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4000000003

第3章 将相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2)

经营川陕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虞允文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抚使,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先后与京西制置使吴珙、荆南都统制李道会见于襄阳、四川宣抚使吴璘会见于河池,商讨攻金战略。他提出“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饷道省,至如两河,可传檄而定”的战略,上奏高宗,又申报于皇子、建王赵玮(孝宗)。吴璘遂出兵陕西,收复西北三路的十六州大片地区。六月,孝宗即位,副相史浩主张退守四川,虞允文前后凡上十五疏,力争不可弃陕西新复失地,但未被采纳。九月,虞允文因反对退兵而被罢为夔州知州。此时虞允文还上奏:“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若朝廷必欲弃新复之地……臣决不敢卖国为苟容之计”。而对于罢宣抚使职后,“尚付以夔之方面,感极涕零”。但力主放弃新收复西北三路地区的副相史浩,已于隆兴元年(1163年)正月升任右相兼枢密使,随即亲自代撰诏书给吴璘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已经患病的吴璘知道朝廷的意图,“已弃德顺,道为金人所邀,将士死者数万计”。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当年四月孝宗发动北伐战争时,东线虽取得胜利,但川陕有利的态势已经尽失,吴璘军因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不能共同出兵北伐,甚至失去了在西线牵制金军的作用。当虞允文随后朝见宋孝宗时,再次上奏论及当前形势,并指陈放弃西北三路十六州地区的利害关系,宋孝宗才知道被右相史浩的弃地策略所误,史浩随即于五月中旬被罢相降任地方官。五月下旬,“符离之战”,宋军溃退。六月,虞允文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再任兵部尚书并兼湖北、京西宣谕使;七月,改制置使,负责江汉防务。隆兴二年,左相汤思退以放弃宋军攻占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泗(今盱眙西北)四州地以求和,虞允文虽极力反对弃地议和,但四州地终于被放弃。虞允文改任平江知府。同年十月,金为迫宋再放弃攻占的商州、秦州等地,再次渡淮南下,十一月,左相汤思退因而被罢相,不久死于贬途中。主战的虞允文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但和议已定。

乾道元年(1165年)二月,左相陈康伯罢相后,宰相空缺,只有参知政事钱端礼主政。同年三月,虞允文又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成为两副相之一。首参钱端礼一心想升宰相,他因接受李宏所送玉带为吏部侍郎章服所弹劾,并诬称玉带经虞允文转送,事虽辨明,章服亦被罢官谪居汀州(今福建长汀),但虞允文仍罢官授宫观,回四川家乡闲居。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六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1.7万多人,岁省军费900万,核实民兵得2.3万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2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343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发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乾道五年(1169年),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乾道七年十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首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乾道八年二月,更改宰相官称,虞允文进为首任左丞相,仍兼任枢密使,后在用人问题上与宋孝宗意见相左,因而求辞相。但宋孝宗在抗金问题上,仍想依虞允文,曾对他说:“丙午(靖康元年,1126)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

九月,虞允文罢相,以少保、武安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宋孝宗希望虞允文按照绍兴三十二年提出的进军陕西,挥师东入河南的计划,宋孝宗则督师北上,预定某日会师河南。虞允文则吸收当年任川陕宣抚使时,被迫从已攻占西北三路十四州退兵的教训,提出:“异时戒内外不相应。”孝宗回答说:“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宋孝宗亲自到正殿,赐酒赋诗送行,并让虞允文在殿门乘马,持节度使仪仗出京城的特殊礼遇。虞允文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怀着光复中原的信念,立即上道,于乾道九年初抵川,设幕府于汉中。首先,适当增加军人的俸禄,使能养家以提将士的士气;养马户免其赋役,以增加养马数量;又听取大将秦琪的意见,改变兵力分散的状况,以使军势首尾相应。选拔将校,赏罚分明,积极备战。宋孝宗则以急不可待的心情,期望早日发动对金战争。乾道九年九、十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于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辞世,享年65岁,赠太傅,赐谥忠肃。

秦桧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宋劣迹昭著的投降派代表。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补密州教授,历任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犯,向宋朝索要大量财物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秦桧上书言金人狡诈,不可割三镇。钦宗命秦桧等二人为割地使,陪肃王到金营谈判。金兵北退,他行至燕地而回。金兵再次南犯,掳徽、钦二帝,谋立张邦昌伪政权,秦桧进状表示反对。靖康二年被俘至金,金主将他赐予皇弟挞懒。在挞懒处他又颇得信用。在金国,秦桧又上书金帅宗翰,倡言和议,故挞懒纵之使归宋,成为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代表人物。北宋末年任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为宋高宗赵构所宠信。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力主和议,坚持投降,实行向金称臣纳币政策,成为南宋高宗一朝的有名奸相。

倡言和议

秦桧出身在一个中小地主的家庭。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境)令,这在宋朝统治阶级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官。秦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疾速地飞黄腾达,因此做过乡村教师。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甚至牢骚满腹,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要求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不再靠束修自给,也就可以了。但自从中进士后,他就扶摇直上了。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进攻汴京(今河南开封),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尚能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剖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在宋徽宗,钦宗被俘后,女真贵族要宋朝遗臣推立张邦昌为傀儡,秦桧持反对态度,他认为张邦昌过去附会有权势者,干的是有损国家利益的事。而大宋江山倾危,人民苦不堪命,这尽管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但张邦昌是推卸不掉他的责任的。对此,人民群众痛恨他象痛恨仇敌似的,如果给他地盘,又让他主宰人民,那么,各地的英雄豪杰定会联合起采鞭责讨伐,张邦昌最后也成不了大金的重臣。一定非立张邦昌为帝,“则京师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师之宗子可灭,天下之宗子不可灭”。从秦桧提出对金的意见,割地问题上的主张以及反立张邦昌为帝来看,还没有发现他这时有投降活动的迹象。他的官位已提到了御史中丞,威权颇重了。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以秦桧反立张邦昌为借口,将他捉去,同去的还有他的妻子王氏及侍从等,这时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就致书金帅粘罕,与约和议,叫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秦桧还以厚礼贿赂粘罕,金太宗把秦桧送给他弟弟挞懒任用。从此,秦桧亦步亦趋地追随着挞懒,逐渐成为他的亲信。

