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22100000016

第16章 1 走进道观:看道士的修行生活

本节概要

科仪,即道教给予修道之人的一定规范,而道士们的日常生活也均依循于其的。在道教中科仪具体指:道教的经诰、戒律、规范、礼仪等,是对道教各个方面的概括,涵盖礼仪传统和时俗现实,从宗教的途径厚人伦、淳风俗。

因而,于科仪之中的道士生活,就犹如一场恢宏的演出,与神、与鬼沟通。为神、为鬼而舞。具体看道士们在科仪之中的生活的话,那么,先从什么是科仪这个概念开始吧!

(1)为神而舞的科仪

科仪是指道教的经诰、戒律、规范、礼仪等,是对道教各个方面的概括,与科仪意义相近的词,还有科教、科范、科戒、科律、仪轨等。“科仪”一词最早见于《洞玄灵宝道学科仪》一书,书中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辛、制法服、巾冠、山居、斋、醮、燃灯、奏章等,唐代道士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也包括传度仪范、奉道仪轨、各种斋法、戒律、殿堂造设等许多方面。

道教的科仪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早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提倡“以善道化民”,善道即其科仪教戒的宗旨。在后来的发展中,便形成了一套围绕着神仙信仰而高扬生命价值、围绕着返朴归真的信念而追求至真纯善的宗教道德,这些宗教道德,就是科仪形式转变中所蕴涵的宗旨内容的发展。同时,道教科仪还经常强调要将礼仪传统和时俗现实结合起来,从宗教的途径厚人伦、敦风俗。

道教科仪涵盖的教法很宽泛,又因为吸收了大量的民俗,在内容上十分庞杂,并一直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有一些科仪慢慢消失了,也有一些新的科仪产生出来,满足信徒不断变化的需要。道教科仪一般分为四大类,即戒律、威仪、赞颂和表奏。

戒律主要包括戒规、传戒和授箓三大类,是道教的入教仪式和祷祝仪式。赞颂主要有经颂、诗歌、步虚、青词等,其行文特点是多用韵语。表奏主要有礼忏文、奏疏、榜文等,其行文特点是有严格的书写格式和措辞规范。威仪的内容是最复杂的,主要有斋醮、行持两大类,两晋南北朝时,威仪主要是各种斋法,醮仪附于斋仪而行,规模小,仪式也简单,唐宋以后,醮的内容日益增多,斋醮开始联称。斋和醮又都有仪和序,仪是指斋醮时的各种设置布局,序是指斋醮时程序的先后。行持主要有道教的称谓、衣饰和教阶等,主要是道教的日常规范。

“科仪”可用来概括道教教法的许多方面,在道教总的语义类似于世俗社会内的所谓礼法,所以其涵盖的内容十分的宽泛。说白了,其实是道教的道德标准,由此来约束和规范道士们的修行生活。

故而,从“科仪”中的种种规范和约定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规范在科仪中道士生活的种种,可以说,是了解修行生活的最佳途径。

(2)不可为的戒律

道教戒律是约束道士言行、防止违反教规的警戒条文,其目的是为了教诫、劝诫教徒们止恶从善、舍妄归真,道教一直将其视为修德理身之规范、积功累行之路径。

道教戒律源于古代的斋戒,后世道教把“戒”在“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使“戒”带有强制性,并有固定条文,就是戒律。早期道教有所谓的“道诫”,即道君对人所降的劝诫、警告和文告,是教团用来规范人心、约制其行为的,道教戒律就是在道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认为最早的道教戒律是五斗米道的《老君想尔戒》。

两晋南北朝时,道教戒律日趋细密,出现了三戒、五戒、八戒、九戒等戒律,其中吸收了忠教仁义等儒家传统道德观念和佛教戒律。金代兴起的全真道特别重视戒律,自王重阳创教开始,就有严格的教规戒律。元代以后,全真道邱长春祖师开创传戒制度,并规定凡愿入道者必须受戒方能成为合格道士。明清时期,道教戒律趋于完备,明朝时,天师张宇初撰《道门十规》,清朝时,全真教王常月继承邱长春的传戒制度,规定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处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前的考察和接受传戒教育,才能成为合格道士。

