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7200000025

第25章 《圣武记》

《圣武记》是一部记述清代历史的专著吗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29岁中举人,52岁中进士。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不为掌权的保守派官僚所喜,故一生仕途不得志,大部分时间是做地方督抚的幕僚和从事学术著述。

魏源进行清史研究的准备工作,大约始于道光九年左右。这一年他应考清廷礼部考试未中,于是按惯例纳赀任内阁中书。内阁是清廷掌管政令草拟和颁布的机构,故对清政府历代政令、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收藏极为丰富。魏源遂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进行有关清史资料的搜集。

《圣武记》是纪事本末体裁吗

《圣武记》凡14卷,为纪事本末体裁。前十卷叙事,分别叙述清初建国、平定三藩、“绥服”蒙古、“戡定”回疆、“抚绥”西藏、“戡定”金川等等,对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都叙述得非常清楚。

后四卷是作者的议论,对于练兵之方、整军之策、筹饷之法、应敌之略,以及掌故考证、事功杂述等等,论述尤其详细。

在进行编撰时,魏源掌握了什么关键问题呢?他在《圣武记》中引用嘉庆十五年诏书中的话说:“国家经理大事,当扼其要领;避治症,当究其源。”清中叶以来朝廷的病源在哪里呢?魏源的结论认为在于政治上的因循敷衍之风,所谓“国家承明制,挢明弊,以内政归六部,外政归十七省总督、巡抚,而天子亲览万几,一切取裁之上,百执事拱手受成。”

上无权臣方镇之擅命,下无刺吏令之专制,虽嵬琐之中材,皆得容身养拙于其间。渐摩既久,以推诿为明哲,以因袭为老成,以奉行虚文故事为得体。恶肩荷,恶更张,恶综核名实。故便文畏事窭陋之臣,遇大利大害则动色相戒,却步徐视而不肯身领。自仁庙末年,屡以因循泄沓戒中外,而优游成习,卒莫之反也。魏源在《圣武记》中着重于揭露这方面的问题,希冀清贵族统治者改进吏治,使清王朝富强起来。

《圣武记》的精华表现在哪些章节

《圣武记·武事余记掌故考证》:近人纪皇朝武功七篇,往往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如三藩之役,顺承郡王、简亲王逗留于楚,贝勒洞鄂失几于陕,总督金光祖、将军舒恕观望于粤;准噶尔之役,蒙古王丹津纵寇于鄂尔昆河,一概不书。即傅尔丹和通泊之败,额楞特喀喇乌苏之败,亦略一及之而不详。

参赞额勒登额逗援于缅甸,温福偾事于金川,巴忠、成德、鄂辉贿和于西藏,恒瑞、黄仕简、任承恩老师于台湾,及柴大纪如何获罪,亦一概不书。因春秋讳内,失昌黎避史谴之遗意,然利钝兵之赏罚国之大枋,有章奏,有上谕,具载官书,何必深没其文,以成疑案。故高宗屡谕史馆,列传直书诸臣功过,敬本此谊,以昭信史。而所见之世,尤倍详于所闻之世,庶几处不讳之朝,存三代之直。

魏源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史学家吗

魏源在编撰《圣武记》时,继承过去史学之优良传统,明确提出记载历史事实时,要本着“功则功,罪则罪,胜则胜,负则负,纪事之文贵从实”的原则,以达到“所以垂法戒之”的目的,指责有些史书在记载史实时每歪曲史实。魏源认为历史书籍中言功不言罪,虽然是孔子《春秋》讳内失,昌黎(韩愈)避史谴之意,但是在他看来,“利钝兵之常事,不须讳言。”

魏源本着史学家的正直和责任感,看到史籍记载中将相们“言功不言败,书功不书罪”,而主张改变这一现象,直书其事,是值得肯定的。

《圣武记》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无不富强之王道。

2.言胜不言败,书功不书罪。

3.先王不患时用而唯亟人材。

4.官无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5.地不足耕,人不足臣。

6.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7.逆则生,顺则夭矣,逆则圣,顺则狂矣。

8.人不忧患,则智能不成。

9.草木不霜雪,则生意不固。

10.以彼长技,御彼长技。

《圣武记》是一部研究满族人历史的巨著吗

《圣武记》是一部研究满族入关前和在全国建立封建统治政权后,所谓“盛清武功”的重要历史著作,是研究清史的开创性著作。《文献通考》

《文献通考》是一部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巨著吗

马端临(1254~1323),字忠与,号竹洲,饶州乐平,即今江西乐平人。元朝史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家庭,其父马廷鸾任史官多年,有机会博览朝廷保存的经史及当代文献,加上他官拜丞相,常和官吏、名流、学者议论朝政,掌握了第一手史料,为《文献通考》的写作提供极其有利的条件。马端临是马廷鸾的次子,从小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马端临在有着浓厚读书风气的家庭里,手不释卷,潜心研究,虚心求教,学识有很大长进,为他以后撰着《文献通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285年,马端临开始撰写《文献通考》,其后用了23年的时间,至1307年才撰写完毕。1322年,官方刊印此书,他奉命校勘,第二年便去逝了。