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挞懒带兵进攻淮北重镇山阳(即楚州,今江苏淮安),命秦桧同行,为什么要秦桧同行呢?从挞懒的策略看,诱以和议,内外勾结,才能致南宋于亡国之境。这个“内”,只有秦桧可用。而秦桧卖身投靠女真贵族的面目,在南宋朝野还未彻底暴露,所以金统治者把秦桧作为合适的人选了。因此,秦桧南行前与妻子王氏密商计议,作了一番戏剧性表演。王氏故意大喊大叫说:“家父把我嫁给你,当时有资财二十万贯,要你我同甘苦。现在大金国信用你,你就把我丢在路上。”争吵不休,挞懒妻子一车婆听到了,就请王氏到家里问个究竟,王氏全告诉了。这一车婆又说给挞懒,于是也叫王氏以及侍从同秦桧南行。山阳城被攻陷后,金兵纷纷入城。秦桧等则登船而去,行到附近的涟水(今江苏涟水),被南宋水寨统领丁祀的巡逻兵抓住,井要杀他,秦桧说;“我是御史中丞秦桧。这里有没有秀才,应该知道我的姓名。”有个卖酒的王秀才,从不认识秦桧,但装作认得秦桧的样子,一见就作个大揖说,“中丞劳苦,回来不容易啊”大家以王秀才既然认识秦桧,就不杀他了,而以礼相待,后来把他们送到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秦桧南归后,自称是杀死监视他们的金兵夺船而来的。臣僚们随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孙傅,何粟、司马朴是同秦桧一起被俘的,为什么只有秦桧独回?从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到楚州二干八百里,要爬山涉水,难道路上没有碰上盘查询问,能杀死监守人员,一帆风顾地南归?就算是跟着金将挞懒军队甫下,金人有意放纵他,也要把他家眷作为人质扣留,为什么能与王氏偕行而南呢?这些疑问只有他的密友、宰相范宗尹和李回为他辩解,并竭力举荐他忠于赵家皇朝,但疑团并没有完全消除。

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年),中书舍人孙大鼎上书追述秦桧被女真贵族纵归南宋的事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大臣们在黑龙江柳林集会,担心宋朝复兴,宋朝臣赵鼎、张浚志在复仇,宋将韩世忠、吴阶知于兵事,这样既不可威取,又要看到结仇巳深,势难使南宋人民屈服,还是暗中先放纵为好,另在《金国南迁录》中记载,金国大臣考虑南宋复仇事,议及放纵秦桧归国,鲁王说,只有放宋臣先回,才能使他“顺我”。忠献王粘罕说,这件事在我心里已酝酿三年了。只有一个秦桧可用,我喜欢这个人。“置之军前,试之以事”,表面上虽然拒绝,而内心中经常能“委曲顺从”,秦桧始终主张“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策,今天如能放他回南宋,他必得志。就这样金人决定放秦桧南归,结果不出粘罕所料,秦桧回到临安就力主和议,窃踞相位,专权擅国,残杀抗金将领。其后,使南北对峙局势基本形成。

签订和约

南宋政府虽几次派代表与金朝谈判,但仍是一边防守,一边议和。而专与金人解仇议和,实际是从秦桧开始的。因为秦桧在金朝时,首倡和议,所以他南归后,就成为女真贵族的代理人。秦桧南归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组成的,如果照察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就等于南宋自毁长城,自己解除武装,表明对金放弃武力抵抗。秦桧奉送赵构的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致女真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忠朴过人”,得到他,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说“又得一佳士也”。秦桧得到赵构如此赏识,就迅速爬上了宰相宝座。被罢相伺机再起,与金国签订和约秦桧的两件“礼物”摆在赵构面前,又使他十分担心地“睡不着”。他不得不考虑,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我是北方人,该到哪里去呢?秦桧又说,有“二策”,即以河北人归还金国,中原人送给刘豫(他是南宋初年金统治者扶植的傀儡),当宰相几个月,这“二策”就可轰动天下。而赵构说,自己并没有听到什么震撼性的消息,大臣綦祟礼把赵构的这些意思通告朝廷内外。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秦桧的奸邪了。秦桧的主张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赵构出于自身的利害,又慑于抗战派和人民抗金、反对议和的形势,不得不罢去秦桧宰相的职务。后来证实,金朝使节到南宋,要求全部送还北方人,恰与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相吻合,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这正是秦桧与金人合谋的结果,秦桧的面目又被看清楚一些。

秦桧罢官,失去权位,他求和投降的政策,一时难以实现,只得忍受着暂时的挫折,静观宋金政治风云的变幻,伺机东山再起。绍兴五年(1135年)粘罕死,挞懒得势。绍兴八年(1138年),赵构又起用秦桧为相,吏部大臣晏敦复忧虑地说,秦桧是“奸人相”。但因挞懒是秦桧的老主子,这个老主子是主张用诱降议和的策略来促使赵构上钩的。秦桧、赵构和挞懒内外勾结,不愁南宋不亡。

秦桧看到宋金形势在不断地向有利于自己推行乞和求降政策的方向发展,认为此其机也。于是在宋金谈判前夕,以女真贵族代理人的威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赵构进行反复试探和考察,增强其求和信心,坚定其投降立场。

南宋大臣在朝见赵构之后,只有秦桧留下面奏,请看一个昏君和一个奸相的绝妙对话;秦桧说:“臣僚们对议和畏首畏尾,首鼠两端,这就不能够决断大事。如果陛下决心想讲和,请专与我讨论,不要允许群臣干预。”赵构说:“我只委派你主持。”秦桧说:“我恐怕有不方便之处,希望陛下认真考虑三天,容许我向您另作报告。”过了三天,秦桧又留在赵构身边奏事,赵构想讲和的思想已经很坚定了,但秦桧还以为没有达到火候,他说:“我恐怕别的方面还有不方便,想请陛下再认真考虑三天,容我向您另作报告。”赵构说:“好吧!”又过三天,秦桧就象当初一样,独自留在赵构身边奏事。他清楚地掌握了赵构确实坚定不移地要讲和了,于是拿出早已草拟好的向金求和书,仍声称不许群臣干预。