道教戒律的种类很多,律条有简有繁,制约有松有紧,总的来说,有上品戒、中品戒和下品戒之分。道教中的戒律主要有三戒,即皈依戒、皈神戒、皈命戒。五戒,即不得杀生、不得茹荤酒、不得口是心非、不得偷盗、不得邪淫。八戒,即不得杀生以自活、不得淫欲以为悦、不得盗他物以自供给、不得妄语以为能、不得醉酒以恣意、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不得耽著歌舞以作倡伎。此外还有九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等。

道教除戒律外,还有清规,戒律是防止犯罪的警戒条文,而清规则是对违反戒律的道士的惩罚条例。清规大约出现于金元之际,由各道派或道观自己订立,轻者被罚跪、责杖、驱逐,重者则被处死。

(3)早晚必修课

早晚功课是宫观内道教徒的必修课,在道乐和诵经声中,使自身能超凡脱俗,乃至出神入化,进入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道门规定卯时(5~7时)为早课,诵《清静经》、《心印经》、《消灾护命经》、《禳灾告厄经》等道经,以祈延生保平安。酉时(17~19时)为晚课,诵《救苦经》、《生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等道经,以超阴度亡。

上殿诵经有一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一是以钟声为号,道众按序排班。二是必须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句真字清,调匀声正,神畅气和。此外,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不能焚香、诵经、朝神,也不能供斋设醮,称“戊不朝真”。

“早课”,当晨曦微露之时,道教宫观中的早课在钟声中开始了,首起《澄清韵》,接下来是《举天尊》《吊挂》等韵,然后念净心、净口、净身、安土地、净天地、祝香、金光、玄蕴等八大神咒。《八大神咒》完毕,诵念《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接着诵《消灾护命经》和《禳灾度厄经》,再诵《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心印经》完毕,接下来是诵三清、四御、南极、北五祖、南五祖和七真、普化等宝诰。宝诰毕,若逢初一或十五,则接下来举行早坛经出坛仪式。《普化诰》念完,高功提《提纲》,接着起《天尊板》、《中堂韵》,若逢祖师圣诞,高功则要念《祝圣文》。接下来念《忏悔文》,起《小赞韵》,接着诵《灵官咒》和《土地咒》,最后唱诵《三皈依》,诵经毕三礼天尊,早课至此圆满。

“晚课”,当夕阳斜照时,道教宫观中的晚课在道乐声中开始了,首起《步虚韵》,接下来是《吊挂》、《提纲》和《小启请》等韵,然后念《玄蕴咒》。《玄蕴咒》毕,诵念《救苦拔罪经》、《升天得道经》、《解冤拔罪经》,接下来是诵九大宝诰,若逢晦日和电日,在晚坛功课中还要举行出坛仪式,其内容是祭孤度亡。平常诵念《报恩宝诰》后,起《小赞韵》,当诵完《土地咒》后,便是吟唱《三皈依》,紧接着朝上三礼,至此,晚功课功德圆满。

早晚功课为道士修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其作用有修真养性、祈祷崇拜、坚定道心,体现宫观道风等。另外,道士日常生活除早晚功课外,也丰富多彩,如静坐、抚琴、奕棋、书法等。

(4)道士的资格考试

在道教中,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是需要经过一番考试的,也就是道家称之为的资格考试——传度授箓。这是道派绵延的一种表征,是有一套规范化的仪式在的,以此来体现其对于神圣事业的慎重。

所谓“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北宋时传度戒律的仪式是:先引受戒弟子于神像前,三拜上香,再由度师祝香,祷告神真,具陈出家受戒之意。再设案,度师坐于案前,受戒弟子礼拜度师,面北长跪,听度师讲说出家因缘。次则向北遥拜帝王,向先祖坟莹遥拜,拜辞父母、亲知朋友。引受戒弟子立于三师前,由知磬请三师宣三归依。受戒弟子再长跪,具文自陈请求传度之意,复由度师读白文,请保举师为脱俗衣,保举师脱去受戒弟子俗衣后,要念诵赞辞。受戒弟子改着道服,每穿一件,都由度师诵赞辞,顶簪冠之前,先由度师持于手中赞辞,然后受戒弟子长跪度师座侧,为戴冠,同时念三遍“与道合同”。受戒弟子执简后,由度师为说十戒,受戒后,度师向受戒弟子有一番郑重千诫,最后引弟子礼拜三师,发十二愿。

