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1600000004

第4章 3 现代企业文化的渊源与时代内涵

1.3.1现代企业文化的渊源

文化具有传统性、继承性,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如此。因此,要搞好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了解企业文化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并认真地研究其内涵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文化源于现代企业的出现及管理。自1769年第一家现代企业在英国诞生至今,企业管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经验管理阶段,其特点是“人治”,即主要经营者靠个人的自觉和经验进行决策和管理;二是科学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法制”,即主要靠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高效率;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优秀公司率先进入了文化管理阶段,其特点是“文治”,即靠企业文化建设带动企业经营管理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时,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的理论工作者认为,21世纪的现代企业将是“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文化的研究在我国企业界中受到了高度重视。

自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之后,就出现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国内外学者的认识和表达是各种各样的。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L·赫斯科特提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领导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他们在表达企业文化的内涵时,没有划分为广义和狭义。我国的一些有关人士在表达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时也各有所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岫岚提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更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天津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法学硕士晋丽珍在研究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人士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之后则提出:“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

我们认为,目前在我国关于企业文化内涵的界定还处于论争过程中,而且在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或定义时都参照了《辞海》关于文化概念的注释,所以,大都提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分为广义和狭义无可非议,但文化有子项、子子项,以至近乎无穷。企业是一种从事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企业文化是组织管理文化,属文化的子子项之列,而且企业管理特别是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是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因此我们主张企业文化不必再分为广义和狭义,其内涵应界定为:企业文化是经济组织的管理文化,是以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既涵盖了现代工业企业,也适用于现代建筑施工企业,既适用于大型集团企业,也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在行为科学理论和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美国也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美国与日本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经济大战。在这场大战中,美国企业却处于下风,因此美国上下十分震惊,许多管理学者、专家纷纷到日本的一些优秀企业进行考察,研究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经验。他们发现:日本企业员工在参与意识、忠诚度、质量小组实绩、劳动管理技术和合理化建议制度等方面,比美国企业员工做得更好。他们进而比较详尽地研究了日本企业管理的特点,发现在经营最成功的日本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因素并不是所谓“硬件”——生产设备或生产技术,而是“软件”——企业文化。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日本企业产生了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由此产生了极大的发展动力,使日本企业相对美国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重视。

1.3.2现代企业文化的时代内涵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企业没有文化,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产生的,只要有企业存在,它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要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当代的企业管理已经冲破了先前的一切传统管理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出现,只有企业文化这个词汇才能反映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的本质和特点。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义而言,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只要有企业,实际上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企业文化。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出现过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文化,但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新的管理学概念提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题,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学理论,形成一种新的学派,则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在开展美日管理比较研究中提出的。

目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资源总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所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学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主体范畴,这一范畴的生成、发展和确立从根本点上标志着企业文化学科的诞生。因此,研究、讨论和学习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际,首先应当把这一概念弄清楚。

首先从书上的企业文化概念谈起。书上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指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形态,为全体员工接受、认同与信守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员工行为规范、企业风尚、企业民主、企业目标、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载体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分支、一个历史阶段、一种亚文化。因此,要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文化。

1.3.2.1 什么叫文化

文化这一概念在各个领域内使用得十分广泛。但什么是文化?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已经让专家们争议了一百多年了,可以说直到今天,文化的定义歧义仍很大。

提起文化,似乎人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在我们平时的谈吐中,也常常离不开“文化”这个词。例如我们常常说“要好好学文化”,“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某某是“文化人”,等等。其实文化在这里只是泛指语文和知识,离它的精确定义还有一段距离。

文化这个词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在欧洲,“文化”一词刚出现时,是与其他词汇一起混合使用的,它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赋予的意蕴。在拉丁语和古英语中,它指“耕耘”或“耕种土地”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和“园艺”两词中保存着,它指的是一种农艺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很早就独立使用,并且对它的理解比欧洲要更深刻一些。早在南朝,著名文学家王融(公元467~493年)在《曲水诗序》中写道:“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之”,文化在这里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它虽然含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权术的意思,但包含的内容要比当时的欧洲对“文化”内容的理解要广泛得多。“文化”一词在欧洲第一次独立使用,是在18世纪的法国。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文化”解释为一种教养,指通过教育能获得的良好的风度,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修养。对于文化更深刻的认识,则是在当代,认为文化不仅是某一种工艺或农艺,也不仅是人们的教养和风范,文化涉及范围十分广阔,从政治、经济、艺术到科学、技术、教育、语言、习俗几乎无所不包。尽管目前对于文化的定义据说有120~250多种,但是不论它们之间有多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在长期斗争中积累下来并世代相传的关于如何适应环境,与自然作斗争,协调人类内部关系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部认识,并且通过人类的道德、价值、知识、信仰、风格、习惯、才能等多方面表现出来。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沉积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

