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4000000004

第4章 将相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3)

魏胜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人。少应募为弓箭手,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31年)七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300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八月初,又“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金守将高文富(多)闭城门拒守,魏胜在城外多树旗帜、举烟火,魏胜率部众攻上城头,民众又开城门,魏胜遂占领海州,附近各县也纷纷归降。南宋随后任命魏胜为统制忠义军马。魏胜又一度出兵攻入沂州。同年十月,金军围攻海州,浙西副总管李宝率水师登陆击退金兵,魏胜被任为海州知州。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魏胜升任山东忠义军都统制,仍兼海州知州,金军又围攻海州,金帝完颜亮被杀于扬州后,金军撤围退兵。

隆兴元年(1163年),枢密使兼都督张浚派贾和仲任山东、河北路招抚使,置司海州。魏胜被诬告,因而改任京东路副总管、都督府统制,驻扎建康府。不久,张浚得知魏胜被贾和仲诬陷,恢复魏胜旧职重回海州。隆兴二年,因宋金议和,改命魏胜为楚州知州,专守楚州西南的清河口,淮东安抚使刘宝守楚州。金将徒单克宁进攻魏胜于淮阴东十八里口,“魏胜取敝舟凿其底,贯以大木列植水中,别以船载巨石贯以铁锁,沉之水底,以塞十八里口及淮渡舟路”。魏胜抗击金军,“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军又增派援军,魏胜全力抗战,并向李宝求援,李“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发一兵”,魏胜援绝箭尽,仍依土岗列阵,坚苦抗击,以步兵列前,骑兵殿后,魏胜中箭落马而死,终年45岁。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魏胜生前只是中级武官,战功亦仅是攻占海州,血战淮阴,完全不能和独当一面、战功显赫的许多大将相比,甚至不及众多的中级武将。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这不仅因为魏胜忠心报国、战死疆场,更因为他是“山东忠义之冠”,代表着抗金阵营中的忠义军这支重要抗金力量。

张宪

张宪(?~1142年),岳飞心腹将领。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托给张宪照管。绍兴元年,岳飞奉命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时,统领张宪以兵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同年十二月,岳飞任神武副军都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曹成自道州(今湖南道县)南下贺州(今广西贺县),并以兵扼守莫邪关(今地不详),前军统制张宪率部攻关,军士郭进与旗头奋勇登关,张宪遂攻占关城。曹成又率残部奔窜连州(今广东连县),岳飞“遂遣本司统制官张宪追赶掩杀,收复连州”,曹成在岳飞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曹成部将“郝政率众走沅州,首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郝政(晸)降于张宪。曹成部将杨再兴,在莫邪关战役中,杀死岳飞部将韩顺夫;张宪率军追杀时,杨再兴又杀岳飞之弟岳翻。此时,再次被张宪追杀,杨再兴无路可逃,跳入深涧中,“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杨再兴后成为岳飞部下勇将。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诏镇压虔州、吉州地区农民起义,“分遣统领官张宪取一路,王贵取一路”,并“躬亲统率军马取一路,约期会合迎敌”。四月,张宪与王贵攻击起义军彭友、李满所部,彭友、李满被俘,虔、吉地区起义被平定。同年九月,张宪进官武略大夫、吉州刺史,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出兵攻取被伪齐占领的襄、邓六郡。张宪先在牛皋、岳云的助攻下,攻占随州,生俘伪齐知州王嵩。张宪又与王万、董先收复邓州;大败伪齐及金兵于唐州北,又收复唐州。在岳飞收复襄、邓六郡中,张宪也立了重大战功。同年冬,金与伪齐联军入侵两淮,进攻庐州,岳飞派张宪、牛皋救庐州,击退联军。

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旧部划归岳飞统辖,因张浚、秦桧的反对而作罢。岳飞气愤之下,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张宪作为岳飞的心腹,临时代理管理军中事务。绍兴八年正月,伪齐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兵,胁持知州刘永寿携军民降宋,岳飞也派张宪等前往受降。

绍兴十年夏,刘锜据顺昌抗击金军,岳飞奉诏救援,即派张宪与姚政率兵赴援,张宪等赶到时金军已败退。张宪遂转而折向西北,袭取蔡州;大败韩常所部金军,占领颍昌,东进再攻占淮宁府。杨再兴抗击金兵于小商桥,激战阵亡后,张宪领援兵继至,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张宪率徐庆等将领,又大败金兵于临颍东北。张宪在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张宪改任鄂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九月,在秦桧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作为岳飞爱将的张宪首当其冲。当时张宪离开鄂州正前往镇江的枢密行府向枢密使张俊报告事务,前军副统制王俊受枢密使张俊指使,即向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当张宪到达镇江随即被逮捕入狱。虽然枢密行府属吏王应求向张俊说明枢密院无权进行审案,但张俊“不听,亲行鞫炼……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但张俊诬称张宪收到岳云书信,命张宪设法使岳飞回军主持军务。张宪被械赴行在临安,下大理寺狱。同年十二月,当岳飞被赐死时,张宪与岳云被处斩刑,家属发配往岭外居住,家产被籍没。

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张宪家属与岳飞家属同时允许任便居住。乾道元年(1165年),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官衔,四子也各补官,张宪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嘉泰四年(1204年),张宪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年)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权(代理)队将。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及河北起义军立功,累转忠训郎,已是入品的低级武官,任权泾原第十一正将。靖康元年(1126年),吴玠率军打败进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的西夏军,升任泾原路第十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吴玠击败进犯的金军于青(清)溪岭(今甘肃泾川西南),升任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十一月,吴玠又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随后又镇压史斌于鸣犊镇(今西安东南),以功升右武大夫,已成为中级武官。建炎三年,张浚“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十一月,张浚到达秦州,升吴玠为泾原路统制。

建炎四年(1130年)初,吴玠又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一路的副统兵官。金军西路主帅完颜娄室侵占长安后,派副帅撒离喝率军向西北进犯麻亭镇(今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抗击于彭原店(一作自原店、白原),曲端则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等与金军恶战,初战告捷,在金军再次攻击下,吴玠所部前军稍有退却,曲端不但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又退走。彭原店之战,被列为“建炎三大战”之一。“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战也……独曲端与罗索(娄室)战于白原”,但也战败。又称:“白原之败,其(曲端)气已沮”。其实,曲端并没有直接参加或指挥作战,可能只是听到部下报告此战的激烈情况,即被吓破了胆,反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不久,张浚即升吴玠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张浚想牵制南犯江、淮的东路金军主力宗弼所部,以避免金军再次渡江南下危及南宋政权,决策在西北发动攻势。金军宗弼随后奉令自六合率部赶往陕西,以支援西路金军。八月,吴玠升为权永兴军路经略司公事,后收复长安。九月,宋金“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吴玠收散兵退保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东的和尚原,积粟列栅,训练士卒,死守以扼入蜀通道。

