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37500000008

第8章 看得准还要敢于去做

人人都知道商机可贵,看准了就一定要抓住,可是现实是,敢于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不少人总抱怨没有机会,机会来的时候他又退缩犹豫,而李嘉诚面对机遇从来都是勇敢地迎上前去、积极尝试直至成功。馅饼不会等来,旁观者的姓名也永远不会爬到比赛的计分板上,想要成功,就要敢于拼搏,务实的人生才不会落空。

看准了就大胆去闯

在李嘉诚看来,由弱而强必须要有闯劲,也就是说要有勇气和胆量。做生意,成功与失败都有可能,没有人愿意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意出事,但从来没有一个一帆风顺的生意人。那么,当问题来临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呢?李嘉诚认为,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化险为夷。

李嘉诚擅长“强势进攻”之计。所谓“强势进攻”,就是既要善于大规模地调查情况,又要敢于采取大动作,去完成计划。在李嘉诚看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一定要把想法落到实处,才能行之有效。这种敢想敢做的行为,一则可以兑现自己的计划,二则可以惊动人心,获得尊敬。

对于那些要做大生意的人来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强势进攻之计,这样才能掀起一股商势,形成一股席卷之风。李嘉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1992年初,李嘉诚旋风般地从北京飞赴汕头,又急转深圳。5月1日,宣布成立第一家在内地注册的联营公司。这就是李嘉诚代表长实集团与中方合资成立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共2亿港元,中方港方各持有一半股权。中方的两家合作伙伴是深圳市政府直属的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和国家计委下属的中国机电轻纺投资公司,港方股东有长实、和黄、怡和三家。

长和实业初步拟定了在内地投资的一系列计划,并使其成为长江系在内地的旗舰。在短短的时间里,李嘉诚完成了一系列繁杂的工作,不能不令人惊叹其决断力及办事的效率。

1992年8月6日,李嘉诚发布长实集团中期业绩报告,阐明了将其投资重点转移到内地的条件与方针。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国民经济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前景令人振奋。

有记者问,长实系最终会向内地投资多少?李嘉诚答道:“现阶段很难估计,很多因素目前是很难预测的。若经济环境发展理想,最终在内地投资的资产值可能会占本集团总资产值的25%。”应该说,25%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以1991年底长实系资产总值750亿计算,日后该系对内地的投资将达到190亿港元。

当然,李嘉诚并没有透露什么时候达到25%这个比例。因为他素来一言九鼎,从不食言,如果没有十成的把握,他不会限定一个具体的时间,否则,就等于是给自己套上紧箍咒。他的一贯态度是凡事留有余地,认为这样才会争得主动。但是,从李嘉诚的话语中,我们也不难判断出,一旦认为时机成熟,他向内地的投资便将气势磅礴,势如长虹。

1992年10月5日,以和黄集团为核心的港方财团与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在北京签署深圳盐田港发展合同。在该发展项目中,中方财团深圳东鹏实业拥有3成股权;港方财团包括和黄旗下的国际货柜码头公司、熊谷组公司等,共占7成股权,控股权在和黄集团。

深圳盐田港发展公司总投资额为50亿元人民币,目标是建成与香港货柜码头互补的世界级盐田货柜码头,工程分若干期完成,第一期拥有2个货柜泊位和4个杂货泊位,建成后将大大缓解香港货柜码头的压力。

但是,盐田港计划曾遭到马世民竭力反对,他认为在内地搞货柜码头,等于抢香港的生意,自己打自己。对此,李嘉诚更具远见卓识。他说:“深港间的大鹏湾是天然深水港,我们不抢先建盐田港,别的财团也会抢着去干,那将成了我们与别人对打。”由此可见李嘉诚的深谋远虑。

从1992年秋天起,广州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便与李嘉诚的长实、新鸿基地产及香港多家中资港资银行,商谈合作兴建一幢73层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大厦占地5.5万平方米,楼面积30万平方米,以当年物价计算,需要投资3.5亿美元。

现在,这幢全广州市最高的摩天大厦,已在天河拔地而起,成为广州天河新城区的招牌建筑。正如一提起白天鹅宾馆,人们就联想到霍英东一样,一提到广州最高的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人们就会想起李嘉诚。

1992年11月下旬,李嘉诚与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广州至珠海段,总投资为96亿港元,长实与和黄共持控股权,其余股份由新鸿基地产及数家日资公司拥有。

该项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依赖于征收费用,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见效慢的长线基础设施投资。李嘉诚看好这段公路的广阔前景,他认为回报虽然慢,但回报长期而且稳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投资回报额将会逐步提高。此外,修路也是造福积德的好事,何况能进一步提高声誉。

1992年6月,在上海,港沪发展有限公司与闸北区政府签署协议,以1.31亿美元租得火车站以南5.78公顷土地的使用权。港沪发展由和黄、中国光大、香港鹏利等财团组成。该联营公司准备在租下的地盘上建造22万平方米的综合建筑群,需投入资金上百亿元人民币,全部工程已于1998年底完成。

李嘉诚在上海的另一项大手笔是海港工程,这是他1992年9月间在上海考察码头设施的结果。

1992年11月23日,和黄集团及上海港务局,就合作经营的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据协议,和黄投资60亿元人民币,建设金山标准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项目,这样,李嘉诚不仅在香港拥有货柜码头的半壁江山,还将在中国内地的货柜码头业做大,成为亚洲首席私营货柜码头大王。