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不顾赵鼎,胡铨、韩世忠、张浚、王庶,岳飞,李纲等反对议和的上书,签订了第一个宋金和约。赵构怕事,装病躲进宫中,由秦桧代行皇帝职权,跪拜在金使面前,签字画押,从此,秦桧在朝廷中的身价提高了,宋金战和问题开始由他左右。

陷杀岳飞诛锄忠良

宋金第一个和约签订不到一年,金统治集团内部就发生了政变,对南宋主张用诱降讲和策略的挞懒被杀,宗弼(兀术)上台。从绍兴十年(1140年)起,金撕毁和约,以宗弼当统帅,挥军直取河南,陕西。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刘琦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痛击金兵,打出了一个大好局面。金兵将校纷纷准备投降,甚至素以狡悍著称的金帅乌陵思谋,也控制不了部下,只能下令待岳家军到即降,金将军韩常想以五万骑兵内附,岳飞迎着胜利的形势,非常高兴,对部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女真族根据地),与诸公痛饮耳!”正待不日渡河,而秦桧却想把淮河以北土地送给金朝,命岳飞退兵,岳飞给朝廷的报告说:“金人锐气丧失,气节败坏,把装备粮草全部丢弃,疾走渡河,而我军将士听命效劳,所向披摩,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要求乘胜进军。秦桧深卸岳飞抗金意志不可夺,就先撤张俊、杨沂中的军队,而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严令迅速退兵。赵构、秦桧一天之内连下十二道金字牌(用木牌朱漆黄金字,使者举牌疾驰而过,车马行人见之,都得让路,一天要走五百里,用它传送最紧急的军令诏令),紧催撤军,岳飞愤慨惋惜地哭着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下令忍痛退兵,人民拦马痛哭,岳飞悲泣,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南宋投降派是实权派。他们既担心抗金战争的顺利发展会激起女真贵族的不满,也忧虑岳家军的迅速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因此,胜利在望之际,迫令岳飞撤退。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秦桧唯恐重要将领难于驾驭,就想法收他们的兵权,以扫除不利于他投降活动的障碍。于是密奏召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入朝,“论功行赏”。三将到临安,韩世忠、张俊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枢密使、枢密副使都是负责军国要政的)。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宗弼得知秦桧解除三大将兵权,自毁长城的消息后,就乘机一再对南宋进行军事威胁。他通知赵构说,各路大军水陆并进,南下问罪,示意,如肯顺降,须以淮水为界,把淮水以北土地和人民割让给金国。同时,金朝派人指使察桧,必杀抗金战争中最出力的岳飞,才可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年)九,十月间,秦桧按金人授意,兴起岳飞之狱,他派谏官万俟卨收集伪证,组织狱词,罗织罪名。秦桧又串通张俊,收买、勾结岳家军重要将领张宪部将王贵、王俊等人,秉承秦桧意旨,诬告张宪欲据襄阳为变,以谋恢复岳飞兵权,张宪遂被捕入狱,将岳飞,岳云父子也送大理寺(甫宋最高审判机关),岳飞被捕后,秦桧加紧投降活动。十一月,宗弼派萧毅到临安,提出“划淮为界,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割唐、邓二州”为议和条件,这就是宋金第二个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和约签订后,秦桧照女真贵族意图,变本加厉地迫害岳飞等人。岳飞被捕已两月有余,“罪状”还投编造好,一天,秦桧独居书室,吃了柑子,用手指划柑皮,若有所思。秦桧妻王氏素来阴险,看见秦桧的动作就讪笑着说,“老汉怎么一直没有决断呢!捉虎容易,放虎难哪!”秦桧听懂了王氏的意思,写一张小纸片送狱吏。岳飞当天就死在狱中,岳云、张宪被杀于市,这一天正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

秦桧深恨岳飞多次声盲和议失策,又上书赵构要求制定国家大政方针。这都与秦桧的投降政策相违背,所以秦桧总想杀掉他。岳飞被捕,有正义感的臣民愤愤不平。岳飞将被害时,韩世忠十分气愤,质问秦桧,岳飞父子究竟犯了多大罪,事实如何,有什么证据?秦桧说:“莫须有”(这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可能有”,也许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时韩世忠已罢枢密使之职,他满腔愤患,只得骑驴载酒绕西湖了。岳飞被害后,家属流放岭南,被株连者或坐牢或流放,或死于狱中,相反,凡跟着秦桧陷害岳飞的,都各有升迁。

总揽大权排除异已

秦桧除将岳飞等陷杀外,对南宋其他忠臣良将,也不放过。迫害手法花样翻新。秦桧的一种手法是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要求离开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赵构说:“那就用赵鼎。”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岭南,赵鼎就约同事解救,与大臣张守面奏赵构,每人都千官万语为张浚求情,唯独秦桧一言不发,原来赵鼎、张浚很合得来,张浚先任宰相,竭力引荐赵鼎。他们曾讨论过人才问题,张浚激动地谈秦桧“善良”。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无所措手足了,”张浚不以为然,所以也引荐过秦桧,后来知他不光明正大,就不再推崇他了,秦桧因此怀恨张浚,用挑拨手法告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而张浚拖延扣留。这就激怒赵鼎去排挤张浚。秦桧在枢密院只听赵鼎的指使,而赵鼎素来就讨厌秦桧,经他这一拨弄,赵鼎反而对他深信不疑,最后他们都被秦桧所排挤。赵鼎与张浚晚年在福州相遇,谈及此事,才知都被秦桧出卖了。