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军东路从凤翔西上,西路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吴玠士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轮番作战、休息,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步战,连战三天,金军战败后退往西南的黄牛堡,又遇大风雨雹,被迫退走。东路金军正在攻打箭笞关(今陕西千阳南),吴玠又派兵击败东路金军,金军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败,吴玠以功升陕西诸路都统制。同年十月,金军主帅宗弼(兀朮)率金兵数万,“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吴玠命诸将造劲弓强弩,轮番发射,号“驻队矢”,箭射如雨。宗弼所部“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宗弼“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和尚原之战,后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建节,授镇西军节度使。

绍兴二年,吴玠兼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次年正月,金朝和伪齐联军攻陷金州(今陕西安康),利州路经略使刘子羽退守饶风关(今石泉西),并向吴玠求援,吴玠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一日夜驱驰300里,赶到饶风关抗击金兵,激战六昼夜,后因叛徒引金军从小路出关后,吴玠战败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金军占领兴元(今汉中)。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河池南仙人关,在关右筑垒以守。绍兴四年二月,金军主帅宗弼、撒离喝及伪齐刘夔率军10万攻仙人关,激战数日,金军败退,仙人关之战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由地方军“四川宣抚司军”首次被编为朝廷直属的主力部队,编为行营右护军,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此后,川陕边境宋金双方大体都以守为主,相对平静。

绍兴八年十二月,宋金第一次议和。九年(1139年)正月,吴玠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随后又升任四川宣抚使。六月,吴玠病死于仙人关,终年47岁,后谥武安。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为涪王。吴玠五子,长子吴拱随父从军,吴玠死时吴拱在右护军,但官职不高。川蜀地区除吴玠外,主要将领是后来被称为“蜀中三大将”的吴玠弟吴玠与郭浩、杨政。

杨政

杨政(1098年~1157年),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北宋末从军,南宋初成为吴玠部属。绍兴元年五月,金军攻箭笞关,吴玠派杨政击败金军,以功升右武大夫,成为中级武官。和尚原之战中杨政再次建功,虽家属仍在金占领区,仍然受到吴玠的信任,成为吴玠的爱将。绍兴二年初,任知方山原(今陕西陇县西南),击败来犯的金军,升兼凤州(今凤县东北)知州。绍兴三年,先后参与铙风关、仙人关战役,以功升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今属甘肃)知府、同统制关外军马、兼节制成、凤、兴州(今略阳)。绍兴五年春,金军渡淮南犯,吴玠为配合南宋东南抗金战争,派杨政、吴璘出兵北上,攻占秦州,又击败金援军,升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环庆、利州路安抚使。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和议,次年,金以陕西地归宋,杨政才得以迎取家属。同年六月,吴玠死后,杨政改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临洮)知州、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地位渐与吴璘相近。十年三月,杨政改任兴元知府。同年五月,金军破坏和约渡黄河西上,占领陕西大片地区,杨政率军于凤翔府城南寨及宝鸡击败金军;又与吴璘联合抗击金军于凤翔府地区,“凤翔之捷,(杨)政奋不顾身,功效显著”,因而建节,领武当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

绍兴十一年末,宋金“绍兴和议”后,杨政仍任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都统制司置于兴元府,杨政又兼兴元知府、利州路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中部。绍兴十四年九月,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杨政改兼利州东路安抚使,也置司兴元府。绍兴十八年五月,撤销四川宣抚使司,杨政所部改称“兴元府御前诸军”,杨政任都统制。绍兴二十一年,杨政因已建节十年,以守边安静,武阶官进为最高的太尉。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死,终年60岁,后谥襄毅。

吴拱

吴拱(?~1176年),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前夕,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已是中级武官,后任右护军后部(右护军下分部,相当于其他护军下的军)军官。绍兴十七年,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后,吴拱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当金准备侵宋时,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任襄阳知府,从此脱离西部防线。吴拱后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成闵、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并称为三大帅,吴拱的地位已近似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同年十二月,金军以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军船队惊慌失措,其余宋军乘势进攻,金军战败退走。茨湖之战后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拱所部在忠义军的配合下又攻占邓州,继又派兵攻克汝州。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吴拱更进屯南阳,又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领的蔡州(今汝南),击败企图重占蔡州的金军。金军继续大举围攻蔡州时,吴拱又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3万往援,于确山(今属河南)击败南下的金军,赵樽得以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也率部归襄阳。继成闵、李显忠之后,同年六月,以赏茨湖之功的名义,“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时复与北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情形有些类似于”绍兴和议前撤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宣抚使司,所不同的是并未收他们的兵权。

乾道五年(1167年),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年)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字唐卿,吴玠弟。北宋末从军。建炎二年(1128年)从吴玠镇压史斌,以功升永兴军路书写机宜文字。建炎三年十一月,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以未入品的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后随兄吴玠参加“富平之战”。绍兴元年五月,击败金军第一次进攻和尚原的战斗,已以功屡迁为秦凤路兵马都钤辖、统制和尚原军马,成为中级武官。十月,参与“和尚原之战”,吴璘以功升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绍兴三年,又以凤翔抗金战功升秦州知州、兼节制阶、文州军马。绍兴四年三月,参与“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以功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甘肃临洮)知州、统制关外军马,仍节制阶、文州军马。

绍兴五年十二月,吴玠所部编为右护军,吴璘任统制。绍兴七年,升兼陕西诸路都统制。行营护军常例不设都统制,右护军由四川宣抚使吴玠直接统辖。绍兴九年春,吴玠病重,无力统辖军队,任命吴璘为都统制以统辖右护军。六月,吴玠病死,吴璘遂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当时宋金议和,金归还陕西,吴璘兼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秦州知州,吴璘认为此次和议不稳固,为防金朝反复无常,只以牙校三队前往秦州,主力仍固守原地。次年五月,金毁约攻入陕西,占领永兴军等地,右护军近一半因出戍而被隔绝在陕北,吴璘被任命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以统领陕西宋军抗金。六月,几乎与东线刘锜保卫顺昌之战的同时,吴璘与杨政、郭浩等与西线金军主将撤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宋军攻占扶风,又大败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九月,吴璘以功建节,领镇西军节度使。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又攻占秦州,大败金兵于秦州北的剡家湾,收复陕北一些州县,声振关中,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吴璘奉命退兵,新复诸地重又划归金朝。

