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84400000006

第6章 真情与形象的结晶——陶文的艺术性

陶渊明除了写诗,也还作文。关于他的文章,古今论者探讨较多的是《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少数篇章。其实渊明之散文(包括有韵者)凡九篇,辞、赋三篇,诗序十四篇,共计有二十六篇之多。应当看到,关于陶诗的艺术特色已探讨的不少了,而关于陶文的艺术特色,则还颇有探讨的余地。

诗的生命是感情,文章亦然。假如一篇文章中,没有作者强烈深沉的情感,读者不能从中受到感染,这样的文章,辞藻越华丽,越显得矫揉造作,是缺乏内在的美的素质的。陶渊明的文章,与他的大部分诗一样,好就好在他的笔锋常带感情。这是陶文艺术性的第一个特点。试看: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与子俨等疏》陶渊明晚年给儿子们写的这封信中的几句话,告诉人们:在青年时代外出做小官吏,主要是因为家贫,即文中所说的“家弊”。而由于他为人鲠直,所以“与物多忤”,同当时社会的趋炎附势的风气常常发生矛盾。陶渊明的思想、性格是不被晋末到处充满了杀机的政治所容的。如果他再长期在官场周旋下去,不免有招来杀身的危险。这便是文中所说的:“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但是,陶渊明就此辞官回家也还有困难。因为他家中财产不多,生活本来就不宽裕。如一旦弃官回家,不仅陶渊明自己,连他的妻室,特别是他的几个儿子,都要长期过穷苦的生活。关于这方面的后果,陶渊明不仅考虑过,在他辞官之前,在思想上为此也曾有过激烈的斗争。恰是此种感情的旁证。这深情只有在封建时代和旧中国生活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得更为深刻。

陶渊明饱含着深情的笔锋还有几篇祭文。尤其是他的《祭从弟敬远文》:念畴昔日,同房之欢,冬无缊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寘彼众议。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抚杯而言,物久人脆,奈何吾弟,先我离世!敬远是陶渊明的同祖父的弟弟,虽比渊明小十六岁,由于志趣相投,其感情极好。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就住在一起,过着“冬无缊褐(粗衣),夏渴瓢箪”的清贫生活。生活尽管贫苦,但兄弟二人能“相将以道”,即用他们认为正确的做人道理来互相鼓励,那时他们内心充满了喜悦。后来渊明为了实现其“猛志”和解决生活上的贫困,出去做小官吏。在几仕几隐的十三年间,每当陶渊明回到家里来,他们二人仍是一起生活和劳动。特别是当陶渊明在四十一岁同污秽的官场诀别时,曾遭到各类人们的白眼。而在此时最能了解渊明内心痛苦的就是从弟敬远。他一如既往,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渊明,而且还从精神上帮助渊明排遣内心的痛苦。“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议”这十六个字显示了敬远的高尚情操和品德。陶渊明刚归田对劳动是不熟练的,需人教他,更需要知心的人同他一块劳作。敬远又主动地同渊明一起耕耘和收获:“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舫舟同济”四个字形象地表露了渊明对敬远的深情厚谊!读过韩愈《祭十二郎文》的人,都觉得这篇祭文感情深沉,但渊明这篇祭悼敬远的文章虽不及《祭十二郎文》之长,其感情的真挚和强烈不减于韩文。陶渊明还有《祭程氏妹文》和《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都饱含着深情。

陶渊明的祭文如此,就是诗前面简短几句的序言,也往往于字里行间,寓有情感。如《九日闲居》诗的小序云:“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古人服菊为了延年。陶不但服菊,更嗜饮酒。酒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九日闲居》一诗中,对酒、菊的作用也讲得极为明确:“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在渊明看来,政治上的苦闷可以用菊酒来解的。待到重九之日,菊花盛开之时,有菊无酒,自然要引起他的慨叹。“小序”表面上好像叹息无酒喝,实际上是慨叹自己的遭际不幸,蕴蓄着对当时政治的强烈的不满。这一点应是渊明文章艺术性的第一个特征。