清代时,受戒的弟子,还要接受经典考试和行为举止的考察,最后成绩要作记录,并以千字文为序,排定名次,记录上写明字号名次,戒子姓名、道号、年龄、生辰、出家道观、度师姓名等。其中,得天字第一号者,将作为方丈的候选人。

“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授箓也有规范化的仪式,与传戒大体相似,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授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事实上,传戒仪式的产生是道教为了推行戒律,对新出家的道士进行的一种传授经戒的礼仪。其礼仪过程神圣而复杂,象征道教教法的传承。

(5)向神致敬的礼仪

因着神仙信仰为道教主要信仰的缘由,敬神仪式便成了道教主要仪式之一,道士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

所以,在道士的修行生活中,敬神礼仪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功课。由此,在道教千年历史的沉淀中,这敬神礼仪在被重视的情况下而产生了多种形式。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叩拜

道教叩拜礼有三礼三叩和三礼九叩两种形式,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是:站在跪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右手离开,左手捂心,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俯伏叩道,头磕在双手背上。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如上重复两次,即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接着后退半步,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

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三礼三叩两次,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此礼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

供养

道教所供奉的神像是神的分灵身,当时时予以供养,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荼、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神的供品,从内到外依次是:一荼、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毕,还要敬香、叩拜。敬香旨在以香达信,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

诵经

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诵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道教早期诵经为直诵,后改为乐诵。

诵经的作用在于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礼拜诸神、真仙,以祈延生保安,超阴度亡。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

(6)道士身份的象征

道士的身份象征,是由道士的外在形象来体现的,即道士的服饰。道士服饰主要有道服、道巾、道冠和鞋袜,它保留了许多古代汉民族的服饰样式。道教始终认为,通过这些外在的服饰可以表露出道士生活中的信仰和文化。

道服

道褂:分为大褂和中褂两种,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大襟长及踝部,右腋有两根飘带。颜色为蓝色或青色。中褂与大褂式样相似,只是衣之长短及袖之宽窄有所不同。

道袍:又称得罗,与大褂相似,袖宽一尺八寸以上,袖长随身。大襟长及踝处。服色也是青、蓝两色,是参加宗教活动的礼服。

法衣:又称天仙洞衣,法衣对襟,长及踝处,无袖披,袖长随身。上面有金丝银线绣的各种吉祥图案,一般为紫色。斋醮法事时高功所穿,或者是举行宗教大典时方丈所穿的法服。

花衣:也称班衣,其式样与法衣相似,但较法服简洁一些,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时,经师穿用。

道巾

混元巾:又称冠巾,以黑缯糊成硬圆帽,帽顶有洞,多为蓄发的全真派道士戴用。

庄子巾:又称南华巾,帽底圆形,顶坡而平,帽前正面镶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征品行端正,老年道士多戴庄子巾。

一字巾:即一根束发的带子,宽约一寸,长依头围大小而定,带子两端用木质或玉质雕成扣子衔接,扣子正面刻有八卦太极图案。

纯阳巾:又名乐天巾,帽底圆形,顶坡平正,帽顶向后上方高起,以示超脱。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寓意九转还丹。

道冠

黄冠:又称月牙冠、堰月冠,形似月牙,下沿有相对二孔,穿过木簪,可以别在发髻上。

五岳冠:又称五岳真形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只有受过戒的道士才能戴用。

星冠:又称五斗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为老修行礼拜北斗时戴用。

五老冠: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绣有五老像,做度亡道场时,高功戴用。

鞋袜

圆口鞋:青布制作,圆口。十方鞋:与圆口鞋相同,只是青色鞋帮上有十条白色布条间纳。云覆:又称朝鞋,鞋底较厚,鞋帮上绣有云头图案,为高功做斋醮法事时穿用。高筒白布袜:用白布缝制,长筒,穿用的时候将裤脚套入高筒白布袜里,然后用带子扎系。

(7)道士的称谓

在道教历史的洗礼及沉淀中,道士称谓受各种影响可谓变化万千,不过,可以将最主要的类别大致归纳为三类,即“普通称谓”、“尊敬称谓”、“教职称谓”。

普通称谓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期,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黄冠:是道士的别称,黄冠原是古时黄帝之衣冠,后世道教因以黄帝为仙宗,便以“黄冠”称之。