绍兴十二年,吴璘改任阶、成、岷、凤州经略使,屯驻兴州(今略阳)。绍兴十四年,划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吴璘任利州西路安抚使,置司兴州。绍兴十七年,行营护军中仅存的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吴璘任都统制,兼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时和议方坚,王(吴璘)独严备,日为敌至之虞”。绍兴二十一年,升太尉。绍兴二十六年,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职务官称因而也改为“领兴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判兴州。渡江以来,未有使相为都统制者……故改命之”。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面对金帝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的形势,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州。九月,金军游骑侵扰四川边境,有病在身的吴璘随即乘肩舆上仙人关,准备抗击大举进犯的金军。十月,吴璘又兼领陕西、河东招讨使,因病回兴州,由于形势严峻,只得再次扶病上仙人关指挥抗金战争,吴璘部将们先后攻占陇州(今甘肃陇县)、洮州(今临潭)、兰州、原州(今临泾)等大片地区,吴璘也数次亲临前线督战。南宋东西两线依靠年老有病的刘锜和吴璘指挥作战。同年十二月“诏吴璘班师……(吴璘)知朝论主和,于是弃德顺军,仓卒引退,金乘其后,正兵三万,得还者璘仅七千人,偏裨将佐所存无几”。乾道元年(1165年)五月,吴璘升太傅,封新安郡王,仍任四川宣抚使,改为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次年八月,又改为判兴州。乾道三年(1167年)四月,再任光元府知府,兼利州路安抚使。五月,吴璘病死,终年66岁,追封信王,谥武顺。

吴挺

吴挺(1138年~1193年),字仲烈,吴璘子,随父从军。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时任兴州驻札御前中军第一正将的吴挺,在宋高宗召见后,升任“两浙东路兵马都监兼御前祗应”,留在首都“行在所”临安任职。

绍兴二十九年,回川任添差利州路兵马钤辖,次年任利州东路兴元府御前诸军前军同统制,后改任利州西路兴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兼主管中军军马。在绍兴三十一年的抗金战争中,参与收复西北三路的战斗,后任兴州御前诸军中军统制、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孝宗乾道中,吴挺又回到首都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乾道八年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自吴玠、吴璘先后统率蜀兵达二十多年之久,绍兴末吴璘病重时,有人多次提出将吴璘之子、鄂州诸军都统制吴拱调回四川接替吴璘,由于许多人反对四川军权形成吴氏世袭的状况,而没有回四川任职。淳熙元年(1178年),吴挺建节,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吴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权。淳熙五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春,久病的吴挺请求致仕,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即已病死,终年56岁,后谥武穆。

吴曦

吴曦(1162年~1207年),吴挺子。淳熙五年随父吴挺到首都临安后被留在首都任职;淳熙十二年(1186年),作为副使随章森出使金朝。绍熙四年吴挺死时,吴曦正在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任上。庆元元年(1195年)元月,升任建康都统制,后任殿前都指挥使,庆元六年春,建节领昭信军节度使,又升太尉。南宋皇帝对吴氏世握兵权存有戒心:“吴氏世职西陲,威行四蜀,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所以为虑者甚远。”而吴璘之子吴挺、孙吴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权,吴挺是在宋孝宗准备攻金的思想指导下,才被放回川任兴州都统制。当吴曦“久蓄归蜀之志,朝廷不许”之时,适“会韩侂胄谋开边”,收复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勋,吴曦“因附侂胄求还蜀”。嘉泰元年(1201年)七月,也是在南宋准备攻金的背景下,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都统制兼兴州知州。

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三月,程松任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元府,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置司河池;四月,吴曦又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南宋攻金战争已非正式开始,吴曦也派兵进攻金秦州地区;五月,南宋正式宣布进攻金朝。金章宗面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决定争取吴曦降金,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完颜纲在行军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遂至吴氏祖居地水洛城(今庄琅),“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招降诏书中向吴曦明确表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赵)构故事(指绍兴和议)。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曦得诏意动”。同年十一月,宋军几乎全线溃败;十二月,吴曦降金,据兴州自称蜀王,金封吴曦为蜀国王,金章宗对诱降吴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称“吴曦之降朕所经略”。次年二月,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冲入伪王宫杀死吴曦。吴曦终年46岁。

韩侂胄

韩侂胄(1152年~1207年),字节夫,北宋宰相韩琦曾孙。祖父韩嘉彦,元祐四年(1089年),娶哲宗姊温国长公主(神宗第三女);父亲韩诚,于绍兴初年娶高宗吴皇后(后定策立宁宗)妹;自己又娶吴皇后的侄女,还是光宗次子赵扩(后为宁宗)夫人(后为皇后)韩氏的叔祖父,世代为皇亲国戚。韩侂胄以父任入官,孝宗末,官至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

宁宗之立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宋孝宗传位给“英武类己”的太子赵悙,是为宋光宗,但光宗被李皇后控制。绍熙二年,光宗宠妃被李皇后杀死,光宗受惊发病,朝政遂受制于李皇后,“自是政治日昏”。李皇后又离间光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即使孝宗生病,光宗也极少前往探视。绍熙五年(1194年)五月,宋孝宗病危,丞相留正等大臣,坚请光宗前往孝宗居处重华宫探望,仍被光宗拒绝;只允许其子嘉王赵扩探视祖父宋孝宗。六月初,孝宗病死,左丞相留正、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请光宗主持孝宗丧礼,仍被光宗以病拒绝,遂改由太皇太后(高宗皇后)吴氏代行祭奠礼。左丞相留正请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监国,主持孝宗丧礼,终丧以后仍由光宗主政,光宗如想退位,可由太子赵扩即位。而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则主张,不管光宗是否立赵扩为太子,请太皇太后直接主持,由嘉王赵扩即位为皇帝,迫使光宗退位。留正认为:“建储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难处。”留正等大臣三次奏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光宗才表示同意,但给留正的御批却只是:“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并不提及立太子之事。留正又一再奏请立太子,而付出的“封题稍异,(留)正不启封,付之内降房。七月庚申朔,(赵)汝愚辄启封,(留)正视牍尾,色忧,始密为去计”。此次御批内容虽不详,但显然不仅不立太子,也许还否定了此前“念欲退闲”的御批。第三天上朝时,留正装病跌倒在地,随即奏请致仕,不待批复,即乘肩舆出城以逃避。而赵汝愚立即利用光宗曾批出的御批“念欲退闲”,加紧进行宫廷政变活动,为要得到统率殿前司亲卫军的殿帅郭杲的武力支持,他先派中郎将范任(一作仲壬)去见郭杲,范任先以“时事艰难告之,不应;又以忠义动之,又不应”;范任不得已,只得屏人说明这是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的意见,但郭杲“又不应”。此时,适值工部尚书、宗室赵彦逾也因时势不安,去见赵汝愚,赵汝愚即向他说明要拥立嘉王赵扩,赵彦逾也很赞成。赵汝愚“遂请彦逾往见杲谕旨”,因赵彦逾曾有恩于郭杲,“彦逾急责之,杲许诺”。于是,左司郎中徐谊说:“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吴氏)命不可。而知閤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他的同乡知閤门事蔡必胜与韩侂胄同事,定计由他向蔡必胜说明此事,韩侂胄遂被引见给赵汝愚,赵汝愚即请他将策立嘉王赵扩为帝,迫光宗退位的事,设法请太皇太后吴氏下旨。韩侂胄与慈福宫(吴氏居住)的内侍张宗尹等关系密切,遂通过张宗尹先后两次奏请,但吴太后都未同意,又通过重华宫(孝宗、谢后居所)内侍关礼哭请后,吴太后终于同意,郭杲连夜进行军事布置以防不测。次日(七月初五),吴太后在孝宗灵前垂帘,主持了嘉王赵扩(宁宗)的即位事宜。