文章中有形象,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经常跃然纸上,这是陶文又一艺术特征。通常的论者在评论诗和小说时,往往用形象塑造得是否生动,作为衡量作品艺术性的标准之一。艺术形象越是生动丰满,越会使文章增添感染力量。在《与子俨等疏》中,陶渊明写道: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短短一段话,就刻画出陶渊明青少年时代三幅图形。其一为:他少年时代认真读书,废寝忘食的形象。其二为:在山林中欣赏自然景色而感到无限喜悦的形象。其三为:旧历五六月时,他在北窗下高卧,无忧无虑的形象。这一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形象的手法描绘出来,这就使文章更为生动。在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中写道: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文章的写作背景是: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作者终于解决了宦与隐的矛盾。在彭泽令任上,陶渊明决心归隐。上面一段文字,就是描绘他在归田途中的心情和刚到家后田园生活的乐趣。抒情与叙事,全通过了具体形象的描写;正因为如此,陶渊明才把自己的鲜明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夜间乘着一个小船,顺着波浪轻轻摇动着;清风徐徐吹着他的衣襟,由于他心急要很快见到他的故乡,为此他憎恨天亮得太慢。而当天亮以后,他弃舟上岸,看见了自己的房屋,他三步并成两步向房宅走去;此时儿子和仆人都前来欢迎他。进到庭院后,看到庭园荒芜了,但松和菊却仍旧长得茂盛。他拉着出来欢迎的儿子们进入室内,并且马上便自斟自酌地饮起酒来。一边饮酒,一边斜视庭院中的树木,颇有心旷神怡之感。这些描写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渊明的形象在此画面上显得格外真实而亲切。

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困窘、特别是东晋政局的变化,陶渊明的形象在其作品中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请看下面一段话: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耳。

——《饮酒》二十首序上面这篇短小的诗序,刻画出晋、宋易代前夕渊明痛苦的形象。刘裕要代晋,渊明早有觉察。他对东晋政局是不满的,他很厌憎统治者们的争权夺利造成社会上的黑暗局面。旧愁加新恨,他感慨极多,痛苦也显得深切。在上面的序言中渊明的形象是:在漫漫的长夜里,诗人感慨万端,忧愁不已,于是只好饮酒。“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八个字使渊明的形象格外分明。他孤独地一个人在饮酒,而且每饮必醉。“复醉”二字不仅说明他醉的次数多,同时也包含着这个老人本欲借酒消愁,哪里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越愁越饮,越饮越愁。渊明此形象令人有凄苦之感。

由于感慨多,在渊明晚年所作的文章中,黑暗社会的形象和他自己的形象经常结合在一起而出现: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感士不遇赋》这是他晚年赋作中的一段话。在这里渊明运用比喻手法塑造出晋末宋初的社会形象:统治者的高压和杀戮政策,就好像渔人的密网一样使鱼儿害怕;也好像宏大的捕鸟的网使鸟儿惊惧。在这样社会里,一些敏感而正直之士纷纷弃官归隐。当此之际,高山为之隐形,大海为之藏声;人们向往着上古传说的时代,宁肯忍受穷苦也要辞去污浊官场所赐予的荣禄。这分明是渊明把晋末宋初的社会形象和他自己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来了。

魏晋之际,陶渊明是善于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的。由于陶文具有这样的特点,因而增强了文章的感人力量。

文学语言的朴素自然,乃是陶文的又一艺术特点。这方面的例子,在其《集》中随手可得。让我们先看看《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话: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据梁代萧统等人考证,这篇文章是渊明青少年时代叙述自己志趣的作品。此文已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作为语言通俗,文字简练的例证,它太典型了。陶渊明仅用了一百个字,便把其性格、爱好、志向都写出来了。而且在语言上明白如话,一点儿修饰都没有,令人百读不厌。