在亚洲称王,李嘉诚牢牢掌握了主动权,这样一来,也使和黄集团内地与香港的货柜码头互为犄角,兼顾统筹。

1992年9月初,在海南,长江实业、香港熊谷组、中信旗下的荣高贸易、台资大中华及海南省3家银行,共同组建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0亿港元,发展洋浦自由港,其中长实占一成股权,投资约18亿港元。

1992年11月,长实集团与福州市政府签署协议,由长实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旧城区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

从1992年秋起,长实集团就在大西南选择投资基地,最后将目标确定为西南第一大都会重庆。

1993年,长实系三家公司斥资8亿,对重庆市中区依仁巷进行全面改造,建成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住楼群。

1994年3月,李嘉诚在重庆专设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参与该市康居工程建设。该工程分布在重庆市五区一县,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全部由港方投资并承建。第一期工程150万平方米,长实系投资10亿港元。土地由重庆市政府提供,房屋由市政府包销,利益按协议分配。

李嘉诚投资内地房地产,可谓驾轻就熟,一来房产是他赖以发展的核心产业,而且房产一般投资短,见效快;二来房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康居工程,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因此,李嘉诚乐此不疲。

在北京,李嘉诚也参与了多家酒店投资。最引人注目的,当属1992年与郭鹤年联手获得王府井旧址发展权。李嘉诚说过,内地的土地价格与起楼造价的比例往往是1:10,而在香港的不少地段,这个比例正好倒过来。

中港合作的基础是互补互利,港方的优势是资金雄厚,中方则控有土地使用权、审批权。李嘉诚投资内地地产,就是充分利用了地区间的差别,充分挖掘其中的资金潜力。

投资内地,与投资海外一样,李嘉诚不投则已,一投惊人,宛如一场席卷内地的旋风,而且势比长虹,令人目不暇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李嘉诚的投资原则,那就是在投资之前先按兵不动,仔细调研情况,直到看准了,就抓住最佳时机,果断出手,大干一场,把自己心中的蓝图勾画到现实中。

随时留意身边有无生意可做,才会抓住时机。着手越快越好。遇到不寻常的事发生时立即想到赚钱,这是生意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机会来的时候一定要抓住

不登山巅难以领略绝妙的风景,不敢闯练难以收获丰厚的果实。有道是,风险与机遇同在。在一定情况下,刚毅果断,敢冒风险,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成就人生事业的必要精神。畏首畏尾,优柔寡断,只会贻误良机。当机立断,勇敢去做,才能抓住机遇,找到成功的路。否则,即使是最优秀的选手,如果只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观战,那么他的名字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记分板上,李嘉诚就是一个敢于闯荡、抓住机遇的人。

在塑胶厂刚刚投产不久,李嘉诚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增强竞争实力,不惜重金网罗全港最优秀的塑胶人才,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可是,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短缺,长江公司的生产规模受到严重阻碍。就在李嘉诚大伤脑筋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来到他面前。

李嘉诚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工作完毕,还要自修功课。临睡前,舒展一下疲惫的四肢,斜靠在床头翻杂志。购买和订阅的杂志都是经济类的,他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一日深夜,李嘉诚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推向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

欧美的家庭,室内户外都要装饰花卉。这些植物花卉,需经常浇水、施肥、剪修、除草。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家庭主妇变成职业妇女,对这些家庭来说,不再有闲情逸致花费时间去侍弄花卉。并且,植物花卉花期有限,每季都要更换花卉品种,实在麻烦得很,塑胶花正好弥补这些缺陷。现代人以趋赶时髦为荣,塑胶花的面市,将会引发塑胶市场的一次革命,前景极为乐观。

1957年春天,李嘉诚揣着希冀和强烈的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春天的意大利,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明媚的阳光、旖旎的山色、千姿百态的雕塑、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大批的各国游客。李嘉诚无心观光游览,他心里唯有争奇斗妍的塑胶花。

他在一间小旅社安下身,急不可待去寻访该公司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厂门口,却戛然却步。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密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盈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那样,长江厂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谈何突破?聪明的香港人善于模仿,对急于打冷门、填空白的李嘉诚来说,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将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

市场的竞争,又是时间的竞争;赢得时间,就赢得市场。李嘉诚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进入这家公司,言称准备在香港推销贵公司的塑胶花。公司职员彬彬有礼地带李嘉诚进产品陈列室,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使李嘉诚恨不得长出10双眼睛。李嘉诚一面拿着花束在手中端详,一面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这位挑剔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磨蹭了一整天,才购买了各种款式和颜色的塑胶花,准备先带回香港试销。

样品有了,脑子里也装满了塑胶花的常识。然而,仅仅是常识,具体的生产工艺及配方调色呢?李嘉诚去当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所见的专业资料,他在香港也看过。李嘉诚心急如焚,他放下厂里的事务远来欧洲,在这里又没达到最终目的,难道就这么买回大批塑胶花去做摆设?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是非法打工,绝不敢控告他。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常常采用压低工薪的做法,盘剥落后国家来打工的非法移民。