秦桧的第二种手法是言语不多,却很毒,甚至以一语害人,正如《宋史》中所说,秦桧阴险如悬崖陷阱,深危莫测,群臣讨论政事,还没有据理力辩,他用一两句话就否定了,李光曾与秦桧争论,发育稍微触犯了秦桧,秦桧就不说话了,等李光说完,秦桧慢慢地说:“李光没有作大臣的礼法。”赵构听后,对李光十分生气。所以史书上指出秦桧凡陷害忠良,一般是用这种权术。

秦桧的第三种手法是一意孤行,排除异己,必欲置反对者于死地而后快,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愿斩秦桧以谢天下。顷刻受到秦桧打击,把他贬往昭州(今广西乎乐)“编管”(宋代官吏,因罪除去名籍贬谪州郡,编入该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管束)。他因小妻临产,想稍晚几天再走,结果秦桧派人叫他戴上刑具,押送昭州,秦桧还觉得对胡铨处理过轻,不足以“贬一警百”,使反对议和的人从此俯首贴耳,箝口不官,因而迫使赵构发了一道诏令,说胡铨上疏是放肆称凶,倡导犯上之风,告诫朝廷内外,不得效法。大臣陈刚中支持胡铨上书,秦桧大怒,把他弄到赣州安远县。安远县地处边远山区,条件极差,瘴气很盛,当地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意思说,到安远是一去不复返了,必然死在那里。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邵隆在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披荆斩棘地进行治理,招回流散人手,发展生产,多次打败金兵。正值“绍兴和议”签订,把商州割与金国,邵隆很不满意,后来任命他主管金州(今陕西安康),他曾出兵金统治区,秦桧怀恨,就调他去主管叙州(今四川宜宾市),但仍不解恨,就暗中派人用毒酒杀害了他。故将解潜罢官闲居,因不同意和议,被流放南安(今江西大余)而死。大臣白锷说秦桧办事荒谬反常,被刺配万安军(今广东海南岛万宁)。可以这样说,翻开《宋史·秦桧传》,几乎是满篇记载着秦桧血淋淋的害人帐。

秦桧的第四种手法是屡兴大狱,株连无辜,迫害与他稍有些微异意的人,秦桧晚年更为凶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又兴起王庶二子(王之奇、王之荀)、叶三省、杨炜、袁敏求四大狱。诬陷他们有“诽滂罪”。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赵令衿看秦桧的《家庙记》,口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结果被告。有人又告赵鼎的儿子赵汾同赵令衿饮宴后厚赠礼物,“必有奸谋”,就送赵令衿入狱。秦桧在他的“一德格天阁,里写上赵鼎,李光,胡铨的姓名,”必欲杀之而后快。“此时赵鼎已死,恨不能处置,就想捕杀他的儿子赵汾,秦桧尤恨张浚,将他编管水州(今湖南零陵),指使其死党张柄坐镇潭州(今湖南长沙),与郡丞汪召锡共同监视,秦桧甚至要赵汾捏造事实,诬陷自己与张浚、李光、胡寅”谋大逆,这次株连贤士五十三人,兴起这个大狱之时,秦桧已是奄奄一息之日了。

秦桧还搞文字狱,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军(今广东海南岛南部)。沈长卿曾与李光反对议和,又与芮烨同写一首《牡丹诗》,其中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的句子,被告后也遭贬谪。

秦桧搞株连无辜,举不胜举,岳飞被害时,株连坐牢者六人,审讯岳飞的大理寺丞认为岳飞无罪,均遭贬黜,上书为岳飞喊冤的,被捕杀于狱中。赵鼎被贬谪请后,他的门生弟子,僚属都被虚构罪名,加以陷害。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秦桧病死。高宗为了稳住和议局面,依然褒奖秦桧,赠申王,谥忠献。然而,人们纷纷揭露秦桧的奸恶,高宗乃罢其子秦熺官,其余党羽以次斥去。直到孝宗开禧二年(1206年)时,终于追夺秦桧一切王爵,改谥谬丑。佞臣秦桧的丑行,被后世唾骂为千古罪人。

秦桧对反对过他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于细微末节之处持有异意,也绝不放过,听到赵鼎死讯而叹息的人也被治罪。有人写诗送别胡铨,也遭编管,一次,秦桧举行家宴,叫戏子演戏,一个扮小官戏子的头发上的大环跌落在地。一戏子问:“这是什么环?”小官说:“二胜环(谐音为‘二圣还’,二圣指宋徽宗,钦宗,均被金俘去)”,戏子说:“你坐太师(无意中涉及秦桧,因他称秦太师)椅,为什么把‘二胜环’丢在脑后!”意思是说坐上太师椅,就把二圣南还的事置之度外了,顿时人都失色,秦桧大怒。第二天就把戏子都关在牢里,有的还死去。

从“绍兴和议”签订后,秦桧就总揽了南宋军政大权,他以是否赞同求和乞降为分水岭。赞成者,可步步升迁:反对者,不论忠臣良将,还是普通百姓,一概划入被打击翦除之列。

跪拜忠魂遗臭万年

在秦桧当权时期,坚持抗金,主持正义的人们,所受的诬陷、迫害是难以官状的,推翻他,当时还没有成熟的条件:罢免他,宋金盟约规定,不许轻易撤换宰相。朝野上下对秦桧忿恨至极,这就必然会有英雄好汉铤而走险,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的一天,一位殿前军人叫施全,提着斩马刀拦在望仙桥下,暗中侦察到秦桧上朝的时间,见秦桧就举刀砍去,结果砍断了一根桥柱,没有伤及秦桧,施全终于被捕杀于市。行刺的做法虽不可取,但它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憎恨奸相的程度和对他处置的愿望。

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下至三尺孩童,都对秦桧怨恨,群众用面粉捏成秦桧形象,放油锅中煎炸,后来简化制作过程,只剩得两条长腿,变成现在油条的样子。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叫它“油炸桧”。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一首打油诗中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清朝时,某剧场演秦桧害岳飞的戏,演得逼真,观众同情岳飞,有人竟跳上戏台将饰秦桧的演员打倒。