陶文的朴实,不只是青年时代如此,老年时也如此。他临死前几年给儿子们写的《与子俨等疏》,也是较好的例子。他说:病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实际上是他给儿子们留下的一篇遗嘱。上面引录的一段,乃渊明在向儿子们述说他已年老体衰,患病之后,即便有亲人友人为之买药,但也不能再活多久了。他希望儿子们在日后贫困的岁月里,要互相关心。这是渊明对儿子们所说的几句希望的话。这段话如抚儿辈于膝前,亲切嘱咐;它质朴得如清澄的白水,但却有味道。

有比较才便于鉴别。倘若我们把曹操和嵇康的遗嘱各录一小段,用以同渊明的遗嘱比较,便会明显地看出何者最朴素。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曹操《遗令》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其有众人又不当独在后,又不当留宿;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嵇康《家诫》曹操的《遗令》和嵇康的《家诫》,都是他们作品中语言最通俗的,也是魏晋南北朝时遗嘱中语言较为质朴者。但只要我们把陶渊明给儿子们的遗嘱放在曹操、嵇康的遗嘱一并来读,便会发现陶文的语言更为流畅而朴素,明白如话,是比他们更胜一筹的。

陶文如他的诗一样,富有朴素的美,自然的美。渊明先是情有所感,于是提笔为文,在文中所表达出的感情,犹如泉水从发源地涌出那样自然。例如: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而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

——《感士不遇赋》序这是渊明《感士不遇赋·序》中的一段话。文中深感自己所处的时代,使正直的文人不能发挥才能,理想无以实现,于是他想起了屈原等人,更欲借此来抒发一生的愤懑,揭露并批判当时政治的昏暗。为此要“导达意气,其为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本着这样的宗旨,陶文才做到大河行地,一泻千里的自然。我们翻开陶集,细读其文,会发现他的文绝没有无病呻吟之作。可以说都是情之所至、不得不发之作。为此他的文章确实“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极为自然。其实陶之为文也是“直写胸中天”。只有写“胸中天”,才能显示出自然的特点来。

陶文自然的艺术特点与陶文朴素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它朴素,才会有自然。如果陶文像陆机《文赋》那样讲究辞藻和对偶,它绝不会显得如此自然。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诗,用来说明陶文的朴素与自然的艺术特征,是极为恰当的。

陶文的艺术性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如其人,这是古代评论家经常说的一句话。陶文艺术性的主要特征,都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系。首先,陶渊明富于感情,也富于正义感,他对社会昏暗很反感,为此就要在诗文中有所表现。等等看来,他的感情和屈原是有共通之处的。渊明的丰富情感,还表现在对待友人、农民,特别是表现在对待他的家族亲人方面。如从《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与子俨等疏》等文中,可以看出他对家中亲人的感情深切到什么地步。正由于渊明是个多情的人,他才能使文章富有感情;再加上他还富有艺术才能,这就使得他很会在文章中塑造艺术形象,特别是善于塑造作者本人的形象,因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能力。

陶渊明一生想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一点对他文章自然、朴素的艺术特点有着直接影响。陶渊明诗中多次出现一个“真”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生信条。当然陶所追求的“真”很复杂,它既包括社会理想,也包含着他做人的准则。渊明在做人方面他所追求的“真”,主要指平常我们所说的真实、真率;这个“真率”是与矫饰、虚伪相对立的。关于陶渊明追求的“真”,宋代王应麟的见解较为透辟。他说:“陶渊明诗:‘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又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东坡云:‘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求食,饱则具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王应麟引录苏东坡的话来说明陶的“真”,我以为接近渊明本意。陶渊明就是要做一个真正而坦率的人。这种“真”,既有道家思想影响,而更重要的还是儒家思想影响下形成的。

陶文艺术特点的形成,同他长期居住在农村也有着密切关系。渊明活了六十三岁,除了时断时续地做了几任小官以外,其余均住在农村。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他又乐于同农民往来,并跟农民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农民淳朴的性格不能不对陶的为人和思想有一定影响,并使这一影响在文章的艺术特点上反映出来。

综观汉魏之后的文学史,虽然出现了大量的诗人和作家,但从艺术风格的朴素、自然的特点上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同陶渊明比美。陶渊明文章的富于真挚情感,善于塑造艺术形象,语言朴素而自然,这些艺术特点,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吸血鬼的前世今生