赵汝愚策划的这次宫廷政变,主要是通过韩侂胄、赵彦逾才能完成的,两人都希望以“定策”功晋升高官。但政变顺利完成后,赵汝愚竟对韩侂胄说:“吾宗室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韩侂胄只是落去阶官,由原先的遥郡防御使转为正任防御使,即是原先按阶官领取奉禄改为按防御使领取奉禄。赵汝愚又对赵彦逾说:“吾辈宗室,不当言功。”并被出为地方官,引起韩、赵两人的愤怨。赵汝愚排挤韩侂胄、赵彦逾的目的,是独占定策功勋。不久,即升为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丞相,而且是独相,韩侂胄才又微升为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他所说的宗室、外戚不当言功,完全是欺人之谈。赵汝愚执政后,随即引进并重用一批理学人士,而朱熹、彭龟年又先后攻击韩侂胄,两人虽被罢官,但韩侂胄也以升一官后免职,任宫观闲差,更加深了他对赵汝愚的怨恨。得意忘形的赵汝愚,竟然在此前后散布,自己曾经“梦孝宗授以汤鼎,背负白龙升天”,以此说明他扶持嘉王赵扩即位的先兆。这种说法极其勉强,因为在光宗即位之初,已有李皇“后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孝宗不许”之事③。如果将此解释成宋孝宗不同意嘉王赵扩即位登基,则宋孝宗向赵汝愚授鼎,应是另有含义,似乎更有道理。作为宋太宗长子、原嗣子汉王赵元佐的后裔,赵汝愚竟然“数谈梦兆”,到底用意何在?不能不引起作为宋太祖后裔的宋宁宗的疑虑。赵汝愚被“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唱引伪徒,谋为不轨,乘龙授鼎,假(借)梦为符”。庆元元年(1195年)二月,赵汝愚被罢相,出为福州知州,随即又被改授宫观闲职。同年十一月,又被贬往永州居住。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病死于贬途中。

开禧北伐

赵汝愚罢相后,韩侂胄升为保宁军节度使衔,虽仍是提举佑神观的宫观闲职,但通过向宋宁宗荐用其亲信等手段,掌握实权。由于不少理学人士上疏论救赵汝愚,理学人士朱熹、蔡元定等,遂不断受到贬窜。庆元三年二月,下诏:“自今权臣(指赵汝愚)、伪学(道学,即理学)之党,勿除在内差遣。”九月,又“诏监司、帅守荐举改官,勿用伪学之人”。十二月,再“诏省部籍伪学姓名”。庆元四年五月,下“诏禁伪学”,史称“庆元党禁”,以赵汝愚、朱熹等59人被列伪学逆党。

庆元二年七月,韩侂胄升为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四年五月,又加少傅;五年九月,又加少师、封平原郡王,但始终没有担任具体职务。嘉泰元年(1201年)十月,“以韩侂胄定策事迹付史馆”,表明韩侂胄的权势已巩固。次年二月,伪学党禁才被解除,列入党籍的人士逐渐恢复官职。此时,金朝北边的蒙古逐渐兴起,不断攻金。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1203年),金朝境内又不断发生小规模农民起义,金下诏加强镇压措施。“是冬,金国盗起,惧朝廷(宋)乘其隙,沿边聚粮增戍,且禁襄阳府榷场”,宋朝以为金兵将南侵,“朝廷闻其事,即起参政张岩帅淮东、枢密程松帅淮西……又起侍郎丘崈守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防海道;起大卿辛弃疾帅浙东”,全面进行防御。但南宋不久就知道真相,主战派终于看到攻金复仇的希望,有人就劝韩侂胄乘金内乱起兵攻金,收复中原以建盖世功勋,收复中原的舆论日益高涨。嘉泰四年,辛弃疾“入见,陈用兵之利,乞付之元老大臣”。不少官员也表示了相似的意见。同年二月,建韩世忠庙于镇江;五月,又追封岳飞为鄂王,为北伐中原制造舆论,鼓舞士气。韩侂胄终于从后台走上前台,开禧元年(1205年)七月,由万寿观使的宫观闲职,出任平章军国事,权位在丞相之上,并开始作出兵部署。同年十二月,在对待金使傲慢无礼的问题上,韩侂胄也采取了当年虞允文的态度,请宁宗回内宫,并让金使次年元旦朝见,以示对金不屈服。