从文化的产生过程来看,文化显然是人对外在自然整体认识的必然产物,有了这些认识,人就可以认识自然发展的意志,并顺应这些意志使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并借助环境的力量从生物群落中竞争出来的,如原始社会人们就知道利用火的力量驱走野兽保全自己。显然,如果没有这些认识,人就不可能认识自然到自然的巨大力量并借助这些力量从众多生物群落中竞争出来,并成为生物系统的统治者,更不能高傲地自称为“人”了。

从文化的物质基础来看,文化显然是人对自然整体的共同认知,有了这种统一性,人与人之间才有了普遍联系的基础。信息就是借助于这些统一的、连续的符号组织与离散进行传递的,这种方式在科学上称为非线性联系。每一个民族的文字符号都是有限的,但它所表达的意义却是无限的,人就是通过对这些共同认知的符号的组织与离散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协同起来,具有了发展的力量。

由此可见,文化首先是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其次,文化不是指个别人,或者少数人,而是指某一群体共同的行为模式;再次,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几乎包括人类的所有行为领域,但其核心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最后,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又可把文化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文化或亚文化。

1.3.2.2 什么叫现代企业文化

什么是现代企业文化?所谓现代企业文化,它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和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它既反映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理念、又体现了企业规章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共同价值观和凝聚力。它是民族素质和文明水平的具体反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企业文化形成原因和作用机理来看,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必须具备以下几点,首先是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发展观念上的一种共性。不能体现广大消费者意志的东西是不可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因为它外显出来的企业形象不能被广大消费者认可,自然企业的发展就难以持续,广大员工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利益上刺激,一切形式上的文化是不能被广大员工所认可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沟通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其次,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与员工利益上的共性。企业是广大投资者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建立在一种观念之上的,即通过某种投入就可以使企业整体获得发展,并使投入者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回报。正是这种观念促使着广大员工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投入企业,企业文化只不过将这种观念具体化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又是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第三,企业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经营哲学。在企业的产生过程中,它总是首先通过竞争优选出一个管理者,由于这个管理者迎合了广大员工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以致它有足够的力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广大员工身上,从而使员工步调一致,共同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又是一种规范。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植、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从实践角度看,其构成要素主要含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规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

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并为本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精神支柱、伦理道德、典礼仪式及智力因素和文娱生活的总和。

也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尊重和坚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各个环节调动并合理配置有助于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在企业实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其中含“人”和“物”两方面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其中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心理态势等,行为规范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标准、风俗习惯等,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起来说,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经营活动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企业作为一种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作为经济存在,同时也作为文化存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重视如何合理安排和配置资金、技术、设备和组织结构等经济要素,一方面还要重视如何应用和发挥企业中经济要素的作用。这些非经济要素(即软件要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企业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1.3.2.3 现代企业文化的内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来,企业文化开始成为公认的管理学概念,并在国外管理学著作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和反复论述。企业文化被提到了管理理论的重要位置,也成了文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哲学为主导,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道德为准则,以企业环境为保证,以企业形象为重点,以企业创新为动力的系统理念,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现代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现代企业个性的共同思想、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行动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它培养和发挥企业及员工的创新能力,它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它不断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极大地推动现代企业健康、快速、高效地发展;它促进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现代企业文化产生和发展于企业自身,得到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认同与维护,并随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现代企业进步和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综观企业文化理论全貌,可以看到,它考察的聚焦点主要倾向于对诸种非经济因素的分析,即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心态,包括流行的价值观、伦理观等种种社会因素的分析。人本唯其如此,大家更是众说纷纭,难定于“一尊”。目前看来,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至少有以下八种见解或表述:

第一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是由企业的“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两个部分构成的。“外显文化”指企业文化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等等。“内隐文化”则是指在企业内部为达到总体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汇、凝聚而成的整体风貌。

第二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人际伦理关系、厂规厂法、公约、传统习惯和作风等。

第三种意见与第二种意见相近,但有自己的特色。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与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或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认同。持此种观点的一位年轻学者指出:“这里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人生处世哲学;不是社交活动,而是社交方式;不是运动会的奖牌,而是奖出来的荣誉观;不是新闻,而是对新闻的评论;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

