政府不同,小布什公开提出了他的美中关系政策,即美中关系为战略竞争关系,而不是克林顿时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采访中,我的观察是,小布什对美中关系的提法包含了竞选的因素,也不排除他的对华政策会比克林顿强硬。为了更深入了解小布什的对华政策,我又采访了布什竞选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向她详细了解小布什的外交及对华政策。这位负责人向我提供了小布什对华政策的主要文件,在读过这些文件后,我感觉小布什在对华政策上不会太偏离他父亲——老布什的与中国积极接触的路线。

第二次采访小布什,是在他竞选期间专门与美国亚裔媒体记者见面的时候,由于时间短,只安排记者提两个问题。虽然给记者提问的时间不多,但这却是美国的总统候选人第一次单独安排亚裔媒体的采访,也可见布什对亚裔社区的重视。

当天30多位亚裔媒体的记者在安排好的地方一字排开,等候小布什的到来,因为只能提两个问题,每个记者都在想办法引起布什的注意并获得提问的机会。小布什抵达现场后,走到记者队伍的中间,很多记者都抢着要提问,小布什看看我,要我第一个提问题。因上次采访小布什时,重点谈到了他的对华政策,所以我的问题这次集中在如何看待亚裔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小布什在回答中对亚裔等少数族裔对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讲到了华裔早年对加州开发的历史功绩,当然他也希望更多的亚裔选民能够出来投票,参与美国的政治生活。

后来又有几次机会采访小布什,对他的个人风格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美国民众认为他的伊拉克政策需要反思的话,我的感觉是小布什也可能因为反恐战争以及保护美国民众在其任期内未再遭到袭击而青史留名。

我最后一次采访小布什是2008年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领袖峰会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中,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而小布什坚持自由贸易政策的立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布什的性格开朗、喜欢幽默,人们常称他为得州牛仔。在采访戈尔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比较严肃,更像一个学者,而采访小布什,也许是因为他很容易接近,也许是因为我曾在得州住过几年,交谈起来就比较轻松。

小布什执政8年,“9·11”袭击事件、美国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经济的不景气,让小布什的民意支持度降到了低点。小布什在发表告别演说时,表示在国内外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同时也向国民承认一些错误。小布什承认自己在过去8年的任期内,曾经有过一些挫折,又指出某些决定若能再次选择,他相信处理方法会有不同。但他强调,在过去8年里,每一个决定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亦真心觉得自己做法正确。

小布什的历史定位将由后人予以评说,但在美国遭到“9·11”袭击后,小布什在这历史关头将美国的民心凝聚到最高点,在这一点上历史会重书一笔。“9·11”后,小布什改变他的对华政策,美国和中国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携手合作,美中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小布什离开白宫之际,我会说,历史将会对他作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而布什政府在任的最后一星期送了份“大礼”给中国,规定中国的公司只要验证合格,取得美国核发的执照,就可以向美国购买高科技产品,不需要再个案审核。

布什父子都很重感情,而他们也是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最有感情的美国总统。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之际,在一些外国政要表示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小布什始终如一坚定地表示会亲自参加北京奥运会。

同类推荐
  • 金隅

    金隅

    作品通过古老、贫穷、落后的布拉克萨依村发生的历史变迁,真实地再现了在新农村建设和修建抗震安居房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描写了固守陈旧观念的买苏木·塔兰一家父子、父女、婚姻家庭以及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观念的更新导致“孤独世界”的破裂与更新。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彰显了乡村淳朴、仁厚的民俗习气,表现出自然而独到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中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也有“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既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也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善交往原则;既有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
  • 边读边悟易经

    边读边悟易经

    《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同时它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并不遥远。因为它还是一面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重锤战鼓,身处逆境者更能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智慧和前进的动力。我们品读《易经》,体悟《易经》,也完全可以用之来谋划和指导我们的事业和生活。
  • 书与人

    书与人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之一,是围绕“书与人”展开的读书随笔。分“书与人”、“人与书”两个部分,以众多爱书人与书的不解之缘,以及书中讲述的人的不同生活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精心解读和深入感悟,在与读者分享阅读之美、阅读之乐的同时,致力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展示众多作家、学者的思想文化成果以及生命深处无法泯灭的人性的光辉。
热门推荐
  •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仇校花的恋爱之旅

    复仇校花的恋爱之旅

    韩家的女儿六岁时害父母被害死,为了帮父母寻求真相去报仇,在一次次失忆中的她一不小心陷入了甜蜜的爱局无法自拔,他会不会慢慢的把她的心给融化,最后会不会有情人终成眷属!
  • 寻蒙记

    寻蒙记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神奇世界的故事,这个世界也许像你所熟悉的很多世界,也许什么也不像。这是一个人的回家之路,也是其寻找自我的路。故事里,行路上,或许有伤痛,或许有哀愁,但主要的还是有欢乐。
  • 次元系统在线

    次元系统在线

    世界:灰与幻想、在地下城寻求邂逅、魔法战争、奇幻异世界、斩赤红之瞳、漆黑的子弹、刀剑神域:秩序之争、杀戮都市o。
  • TFBOYS之我愿意

    TFBOYS之我愿意

    主要是些明星,豪门之类的,争夺,最后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 秒杀者折戟

    秒杀者折戟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文明倒退。一个名为折戟的少年,在月食之夜,秒杀云之部落‘蜂鸟’暗杀部队500人。瞬间出道,成为风之部落的传说者一员,名为‘秒杀者’。人类、妖怪和吸血鬼的战火,一切就此开始……
  • 误闯女儿国

    误闯女儿国

    二十二世纪的花花公子唐清年,在一次游湖中,不小心掉入湖中,误穿越到了女儿国。遇到了女儿国的各色美人,腹黑天女宫千璃,天真无邪的郡主公孙落,
  • 玄妙大界

    玄妙大界

    古有神碑临世,未知命数交错,劫难乍现,万古之后,玄妙大界一处弹丸之地,凡俗之国,王府中,夫人六年未曾遗子,一朝有孕,却喜文厌武,没有什么远大的理由,抱负,什么复仇,出人头地,证明自己,与他所修之道全然不沾边,单纯只是因为心中的向往,不甘于当下的微末见识,想要看一看最高处的风景如何,如此而已青涩少年杨轩,拜得仙门,迷离的命数又将谱写怎样的诗篇?
  • 炎之幻

    炎之幻

    妈尼玛,我就是一个只会玩游戏的学生啊,为毛穿越这种事会降临到我的身上。算了,在怎么抱怨也没用,我还是在这个世界中活出一片精彩吧!
  • 一碗清汤面

    一碗清汤面

    这里的一些小小说,就其内在的容量,完全可以当短篇来读。故事中有故事,故事外仍有故事,一桩桩,一件件地喃喃诉说,一环扣着一环,让你心甘情愿伴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悲伤,一起欢喜,一起静默,一起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