乾道和坤道:道士原不分男女,皆称为道士,但有时为了区别,称男性道士为乾道,女性道士为坤道。

尊敬称谓

道长:教外人对道士的尊称,“道长”前可加姓,是一种既平常又带有敬意的称谓,一般是对所有道士的称谓,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是单指宫观负责人。

先生:是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如宋太宗赐陈抟号为“希夷先生”。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天师:是对得道者尊敬的称谓,狭义专指张道陵及其后裔,但后世寇谦之、杜光庭等,也称为天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来是指对懂得养生、炼丹方法且修炼高深的道士的尊称。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祖师和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宗师。

教职称谓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监院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具备。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的道士,必须深知事务,通达人情。

(8)道士演绎的“折子戏”

在道教宫观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若演出一场折子戏那般,这就是道教的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大家概念意义里的“法事”。

那么,斋醮科仪具体是怎样的呢?这场由道士们出演的折子戏,是道士生活中最生动的演绎。

何谓“斋醮”

“斋”原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在古人祭祀之前,必须先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其虔诚之心来接引鬼神,此叫做“斋戒”。道教将其礼节吸纳,用以祈禳之上,素食清心,沐浴洁身,此即为“修斋”。

在道教中,修斋之目的是初为“积德解愆”,再则为“和神保寿”。最高的“修斋”则是为了“专道”、“乐道”、“合道”,这也为修斋的最高目的,故而,修斋即为修道。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并将其视为学道入门之首,而为之制定了一整套斋法。

道教斋法,经上清派、灵宝派等道士的推演,逐渐完善,而且名目众多。主要的斋法有以下几种:

两种斋:指拯道斋和济度斋。

六种斋:指上清斋、灵宝斋、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等。

七种斋:指金录大斋、黄录大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涂炭斋、自然斋等。

十二种斋: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上清斋、明真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八食斋、三皇子午斋、靖斋、自然斋等。

三录七品:三录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七品指明真斋、自然斋、三元斋、八节斋、洞神斋、指教斋、涂炭斋等。

若是从其规模和作用上分的话,又可将以上几类主要斋法归纳为两大类:

第一:内斋(极道):心斋、坐忘、存思等。

第二:外斋(济度):三篆七品。三篆,指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

以上各种斋法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如金篆斋含“上消天灾,保镇帝王,……兼为师友”之义。玉篆斋含“救度人民,请福谢过”之义。黄篆斋含“下拔地狱九幽之苦”之义。上清斋含“求仙念真,炼形隐景”之义。自然斋含“为百姓祈福”之义,等等。

如今,许多全真派的老道长,皆都以自己保持素口为自豪,因他们现在仍然不吃油盐或者不食人间烟火。在现在的民间,还流行着“吃花斋”的风俗,即初一、十五或其他宗教节日吃素。如此等等,都是斋法从过往遗留下来的痕迹,也都是在以持斋的形式在修道。

“醮”,原意是祭,即祭祷。在我国古代,早就有“冠醮”和“亲醮”的制度来称谓祭礼。所以,所谓“醮”就是祭礼,只不过道教用“醮”字代替了“祭”字而已。和“斋”相对而言,斋是指在祭祷中必须清整身心,醮则指祭祷活动。斋法注重心理,而醮法则注重仪式。二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关联。到了后来,斋与醮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斋法逐渐溶于醮法之中。于隋唐以后,便以“斋醮”而并称,沿袭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传统名词。俗称“道场”或“法事”。

道教在举行斋醮时,被称为“建醮”、“修醮”或“打醮”。一般而言,被叫做“做道场”或“做法事”。

在道教中,斋醮被定位于“科仪”,名为“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或者其他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皆统属斋醮科仪。

古今斋醮发展

斋醮祈祷,古即有之。早在东汉以前,就有“斋戒”、“醮”、“坛”等说法,此在《礼记》、《易经》、《高唐赋》、《史记》等书中均有记载,这说明道教斋醮科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祈祷仪式。

东汉时期,道教诞生之前,汉明帝就曾下诏给楚王英,命其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道教诞生后,汉桓帝又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厨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由此可见,此时的斋醮祈祷不仅有了坛和供器,而且还有了音乐——郊天乐。