第四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它是和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并列而独立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要求,实现目的的行为准则和习惯。这种观点的支持者认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两个基本点:其一,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纯粹的“社会性”概念,而是更多地体现出“经济性”。在这一点上,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社区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二,企业文化包括社会传统观念的积淀,而更多的是现代概念的积聚。据此,他们给企业文化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即指企业受民族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系统及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教育、自然地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呈现出的企业员工群体的心理水平状态与管理行为习惯的总和。”

第五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等。因此,这种观点也把企业内部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政治伦理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总和称为企业文化。

第六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群体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适合于员工自身发展的一种生活模式,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行为方式的内在统一。

第七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心理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三个部分构成的。企业文化的中心内容是企业的心理文化,就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形成的,浸入整个企业、全体员工灵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还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技术特色、管理特色,以及企业部分经济行为与非经济行为的外在表现和对社会的影响。

第八种意见认为,企业文化是个社会学意义上(即广义)的概念:它由许多文化要素,即企业劳动者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物质所构成。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广阔的文化复合体。就是说,企业文化是通过社会上具有一定范围的人(即企业管理人员、员工)的主观意识,改造、适应和控制自然物质和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它表现为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厂房、机器、工具、产品、组织、制度、纪律、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市场竞争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角度地位、伦理道德规范、审美价值标准等。

发达国家学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大都指一个组织,例如企业、公司内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历史传统、习惯、作风、道德规范和生产观念,并依赖于这些文化组织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如美国学者彼得斯和沃特曼把企业文化定义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管理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以帮助整个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他们都强调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价值观。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有100多种,归纳国内外学者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第一种是“总和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管理中硬件和软件的结合。硬件,是指企业的外显文化,包括厂房设施、原材料、工艺、产品等;软件,是指企业的隐形文化,是以人的精神为寄托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企业管理制度、行为方式等。

第二种是“同心圆说”。认为企业文化包含3个同心圆。外层同心圆是物质文化,指企业内部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经营的产品等;中层同心圆是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企业领导制度;内层同心圆是精神文化,指企业内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第三种是“精神现象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第四种“群体意识说”。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

第五种“五因素说”。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

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第一种“总和说”描述了企业文化的范围,第二种“同心圆说”概括了企业文化的组成,第三种“精神现象说”重点突出企业文化的核心,第四种“群体意识说”指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第五种“五因素说”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环境和要素。尽管在文字描述上各有不同,在层次划分上各抒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共同表达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或者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看待一个企业文化的成功与失败,它的“优”、“劣”、“有”、“无”就是要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体现于企业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上述种种见解,对企业文化内涵的分析和界定,都从一个角度进行了透视,揭示了它若干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在特性。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应包括以下5个基本点。

(1)文化背景。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细胞,它不能脱离民族的、时代的文化背景。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充满人情味的日本企业文化,人情关系淡漠的美国企业文化等,都是它们民族文化的某种程度的浓缩反映。

(2)文化积淀。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家及其广大员工群众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不断地产生出种种观念、作风、思想、观点等。它们在最初只是一些偶然的感受,如讲究卫生、饭菜色香味俱佳的餐馆顾客多,反之则少;花样新而质料好的布卖价高,销货快等,经过足够的反复之后,便变成了一种定势和信念,形成了质量意识、优质服务等企业文化观念。因此,它是正在稳定下来的文化积淀。

(3)实体内容。静态、平面地看,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其方法论基础是企业哲学),以此为主导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和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这里特别应当强调的是,我们列举的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就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信息)的实体——这是一种文化的实体——实际状态,不能把它与某种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特殊形态混为一谈。

(4)复合形态。应当明确,企业文化同一般文化一样,是一种信息。不论是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不论是企业行为,还是企业形象;不论是质量意识,还是企业信誉,一切企业文化要素都必须有一个载体,才能被人所把握,由此便决定了企业文化生成、存在和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以人脑或书刊等载体的观念(或心理)形态文化;以生产资料、生产产品等为载体的物质(或物理)形态文化;以人的行为、人际关系和制度等为载体的制度(行为)形态文化,从总体来看,它便是一个三层次的复合形态。

至于所谓“外显文化”、“内隐文化”或“表层文化”、“深层文化”或“物质财富”、“精神成果”(财富)等范畴对企业文化形态的表述,都不无道理,但又总令人感到不很精确。