李嘉诚哪里会计较什么工薪。幸亏这位老板贪心,李嘉诚才能靠一张旅游签证,进入这家工厂做工。这家工厂原先和总公司在一起,由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才从市区迁到郊外。这样,李嘉诚就不必担心被总公司的人发现。李嘉诚负责清除废料,他能够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双眼却恨不得把生产流程吞下去。李嘉诚十分勤快,工头夸他“好样的”,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下等劳工”,竟会是“国际间谍”。李嘉诚收工后,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做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造配色的技术要领。平心而论,站在今日的角度,李嘉诚的行为有悖商业道德。但在专利法还不太健全的20世纪50年代,李嘉诚的举动,又是可以理解的。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些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做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他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看,众人为这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李嘉诚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产品的竞争,实则又是人才的竞争。李嘉诚四处寻访,重金聘请塑胶人才。李嘉诚把样品交给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的翻版,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并喜爱的花卉不尽相同。李嘉诚觉得他带来的样品,太意大利化了。他要求顺应香港各界大众消费者的喜好,设计出全新的款式,并且不必拘泥于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

设计师做出不同色泽款式的“蜡样”,李嘉诚带着蜡花走访不同消费层次的家庭。最后确定以一批蜡花作为开发产品。此时,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已把配方调色研定到最佳水准。又经历过连续一个多月的不眠之夜,终于研制成第一批样品。

填补空白的产品,很容易卖高价。李嘉诚却不这样想,他认为,价格昂贵,必少有人问津。他经过成本预算,知道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较高。只有把价格定在大众消费者可接受的适中水平,才会掀起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

其时,意大利塑胶花已进入香港市场,由连卡佛集团公司经销。连卡佛是老牌英资洋行,走的是高档路线,卖的是名牌及奢侈品。意产塑胶花价格不菲,只有少数洋人和富有华人家庭购买。李嘉诚携带自产的塑胶花样品,一一走访经销商。他们被这些小巧玲珑、惟妙惟肖的塑胶花搞得瞠目结舌、眼花缭乱。其中有的经销商是老客户,他们不敢相信,就凭长江破旧不堪的厂房、老掉牙的设备,能生产出这么美丽的塑胶花?“这是你们出品的吗?”一位客户狐疑地问道,论质量,可以说与意大利产的不分上下。“你们大概怀疑是从意大利弄来的吧?”李嘉诚心平气和微笑道,“有机会,你们可以将两者比较,看看是港产的,还是意产的。”办公室的人围着塑胶花仔细察看,发现李嘉诚带来的塑胶花,的确与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众多的样品中,有数样中国人喜爱的特色品种。李嘉诚说:“欢迎各位去长江看看,长江虽然还是老厂房,可生产塑胶花的设备却是新的,研制塑胶花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的事业更是新的。”

李嘉诚的报价,又一次使他们目瞪口呆,物美价廉,没有理由不畅销。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每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不尽相同,李嘉诚尽可能避免重叠。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东南亚。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是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

李嘉诚“偷师学艺”,在现在当然是违反商业道德了,但在那个时代,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无可厚非。这次偷师学艺使长江公司从此站稳了脚跟,并在香港塑胶行业内有了相当的竞争力。通过这件事情李嘉诚明白,不抓紧机遇,不坚持到最后一分钟,那么成功就不会属于你。

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敢想敢干,宏图大展

李嘉诚认为,投资须知“一行生意宜一种人”。人有不足不要紧,关键在于他对所托之事是否有根本性的影响。这个“根本性”,也就是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最终赢得利润。

他这样告诫两个儿子,投资者要有远见,要高瞻远瞩,以大局为重,“不为浮云遮望眼”,不计较暂时的得失。事实证明,在李嘉诚的精心培养下,他的两个儿子已经成为才华横溢、能独挑大梁的商界新秀。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系,他看好这块地皮,认为将来能够发展成为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说了下面这些理由:

1.世博会旧址附近都已开发,社区设施、交通等已有良好的基础;

2.温哥华这一区域,无高架公路,市容美观;

3.旧址位于市区边缘,有市郊的便利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区或郊区,同样便利;

4.位置临海,景色宜人,海景住宅当然昂贵;

5.香港移民源源不断开赴加拿大,对饱受市区嘈杂拥挤之苦而又嫌郊区偏远冷寂的港人来说,这样的海景住宅有相当的吸引力。

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说这是“狂想”,一点都不夸张。整块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敢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甚至在加拿大的建筑史上,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这项工程投资巨大(后来确定的投资额达70亿港元),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于是,李嘉诚拉他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取决于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由李泽钜负责。

李泽钜为这宏图亲手策划、设计,全身心投入于此,他曾经在两年之间,出席大小公听会200多个,与各界人士逾两万人见过面,解释阐述这个计划。当然,在他的背后,父亲、师傅及其他人等,一直予以大力的支持。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然而世事难料,1989年3月,正在李泽钜平整地盘的施工地段,突然看到了一张“告同胞书”,字里行间措辞强烈,充满极端的排外情绪。这与加拿大政府为吸引华人资金和人才大开方便之门的国策背道而驰。“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钜既气愤,又无奈。

据传媒估计,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公司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便将另一间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从而引起本地人的强烈不满,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个好价钱,而加拿大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大的风波,李嘉诚却未出面,麦理思、马世民也未露面,而全盘托付给坐镇加拿大的李泽钜。这表明,李嘉诚要考验儿子随机决断、谈判交涉的能力和毅力。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泽钜立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他的身份仅仅是太平协和的董事,样子还是个未出校门的学子,给人以稚嫩之感。李泽钜求见省督林思齐,问他:“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的,对香港的事再清楚不过。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国的地产投资缩减,更会使温哥华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实际上是以向港人发售为主。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