在道教初期的宗派中,太平道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则有“涂炭斋”、“指教斋”等斋仪,祈祷者以“黄土涂面,反缚悬头”,虽仪式简单,但“折子戏”的戏码已经齐全。另外,五斗米道还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

《魏书?释老志》中记载,张道陵创教之初,因传授《天宫章本》中的某些斋祠醮法,使弟子各成道法,于是其事大行。如此来看,《天宫章本》可谓是最早的科醮书。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是道教科仪的开创阶段,所以科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斋醮科仪就此产生了。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的推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上清派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东晋安帝隆安年间,灵宝派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并在閤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

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并改诵经“直诵”为“音诵”,至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而经由寇谦之所撰著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更是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继其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也改革了南方天师道,并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由他所撰著的斋醮科仪上百余卷,包括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等斋醮乐章多种。

浴房

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到隋朝时,基本上停滞不前,但仍受重视。斋醮科仪在历经唐、宋、元三朝后,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趋盛行起来。

比如,唐玄宗于开元十年及二十九年间,就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二所,每年依道法斋醮。此间,他还“于道场内亲教道士步虚声韵”,并诏道士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作《玄真道曲》、《大罗天曲》等。唐武宗即位,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可谓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他不仅搜集、整理、编纂、删定了南北朝以来的各种科仪,而且还在此基础上又新修了《太上正一阅篆仪》、《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忏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等科醮书多种,影响十分深远。

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徽宗各朝,宫中设醮,史不绝书: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令太常礼院详定天庆道场醮仪,颁诸州。徽宗于大观二年,颁金篆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令道士依法奉行。

金元之际,京中宫观、大邑名山(如龙虎山、闷皂山、茅山等)均有设醮者。不仅正一派道士,而且全真派丘处机、王处一,太一道萧志冲、萧居寿等,亦皆先后承金、元皇帝之旨而主醮事。由此,斋醮遂为各派所习。

明代以后,道教转衰,不过斋醮科仪仍流传于民间。故,斋醮科仪可一直流传至今。

斋醮科?的组成

一项斋醮科仪的举行,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涌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得由他们才可完成,一如一部折子戏,没了演员的登场,便也就没了折子戏的可看一般。

如此,道士是演绎斋醮科仪的最佳演员,他们在以“斋醮”主题的戏中,一点一滴地将斋醮科仪的组成部分搬上“舞台”。那么,让我们看道士如何登场,又如何演绎的呢?也就是说,斋醮科仪的组成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比如,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而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士,均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记载,执事主要有: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亦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

除此三执事外,还有其他执事,亦各有其职: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中记载,醮坛执事还有:炼师、摄科、正仪、监坛、清道、知炉、词忏、表白。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谓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在醮坛上所必要的设置和用品,主要有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法器:通常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符简:即黄表纸符。章表:即表文。法水:净坛用水。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斋醮科?中的独特?式

在醮坛科仪中,有其独特的运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诀罡步,香赞礼表等方法和内在的存想运讳、叩齿集神等修功。

咒:指通于神灵的用语。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持咒可以请神、驱邪、保命、护身等。

诀: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盘结捏掐而成的形状叫做诀,其过程叫做掐诀。掐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诀法,如灵官诀、斗姆诀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罡有多种,如三宝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灯:指醮坛上点燃的灯。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以期达到“超出良难”。

礼拜:道教醮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俗称“叩头”、“作揖”,无论是道士,还是信众,在道教官观内外,面对神像,都要礼拜,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入道者,必先学礼拜,称之为“过叩头关”。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

诵经:道教醮坛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元,指诵念经文。初习仪式必须先学诵经。诵时有一人独诵,亦有众人合诵。有一经诵一遍,亦有一经诵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种,主要有心诵、形诵、神诵、心祝、密祝、微祝等。通过诵经最终达到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的目的。

步虚: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又名“步虚声”。依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步虚声吟唱起来乐章优美,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大诗人杜甫曾如是赞曰:“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存想:或曰“存思”,简称“存”。闭合双眼或微闭,存想内观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入人神合一境界。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便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存想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雾等)、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身外神)等,多为师徒秘传而授之。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一般分鸣天鼓、击天磬、鸣法鼓三个步骤。鸣天鼓以击幼天门而应神羔,击天磬凡制伏驱降用之,鸣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