开禧二年四月,全面进行北伐部署的同时,追夺奸臣秦桧的申王王爵,取消原谥的忠献,改赐恶谥(后谥谬丑),以表示否定对金乞和的旧国策。北伐战争也在陈孝庆收复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时,实际已经开始。五月初,陈孝庆又收复虹县(今安徽泗县),数日后即正式下诏伐金。韩侂胄主持的北伐,虽然遭到一些人反对,但确实燃起了主战派人士恢复中原的希望,不仅时年82岁的爱国诗人陆游写诗称颂:“日闻淮颍归王化,要使新民识太平。”即使前些时作为赵汝愚党羽而遭打击的章颖,也表上所撰《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传》,称颂宋宁宗“怒发冲冠,雄心抚剑”,他所撰写的《四将传》,在于“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几成功于今日”。但是,金朝还没有到内忧外患交织之时,韩侂胄北伐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攻金,选择攻金的时机也过早。东线战场上,虽然毕再遇迅速崛起,几乎是战无不胜,但宋军总的情况,却是败多胜少。更严重的是,由于韩侂胄当初用人不当,他寄以重望的西线主帅吴曦,被金招降。不但导致东西两线攻金计划的破灭,而且震动朝野,也动摇了韩侂胄北伐胜利的信心,遣使议和,但因金的无理要求而中断,战争继续进行。韩侂胄的一度动摇,助长了投降势力的气焰,在礼部侍郎史弥远的策划下,同年十一月,宋宁宗以御笔将韩侂胄罢平章军国事职事,与在外宫观。使得奸臣史弥远于次日,背着宋宁宗,指使夏震杀死韩侂胄的阴谋得逞。以致在韩侂胄死后的第二天,宋宁宗还下诏,“责为和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第三天又下诏“改送英德府安置”;又诏“侂胄除名勒停,送吉阳军安置”,直到第四天,才以韩侂胄已死,向宋宁宗报告。但史弥远仍不敢公开宣称是奉密旨杀死的。韩侂胄死后,被史弥远函首送金朝,并订立了宋金和议史上最为屈辱的嘉定和议。由于韩侂胄实际控制政权时期,曾实行“庆元党禁”,将理学定为伪学。所以,在韩侂胄的生前死后,一直受到理学人士的攻击,在他们所修的《国史》中,被称为奸臣。元代修撰《宋史》的理学人士,并将韩侂胄与卖国的秦桧,都列入《奸臣传》。但是金朝君臣对于韩侂胄却另有评价,据南宋史学家李心传记载:韩“侂胄首将入伪境,彼中台谏交章言,侂胄之忠于本国,乃诏谥为忠缪侯,以礼袝葬其祖魏公(韩琦)茔侧”。不论是评价,还是处理的方式,远比南宋朝廷和理学家们公允。

史弥远

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父史浩,绍兴十四年(1144年)进士,高宗朝官至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朝两任右相,封魏国公。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四月死,五月追封会稽郡王,十月谥文惠。史弥远擅权的嘉定十四年(1221年),追封为越王、改谥忠定。

谋杀韩侂胄

史弥远于淳熙六年(1179年)入官,十四年举进士。光宗时官至太常寺主簿,以奉养父史浩请祠,史浩死后守丧。从庆元二年(1196年)除丧服,出任八品小官大理司直,到开禧元年(1205年)初的近十年时间里,才升至六品的司封郎中。同年五月,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后,史弥远随即受到重用,到开禧三年三月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不但已封为男爵,而且已升为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的三品大员。

史弥远权位的迅速升迁,助长了他的政治野心。当韩侂胄支持重用的宋军西线主帅吴曦叛变降金的消息,于开禧三年二月传到南宋首都临安时,宋朝君臣对战胜金军,收复中原,已失去信心,韩侂胄的威望也因而严重受挫。韩侂胄于六月遣使议和,金方提出以韩侂胄首级作为议和的前提,这理所当然遭到韩侂胄的拒绝。史弥远的政治野心立即迅速膨胀,“乃建去凶之策,其议甚秘,人无知者”,决心设法杀死韩侂胄,取而代之。宋宁宗立皇后时,韩侂胄不支持立杨贵妃为后。杨贵妃在立为皇后以后,对韩侂胄怀恨在心。史弥远积极拉拢被杨皇后冒认为兄的杨次山,由杨次山向杨皇后提出,请她向宋宁宗提出罢免韩侂胄。史弥远又利用自己兼任资善堂翊善,蛊惑年仅16岁的宋宁宗嗣子,向宋宁宗“入奏:侂胄再启兵端,将不利于社稷”。杨皇后从旁赞之甚力,但宋宁宗不予理睬。显然想通过宋宁宗下诏罢免韩侂胄,是不可能的。史弥远决定绕过宋宁宗,由他和杨皇后伪造宋宁宗的御批密旨。参知政事钱象祖、李壁曾是韩侂胄党羽,见到密旨信以为真,转而投靠史弥远,当钱象祖想向宁宗奏明罢韩侂胄时,李壁怕消息泄漏给韩侂胄,钱象祖因而作罢。史弥远计划派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杀死韩侂胄,当夏震“初闻欲诛韩(侂胄),有难色,及视御批,则曰:‘君命也,震当效死’”。十一月初,韩侂胄被杀死于玉津园。当“临安府申侂胄已身故”,“帝不之信,越三日,帝犹谓其未死,盖是谋悉出中宫及次山等,帝初不知也”。

嘉定元年(1208年)三月,史弥远实际掌权,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九月签订宋金和议,史称“嘉定和议”,由金宋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由20万增为30万;另加“犒军银”300万两,这是以往和议中从来没有过的。对于这宋金议和史上最为屈辱的和议,引起朝野不满。“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指韩侂胄)之首,而吾亦曰可与;至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谨,曾无留难。”太学博士真德秀的这番话,可说是当时舆论的代表。史弥远的丑行,实是与秦桧不相上下。

矫诏立理宗

由于韩侂胄是被伪造的密旨杀死的,史弥远没能公开以此居为首功,只微升为礼部尚书,但已掌握实权。嘉定元年(1208年)正月,升为知枢密院事,六月,兼参知政事,十月升为右丞相。十一月,因母丧丁忧。嘉定二年五月,史弥远起复为右丞相,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独相擅权时期。当年协助史弥远杀害韩侂胄,对金乞降求和的卫国公,不久即被立为太子,嘉定十三年(1220年)死。次年,宋宁宗另立赵竑为皇子。赵竑对于史弥远的擅权跋扈十分不满,想在即位后远贬史弥远。但被史弥远安置在赵竑身边耳目所告发,史弥远就不时地在宋宁宗面前诽谤赵竑,以图废赵竑,另立他人为继承人,但未能得逞。于是在嘉定十六年,史弥远收买当时只是九品小官的国子学录郑清之,阴谋在宋宁宗去世时,废皇子赵竑而另立宗室赵昀(贵诚)为帝,为此派他兼任魏忠宪王府教授,作为赵贵诚的老师。郑清之后虽数次升官,但兼任赵昀老师之职不变。嘉定十七年八月,宋宁宗病重不能处理朝政时,史弥远加快了策划宫廷政变的步伐。同年闰八月,宋宁宗病死的当天黄昏,史弥远派人“夜召昀入宫,后尚不知也。弥远遣后兄子谷及石,以废立事白后,后不可,曰:‘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是夜,凡七往反,后终不听”。但杨谷等说明,史弥远已命殿帅夏震派兵看守皇宫及赵竑,如果不立赵昀为帝,“祸变必生,则杨氏无噍类矣”。杨皇后在沉思很久,权衡利害关系之后,被迫同意。史弥远便伪造宁宗遗诏,“遂矫诏废竑为济王,立昀为皇子,即帝位”。为了说明赵昀即位的“合法性”,史弥远宣称:宋宁宗在世的八月份,即已“诏以贵诚为皇子,改赐名昀”。赵昀即位,是为宋理宗。从此,宋太祖长子燕王赵德昭的后裔,取代了由宋孝宗开始的宋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后裔的帝位。