同时,李泽钜也积极配合,争取民心。他在温哥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6年来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加入了加拿大籍。”

风波很快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注:世博会又叫万国博览会)的庞大商业住宅群。

对李泽钜来说,加拿大温哥华的房屋计划——万博豪园,就是他事业上的试金石。因为这个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建设计划,是由他一手策划的,由看中地盘,以至买地、发展、宣传,他都参与此事,全身投入……但初挑大梁,无论如何,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幸而万博豪园在香港刊登广告之后,初步的反应甚佳。

由投地到施工,这一段期间,李泽矩遇到的争议、面对的意外和困难不计其数,如果换了一个性格懦弱、信心不足的人,早就知难而退了。但他并未如此,仍然一丝不苟地去做,笑骂由人,越战越勇,终于走向成功。

万博豪园总体规划由李泽钜一手设计,建筑群的最大特色,是保留了原有湖光山色的天然美,它辟出50英亩作为区间公园,是居家休闲的胜地。

李泽钜说:“由于万博豪园这个计划实在太大,自己肩负重任,因此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划的发展。在飞机上,即使看书,都以城市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书本为主。”

由此,李泽钜的办事能力得到父亲的赞可,李嘉诚同意董事的一致要求,吸收李泽钜任长实集团董事。

万博豪园使李泽钜声名鹊起,其中不乏李嘉诚的功劳,如果没有李嘉诚对儿子宏图大业的肯定,相信李泽钜不会在董事局运作得如此顺利。李泽钜身上的敢想敢干精神,正是父亲李嘉诚思想的延续。

只有勇于拼搏,才能建立自己的事业

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似乎成了这个时代人们不约而同的想法,按时上下班、按月领薪水,这样的日子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可以满足,他们从不考虑当一个为自己打工的业主,因为那“太冒险了”。这样风平浪静的日子虽然有惊无险,但也确实很难有大的出路,也无缘体会那种人在巅峰的快感。

许多人一心只想着“干活→拿工资→花钱”,要公司关心他们的生活,却不注重提升自己,在低风险的工作上耗尽了自己的精力与雄心,失去了在现代社会的竞争能力。有朝一日,愕然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时代轨道,跟不上时代步伐了。

男儿志在四方,是好男儿就应当仗剑走天涯,建功立业。不论功在何地、业立在何方,行万里路的过程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人的知识与能力是靠感知外界所来,如果终生处在同一地方,缺乏新的知识来源,自然会限制思维,遏制创造力。

不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能听到关于款爷富翁的议论,也能听到和看见许多人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辞掉稳定的工作,但总有那么些人只是在议论,或惧怕外面的世界,或留恋安乐的现实,于是整个的人生就停留在那衣食无忧、富贵无望的平常水准之上。于是乎麻将、电视与闲聊充满了生活空间,只待到昔日同学腰缠万贯、衣锦还乡之时才发现自己学识未长、智识未加,空留几许惆怅。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人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同样的生活,但不论你怎样休闲娱乐,始终应在自身的目标上不断求取自身的进步;否则,只是艳羡外面的精彩、别人的富有而又驻足不前,不思进取,那么就是白白耗费青春。整日里重复上班下班、洗衣煮饭、电视棋牌,自然不能有多少进步,长年接触家乡的风景就不知他乡的新生事物。

李嘉诚虽主张在本职岗位上敬业工作,但他更推崇走出去寻找自己的天空,去看看别人的商铺,去学学别人的先进技术,去领悟别人先进的管理思想。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敢于独立门户,就算你是一无所有的人,也应该时刻有自己独立开拓事业的想法,只有这样,你才有独立创业的可能,如若不然那你永远不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事业,只能永远做一位平凡的打工者。为了你的独立梦想早日成为现实,就应该从现在做起,没有什么比依赖他人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

“与其去找工作,不如自己创业”,正是这种宏大的人生座右铭,赋予了成功者非凡的智慧、非凡的毅力、非凡的苦干精神,从而才形成了他们傲视一切困难,不惧任何风险的品格,在商海中驶向胜利的彼岸!

老板每个人都能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个好老板。要想成为一个好老板,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百战不殆,攀登致富的高峰。创业成功的果实是甜美诱人的,但创业成功的过程必须付出许多代价。创业只是奋斗的开始,因为只有在事业建立基础之后才能有所收获。

在强大的创业精神驱使下,商贸逐渐变成一种革命,在丝绸之路上孤独的骆驼队伍,已演变成为全球每个角落的竞争。

敢于尝试,积极运作经营方略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说:“最美好的财富人生缘于敢于行动的气魄。”金钱是灿烂的,美梦更加诱人,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毫无疑问,这些人缺乏实现自己那些梦想的勇气。换句话说,他们大都喜欢沉浸在过去的经验之中,却缺乏尝试新的成功途径的勇气。

李嘉诚的财富之梦,完全出于自己对成功人生的期盼和努力,他善于经营自己的每一步,并把每一步都视为开拓人生的重要环节,最终他赢得了财富人生。

众所周知,投资绝对不能死守在一项计划上,必须要学会多种计划经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利润。所以大投资家都善于创新去旧,或者说调新离旧。所谓调,就是从市场调查出发,从自己的头脑中策划出新观点、新计划,所谓离就是抛开陈旧思维,另起炉灶。