进表:指道士把表文上奏天庭的仪式,又称“上表”。其程式为启坛、请圣、拜表。其用法由神位高低而定,对道教最高神呈进称为“上大表”,一般神则称为“上疏”。最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炼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其得到超度。炼,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指修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为“生人服之,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

施食:也叫“斛食”或“赈济”,俗称“焰口”,即设斋食以超度鬼魂。施食时要用“祭炼”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脱离鬼道。早期道教并无施食,在南朝刘宋时才有雏形,到唐朝时便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规模。宋元之际,以米饭盛于斛内施食,称为“斛食”,到解放前,有些宫观还保存着这一做法。

散花:通过想象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并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了多种散花词的产生。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

解冤释结:指世间种种人际怨怼,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连牵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道教认为只有用科仪和符文,才可解冤释结,得以使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化坛卷帘:化坛,指将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或神仙世界。卷帘,是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这种仪式多以化符、唱赞、存想等完成。

启师谢师:即礼三师。所谓三师,指度师、籍师和经师。凡大型道场,皆设有祖师坛。在开坛之初,高功恭对师坛,启奏三师,请赐保佑,谓之启师。下坛时,必要礼谢三师,以志不忘师恩,谓之谢师。

以上种种道教中的仪式元,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斋醮场面。

道教?用斋醮科?

现今道教中常用的斋醮科仪有很多,大略可归纳为:早晚坛功课、接驾、祝寿、进表、炼度等。

早晚坛功课

是道教住观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仪,约起始于南北朝以后。据《早晚功课经?序》中说:“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也,修自身之道者,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大道,非课涌无以保养元和。是人道之门墙,修性之径路。”

在观道士每日卯、酉之时,上殿做功课,早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晚诵步虚、开经偈、玄蕴咒、《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等。此唱赞礼拜,讽诵仙经的科仪,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吉祥,三是坚定道心,四是超度亡灵,五是体现宫观道风管理。

祝将科仪

常用于道教早坛功课出坛时的一种科仪。祝,为恭请之意。将,即神真。祝将,是恭迎神真登临坛场。

早坛功课化天地疏文后,通过高功表白,举威显化天尊、礼拜、上香、宣表、念咒显示祖师赫赫威灵,降临坛场,以护经护道护坛庭,达到道门常清静之目的。

祭孤科仪

常用于道教晚坛功课出坛时的一种科仪。祭,为祭祀、超度之意。孤,为孤魂。祭孤即祭祀孤魂,为亡灵超度。

晚坛功课出坛,各执事如法如仪后,通过高功表白、举太乙救苦天尊、礼拜、上香、洒净水、表白宣表篆、高功步罡撒食,以期甘露洒开地狱门,孤魂亡灵升仙都。

祝寿科仪

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时的科仪。祝,为庆贺之意。寿,为寿辰。祝寿,即庆贺祖师寿辰。如正月初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分别为玉皇、天官、邱祖的圣诞,所以,道士当于此天晚上零点例行此仪,以贺祖师诞辰。

其程式为:各执事如威如仪,高功、表白,齐举玄教万寿天尊,上香礼赞,举道经师宝天尊,咏“三宝香”韵,举香云达信天尊,宣表念祖师圣诞、焚表、退班。

庆贺科仪

道教用于祖师圣诞之日的科仪。庆,为庆祝之意。庆贺,即庆祝祖师诞辰。一般在祖师圣诞日的白天举行。

其程式为:各执事如列如仪,上香礼赞。举三清应化天尊,举道经师宝天尊,举香云达信天尊,上祝香咒,上威灵咒,宣表、表白、念诰(某祖师圣诞即念某祖师诰)、焚表、退班。通过此仪,恭对醮坛,以贺祖师圣诞。

接驾科仪

道教专用于玉皇巡天之晨的科仪。接,为迎接之意。驾,为圣驾,指玉皇大帝。接驾科仪,指迎接玉皇大帝时所行的朝科。宫观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子时,举行迎接王帝圣驾大典,简称迎銮接驾。

其程式为:《早课》念完《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功跪起启请韵、起“小赞韵”,监院拈香、刹板,高功说文,提科起步虚韵,高功举大罗三宝天尊,高功起吊挂,高功提纲、表白,高功说文、起天尊板,众念鹤驾采临天尊,众出殿至天坛,退班。通过此仪恭对瑶坛,延请玉帝降临人间,赐福禳灾,延龄益寿。