推崇理学

史弥远的降金乞和行为,使南宋军民十分不满。在嘉定和议签订的次年,赞同开禧北伐的军官罗日愿与殿前司、步军司军官杨明、张兴等,谋杀奸相史弥远未成,都被处死②。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发生了殿前司军官华岳谋杀史弥远事件。在开禧北伐时,华岳作为军事理论家(著有兵书《翠微南征录》等传世),以战略眼光指出,应待金朝破坏和议时攻金,不应在准备不足时主动北伐,因而受到韩侂胄的打击。但对史弥远的乞降求和更为不满,“谋去丞相史弥远……宁宗知其名,欲生之,弥远曰:‘是欲杀臣者’。竟杖死东市”。史弥远的降金乞和行为,也引起著名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愤慨。然而理学人士刘爚,在嘉定和议签订后不久,就向史弥远提出:“荐引诸贤”,表彰朱熹,为史弥远改善形象出谋划策,借史弥远之力以倡导理学。史弥远不仅随后即起用诸多理学人士,还在嘉定年间,对不符合赐谥条件的理学家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分别特赐谥号为文、元、纯、正、明,提高理学派的地位,争取理学人士的拥戴。在史弥远用阴谋手段,废除并杀害宋宁宗指定的继承人赵竑,并伪造宁宗遗诏,扶立宋理宗以后,宋理宗意外成为皇帝,甘心作傀儡,史弥远的形象因而更为丑陋。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对史弥远的所作所为深为不满,先后以“谤讪”、“诬诋”罪名,被落职闲居。但史弥远为改善其形象,仍继续推行扶持理学派,重用或起用理学派人士,并追赠朱熹太师官号,追封信国公爵位,表彰朱熹的《四书集注》。还追赐岳飞的谥号为忠武,企图以此掩盖他奸臣面目。

绍定六年(1233年)十月,史弥远病重,才将他的党羽郑清之升为右丞相,结束了他独相二十六年的历史。次日以病危致仕,授两镇节度使,封会稽郡王,数日后去世,追封卫王,谥忠献。所赐号与秦桧谥号相同的忠献,并非完全是偶然的巧合,也许是讨论谥号的礼官们,认为史弥远就是与秦桧属同一类人物,因为这在当时是士大夫们的某种共识。著名文学家刘克庄,在一年多以后的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给宋理宗的札子中,就公开将史弥远列为与秦桧一样的“小人”,指出“柄臣浊乱天下久矣……柄臣与其徒皆攫取陛下之富贵而去,而独留其大敝极坏之朝纲……小人恃智巧,君子恃天理、人心之正,而天与人又有时而不然,桧十九年、弥远二十六年而衍七十日,光(指司马光)九月,君子之难取必于天如此。”由于史弥远一直倡导理学,史弥远死后不久,理学又被确定为南宋官方的统治思想,宋末及元代一些理学人士对之心怀感激之情。在元代理学人士参与修撰的《宋史》中,史弥远不仅没有被列入《奸臣传》,而且在《史弥远传》中也竭力进行粉饰,阴谋杀害韩侂胄被写成侠肝义胆,违反宁宗遗志非法扶立理宗也被写得名正言顺,至于降金乞和则只字未提。对其罪恶,仅在传末用“废济王,非宁宗意……擅权用事,专任憸壬……用李知孝、梁成大等以为鹰犬,于是一时君子贬窜斥逐,不遗余力云”,数句贬语以终篇。

任得敬

任得敬(?~1170年),宋朝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通判。夏元德八年(1126年)九月,崇宗乾顺进攻西安州,任得敬率民献城降夏,乾顺命权知州事。大德三年(1137年),任得敬有女年十七,貌美,使其弟得聪饰以进献,乾顺纳为妃。又擢为静州防御使。任妃庄重寡言,待下宽厚有恩,与乾顺曹妃并居,相处融洽,乾顺对她十分喜爱。任得敬自此蓄意使其女立为皇后,常以货财贿赂朝中显贵及宗室掌权者,并买通了御史大夫芭里祖仁。为此芭里祖仁向乾顺上疏言立后事,疏中言:“古者天子娶后,藩国来媵,诸侯一娶九女。盖奉宗庙,广继嗣,阴教之职不可缺,中宫之位不可虚也。伏见陛下两妃并立,位号相夷,而无嫡以统之,则势必近争情,且生妒,岂所以防淫慝塞祸乱乎?今宜择簪绂名家,勋庸世族,素优才行,配合坤仪,庶儿上协神祇之心,下副臣民之望。”乾顺向众朝臣征询意见,都奉承说,门第才德谁也不及任妃。于是于大德四年(1138年)八月,乾顺命芭里祖仁持册立任妃为皇后。升任其父任得敬为静州都统军。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乾顺死,子仁孝继位。仁孝尊任后与生母曹妃并为太后。大庆元年(1140年)四月,夏国夏州统军萧合达据城叛乱,并联络辽朝旧部围攻灵州,又攻陷盐州,直接威胁都城兴庆府。合达遣人诱任得敬同叛,任得敬善待来人,尽得其虚实,乃向仁孝请兵讨伐夏州。十月,任得敬领兵至夏州,“阴为部署,外示闲暇”,麻痹敌人。一日凌晨,选精兵300突袭夏州,捕捉烽卒,继以骁骑5000疾驰入城,尽获萧合达妻孥,抚谕兵民,开仓赈给。又领兵进攻盐州,与从灵州赶来的合达相遇。任得敬挥众接战,萧合达兵败,北奔至黄河口不得渡,被斩首级。任得敬以功授以翔庆军都统军,封西平公。