由于人民十分痛恨秦桧,因此就用故事,传说、神话等多种形式去鞭挞、讥讽他。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京口人邬某游于杭州,见屠猪者把猪毛去后,猪腹有五字:“秦桧十世身。”还有一个“铁鞭打秦桧”的故事:张先生梦入岳庙,岳王以客礼相待,张辞行后,听到庙后树林中有哀号声,上前见一囚犯反吊于树上,一力士拿铁鞭狠抽。张问:“什么人?”囚犯说:“我是秦桧,岳王法规定,每天打一百铁鞭,你与岳王友好,能否请岳王免去今天这百鞭?”张答应了,又去见岳王,岳王已预知来意,不以礼待,且大声责骂:“你向来与我同事,我被秦桧杀害,你只幸免,今日为什么隐去过去的事,反而为贼哀求。可快走,姑且宽恕你。”张仓皇离去,再过树林下,见执鞭者又增一人,告张曰:“岳王因你为囚犯说情而怒,叫今天再加鞭一百。”张大为惊恐而醒悟。第二天,他脸发热背出汗,急去岳庙中拜谢,幸而没有得病。这个梦说得何等地好啊!

秦桧两次窃踞相位,达十九年之久。他勾结赵构,包藏祸心,首倡与金和议,屈膝投降,误国害民,败坏伦理。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无耻之徒受到秦桧擢用。他操纵权柄,遍布特务,小有议论,即遭捕杀。暗中侦察皇帝动静。南宋军国事务,由他一人独揽。秦桧死后,赵构说,我不用在膝裤中藏匕首了。赵构甚至说,对秦桧经历了“初奇桧,继恶桧,后爱桧,晚复畏桧”的过程。总之,围绕宋金和战问题,秦桧充分暴露了投降派罪魁、女真贵族代理人的面目,终成一朝奸相,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在杭州古木森森的岳庙里,高挂着叶剑英元帅手书“心昭天日”的巨匾。大殿里岳飞塑像是紫袍金甲,气宇轩昂,按剑而坐。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的铸像,袒臂反剪跪在岳飞墓地墙根的铁栅栏里,这是历史作出的最公正的判决,民族败类的可耻结局。

张俊

张俊(1086年~1156年),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年),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000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000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000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绍兴元年(1131年)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发兵30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绍兴八年,宋金首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奸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首先退回淮南。

绍兴十一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刘锜、杨沂中等出援淮西,刘锜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阵以待,杨沂中、王德等军相继到达与10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退。柘皋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张俊未直接参战,因王德为张俊部将,故只列张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死,终年69岁,追封循王。

朱弁

南宋名臣、诗人朱弁,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县城人。太学生出身。

建炎元年,高宗计议遣使金国,问候被羁金国的徽、钦二帝。朱弁奋身自荐,受诏为候补修武郎、右武大夫、吉州团练使职,充当河东大金军前通问副使,于次年正月偕同正使王伦前行。至金国被羁五载,金主忽提出议和,要来使遣一人回奏。朱弁推让王伦返朝,毅然说:“吾既来金国,准备一死报效朝廷,岂能侥幸先回?”要王伦把图印留下,表示:“印即信也,愿抱印以守节,死不离矣。”王伦走后,金人逼其投靠降金的伪齐刘豫,弁说:“豫国贼也,吾恨不食其肉!”金人发怒,断其饮食。朱弁忍受饥饿,坚决不从。金人压不能服,又以改换官职相逼,弁说:“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今日有死而己!”誓不屈服,并做好舍身取义的一切准备,择了葬身地,喝了诀别酒。金人无可奈何,遂罢劝降。至绍兴十三年,宋金和议成,始归朝。朱弁羁金十六载,坚贞不屈,高宗诏为“忠义守节”,有司提议论朱弁之功应晋升数级,但秦桧专权,仅授奉议郎。绍兴十四年四月病逝。弁一生善文学,学问精博,词气雍容,羁金国期间,诗多怀念故国。著有《曲洧旧闻》、《风月堂诗》等。

杨沂中

杨沂中(1102年~1166年),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北)人。将门世家,祖杨宗闵,永兴军路副总管,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战死,后谥忠介。父杨震,宣和三年(1121年)从折可存镇压方腊起义军,后任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居中、执中力战没”,后谥恭毅。杨沂中为杨震长子,宣和末应募从军,靖康元年十二月,从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勤王,隶属张俊部。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从张俊镇压苗傅、刘正彦兵变以功升任统领。建炎四年正月,从张俊抗击金军于明州(今宁波),以功升中军统制(领)。同年六月,改御前军为神武军。绍兴二年(1132年)三月,以张俊的神武右军的中部(军)统制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后设都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所部虽不满5000,但杨沂中逐渐成为宋高宗的心腹。绍兴三年九月,杨沂中兼任权殿前司公事,绍兴五年,南宋进行军制改编,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并组建新的三衙军,杨沂中改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为殿前司长官,所统神武中军改为殿前司军,但仍属次要部队,常在前护军韩世忠、中护军张俊的节制下进行抗金战争。绍兴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处战功”之一的藕塘之战中,杨沂中因功建节,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后又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衙亲卫军。绍兴十一年,在也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一的柘皋之战后,杨沂中以功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兼殿前都指挥使。当年十二月,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在杀岳云、张宪时,杨沂中任监刑官。次年赐名存中。绍兴二十年,杨存中封恭国公仍兼殿前都指挥使。三十一年二月遭陆游等抨击后,担任殿前司长官达25年之久的杨存中罢职,升太傅,领宫观闲差,进封同安郡王,宋高宗说:“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临江的形势下,起用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统率亲卫军。次年正月,又被任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因朝臣反对而改为只任两淮防务。同年五月,御营宿卫司被撤销,杨存中罢职,再领宫观闲差。

隆兴元年(1163年)五月,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战中溃败。六月,枢密使张浚罢兼都督,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御营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张浚复兼都督,杨存中再次罢职。次年八月,张浚死后,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同都督,在宋金议和进行期间,负责江淮防务。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乾道元年(1165年),撤销江淮都督府,杨存中升宁远、昭庆二镇节度使。领宫观闲差。乾道二年(1166年)死,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吕颐浩