(5)功用特点。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赖以发挥的关键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中生成的社会群体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从企业管理工作视点上看,即企业家、管理人员正是从培育和调控企业的社会群体文化心理的角度来影响、制导和调节企业行为和日常经营的。成功企业的企业家从培育、调控企业社会群体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人手,来调控、转化、制约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关于“利润的心理”、“处世为人的哲学”、“参与俱乐部的动机"和“奖牌折射出来的荣誉观”等,即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

1.3.3知识管理模式下的企业文化内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成为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知识管理的推行,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这里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切入,分析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影响,找出适合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内涵,探讨在知识管理模式下构建企业文化的策略,并提供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

1.3.3.1 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企业的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知识,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支持基础包括战略和领导层支持、文化、评测和技术因素等。在支持过程中,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被综合起来设计和管理,并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包括实体设备资源、财务资源、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等。而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以人为管理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是以能为本。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是能力建设,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互结合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智力资产管理中的两个方面。

1.3.3.2 知识化要求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它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从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来看,管理科学发展的特点就是从管理硬性的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的管理,逐步发展成对于人的不断重视以及发展能力的“软性”管理,管理的核心从“产品导向”发展到“客户导向”,现在正在向综合的“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导向发展。企业采用人力资源导向是由知识化、网络化及全球化的知识时代根本特征和企业竞争格局所决定的。企业须以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化要求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网络状分布的虚拟团队代替了固定的工作部门或职位,出现了跨职能、跨部门的虚拟团队。网络使主要承担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的中间管理层失去应有的作用而遭到精简。结果,企业中的较高职位减少了,使得传统的升迁途径减少了,导致职业发展中沿着组织层级向上攀升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知识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人们不再把追求高级管理职位作为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他们需要的是较大的自主权和工作弹性,以便发挥他们较高的生产能力。

因此在知识管理模式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企业员工的价值实现和价值观相应地改变了。研究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企业文化发展的新策略,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1.3.3.3 知识管理下企业文化的内涵

有许多的文献与研究,甚至于企业界人士,都认为企业文化是影响知识管理或知识共享成效的重大因素。企业共享知识的经验与知识管理的成功大部分与企业文化相关,所以成功的知识管理必须依赖文化、管理、组织层面上的配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企业文化"在知识管理的成效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在企业推行知识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企业不断调整变革自己的文化,以适应知识管理的推行,另一种是将知识管理的推行按照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来进行调整。

传统以“产品”为导向以及层级组织架构为管理特点所适应的是工业文化,以人为导向和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相对应的是知识文化,以两种文化方式是不同的。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方案时,首先要关注“文化变革”,透过适当的管理制度塑造出适合企业知识管理的文化,然而,也不能忽略了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如高级主管的支持、公司内部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设施、知识及成员本身的特质等,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项目是需要各因素间的相互配合。

然而究竟怎样的文化才是适合知识管理的呢?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内涵呢?这里通过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公司案例,研究这些公司在推行知识管理时,其企业文化的特色.将适应知识管理和知识导向的文化内涵总结为一个TOTAL模型,即信任(Trust)、开放(Open-ness)、团队(Teamwork)、行动(Action)、学习(Learning)。

A信任的文化

信任不仅是要求管理者信任员工为企业最大利益而工作,而且要求管理者在工作过程中获得员工的信任。随着业务的发展,员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不断得到提高,并且达到一定的自由度。

知识管理的成功是要注意到它内在的精神,若只是一味模仿、移植别人(竞争者)既有的制度,知识管理是不会成功的,学到的也只是显性知识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哲学、价值及无形的核心能力并未学到,所以企业必须要能支持、创造出信任的环境,有开放的沟通及赋权给员工,建立起合作、互相学习的文化,人们喜欢合作的工作安排,可以从团队合作中获得满意。

B开放的文化

建立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基础上,开放使得员工觉得更加舒畅,人们相信他们的信任将不会被打破。不同层级的组织之间开放的沟通渠道,更进一步鼓励知识共享。信任和适当的报酬能够激励员工贡献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C 团队协作的文化

管理者能通过作为一个团队的一员来建立信任。在团队协作的条件下,有需要时提供帮忙是必要的,这不应被视为仅仅给一个命令或强加约束。开放和信任结合,团队工作就成为企业的一个强大武器,而且不容易被竞争者模仿。这些共同利益可能非正式地已经存在,但是他们需要正式地确认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利用现存的小组或工作团队会是一个好出发点。