大庆四年(1143年),西夏发生严重的饥荒与地震灾害。威州、静州、定州等地相继暴发部民起义。任得敬“遣官抚谕诸盗,宥其首恶,解散余党,诸乱渐平”。对恃险拒守抵抗的部族,乘夜发兵突袭其寨,擒其首领,安抚其族,诸州之乱遂平。任得敬为此居功自傲,在镇任意诛杀僚佐,不听谏劝。此时,任得敬已不甘心屈居州下,更图谋入朝参政。人庆四年(1147年)五月,得敬使人上表请求入觐,仁孝欲许,御史大夫热辣公济上疏阻止:“窃见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中书令濮王仁忠亦言其不可。任得敬又暗中令任太后授意朝臣为他说项,任太后慑于濮王仁忠的威严,从不敢在朝中提起此事。人庆五年(1148年)仁忠死,天盛元年(1149年)七月,任得敬以金宝珠玉贿赂宗室晋王察哥,请促成入朝事,在察哥的斡旋下,仁孝即令任得敬入朝为尚书令。晋王察哥权倾朝野,任得敬百般谄事,二人十分相投。此后,任得敬越来越受宠于仁孝。次年十月,仁孝又进封得敬为中书令。天盛八年(1156年)四月,晋王察哥死。九月,仁孝封任得敬任国相,大权独揽,无所顾忌;专横跋扈,结党营私,极力在朝中安插亲信。他安排其弟得仁为南院宣徽使,得聪为殿前太尉,得恭为兴庆府尹,侄纯忠为枢密副都丞旨。得聪、得恭二人倚势弄权,贿赂公行,秘书监王举弹劾他们,被罢了官。朝中大臣也多遭到排挤、打击和陷害。大臣蕃汉学教授斡道冲刚介梗直,因得罪任得敬,二十年不得志。御史中丞热辣公济因上疏参得敬,仁孝恐其被害,令致仕归里。任得敬的倒行逆施,连其女任太后也看不下去,“屡戒不听,日以盛满为忧”。

天盛十二年(1160年)三月,任得敬又进爵为楚王,出入仪从,俨然与仁孝相同。他已经不把仁孝放在眼里,对仁孝尊崇儒学十分厌恶。同年十月,任得敬上疏仁孝“请废学校”,疏称:“经国在乎节俭,化俗贵有权衡。我国介在戎夷,地瘠民贫,耕获甚少。今设多士以任其滥竽,糜廪禄以恣其冗食,所费何资乎?”“望陛下一切罢之。”仁孝不予采纳。任得敬欲谋篡权,首先进行分裂活动。天盛十七年(1165年)五月,他役使民夫10万大肆修建灵州城,以翔庆军监军司署为基础,营建新的西平宫殿。欲以仁孝安置瓜、沙一带,自己窃据灵、夏腹心之地。时逢盛夏溽暑,役夫劳累不堪,怨声载道。任得敬分裂夏国,采取各种方式试探金朝的态度。天盛十八年二月,任得敬以旧属夏国庄浪族之陇逋、庞拜二门违命作乱,向金朝告知将出兵讨灭,金世宗不许。十月,任得敬出兵袭击归附金朝的庄浪族吹折、密臧二族,并掳其人畜、财物。次年三月,夏国遣使贺金朝万春节,以得敬弟武功大夫任得仁为贺节使,意在了解金世宗对袭击庄浪族的反应。同年十二月,任得敬生病,仁孝遣使到金朝为任得敬请医治病。金世宗派医治愈后,仁孝遣谢恩使任得聪至金致谢,任得敬亦附表进礼物致谢。金世宗洞悉任得敬附表进物之意,对夏国使臣说:“得敬自有定分,岂宜紊越!”遂辞谢不受。任得敬已知金朝不可依靠,又于天盛二十年(1168年)五月,遣密使至四川,约宋宣抚使虞允文发兵夹攻西蕃以为己助。七月,任得敬再以帛书约四川出兵时,为夏兵所获,仁孝疑其有异,密献于金。任得敬的篡权计划已迫在眉睫,乾祐元年(1170年)四月,任太后死,任得敬已无所顾忌。五月,在任得敬的胁迫下,仁孝允许“分国之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与得敬自为国”,并遣左枢密使浪讹进忠、翰林学士焦景颜到金朝,为任得敬请求封册。焦景颜抗疏求罢行,仁孝不许。夏国使臣到金国,金世宗知仁孝为任得敬所迫,对夏使和朝中大臣说:“有国之主,岂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迫夺,非夏主本意。况夏国称藩已久,一旦迫于贼臣,朕为四海主,宁容此耶?若彼不能自正,则当以兵诛之,不可许也。”退还夏国贡物,赐仁孝诏书,诏书中称:“今兹请命,事颇靡常,未知措意之由来,续当遣使以询尔。”任得敬知封册不得,始有惧心,与弟任得仁、任得聪等密谋应变。仁孝此时恃金为助,也暗中聚兵,于乾祐元年(1170年)八月三十日,讨杀任得敬,诛其党羽。遣使到金朝奏报。次年十一月,在外驻镇的任得敬侄任纯忠,逃往金国北境,被当地部族杀死。外戚任得敬的阴谋彻底失败。

赖文政

赖文政起义1175年,湖北路茶农、茶贩,在赖文政领导下举行起义。在此以前,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茶贩,经常结成几百人到一千人的队伍,武装起来,贩运茶叶,以抵抗官府对贩茶的垄断。据说,茶贩的队伍常常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个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茶贩在江西、江东、湖南和湖北等路形成了一支独特的武装力量,被宋朝官府诬指为“茶盗”或“茶寇”,不断地和官军作斗争。1172到1173年,江西路茶军曾多次进攻江州和兴国军。1174年,湖北路茶军几千人进入湖南路潭州,遭到官军的镇压。但是,茶贩的反抗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次年四月,在赖文政领导下的茶贩和茶农的起义,终于爆发了。

赖文政领导的茶军自湖北起义,进而转入湖南、江西,多次打败官军。六月间,茶军进入吉州永新县禾山。宋朝派出官兵,又下诏号令地主武装出来镇压,“如能捕杀‘贼’首(指茶军首领)之人,每人捕获或杀‘贼’首一名,特补进武校尉,二人承信郎,三人承节郎,四人保义郎,五人成忠郎,各添差一次,五人以上取旨优异推恩”。南宋王朝企图用赏官的办法,号召地主镇压起义军。起义军到处打击官军、地主,节节获胜。宋朝又连续调派江州、鄂州的官军,会合赣州、吉州的兵将,聚集各地土军、弓手,共约万人。永新县山中的茶军,据说不过四百人。依靠山险,在丛林中往作战。庞大的官军始终不能战胜起义军。江南西路兵马副总管贾和仲因此被罢官,除名编管。起义军又自江西进入广东。

起义军出没山谷间,和当地人民有着广泛的联系。周必大向朝廷奏报说:当地居民把官军的动静都告给起义者,“故彼设伏而我不知,我设伏则彼引避”。官吏赵善括也说,百姓与起义军相通,“互相交结”。官军虽然曾经调集重兵进行镇压,但屡战屡败,将尉被杀几十人。官军到处强征粮草,迫使农民搬运,还偷鸡宰狗,甚至在“疑似”之间,残杀百姓,使百姓“惊惶相瞩”。官军对起义军的活动“诡秘莫测”,而官军的动静,起义军“毫发必知”。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起义者。力量弱小的起义军因而能够战胜貌似强大、失道寡助的官军。