大回向科仪

用于道场圆满时的一种科仪,是为道场圆满做的总忏悔。

其程式为:高功拈香说文,提科起步文,高功举大罗:宝天尊,高功起吊挂、提科提“恭对道前”,表白接“回向如法,高功朗念回向文,众念《弥罗宝诰》及《洞玄灵宝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高功起送花赞、退班。通过此仪,仗道威力,愿罪消除,常转法轮,普度群晶。

进表科仪

进表,亦称“化表”、“焚疏”,为道教斋醮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的斋醮活动中。例如金箓、玉箓、黄箓等,均要举行此仪。

通过此仪,道士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呈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降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水火炼度仪

水火,即真水真火。水火炼度,即指用真水真火,交炼亡灵,拔度幽魂。包括:九炼生尸、灵宝炼度和南昌炼度三种。

其程式为:祝香,启闻上帝,焚降真诏灵符。高功就座召将吏,存将吏降临,次念五帝真讳。收召亡魂,水火交炼。焚符九章,使亡魂之脏腑生神。说戒。举道经师宝。鬼神十戒。九真妙戒。举奉戒颂。读符告简牒。高功下座,送魂度桥。焚燎,举三清乐。退班。其核心是收召亡魂,水火交炼。通过此仪,水火交炼,超阴度亡。

灯仪

指以灯为丰要法器的一种仪式,多在日落后举行。包括:九幽灯仪、北斗灯仪、本命灯仪、血湖灯仪等。

灯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祷仪式,在道教发展历程中,大体形成金箓、黄箓两大类。

金箓类灯仪的程式为:入坛、启白、皈命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

黄箓类灯仪的程式为:入坛、启白、举天尊之号和赞颂、讽经、宣疏、回向。可见刁。同灯仪在举天尊之号和赞颂部分有所区别,这与破狱度亡有关。

通过此仪,照耀诸天,续明破暗,下通九幽地狱,上映无福极堂。

(9)道士的饮食禁忌

道教为了追求长生成仙,而将食素作为一种戒律。道教认为,一切众生,含气以生,飘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戒荤就是戒杀的延伸。此外,道教之所以要“辟谷”,就是认为五谷对人体有害,那么,既然连五谷都有害,更何况酒肉荤辛之物,因此按道教的理论,不管是想要成仙,还是要长生不死,酒肉荤辛之物也是需要禁食。所以,素食就这样在道教的理论教义中,理所当然地成了其戒律中的一条。

在道教这项戒律中,素食主张的形成,除了部分可能是受到佛教戒律的影响外,也有自身的渊源。在南北朝以前,道教似乎还未出现严格断肉的素食戒律,或者是有此规定,所以素食原则便没被一般道士所遵守,因此,而出现了许多道士带头饮酒食肉的乱象。到了南北朝时,陆修静和寇谦之开始整顿改革道教时,便特别强调道士必须遵守不得食肉的戒律。唐朝以后,道士必须素食更成为基本的戒律,不得违反,甚至在唐代的国家法令中,也规定道士和僧人一样不得食肉,违反者将会受到处罚。

在道教各宗派中,以苦修为己任的全真教将素食主张推行实践得最彻底,其道士们的饮食习俗就是素食和少食。这主要原因:一是全真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皆不得杀,戒荤就是戒杀。也是追求自然的生态平衡。这些也为了持戒。二是有利于健康长寿,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成仙。三是少食有其重要性,多食不但影响健康和体

形,还会影响精神和情绪,他们一致认同道教里的辟谷之术,认为其有利于清理肠胃,断绝污秽,减少了消化和转化功能的负荷,因而使体内器官得到休息,促进得道成仙。

在道教中,素被称为“斋”,道士在斋堂内食素,被称做过斋堂,主要有三:即便堂、过堂和过大堂。便斋即随便到斋堂用斋,是不讲规矩的。过堂斋即在斋堂门外排班斋用斋,必须衣冠整齐。过大堂斋即腊月二十四夜里接驾玉皇后直到正月初五午斋毕。

另外,道士每顿饭前,必先供养,而饭后还要上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遍供养,是为了结“三缘”。