D 行动与创新的文化

由于多数的人都视知识为权力的来源,而且传统上,奖励大多是提供给有表现的个人,造成员工将自己的创新意见视为自己的资源,而不愿与他人共享。因此,企业必须提供知识创造与共享的奖励与诱导,支持员工从事知识创新的工作,使员工有时间去做知识管理,提供员工足够的资源,如技术工具、指导或专业的技术。另外,公司的主管们也必须愿意接受新观念与新事物,且愿意承担员工创新的风险,如此才能鼓励员工具备承担风险、当机立断的胆识,而员工也会因此而比较主动地提供工作意见及创意。

E 学习的文化

在研究知识工作者的学习时,发现企业文化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所以企业在推行知识管理时,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习的文化,另外,如果企业文化是不允许有多元意见的话,则会降低员工们的学习机会,反之,在一个奖励知识传播、开放且诚实的环境,则学习机会较高。而如果企业想要有一个创新的文化时,则企业必须接受员工的失误,鼓励员工多尝试,不要有错就责备,须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才有创新的文化。因此,如果企业可以建立起一种学习变化的文化,将变化视为是好的,可以避免未来不可预知的冲击,强调启发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式的教育,则比较会有知识创新产生的可能。

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组织内成员共享的价值、信念和实践,它根源于企业的核心价值,并反映在企业的许多方面,如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价值(ValLIeS)、哲学(Philos—ophy)。因此,一个有知识共享文化的企业,成员们会将共享观念和见解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非被迫去执行,他们也会期望及假设其他成员会去共享。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种信赖共享的文化,使公司员工间都会彼此主动地共享工作经验,而且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知识共享的文化,亦可以鼓励员工学习他人的知识。

1.3.4优秀企业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优秀企业文化?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个性的,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实质上也就是企业领导者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另一个是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通常,企业家的精神个性与企业的组织个性是有机融合的,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往往是指创业者的精神个性。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就犹如人之于个性一样。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能充分体现这两种个性,那么,这种文化就很难说是优秀的。因此,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是基于企业家精神个性和企业组织个性的,才有可能成为优秀。但也并不等于个性的企业文化必定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显而易见,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充分体现对其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功能。但是,人们通常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事实上,这只是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果而非原因。因此,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只能设法让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以达到提升经营业绩的目的。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进一步说,它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或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企业,怎么能获得顾客的忠诚、投资者和供应商的信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敬,而这样的企业又怎能成功和持续发展?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换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人性。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背离了人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一种缺乏包容性的文化,一种不可能被员工、被消费者、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文化。可以说,尊重人性是所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倘若把优秀的企业文化比喻为一座大厦的话,那么,尊重人性就是其最底层的基础。尽管很难看出它的实际价值,但如果我们从足够长的时间跨度上和经历风雨(危机)的角度来审视它的话,它的价值就显得无比重要和不可替代。

上述四个标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找出企业家的精神个性和企业的组织个性,然后与战略对接,最后从商业准则和人性层面上进行完善和提升。

优秀企业文化与学习型企业的关系。就我们企业,学习的目的在于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世界顶尖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一个企业仅仅企业家肯学习无法形成竞争力,只有当整个组织具有很强的学习力时,企业才能非常的辉煌”,又如达尔文所说:“在剧烈变动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灵活的。”企业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要想在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及时体察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引进新的管理思想,学习新技能,根据市场变化随时更新生产经营和服务模式,成为学习型企业。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因为业绩最佳、生命力最强和最具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灵上获得了幸福的满足。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是不断学习进取的时代,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管理核心向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经济全球化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的“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的思想将进一步得到证实。只有当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更好,并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或竞争型企业文化,使之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又是文化管理和文化致富时代。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型企业的灵魂。美国GE认证公司杰克·韦尔奇认为:“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人才从哪里来?人才从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学习中来,靠优秀企业文化引领出来。优秀企业文化不仅倡导建设“学习型组织",制定长远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引导员工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价值,而且在企业内部注重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和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才能与“狼”共舞。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将从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的现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能源和粮食危机带给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拯救世界的博弈谬论、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战术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相信是你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本重要参考文献,也必将给关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
  • 一番求索志难移

    一番求索志难移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10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这三年中,厉以宁先生仍著述不断,成果迭出。本书为厉以宁先生自选2008~2010年期间研究成果,共计32篇,包括发表的论文和公开演讲。内容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经济改革的回顾和发展方式转变等专题,均为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文集字字见真,实实在在关注经济民生,洞察世事变化,回顾发展历史看新经济转变,深刻剖析中国经济发展之问题所在,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本质及解决方案呈于众前。
  •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