七月间,南宋王朝任用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专力镇压茶贩起义军。赖文政部进入广东后,前锋出战不利,被迫转回江西。辛弃疾残酷地镇压起义者,并采取毒辣的手段,把赖文政引诱到江州后杀害了。一说,被杀者是另一人,赖文政得以逃脱。这个传说,当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赖文政的怀念。辛弃疾是力主抗金的诗人和勇士,但他残酷镇压起义,又充当了宋王朝的刽子手。

李接姜

李接姜是农民起义军首领。最终被镇压以失败而告终。

在陈峒起义失败前三四天,容州陆川县又爆发了弓手李接领导的农民起义。李接领导的起义军,在各处张贴榜文,宣布十年不收赋税,并打开官府和地主的仓库赈济贫苦农民,深受群众的拥护。蔡戡《定斋集》说李接“奋臂而起,啸聚数千人”。朱熹《语类》说:“从叛者如云”,贫苦农民纷纷参加起义。起义群众尊称李接为“李王”,骂官军是贼。起义军势力发展很快,初战就杀死南宋九州巡检使,随后陆续攻下广西路郁林、化、容、雷、高、贵六州八县,接连击败南宋派来镇压的军队。起义军英勇战斗了约半年之久,遭到官军的镇压。李接在静江府英勇牺牲。

姜大老起义1184年,姜大老领导的起义军在汀州一带起义,遭到福建路安抚提刑司赵汝愚的镇压。赵汝愚因此得到朝廷的奖赏,“特转一官”。姜大老起义,没有留下多少纪录,但直到1197年,官员们还向朝廷陈述:“向来陈峒、李金、赖文政、姜大老之徒”,“竟成大‘盗’,所过残灭”。想见姜大老起义,也和陈峒、李金、赖文政等起义一样,曾经发展成不小的规模,给予南宋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同类推荐
  • 刚柔兼济:刘秀

    刚柔兼济: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他才兼文武,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这样评价刘秀: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宰相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在这些被选的宰相中,有的直言敢谏,有的阿谀逢迎;有的胆识非凡,有的才识平庸;有的清廉刚正,有的卖官鬻爵;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世遗臭。
  • 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

    小闲事:恋爱中的鲁迅

    本书以《两地书》为蓝本,参考大量资料,以慧黠笔法讲述了鲁迅的恋爱故事。从“小鬼”苦闷中一封问询的信开始,与许广平情愫暗生。两人一起探讨出路,分享隐秘和艰难,互致慰藉与关爱,开始了相濡以沫的十年光阴。
  •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本书真实再现了皇太子的生活、皇太子的不同命运,皇太子与皇帝的关系、皇太子的最高权力到手前的政治斗争,透视中国王朝的政治特色。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热门推荐
  • 魔师帝尊

    魔师帝尊

    冥府势力日渐膨胀,密谋称霸仙神界,仙神界势力在佛门的带领下,顽强抵抗。为了打败冥府,佛门势力必须追寻那虚无缥缈的境界,为此创造了一个不应该出现的生命.....
  • 再见那些年,青春不落幕

    再见那些年,青春不落幕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来不及感谢是你给我勇气让我能做回我自己
  • 漫漫一千尘

    漫漫一千尘

    他出生于世代权贵豪门之家,是弋氏帝国集团唯一的继承人,他惊才风逸,才貌双绝,却因幼时家中变故导致性格孤僻,不喜与外人接触,他就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她是一名临近毕业的女大学生,由于一场奇遇让她找到一份新工作,从此便踏入爱的深渊。当他遇上她,他那颗孤独的心从此变得炙热,一次又一次的为她打破惯例;当她遇上他,她那颗自卑的心也感到慰藉……
  • 不朽神坛

    不朽神坛

    多兰科位面监狱,这是一个荒凉贫瘠的位面。关押着128位无数年来各个位面最穷凶极恶的罪犯。有吞噬整个世界的疯子,也有屠戮众神的叛逆。伊恩,一位被陷害打落神位的囚犯,而有一天,这群罪犯突然从监狱里逃了出来。我们的故事从起开始。
  • 网游之男神到我碗里来

    网游之男神到我碗里来

    这是一个学长大神偷心不成反被撩的故事。在古风巨制网游《天涯》的世界里,同一所学校的大一外语系系花樊音和大三全民男神顾时君狭路相逢。现实世界里没人知道樊音曾经是一个两百斤的大胖子,网络世界里也没人知道PK榜排名前十的高手樊音一年之前还是一个游戏小白……而让樊音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全是因为她的男神顾时君。因为别人说,配得上男神顾时君必须是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姿大美女,然后樊音为此下决心减肥,每天只吃两根胡萝卜……因为别人说男神最喜欢玩网游,所以她苦练男神固定队最缺的职业,熬夜刷男神最渴望的装备……最后樊音终于撩到了男神顾时君,并且发现一条真理: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就是预谋已久……
  • 无限幻想时代

    无限幻想时代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我只想写我所幻想的未来及故事。新人新书,多多包涵。
  • 闪婚蜜爱77日:老公,再战

    闪婚蜜爱77日:老公,再战

    “你上了本少爷,就要对本少爷负责!”深夜,他翻窗而入,强压在她的身上,上下其手。顾念熙无语,她不就是走错了房间吗?怎么就惹上他了。事后他夜夜翻窗入室,强欢无度,蚀骨夺身……“喂,你够了吗?”“还不够,甘之如饴。我总共欠你三百八十次……”他说:他第一次表现生涩,服务不够,所以,肉偿为代价,夜夜偿还……顾念熙头痛扶额,他唐氏集团首席,在外界人眼中,他是遥不可及的高贵人物,多少女人对他趋之若鹜,他偏偏死缠着她不放!
  • 驭夫:家有富贵妻

    驭夫:家有富贵妻

    她光芒四射,高调示人,得到皇上亲自赐婚,嫁给了她最欣赏的男人,得到的却是洞房花烛的冷漠以及妾侍的打压。门庭败落,妾侍上位,她郁郁而终,看尽人情冷暖。重生后,她会如何来过?
  • 都市至尊战神

    都市至尊战神

    他,曾经的王牌兵王,他被家族抛弃,他回来了。。。。
  • TF恋之星

    TF恋之星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我们在孤单的旅行,相遇是种奇迹,想懂得爱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