吕颐浩(1071年~1139年),字元直,南宋初大臣。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吕颐浩出生在北宋河北东路沧州乐陵县,(今山东省德州市乐陵)。青少年时期,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倍受师长称道。今乐陵城南郑店乡旧乐陵村仍有“翠贤亭”故址,传为吕颐浩当年读书处。后来,其家徙居齐州(今济南市)。其父去世后,家境逐渐贫寒,他“躬耕以瞻老幼”(《宋史》卷362,以下注略),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吕颐浩考中进士。先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司户参军,后为分州(今陕西彬县)教授。曾授宗子博士之职,累官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宣和七年(1125年),宋金南北夹攻辽朝,吕颐浩随种师道北伐燕京(今北京),负责转运粮草。宋军收复燕京,举朝弹冠相庆,然而金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于是吕颐浩“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这种不合朝廷政策的论调虽然触怒了宋徽宗,受到了贬官的处分,但却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一时称其“切直”。当年秋,金兵果然南下,燕京守将郭药师劫吕颐浩、蔡靖等降金。金人北退后,吕颐浩复为河北部转运使。后提举崇福宫。

宋高宗赵构重建宋朝后,吕颐浩被任命为扬州知州。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宋高宗为躲避金人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逃到扬州。吕颐浩入见,被任为户部侍郎兼知扬州,旋又升户部尚书。当时,扬州附近张遇率数万湘寇屯居金山,吕颐浩单骑与韩世忠前往劝谕归顺,以功晋吏部尚书。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逼近扬州,高宗召集群臣商议去留,最后决定渡江南避,同时任命吕颐浩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江准两浙制置使,屯驻京口(今镇江)阻击金兵。不久改为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今南京)。建炎三年(1129年),将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高宗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制造了举世震骇的“苗刘之变”。大敌当前,内部变乱,溃逃中的南宋政权陷入了更加危难的境地。吕颐浩得报后马上写信给知枢密院事张浚,说:“事已至此,朝廷也只有靠我们这些人了!”张浚也认为吕颐浩“有威望,能断大事”。两人遂约大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勤王兵平叛。大军至平江(今苏州),张俊与吕颐浩相遇,两人相持而泣,吕颐浩慷慨说道:“颐浩囊谏开边,几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几陷腥膻之域。今事不谐,不过亦族(族诛),为社稷死,岂不快哉!”勤王兵顺利进入杭州,高宗复位。此后,高宗以吕颐浩在卒兼御营使。不久又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金兵的追击下,吕颐浩主张“且战且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高宗至越川(今绍兴)、明外(今宁波),金兵亦尾随而至。危机之中,吕颐浩乃上“浮海之计”,随高宗乘船避至海上。

南宋初期,吕颐浩身兼丞相、御营使等重要职务,军政大权在握。建炎四年(1130年),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赵鼎接连上书十余章,说吕颐浩“颛怒自用”,一昧避敌,且陈浮海之计,为金人所轻。吕颐浩求去,除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澧泉观使。不久转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今安徽贵池)。绍兴元年(1131年),吕颐浩复入朝,与秦桧分为左右相。第二年,秦桧罢相,吕颐浩独秉朝政。他屡请兴师收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李光等人,创立江、准、湖南诸路大军月桩钱,扰民太甚。又加连年水旱地震,最终为御史所劾。绍兴三年(1133年),再被罢相,出为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今长沙)。绍兴九年(1139年),金人归还河南之地,高宗欲调吕颐浩到陕西,颐浩以老疾辞谢。召赴临安(今杭州),但因疾病未能见到高宗。遂即归台外州(今浙江临海)养病。不久病逝,享年69岁。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著有《忠穆集》。

《水调歌头》一片苍崖璞,孕秀自天钟。浑如暖烟堆里、乍放力犹慵。疑是犀眠海畔,贪玩烂银光彩,精魄入蟾宫。泼墨阴云妒,蟾影淡朦胧。沩山颂,戴生笔,写难穷。些儿造化,凭谁细与问元工。那用牧童鞭索,不入千群万队,扣角起雷同。莫怪作诗手,偷入锦囊中。

刘锜

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099年),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05年),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

大观二年(1108年),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宣和二年(1120年)死于熙州知州任上。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当为出生地。大观年间入官。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抗击金兵,激战半日,胜负未分。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赵哲以此被斩首,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年)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八月,宋高宗得知刘锜战绩,诏令到行在临安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锜“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诏将兵不须起发,令锜疾速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宰相张浚,想中途截留刘锜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到后被任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从此,刘锜离开西北而在东南战场上建功立业。