李嘉诚在投资的过程中非常善于调新离旧,这与他“尝试是成功的开始”的投资谋略有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李嘉诚在中国内地搞了许多开发计划,其中最引人瞩目、并引起轩然大波的投资项目,是东方广场计划,这对他来说,也是尝试成功的新开始。

东方广场位于北京王府井商业区,这块地皮面积共有5.11公顷,可规划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计划建成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商业中心。1992年6月25日,李嘉诚、郭鹤年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意向书获得开发权。

意向书签定后,北京王府井商业中心,似乎已成了李家大院的池中之物了,然而,形势却在时刻变化着。

1993年,因经济发展过热,中共中央政府决定加强宏观调控,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这意味着要与北京方面谈妥这一项目,将会异常艰难。面对这种情况,不大善于谈判的郭鹤年知难而退,留下李嘉诚孤身应对,发展王府井地盘物业的控股权便顺势完全落入长实之手。

李嘉诚的信心依然十足,再一次运用他非凡的智慧与谈判技巧,有关立项、规划等异常繁杂的手续,在1993年间就全部获得市政府的批准。该建筑被正式定名为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建筑高度计划为70多米,地盘面积10.1万平方米,这比当初意向书中的14万平方米要少许多,然而毕竟这一年的形势已和去年大不相同,能达成这一协议,已经很不容易了。

该大型物业投资预算逾12亿港元,长实负责起楼价,合作伙伴东城区房地产公司负责地价。香港是地贵楼贱,内地则相反。据说,李嘉诚用了不到2亿港元就获得了这块50年期限的地皮,在“天子脚下”,京城中心,李嘉诚也能捡到便宜,确实不凡。

一般房地产开发,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当地居民与商家的搬迁了。李嘉诚把这道难题交给北京市政府去做,即由他们负担地价和搬迁费,请市政府出面做好原住户和业主的搬迁工作。

然而,搬迁过程并非完全没有一点波折,全球最著名的快餐集团麦当劳,竟成了此次搬迁的“钉子户”。

王府井麦当劳是该集团最大的一家分店,两层楼面共2.8万平方英尺,700余个座位,每天平均有10000多人光顾,在开业之初,顾客排队竟有几里之长,盈利丰厚,自不待言。

麦当劳当然不愿意把这棵摇钱树从聚宝盆里连根拔出,但是,北京市政府早就有了最新文件,责令麦当劳限期搬迁。于是,麦当劳抛出了它的杀手锏,即当年麦当劳集团与北京市政府签署的长达20年的经营合同,营业地区为王府井现址,租期要到2010年才满,当时才经营了两年多。麦当劳以此契约为要挟,扬言要与北京市政府对簿公堂。

那时,王府井这块地盘已快夷为平地了,只剩下麦当劳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废墟上。某外国通讯社记者拍下了这一景象,于是世界传媒大都刊出了这张既滑稽、又可怜的“麦当劳孤立无援”的照片,因而国际舆论逐渐变得对麦当劳十分有利。香港民间也有传言,说李嘉诚为了做北京地王,不惜把契约在手的麦当劳撵跑,只许自己发大财,不准他人赚小钱。

其实,搬迁只是北京市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的事,李嘉诚并不用承担什么责任。但李嘉诚一直奉行以和为贵,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于是出面与北京市政府协商,表示只要麦当劳答应迁出王府井,日后东方广场将留一个比现在面积更大的铺位给麦当劳。

北京市政府只好与美国麦当劳公司重新进行谈判,除了李嘉诚提出的条件外,又列出了一系列更优厚的条件,例如,批准麦当劳在北京多开若干家分店等等。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麦当劳当然同意搬迁了,美国人的“官司癖”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王府井的位置决定了东方广场的特殊性,东方广场计划无疑是在天子脚下搭戏台,戏演得好,“龙”颜大悦,利润自然丰厚;戏演砸了,连戏台都可能被端掉。对李嘉诚来讲,这是个机遇,同时也是个挑战。但是,他敢于大胆尝试,敢于开创新路,因为他知道唯有如此,才能在财富之路上走得更远。

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

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一搏

创富路上难免遭遇困难,这时如果只有一点点的机会成功,你会选择继续冒险,还是半途而废?李嘉诚的答案是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一搏。

长江公司的塑胶花成功打入了西欧、北欧市场后,很快就以其款式新颖、质优价廉的优势,赢得了欧洲消费者的青睐。长江公司的产销量开始大幅度增长。1958年,其营业额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

李嘉诚进军欧美市场的目标已达到了一半,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向北美市场进军。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消费水平极高,其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以上。李嘉诚以前也曾陆续承接过香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但纯属小打小闹,量小利微,根本就不是他所预期设想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等于是坐以待毙;“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根本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对于现实状况,李嘉诚决定主动出击,尽快占领更大的市场。他迅速抽调人力、物力,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设计印制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和宣传材料,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民间商会打听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具体地址,然后分别寄了出去,静候佳音。

李嘉诚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没过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型贸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之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其报价都特别满意,而且回函告知,决定派购货部经理亲自来香港一趟,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实力,洽谈入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光有好的产品还不行,还需要主动出击,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只有产品被市场了解到后,被市场接受了,才能保证有好的销路。李嘉诚的主动出击,为他赢来了一个大好商机。

机会千载难逢,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家贸易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公司,其销售网遍布整个美洲大陆,对于李嘉诚来说是较大的客户。这是长江公司的一个机会。但李嘉诚很清楚地知道,香港有众多的塑胶厂,机会并不专属长江一家。因为对方来到香港之后,必定会全面考察香港的各个厂家,然后再挑选最满意的合作伙伴。

