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8900000028

第28章 和亲政策之我见

在杜甫居住边陲秦州的时候,唐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很羞愧的事情。在唐与回纥关系破裂之后,嫁到回纥的宁国公主被回纥遗弃归唐。当初,肃宗以幼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可汗,肃宗亲自送宁国公主到咸阳,公主虽然不愿嫁到回纥,但考虑到国家,愿意牺牲个人的幸福,她在离别之时对父皇说:“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后来回纥可汗死了,回纥想要宁国公主殉葬。宁国公主说:“回纥因为爱慕中国的风俗文化,所以娶了中国的女子为妻,如果要随从你们本国的风俗,何必到万里之外去找个女子来结婚呢?”宁国公主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一劫,没有殉葬。

回纥可汗死后,回纥以宁国公主无子为由,将宁国公主打发归唐,宁国公主总算活着回来了。但她回来时没有一点公主的娇贵与尊严了,叫一国之人都悲愤难平。杜甫想到公主所受到的侮辱,心里不免对公主充满了怜悯之情。他原本对这桩不平等的婚事就是坚决反对的,现在最坏的局面出现了,这使他不得不就这一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于宁国公主因和亲而饱受屈辱归唐一事,杜甫在《即事》一诗中有详细论述: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

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剩宝衣。

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这首诗是专门议论和亲的:听说与回纥的关系破裂,和亲的事情完全错了。现在不但没有能靠回纥兵打败安史叛军,叛军反而更加嚣张了。杜甫对肃宗不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想通过和亲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表示了谴责。

杜甫反对和亲,是他的深刻洞察力使然。大唐与回纥和亲,与吐蕃和亲,将大唐的公主嫁过去,按理这些外夷之邦都应对大唐持甥舅之礼。但当大唐国力衰微之时,吐蕃侵扰边境,回纥肆无忌惮地蹂躏中原,屠杀人民,对国家的弊端远远大于益处。这些深刻的教训,使杜甫认识到和亲并不能对国家关系的改善起主要作用。

杜甫并不是一味反对和亲政策,他认为和亲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缓和民族关系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他对汉朝时王昭君下嫁匈奴单于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名妃尚有村”。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也持赞赏态度。而对肃宗为讨好回纥,将宁国公主嫁给回纥大汗却持反对态度。因为当时回纥兵力强大,对唐王朝版图虎视眈眈,这个时候的肃宗,不通过强大自己来平息安史叛乱,却想通过和亲以借助外援,投机取巧,是“以羊投狼”的引狼入室的表现,杜甫是坚决反对的。

和亲政策本来是儒家仁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对本国人民道德教化的延伸,同时主张对异族他邦实行怀柔政策,以协和万邦。中国历史上汉唐都有和亲的成功范例。历史上唐王朝素有与吐蕃的和亲政策。吐蕃的松赞干布向唐王朝求婚,太宗从边境的稳定出发,答应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令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去吐蕃,松赞干布大喜,亲迎于河源,并特为公主筑一城,建宫殿以处之。自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后,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但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每况愈下,外族势力崛起,靠和亲保持边境安宁只是一相情愿的事了。所以杜甫主张,应以加强边防守备为主,和亲为辅。对朝廷本末倒置的做法,毫不客气地指出是“拙计”,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

从历史上看,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纠纷并不是靠和亲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即便是出生高贵的公主下嫁少数民族首领,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治的冲突。少数民族比大唐强大时,在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发生时,这种和亲的婚姻关系对国家矛盾的缓解的作用微不足道。因为这种最上层的夫妻关系含有很浓重的政治因素,这种夫妻关系本身就是政治斗争的副产品,因此是很脆弱的。在政治的利害冲突、国家势力的此消彼长面前,夫妻之情也难免会被政治所异化而变得无足轻重。如王昭君后的几位匈奴单于,也都娶了汉公主为妃,但大汉与匈奴的关系并没有长久地保持友好,而是不断地发生战争。所以不要寄希望靠和亲来达到稳定边关的目的,关键在于强大自己,掌握主动权。在唐王朝强大时,和亲能使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稳固,但唐王朝失去了往昔的地位时,靠和亲来达到稳定边疆的目的就成了一种妄想,成了一相情愿和痴人说梦。

和亲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手段,双方都想通过这种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肃宗让宁国公主远嫁回纥可汗,宁国公主在回纥举目无亲,受到屈辱,含辱而归,感受到了国家的微弱给她身心带来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并不是对公主一个人的伤害,而是对唐王朝举国臣民的伤害。因此,这种和亲是政治上的失策。杜甫在诗中对宁国公主充满了同情,对宁国公主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而表示惋惜和哀伤,对和亲失败使国家名誉所受到的损害表示悲愤。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

    《图说世界名人:司马迁(中国文史大家)》介绍了,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孙中山全传

    孙中山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名人精粹

    本书在总结众多历史书籍的基础上,选取了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余位著名人物,将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作用精要地介绍给读者。内容涉及政治名人、军事名将、科学巨匠、文豪泰斗、艺术大师、商界巨子等六大门类,时间跨度从先秦到近现代,描述了三千余年的中国历史进程。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 唐朝社交名媛

    唐朝社交名媛

    女人们梦想了一辈子,男人们惦记了一千年。不穿越,亲密接触大唐盛世的名门闺秀;不落俗,偷眼窥见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
热门推荐
  • 我的十二个老婆

    我的十二个老婆

    "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当然这花也并不是他自己想去花的,只是有时候很无奈,他也是被被逼的。,"他是一个花.花.公子,当然这花也并不是他自己想去花的,只是有时候很无奈,他也是被被逼的。虽然他桀骜不驯,但是他从来不对自己人动手;虽然他无法无天,但是他尊老爱幼;虽然他出手无情,但是有情有义。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老婆,对自己的兄弟,他从来都没有怂过,没有装过孙子。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 哀愁

    哀愁

    -我的名字叫做于时-方子衿,我很喜欢你,喜欢到快窒息了。大学同学偶遇好意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自己的兄弟却不料将自己搭了进去陷进迷雾与纠结将自己沉入幽深的海底如何抉择?
  • 故乡面和花朵

    故乡面和花朵

    本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线型或板块组合的叙事结构,它的结构方法也不限于时空交错和线型,而似立体交叉等等,它建立在一种崭新的小说观念的基础上,把传统和现代揉合在一起,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把故乡延津的“老庄”与整个世界的大舞台融合起来,采用某种物景描述,插进书信、电传、附录以及歌谣、俚曲等各种可以调动的叙述形式,组成一种使人眼花缭乱然而又井然有序的新的结构形式。
  • The Village Rector

    The Village Re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横行千里

    横行千里

    超级宗门被灭,大陆一片浩荡。少王重临祖地,偶遇超级强者,开启了横行之路。这里是热血的开始,这里是成功的起点。横行吧,兄弟!
  • 都市之全能王者

    都市之全能王者

    凌天:所有的敌人都准备好吧,你们的噩梦将要出现
  • 明伦汇编皇极典听言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听言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大三国时代

    我的大三国时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既然是穿越到了三国,那么就让历史重写出属于自己的大三国时代!
  • 龙无鸢

    龙无鸢

    千年前,人族与龙族大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皇与龙皇签订协议,千年不准交战,并让神秘的灵族做为中间人,后而三族合力共同创造了明澜大陆……
  • 仙尘变

    仙尘变

    一个人的传记,一个人的传奇,经历苍茫世事,目睹人生百态,与善结缘,与恶为敌,是侠客,还是英雄,是俊杰,还是君子?爱情与事业,修仙与姻缘,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两项大事,当他们不能结合在一起时,他会选择向前,还是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