    《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读懂中国模式》讲的是一个中国如何在世界体系中改变自身地位的故事。《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对中国发展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要素篇、科教篇、制度篇、前景篇;又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10大秘密进行揭秘,体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为中国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崛起的10大秘密:读懂中国模式》读者对象:22-35岁之间对财政、金融感兴趣的读者;35岁以上的成熟读者居多。
  • 在国家利益之间

    在国家利益之间

    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探研”研究成果,对“二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时期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特点及内容,并对美国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的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动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尤其是对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展援助政策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美国发展援助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看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适合公职人员,政治、经济、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学生及时政爱好者阅读。
  •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的市场化改革

    基础设施产业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时,如何处理竞争与自然垄断的矛盾?本书基于沉淀成本理论和补偿理论,提出必须先依据沉淀成本的规模与沉淀的程度,区分哪些环节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性,哪些环节自然垄断性已经弱化,并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制度。
热门推荐
  • 江湖不再

    江湖不再

    江湖?修真?不过是伪修真。好人?坏人?只为利益而在。善良?邪恶?不过因人而异。事实?假象?一切谁来说法。
  •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我欲成神之百美图

    昔日唐伯虎作八美图,其怨灵归附天少龙玉之中。天少以画入世,挣扎在官与黑的边缘。天少一直坚信,所谓神只是愚昧世人的谎言,如果真的要强加一个神的存在,那么就让我来成为你们的神吧。
  • 玄辰传说之皇子修仙记

    玄辰传说之皇子修仙记

    一名皇子在国破家亡之际,无意间激发了祖先留下的传送符。从此踏上修仙旅途,创造了一个个修仙神话,最终傲视天地。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 翩翩公子公孙昭

    翩翩公子公孙昭

    公孙昭是云霄山庄的少庄主,俊美不凡,晓天文,知地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做生意是把好手,论武功是盖世无双,你问他会什么?他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你问他不会什么他还真不知道。什么,什么?医术,在他手里还没救不活的人。无意中被被劫进了山寨,寨主见他相貌堂堂,又治好了自己的顽疾,非要把他配给自家女儿为夫。公孙昭是一百个不愿意,可谁知这位小姐更不愿意,还骂他小白脸,这可气坏了公孙昭。你知道我是谁吗?我还非娶你不可了。
  • 英雄联盟之最强弃少

    英雄联盟之最强弃少

    他,LOL创始人之一,集万千华丽于一身,然而,一场惊人的变故,他失去了所有!
  • 狼谋

    狼谋

    绵远河东岸有一道飘逸脱尘的微型山脉,家家炊烟惹燕,处处竹篁啼莺,步步清幽,步步雅静,松柏苍翠欲滴,山花烂漫溢香。相传明末曾有朝中大员赵祥为避魏忠贤乱不远万里来到蜀中,看中了此山,便携带家眷重宝在山脉中隆起如屋脊深陷如瓮缸的地方隐居了下来,后来又埋骨这里。
  • 邪魅总裁:你是我的猫

    邪魅总裁:你是我的猫

    “我的第一次,刚刚给了一个陌生男人。”她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傲然宣告。回应她的,是狠狠一记耳光。他崩溃嘶吼,“陶织星,这就是你报复的手段吗?”她笑魇依旧,“没错!”……他爱她,却以恨为名,不停的伤害她。残忍的当着她的面,与别的女人上演激情戏码。她小心的守护着自己的心,他越是伤害,她越是冷漠,最后,她华丽反击,冲进某私人会所公开拍卖自己的初夜,她知道,这是惩罚他的最好方式!比狠,她陶织星不输任何人!……原本以为,她与那个陌生男人不会再有任何交集,可那家伙竟理所当然的视她为所有物,只要与“陶织星”这个名字沾边的,他该死的通通都要霸占!谁都不曾想到,这个残忍如死神般的男人,宠起一个女人,会如此疯狂……
  • 时光莫陌

    时光莫陌

    当时光渐渐陌生,记忆中是否还有你,我,他.人生只若如初见,初见时的相遇,如在时光的深处泛出一朵花的清香,我想用这本书,来弥补自己的童年,我很感谢上苍给我敏锐的指尖,正如郭敬明所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没有欢笑的青春不完整,没有眼泪的青春更是一种残缺,既然注定了要哭要笑,那就让它来吧我随风歌唱,扬帆远航.
  • 暮霭沉成香屑

    暮霭沉成香屑

    一个是家道中落的官家小姐;一个是心狠手辣的商户巨贾。这两人却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