李嘉诚收到对方来函之后,立即通过越洋电话与对方取得了联系,表示“热忱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中,对方简单地询问了香港塑胶业其他厂家的情况,并表示,如果时间允许,希望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一下其他厂家。确实不出李嘉诚所料,这家贸易公司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然后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也可能同时与几家合作。

李嘉诚面临的又是一场非常激烈的竞争。这次竞争非同寻常,要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究竟谁能最终赢得这笔业务,沟通将很关键。

李嘉诚心中最渴望的目标,就是使长江能够成为这家北美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虽然他相信自己的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起资金实力、生产规模来,在香港同业中,勉强只能算个中游水平。正是这一点对于和批发商的合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香港有数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仅就工厂的外貌而言,就令人另眼相看。而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虽然没有建厂初期那么破败不堪了,但依然令人难以恭维。李嘉诚知道,且不论生产规模,单看工厂的外在形象,就不会给来自先进工业国家的外商留下好印象;而能否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商业交往中,往往是极其重要的。

上次在与欧洲批发商接洽中,尽管李嘉诚胜利了,但应该说其中含有很大的侥幸成分,由于生产规模的不足,差点使李嘉诚的希望化为泡影,这给李嘉诚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他认识到,无论怎样,最终都要以实力和规模取胜,这才是最根本的。

于是,李嘉诚决定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改变工厂形象,尽快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根据事先约定,美方派遣人员一周后便将抵达香港,时间如此仓捉,能对工厂动如此大手脚吗?公司上下都认为有点不可能,但是李嘉诚决定冒险。他没有多犹豫,便马上召集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这个令人震惊而又兴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到令外商满意的程度。此时,李嘉诚正在港岛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是等建成之后,留下两套标准厂房自己用。现在看来是等不及了,只能另外租别人的厂房应急。

为了抢时间,李嘉诚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厂房,最后选定了位于北角最繁盛地段的一座工业大厦。李嘉诚看过楼后,当即拍板租下一套占地一万平方英尺的标准厂房。迁厂所需资金,除部分自筹外,大部分都是银行的大额贷款。这笔款子,李嘉诚是以正在筹建中的工业大厦的地产作抵押贷到手的。

他的部下都在心里犯嘀咕:做事一向沉稳的李嘉诚这次是怎么了?商人还没有来,生意的面儿还没见着呢,就已经把自己苦苦经营建起的工业大厦给抵押出去了。如果生意谈不成,岂不是鸡飞蛋打两头空吗?

但李嘉诚心里清楚,这个险冒得值!否则,就等于将这笔可能的大生意拱手让给竞争对手。面对这一难得的机会,具有远见卓识的李嘉诚又怎肯轻易放弃呢?这几乎可以说是李嘉诚一生商业经营中最大最仓促的冒险,他孤注一掷,几乎是拿多年营建的事业来作赌注。李嘉诚一生作风稳健,可这一次,他决心全力拼搏。可能有了这一次的赌注,才有了李嘉诚的将来。

决心是有了,但要真正做起来,其工作难度之大,程序之繁杂,可想而知。旧厂房的退租,可用设备的搬迁,新机器设备的购置,新厂房的承租改建,设备的安装调试,新聘进工人的培训及上岗,工厂进入新轨道后的正常运作……这一切,都要在一周内完成,真的可能吗?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何况,在迁厂过程中,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小的失误,都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计划的失败,那样一来,不仅将使一切努力白费,而且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李嘉诚深知这次冒险性命攸关,所以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他紧张而不慌乱,哪组人该干什么,哪些工作请专业安装公司做,每一天的工作进展如何安排,全在日程安排表中标得清清楚楚。由此可见,李嘉诚虽然是一次冒险,但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并非一时冲动的草率行事。而且,在如此巨大的工程面前,李嘉诚有条不紊,调度有方,充分显示了他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才能。

李嘉诚和全体员工一起,连续奋斗了七昼夜,每天只有不到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但大家都毫无怨言,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北美公司负责人到达香港时,设备调试工作刚刚完毕,李嘉诚连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就把余下的工作交给副手负责,自己驱车赶往九龙启德机场迎接这位北美大客商。港岛与九龙之间,隔着一条维多利亚海峡。那时还没有海底隧道,港岛到九龙不通汽车。为了表示诚意,李嘉诚便驱车乘汽轮渡过海峡前往启德机场。就在这位大客商到来之前,李嘉诚早已在港岛希尔顿饭店为他预定了最好的房间。等客人上了车,李嘉诚就问:“您是先住下休息一下呢,还是到我们的工厂参观一下?”这位美商也是个急性子,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先去厂里看一下了。”李嘉诚不得不调转车头,朝北角方向驶去。李嘉诚真有点后悔,不该多问这一句。他心中忐忑不安,设备刚刚调试完毕,员工刚刚上岗生产,会不会出问题?

汽车驶近工业大厦,李嘉诚停下车为美商开门,当他听到熟悉的机器声响以及芳香的塑胶气味时,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美商在李嘉诚的引领下,参观完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之后,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我在动身前认真看了你的宣传画册,知道你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工厂和较先进的设备,但想不到规模这么大,设备这么现代化,生产管理这么井然有序。我并不想恭维你,你的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家媲美!”