绍兴六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任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说明宋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宋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绍兴七年正月,当宋高宗巡幸在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宰相张浚荐刘锜文武全才,被任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宋高宗的护卫军。二月,王彦罢兵权出任地方官,将王彦所部也隶属于刘锜。刘锜将侍卫马军司2000多人及王彦所部万人,淘汰老弱,整编为六军十二将,共6000人。十月,刘锜兼任庐州知州、淮西制置副使、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率部进驻庐州。绍兴八年六月,刘锜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锜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绍兴九年二月,刘锜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十年正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三月,刘锜率所部6000人和殿前司3000人以及诸军家属前往。同年五月,金破坏和议,当刘锜于五月中旬到达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时,东京留守孟庾已向南犯的金军主帅宗弼投降。刘锜与顺昌知府陈规立即部署防务,坚壁清野,拆除、烧毁城外民房,修缮城池,部将许青、贺辉、焦文通、钟彦、杜杞等分守四城门。五月末,金军开始围攻顺昌。六月初,围城中的刘锜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随后又接到“择利班师”的诏旨,刘锜认为大敌当前,不能轻易退兵,应继续坚守。由于刘锜屡败攻城金兵,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亲率主力由开封赶到顺昌,对金将说:“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来日(顺昌)府衙会食。”次日清晨,10万金军四面猛攻,宗弼率重铠亲兵“铁浮图”(铁塔兵)进攻东门,刘锜亲自率军出东门抗击,宋军将士以枪揭去金兵兜牟,以刀斧斫敌臂,甚至以手抓扯,恶战大半天,终于将金军打败。刘锜“遍诣诸营,抚劳官军及安慰中伤之人,盖家至户到,人人皆得其欢心”,鼓舞士气,准备再战。金军害怕刘锜派兵夜袭,加上大雨及颍河水涨,相持数日后,只得撤兵北归。顺昌之战阻遏了金军南侵的矛头,稳定了局势。当时“马军都虞候刘锜大败乌珠(宗弼)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刘锜以功建节,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顺昌知府、沿淮制置使。同年七月,刘锜任淮北宣抚判官,时岳飞北伐驻颍昌(今河南许昌),而张俊已自毫州退兵,岳飞已陷入于孤军作战地位,告急于刘锜,刘锜派部将雷仲出兵牵制,进抵太康(今属河南)。岳飞被迫奉诏南撤,岳飞部将赵秉渊尚坚守淮宁府(今淮阳),刘锜部将韩直协助赵秉渊击退进犯的金军。九月,在宋高宗、秦桧乞和政策下,诸大将都奉诏退兵,刘锜退驻太平州。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军攻占寿春府,刘锜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锜随即巡视,因其城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二月,刘锜自东关出兵至柘皋,与10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金军大败,退向西北的紫金山。柘皋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金军战败后逐步北退,主帅张俊因争功而忌妒刘锜,命刘锜先回,自己想与杨沂中耀兵淮上以显声威,但当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时,又命刘锜率军北上抗金。由于轻敌,杨沂中、王德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杨沂中、王德等惊慌南逃渡江,只有刘“锜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驻军历阳(今和县),奏请准许后,才渡江回归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

同年四月,宋高宗、秦桧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刘锜因而自请退闲。七月,尽管枢密副使岳飞请求不要罢刘锜的兵权,但刘锜仍被罢军权,改任为荆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绍兴十七年,以宫观退闲,绍兴二十五年,重又起用为潭州知州。绍兴二十七年,加太尉,又任荆南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绍兴二十九年,面对金帝完颜亮准备南侵的形势,刘锜兼节制荆南府屯驻御前军马,重掌兵权。绍兴三十年五月,设荆南府御前诸军都统司,刘锜兼任都统制。十月,刘锜调任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随即拣退病马,训兵练卒。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刘锜移骑军渡江屯驻扬州。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形势,宋高宗想借助刘锜顺昌之战建功的威名,任命刘锜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以建康府都统制王权为副使。八月,刘锜扶病出镇扬州,并派部将王刚屯守宝应(今属江苏),又派部将吴超进驻淮河南岸的盱眙军(今盱眙县)。

十月,刘锜又兼京东、河北东路招讨使。随后扶病前驻盱眙军部署防务,又沿淮河进至淮阴,正当刘锜在淮东抗击金兵,主管淮西防务的王权及其部属,当金军渡淮南下,便即不战而逃。面对金军临江的形势,宋高宗以金字牌召刘锜退兵守江。刘锜自淮阴退到扬州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仪征)。刘锜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无日不战,为稳定人心,又将妻、子从镇江渡江迁来瓜洲。金军占领扬州后,以重兵南下争夺瓜洲渡,与刘锜部将左军统领员琦相遇于皂角林,员“琦陷重围,下马死战数十合,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有四人往林中设伏”,杀败金兵,金又派大量生力军前来,刘锜也派两军支援员琦,双方恶战大半天,金军死伤三千余人,战败退兵。皂角林之战是此次金军南犯以来首次失利的恶战,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但淮西主将王权已逃回江南,宋高宗诏令刘锜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遂留其侄中军统制刘汜率部属1500人坚守瓜洲渡口,已病重的刘锜乘肩舆渡江到镇江,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叶义问即以李横代刘锜指挥作战。十一月,金军再次大举进攻瓜洲渡,李横、刘汜战败,金军占领瓜洲渡口。数日后,“采石之战”,虞允文组织军民,打败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帝完颜亮,完颜亮东走扬州,不久为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刘锜病死于临安,后谥武穆。《宋史》称:“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又称:“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然锜卒以病不能成功。”评论虽不无夸张,但刘锜抗金,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锜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

钟相、杨么

钟相、杨么起义是发生在南宋初洞庭湖地区的一次农民起义。

北宋末,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乡社的农民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相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他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代表了农民要求财富上平均、社会地位平等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钟相因此深受群众拥护,被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周围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20余年,其影响扩大到洞庭湖周围各县。

靖康二年(1127年)初,金人入侵,钟相组织民兵300人,命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这支队伍未与金兵接触,就被刚即位的宋高宗赵构命令遣返。钟相便以这支队伍为基础,筹划起义。金兵渡江南犯,所过残破,官兵和溃兵到处烧杀抢劫,南宋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烦赋重”,南方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江西、福建、荆湖各路先后爆发了农民起义。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钟相在金人屠潭州(今湖南长沙),孔彦舟匪军犯澧州(今湖南澧县)、鼎州危急之时,率众起义,保卫家乡。建国号楚,年号为天载(一作天战),钟相称楚王,立长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起义军“焚官府、城市、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并占据地主的土地,归为己有。

他们把杀官吏等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斥宋朝国法为“邪法”,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凡是参加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束缚。这些主张和行动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认为是“天理当然”。起义军攻占了鼎、澧、荆南(今湖北江陵)、潭、峡(今湖北宜昌附近)、岳(今湖南岳阳)、辰(今湖南沅陵)等州的19县。农民起义军的革命行动和浩大声势,使地主豪绅十分恐惧,他们勾结孔彦舟匪军进驻鼎州,镇压农民起义。孔彦舟屡遭失败之后,派奸细混入起义军作内应,于三月末偷袭攻破钟相营寨,钟相及子钟子昂被俘遇害。