    千百年来,各种神魔鬼怪一直在人们的幻想中肆虐。“吸血鬼”这种不死的猎食者,这个源自于西方的神秘形象是其中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一种。无论在宗教,科学还是文化等领域,“吸血鬼”现象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丛书

    本丛书收集整理了广泛流传于我国回族聚居密集地的民间传说故事。一组组有关回族的创世神话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以及回族风物传说、回族机智人物、爱情传说、生活风情和回族民间动物故事等,内容丰富多彩,表述真切感人,故事主题单纯素朴,体现了回族穆斯林群众理求真、意求善、性求美、身求洁、心求圣的高尚追求和美好心灵。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思想课堂-儒学笔记

    思想课堂-儒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热门推荐
  • 超级全能教师

    超级全能教师

    【2016最火教师文】曾经的特殊部门第一狂人王逍,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来到一所高中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从此,清纯校花、冷艳校长、火爆警花、妩媚御姐……一个个娇艳可人的大美女环绕在他身边。
  • 踏破五行

    踏破五行

    天地初开,化为混沌,混沌初开,便为五行。天宇,一位普通的少年,为了心中的一寸净土拼搏奋斗。总有一天,我会踏破五行,只为心中一位伊人!蓝山帝国,濒临幽暗密林的比蒙城西的一个街道上,大雪凄凄沥沥的下。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大背娄艰难的在街上行走,眼睛不停的看着街道两旁紧闭的门户。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人间失格,即丧失为人的资格。这是太宰治生平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由作者的序言、后记,以及主角大庭叶藏的三个手札组成,描写主角从青少年到中年,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在自我否定的过程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情愫……借由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一生与思想刻画其中,这部小说一直被认定为他的自传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为人最真切的痛苦问题,从滞涩的行文中更可体会其内心深切的苦楚,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终归还是选择了投水的方式......
  • 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孔子做人做事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做人走正道,做事留空间。它是讲原则的,不是折衷主义,更不是骑墙。世人误读中庸一词很久了。本书发扬孔子中庸之道,全据《论语》、《孔子家语》、《孟子》、《史记》、《左传》、《公羊传》及钱穆先生《孔子传》,分四十八篇专讲孔子之道与孔子之学,必有益于人心。
  • 互相守护

    互相守护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拥有温柔气质的林璐和烹饪高手车技了得的交际达人艾奇两个相似又互补从幼儿园一直同班到大学的好朋友在初入社会中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幸运的遇上了冷酷男神肖狄峰和温暖男神于浩。女生在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及时出现化解困难,在知道他们光鲜表面下也有令人心疼的一面的时候,两个女生也偷偷下定给他们幸福的决心。爱是相互,对对方付出,互相守护。感动的爱。温暖的故事。
  • 四部正讹

    四部正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天纪

    冥天纪

    十万年前,当代魔帝领兵对神族发动大战。战火持续数百年,死伤无数,六界无数生灵受挫。十万年后,魔族与神族的关系再一次变得紧张战火即将重燃。命运曲折,东方凌夕,静奕,穆玄天羽,玄千鹤阴差阳错踏上了这条道路,面对最残酷的现实……加书友QQ群:558488941互相推广
  • 破壳重生

    破壳重生

    人在被逼到绝境时,会发生两种巨大的改变!一种是深深的绝望,一种是强烈的疯狂!我要写的,是从绝望中转变,新生,到无比疯狂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然这一切无法挽回,既然你选择了我,那么就让我将它重新威震天下吧!勇往直前,永不退缩!若此山阻我,我必碎石劈山;若此海阻我,我必翻江倒海!我!名为张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群:53342282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 创世纪之无极逆乱

    创世纪之无极逆乱

    创之力,创造战神,创造日月!!创武,创将,创王,创皇,创仙,创神,创极且看罗魁穿越时空,来到表面宁静,其实逆乱的21世纪,如何,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