李嘉诚兴奋不已,对他说:“感谢你对本厂的赞誉。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和交货期限。你已经看过了我们的报价单,如购货批量大,价钱还可以更低。总之,我们的信誉,请你们绝对放心。”

“好,我们现在就签合同。”美国人就是这么性急而爽快。

双方在愉快而友好的气氛中签署完协议之后,李嘉诚又亲自驾车送他去希尔顿饭店休息。临别时,李嘉诚诚恳地对美商说:“明天我来接你,陪你去参观另几家塑胶公司。”

美商依然是直言快语:“不必去了,我倒想请你做我的向导,去参观中国的寺庙。我知道在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我参观其他厂,你想做我们的独家供应商。”李嘉诚以微笑回答了美商。

李嘉诚的冒险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这家北美公司从此成了长江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以百万美元来计算,李嘉诚又在冒险中稳赚一大笔。

更令李嘉诚感到高兴的是,正是通过这家北美公司,李嘉诚获得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最终与其发展成为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也为长江公司进军海外架起了一道桥梁,并为其后来成立跨国公司准备了条件。

打开欧美市场后,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了数千万元港元的盈利,长江终于成为香港乃至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李嘉诚也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美名,不仅蜚声全港,也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瞩目。

如果当初李嘉诚不是冒险扩充工厂规模,而只是临渊羡鱼,梦想着美商会和自己签定合同,梦想着今天的飞速发展,只怕当初美商签定的将会是别的公司,而今天的长江塑胶厂,早已倒闭在恶劣的竞争之中。现实没有假想,临渊羡鱼,何如退而结网。空想只会浪费时间,对事业没有任何帮助,还不如鼓起勇气,勇敢地去拼搏,哪怕只有一丝机会,但只要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不必再有丝毫犹豫,竞争是搏命,更是斗智斗勇。

锲而不舍,直至成功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李嘉诚对他的创业与成功做了一些真诚的讲解。

李嘉诚:“成功上是相对的。创业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也没有捷径可走,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并非易事。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就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机,我自己从创业开始到1963年这一二十年来,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达旦。因为你要把一个小公司的实力做大、做强,面对已经强大的竞争对手,你所付出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总之,别人付出一分,你就要有付出二分甚至十分的心理准备。”

记者:“所以,你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李先生,如果勤和俭是初期创业者必备的基础素质的话,那么作为创业之初的企业的关键又是什么呢?”

李嘉诚:“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意味着一个良好的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言必行,行必果’。”

记者:“主要从哪些方面建立信誉?”

李嘉诚:“不能离开科学的管理和优秀的质量。当年,我做塑胶生意时,外国最新塑胶杂志,在当时的香港看的人并不多,但我学、我看。为什么?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凭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好,但是时间就浪费得多了,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那才是最好的方法。”

记者:“这也是走向成功的一种捷径吧?李先生,你是从零开始创业的,你认为对于创业者自身成就事业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李嘉诚:“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浓厚兴趣。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整个精力全部地投入,保持这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就谈不上困难可言的。做哪一行就要培养出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不容易。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对这一行业的未来至少是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预测,做到心中有数,那么你面对每一件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如果你从事这个行业,你对自身所处的行业却没有兴趣,你的兴趣在另一行,但你并没有去从事那个行业。你的手里仅仅只是这一行,那么这时候,你就不能够说你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应该说你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你要生存。人,其实就是这样的,当然是希望自己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譬如当年我开办长江时,我的预算是只做3年,然后像我的祖辈、父辈那样,去从事教育事业,说心里话,起初我是根本不喜欢做生意的。但后来,生活环境的改变,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却又是一回事,慢慢地,抱着”既做之则安之“的心理状态,我就强迫自己定下心来,强迫自己培养做生意的兴趣。然后,真的有了兴趣,这样才一路不停地发展到今天。”

记者:“那么,李先生,这其中有没有涉及到你对金钱的看法呢?”

李嘉诚:“当然有。虽然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但是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金钱才能解决。就像我当初,没有钱,为了巩固知识,只有买旧书、读旧书。其实,这都是没有钱的一个简单后果,因为如果你对金钱没有一种渴望,那你将一无所成。”

记者:“那么事业有了一定起色之后,要想取得进一步成功还需要什么?”

李嘉诚:“需要一个组织,或者说叫团队,一个对你有信心又跟你团结同心的优秀组织来帮你。而且,你也必须对这个组织信任,对它有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同心同力取得成功。”

记者:“在你的王国,你是怎样看待敬业精神各不相同的人呢?”

李嘉诚:“…在今天的商业领域,当人们往往在考察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人员的表现时,只是简单地在年终看他们的盈亏来做出是否优秀或进步的判断,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当你等到看盈亏时,已经晚了整整一年。我通常的做法都是在这一年的期间,例如办公例会或到公司巡视的时候,作一些有心的考察,这样,如果发现不对,就可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志向的人,你认为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诚:“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梦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到两个环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予你的。这两个环境都是你无法抗拒的,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就是磨练你意志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童年的时候,父亲教育我要学习礼仪或遵守诺言,而我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自己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多识的教师。但是后来环境一改变,贫困的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一定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企业的原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也可以说是逼出来的。”

“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没可能了。并不是我不想读书。赚钱变成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在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勤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记者:“你的经历的确感人!但是,对于你今天的生活环境来讲已经是相当富裕,并没有任何压力。你为什么还在拼命工作呢?”