以上所述种种,意在为欲踏上“人道合一”修行之路者,呈现一个道士们于实际修行中的生活画面。使其从道士们的生活状态的一个侧面或者多个侧面,来了解道教的修行之路。对欲修道之人而言,这是踏上修行之路的最初、最基本之道。

同类推荐
  • 禅说心得

    禅说心得

    这婆娑世界便是一片苦海,无论如何都难逃尘世的重压,却又一切尽如镜花水月,繁华过后终成空。无论悲喜,哭过笑过之后,亦为罔然。所以,看惯这尘世浮华之人,苦求解脱,却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依附于禅。那么禅为何物?事实上,禅的本质极其简单,只要放下知见分别、远离价值判断取舍贪著,透彻地直指事物本身,就可以明心见性。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最活波、最自在的生命状态!
  •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中国伊斯兰教苏非学派史论之二:库布忍耶

    本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对中国伊斯兰教四大苏非学派之库布忍耶的历史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展开尽量客观公正的评述。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葬樱公主复仇之路

    葬樱公主复仇之路

    三只女主该如何应对男主们呢,男主又能否暖化女主的心
  • 千年使命轮回

    千年使命轮回

    蚩尤怨气千年轮回祸害人间,黄帝轮回转世寻找七星四象,消灭蚩尤,拯救天下苍生……
  • 误惹豪门:总裁霸爱小妻子

    误惹豪门:总裁霸爱小妻子

    她,被父亲嫌弃,被异母姐姐夺爱,一天之前,两个最重要的人离她而去。他,A市最具有身价的商业老大,外表帅气,苏门的背后领导人。五年前,酒吧偶遇,她,错把他当牛郎,五年后,她一身华丽而又特殊的身份回归,并且身边多了两个天真无邪,可爱腹黑的宝宝,再次相遇是巧合还是偶然??温惜文,这两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可要想好了,在回答我。苏大少,你也太高估你自己了,像你这种种马,我一定是脑袋被门挤了才会看上你。好,温惜文,你给我记住,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心甘情愿的承认。放心吧,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
  • 盛唐画卷

    盛唐画卷

    李家的大男人,武家的小女子在这座大明宫内看盛唐画卷赌一把天荒地老?
  • 重生之篡写人生

    重生之篡写人生

    人的一生又如何没有后悔过。当一个人犯的错太多,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它往往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放纵堕落,还是涅槃重生!
  • 妖神世界

    妖神世界

    这是妖和神的世界,没有什么华丽的魔术!但佣有着惊人的力量。这个世界叫‘妖神世界’。这块世界的力量等级分别为:入门、脱俗、小成、生死境、决择境、决择境是决择是堕妖与成神。轮回境、大成境、王权境与一个传说中的级别……皇权境!这九个等级。从决择境开始分为前中后三段,每段分三星,所以九星一等级!但是……从轮回境开始每升一星要经过一次以生命做赌注的劫难!但事情还在继续……
  • 仙朝帝王

    仙朝帝王

    浩浩荡荡的仙人,屹立亿万年的仙庭,我又怎么会想到,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仙帝!!!
  • 契约99天

    契约99天

    十八岁这一年,丁雾比赛失利,名次被夺,接着被人陷害。一次洗手间的相撞,让她与杜靖宇这个恶魔紧紧的牵扯到了一起。“想被你外婆知道我们之间的事?还是想成为你学校的名人?如果是,你尽管逃!”他用最平静的面容说着最让丁雾万劫不复的话。她忍下屈辱,成为他身边见不得光的女人,从最高贵的天鹅堕落成他手里的小白兔,任由他奚落嘲笑鄙视。她被推入游泳池差点淹死,他唯一的反应是将她再次丢下去:“如果学不会,那就淹死在里面!”丁雾:杜靖宇,我一定会离开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经传

    心经传

    一个专业的房产经纪人,随身携带着师傅刻录在其大脑深处的《心经》,经历了现实生活中平凡人生的种种困惑、幸福、痛苦,终于摆脱了束缚,扛起了上苍赋予的责任......
  • 废材逆天妖孽王爷追妻难

    废材逆天妖孽王爷追妻难

    公元2010年的某一天晚上,上海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塔塔顶,静的有些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