《文献通考》是从上古到南宋的权威典章吗

《文献通考》348卷,记事上起远古传说时代,下至1224年。按理应写到1279年告一段落,为什么中断于嘉定年间?一说是避免涉及蒙古,唯恐惹祸上身,二则是兵荒马乱,文献不足,道路传闻,不足为信。

全书分出24门,目录卷数依次为:田赋考7卷,钱币考两卷,户口考两卷,职役考两卷,征榷考6卷,市籴考两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5卷,选举考12卷,学校考7卷,职官考21卷,郊社考23卷,宗庙考15卷,王礼考22卷,乐考21卷,兵考13卷,刑考12卷,经藉考76卷,帝系考10卷,封建考18卷,象纬考17卷,物异考20卷,舆地考9卷,四裔考25卷。其中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门是马端临自创,其余19门都是在《通典》的基础上,商析其门类,详加增补的。

《通考》是严格按时代顺序排列的史料吗

《通考》是一部详尽的中国古代典章制度史,其中的重点《学校》考一章写的是中国古代教育史。

马端临写《通考》,严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料,这样不仅便于查阅,尤其便于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及阶段。在《学校》考中,以“虞则上庠、下庠,夏则东序、西序,商则右学、左学,周则东胶、虞庠”为开篇,上庠、东序、左学、东胶是太学;下庠、西序、左学、虞庠是小学。“汉兴,高帝尚有干戈,平定四海,未遑庠序之事,至武帝始兴太学。”董仲舒说:“养士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氏之本原也。”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百余年后,“传业者寝盛,枝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

两汉博士皆名儒,而由博士入官者多至公卿。魏时博士,遴选不精,升迁亦难。魏晋学风虚浮,“不能革清谈风俗。”唐太宗增创学馆一千二百间,高丽、百济、新罗诸国元首多遣子弟入国学,学生多达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中国古代的教育事业,从《学校》可看到汉武、唐宗是两个高潮时期。

《学校》考共七卷,专述宋代的约占其篇幅的百分之三十四。《学校》前三卷,有二卷记述宋以前历代太学,有一卷专述宋代太学。《学校·七》大半篇幅记述宋代的郡国乡党之学。宋代书院很多,以白鹿洞、石彭、应天府、岳麓四书院尤为著名,此外还有西京嵩阳书院、江宁府茅山书院。宋初未有州县之学,先有分党之学,“盖州县之学,有司奉诏旨所建也,故或作或辍,不免具文。分党之学,贤士大夫留意斯文者所建也,故前规后随,皆务兴起。”宋代名师首推胡瑗,教学于苏湖间二十余年,出其门下者数千人。是时重辞赋,独胡瑗的“湖学”重经义、治事,培养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从所占篇幅之多、内容之详、情节之细,足以说明其重点所在。

《文献通考》的经典语录主要有哪些

1.养士莫大乎太学。

2.不敢抒一独之见,标一法外之意。

3.田亩之民,不习战斗,不可以代募兵。

4.贫污之吏,并缘渔猎,足以困百姓。

5.意在精详,故间出论断。

6.国家将兵,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7.时不唐虞,君不尧舜,终不可复行封建。

8.才益乏而智益劣。

9.圣经坚传,终古不朽。

10.役民者逸,役于官者劳。

《通考》是研究历代典章制度的发韧之作吗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宋宁宗嘉定末年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其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有许多是其它书不能见到的,为研究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文献通考》也存在不足,如有失误和遗漏之处、部分考缺乏独创性等。

同类推荐
  • 蝶间道

    蝶间道

    蝶间道路如同一条没有名字的土路,一条不知道来自何处,也不知道伸向何处的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望不见尽头。但他们奋斗,拼搏,永不言弃地走了下去。蝶间道路拥有真情的相伴,他们多次跌倒也不再感觉疼痛。蝶间情爱不单单只是风花雪月,而是一种心灵的守候。如同莎士比亚所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蝶间道上的这份真何尝不是道出了人世间最朴素的东西,而蓦然回首,这些正在一步一步远离我们人类,是被我们久埋在了心底,还是从未真正的唤醒过,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都市文化空间分析