李嘉诚:“这就说来话长了。简洁地说,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我十二分地理解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很想赚一些钱,做一些善事,帮帮他们;其二,我爱读书,却因为穷,没法完成学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很想多赚一些,去帮助那些心有大志而由于家庭贫困而上不了学的穷人的子女,有了更多的钱,才方便在教育上更好地去投资;其三,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父亲因为没有钱买药而失去生命的情景,所以我很想再多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被病魔缠身的人,去不断地发展人类的医疗事业;其四,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人生挑战,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实力的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而且,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你要赚钱就必须利用你的胆识去面对或者接受这种挑战。你看我随便一说就有四大压力,我的压力其实大得很哪!总之,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在这儿,李嘉诚对他的创业和成功作了一个极富有启示的总结。看过之后,相信对初入社会和梦想事业有所成功的人会大有收获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目标精准,锲而不舍、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绩。

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同类推荐
  •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

    企业的用人问题最重要的是对职员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并通过薪酬来激励职员的工作热情。本书系统介绍了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对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各个环节都做了具体的介绍,并在各章都附了一定的案例。理论介绍的同时,注重从实际操作角度讲各种常用的考核与激励技术。
  •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策略就是照着有效的方法。实际、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良的管理方法,将可能对整个企业、员工和顾客会产期性的不良影响。本书在结合中国企业当今现状的基础上,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丰田公司500等强企业的诸多管理方法中甄选出5种最实用有效的管理利器:目标管理、项目管理、6б管理法、5S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
  •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本书选取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行解读,立足于时代、社会、产业、公司与个人的多维角度,提炼出企业家在创业、商战、管理等领域的哲学智慧,通过翔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剖析企业家哲学智慧的实用性与科学性,给读者以启迪借鉴。设计等十几个板块划分,选择符合企业家共性与独具个人特色的内容,提升图书的实用性与可读性。
  •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

    每天学点管理学全集

    前几天在一场国际学术论坛上,我的朋友赵春林先生告诉我他的《每天学点管理书》一书即将付梓,邀请我为之写上几句。加之我对管理学这个概念也是很有兴趣,看过此书的目录和摘要后,自然应承下来。说起管理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管理呢?管理是要以有效的方法达到目的的具体行为。管理的核心是“人”,建立分工合作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其重点;管理的对象是“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事”;管理的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
  • 世界优秀广告短语7000句

    世界优秀广告短语7000句

    作者从世界浩如烟海的广告中,精选优秀广告短语7200句,集成此书。主要内容包括:传媒图书、电信通信、糖业烟酒、美容化妆、各类食品、汽车交通、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医疗保健、金融保险、珠宝钟表、商店酒店、航空航运、家政服务、培训招生等30大类,这些广告短语,如诗、如画、如歌、如梦,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学习创作广告的词典。
热门推荐
  • 阿拉伯文学史

    阿拉伯文学史

    黎巴嫩著名学者汉纳·法胡里的这部《阿拉伯文学史》全面深入地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阿拉伯文学情况。对作家、诗人及其作品也有充分的论述。资料丰富、脉络清晰、篇幅适中、便于阅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在阿拉伯国家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曾被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出版。
  • 难道是命运

    难道是命运

    意外的死亡,武道世界的新命运,有实力何人敢欺?一切,只有实力能证明一切,一位少年走向辉煌。
  • 佛说毗奈耶经

    佛说毗奈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葵藿之心

    葵藿之心

    莫道君王无忧愁,只憾东瀛无仙丹,正所谓造化弄人,报应不爽,谁言君王就能万寿无疆,心无愧惧。且看天可汗的长生之道如何在大唐西域这条漫漫丝路上演绎出一场华美绝伦,荡气回肠,敢爱敢恨的儿女情长……
  • 凡尘逆世

    凡尘逆世

    凡尘九逆,我本微末。少年寻她千百度,轮回转世,骨界浴血。回眸三千,只为一颜,他能否再次遇见最初的她,逃过轮回。你会为此流泪,为此言笑。
  • 偷腥小妖后

    偷腥小妖后

    她有魅惑众生的绝艳之姿她是被下了千年诅咒的现代女人她是天下间最美的一颗棋子她有一丁点想要迷惑全天下男人的野心她还是一只爱四处偷腥的小野猫,所有的男人只是在她的勾指之间飞蛾扑火一般的纠缠,却都敌不过她的嫣然一笑……
  • 风云战神之重生

    风云战神之重生

    转世重生,宇宙之神,永远的独孤啸天,永远的宇宙战神,为了复仇他走上一条与神之战,为了朋友他义不容辞……他能复活上古正神,救出四大天神。他能娶龙神,也能得到女娲。他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宇宙无处不有他的影子,他就是转世的神,无敌的存在。
  • 悟真集

    悟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魅总裁的公主

    邪魅总裁的公主

    那一年她10岁南宫集团的千金年纪虽小却美的迷人那双眼睛迷惑了多少人那一年他21岁M集团的总裁传闻他心狠手辣冷漠如霜却拥有一副帅的让女人看了都想到贴的脸却公司合作伙伴的墓地当中对她一见钟情。他暗暗爱了她那么久却等到她18岁的时候才想她伸出魔掌。“南宫易遥这辈子你永远都别想逃你只能是我的”
  • 绝品模特

    绝品模特

    模特,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职业,耀眼的光环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辛酸。是际遇的偶然还是必然?孔依依的在这条道路上是如何在T台上摸爬滚打的?这事还得从他一觉醒来的艳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