钟相牺牲后,部众在杨么等领导下,仍继续坚持斗争。杨么在诸首领中最年轻,楚语称幼为么,故称他为“么郎”或“杨么”,逐渐成为起义军共同拥护的领袖。杨么在洞庭湖周围建水寨、造战船,实行兵家相兼,“陆耕水战”的战略方针,使起义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则登舟作战。从武陵、龙阳到沅江县的沅水西侧建立水寨二三十所,尤以上沚江(沅水支流,在今汉寿县内)的夏诚、刘衡二寨最为险要。他们充分利用河港交错的地形和自己善于操舟的特长,采用水陆两栖的战术与官军周旋。绍兴元年(1131年)俘获南宋官军车船和工匠后,大造车船。车船是大型战船,用脚踏动车轮,即可击水前进,其行如飞,四周装有打击敌船的拍竿。杨么水军更加强大,水战中一直保持优势。1133年四月,起义军重建楚政权,立钟子仪为太子,称杨么为大圣天王。这时起义军控制了北达公安,西及鼎、澧,东至岳阳,南抵长沙之界的广大地区。

绍兴三年以来,南宋多次派遣军队前往镇压,都大败而归。是年冬,禁军将领王燮又率兵前往镇压。他从上游的鼎州水陆并进,对沅水沿岸的起义军水寨发动攻击,并在下游埋伏大量水军,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杨么早将上游的主力及家属转移,使敌人扑空。杨么又发车船数只,偃旗息鼓,交横顺流而下。埋伏在下游的崔增、吴全水军以为是起义军败下的空船,全队争先入湖,大小数百只舟船都被起义军的车船撞沉,崔、吴二人也葬身湖底。一日之内,起义军歼灭南宋水军上万人。起义军还多次挫败南宋朝廷“招安”的阴谋。

绍兴五年春,宋高宗调岳飞前往镇压起义军,又派宰相张浚亲临督战。他们在湖区各要道屯驻重兵,缩小包围圈,加紧经济封锁,并在夏季进兵,蹂践禾稼,造成起义地区严重的经济困难;同时大力开展政治诱降活动。黄佐、杨钦首先叛变投敌,起义军内部分化瓦解,杨么力战不屈,被俘牺牲。

杨么死后,黄诚、周伦等力屈投降,夏诚继续抵抗,小寨亦被攻破。澧州的起义军则在雷德进、雷德通兄弟率领下,固守小寨,又坚持了一年多才最后失败。这次起义前后共持续六年半之久。它以洞庭湖地区为根据地,坚持斗争,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同类推荐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包扩外貌、性格、气质、修养……
  •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智慧

    曾国藩的一生完成了中国古人对自己的至高要求:立功、立德、立言三者兼具的传奇。在乱世中他一生功名显赫,为清朝建立了丰功伟业。如果没有过人的处世智慧,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于巴门市一个纺织工厂厂主的家里。恩格斯的故乡——普鲁士的莱茵省是当时德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那时,在德国其他地方,手工业、手工劳动还占统治地位,但是在莱茵省,第一批机器已经出现,工厂也已经产生了。
  •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本书介绍了清朝的12位皇帝的生平趣事:包括:嗜血枭雄努尔哈赤,翩翩多情的权谋天子皇太极,不爱江山爱红颜的悲情帝僧顺治,完美君主康熙,最具争议的清帝雍正,文治武功的十全帝君乾隆,难享太平的嘉庆,苦命天子道光,无力挽狂澜的咸丰,自我放纵的薄命天子同治,傀儡皇帝光绪,西洋化的末代皇帝宣统。通过介绍十二位皇帝的人生经历,揭开尘封的清朝历史。
热门推荐
  • 讷谿奏疏

    讷谿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洞真太上丹景道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踏破轮回

    重生之踏破轮回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灭我我灭天……
  • 游离态辖区

    游离态辖区

    霓虹灯下的声色犬马,巷道废墟中的刀光剑影,不经意间,人生的选择,一边校门,一边牢门,两个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少年,命运交织的成长经历。迷茫懵懂的青春,至真至善的情感,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之中,边缘少年游离于校园与街头,现实与梦想的命运交响,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青春故事,残酷或者唯美,你我都必须面对与深省。
  • 奸商相公,啵一个

    奸商相公,啵一个

    蓝衣女子眉眼弯弯,手飞快的在算盘上拨动着。“相公,刚才我在别人面前夸赞了你一句,勉为其难的把主位让给了你,而且还亲自为你端茶送水,为你去掉零头,相公你要付我三千万两银子!”身旁摇着扇子的妖孽男子嘴角轻挑,不紧不慢的开口道:“嗯,是吗?前日为你抢了太子殿下最爱的楼盘,放火烧了七殿下的商铺,还打了九殿下的红颜知己以及..你相公我在国宴上为你赚的面子,去掉零头,打个五折,还请娘子尽快偿还你相公我五百万两——黄金!”于是乎..“相公,不要这么说嘛,我只是在开个玩笑的。”说完某女就丢下了手中的算盘立刻逃的无影无踪。奸商相公VS奸商娘子,奸商娘子,完败!
  • 法家眼中的三国演义——法家三国

    法家眼中的三国演义——法家三国

    从法家的观点来点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全书共计230万字,计划历时七年左右时间完成。
  • 魅后释逍遥

    魅后释逍遥

    初见时,她亦他平平淡淡;再见时,她亦他深深恋恋;不见时,她亦他思思切切。识过、爱过、恨过、苦过、乏了红颜,困了卿君,到底已是遍体鳞伤,心奈何还千疮百孔,弃了这一切,定要潇潇洒洒活一遭!
  • Confucius

    Confucius

    Thekeytothisimpressiveimperialstability,theideologythatproppedupthismagnificentcountrywas,asthemissionarieswerelatertodiscover,providedbythelifeandteachingsofthatOrientalculturalgiant,Confucius,thefounderoftheschoolofConfucianism.
  • 命运之钢铁

    命运之钢铁

    千锤百炼是钢,这是它的命,也是乔翰白的命。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异能的少年,能经受多少次锤炼?命运三部曲,《钢铁》、《密林》、《迷雾》中的第一部:《钢铁》PS.请先从作品相关的随笔记开始看起~
  • 繁星点点伴明月

    繁星点点伴明月

    星星语: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明月语:你是我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