    论著从公共空间、电影、戏曲、杂志和图象等方面,对上海一百多年来的多种大众文化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考察并梳理。虽然这种考察和梳理远非全面和深入,但是我们已经从中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内容,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最引起我们的重视的是:看似散漫无边的、时生时灭的、此消彼长的大众文化有着它自身独立的发展逻辑:它们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现实的存在,更有发展的未来。它们与政治的、经济的乃至文化的发展有着或互相依存,互相排斥的联系,但是,它们依然是某种独立的存在。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热门推荐
  • 玄机衍魂诀

    玄机衍魂诀

    一段被尘封的往事,连带一股倾尽人间所有才封印的灵魂。多年以后,作为此灵魂容器的少年从边陲小城内走出,从此天下多事。“我没有错,干嘛要逼我?”“你这个恶魔,正道所不容的邪物,如果你没有错,那天下还有错存在吗?”“我不与你们打,你们还想怎样?”“桀桀,邪道也不会容许你这样的存在,你还是死了吧。”既然你们都要逼我,就不要怪我。正道邪道都摒弃的少年,该何去何从。只有从腥风中杀出一条血路,让你们看看,即便是天下也与我为敌,我也浑然不惧。
  • 虚无之太初

    虚无之太初

    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盘古开天地,创世纪,造寰宇。亿亿年以后……始于虚无,归于虚无。一个世界的结束,将会是另一个世界的开始。看一个少年如何慢慢成长从青涩到成熟,从凡人一步步走向宇宙之巅,挽救众生,开辟新天地。看太初之始……
  • 纨绔毒医:草包七小姐

    纨绔毒医:草包七小姐

    【简介无能,大家戳进】她只记得执行任务时遭背叛死去,不过谁能告诉她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个紫色的戒指,尼玛怎么这么眼熟?还有不就是好心救了一个小孩吗,怎么就赖上不走了?哎,不是这个缠人的带面具的妖孽又是谁?谁能告诉她到底怎么了.......
  • 枫树下的眷恋

    枫树下的眷恋

    一个天真无邪,有着常人都仰慕的一切的女孩,她本该集齐万千宠爱,可是老天给了她别人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也让她尝到了人世间最残忍,最丑陋的一面。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与挫折后,她变得与当初那个可爱,天真的女孩截然不同,那个她脸上常有的微笑也荡然无存,在她最黑暗的时刻,一抹阳光照耀下来,她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这阳光真的可以带她冲破黑暗,撕开黑暗,重新看到世间的美好吗?
  • 神医嫡妃

    神医嫡妃

    简介:李落是25世纪的特战队队长,几乎没有什么是李落不会的!谁知,一天竟魂穿到了大顺王朝左相的嫡长女慕容落身上。来了已经五年了,却终究逃不过某位腹黑王爷的魔爪!“皇甫轩,我要……”“好啊!”“皇甫轩……”“还继续!”这可恶的皇甫轩,怎么不等自己说完,其实想说的是“皇甫轩,我要休夫!”结果,却欲哭无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定斩草除根!』—by慕容落『敢欺负我家媳妇,先把我给杀了。否则,不管是谁我都送她去见阎王』——皇甫轩『第一部小说,求支持』
  • 末世重生:复仇女王

    末世重生:复仇女王

    末世降临,她辛辛苦苦摸爬滚打,最后竟然被自己最亲密的人背叛,死在丧尸群中,再睁眼,竟然回到了三年前,末世爆发的前两个月,女王重生,渣男贱女,这一世,也让你们尝尝被丧尸撕裂的滋味。
  • 镳行录

    镳行录

    看一个重生在相似古代环境下的保镳,是如何把〝保镳〞这个称呼,在这个他所陌生的世界中,發揚光大!
  • 帅哥排排站:颜媚天下

    帅哥排排站:颜媚天下

    冉夕颜,一朝穿越,附身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身躯。他,叶赤上尘,温润若玉美得似谪仙人一般,可就是这谪仙人一般的他对才十岁她说:记住了我叫叶赤上尘,你未来的夫君!从现在起你要离那些觊觎你美色的男人远一点。她心中一个打了个冷颤,我才十岁呢,就算有人觊觎我的美色那也只有你!
  • 神州剑吟

    神州剑吟

    数万年前,万妖之王席卷六界,无人能挡,生灵涂炭。一神密少年手持“破界”神剑将其封印,但他却不愿为神,坠入凡尘,数万年过后,黑暗之力再次强势侵入六界,如今少年该在何处,是否能再次拯救万民于苦海之中?
  • 极限成神之剑神

    极限成神之剑神

    ——这是一个神消失了一千年的九州大陆,一位穿越而来的高中生在凡界接受千锤百炼,看剑神何书愁如何以天、地、人三口随天地而生的宝剑一统神界!天地至理,唯我剑独尊,一切法则,唯吾心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