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一个女孩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良好的礼仪习惯对于女孩提高修养、健全人格具有积极作用。父母要教育女孩以礼待人,这是社会的要求,是女孩健康成长的需要。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见这样的情景。在公交车上,两个女孩跑来跑去,一下子撞到人,一下子抱着柱子“跳舞”,妈妈怎么喊都没用,被撞到几次的乘客说:“怎么会有这么讨人厌的孩子?”;喜宴桌上,新郎新娘过来敬酒,小女孩脱口而出:“妈妈,新娘好丑。”当下,新娘的脸沉下来了,所有的人都很尴尬。这种情形往往会造成父母的困扰,令父母感到难堪。那么,如何杜绝这类情况的发生?这就需要父母对女孩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提高女孩自身素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女孩智力、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这是让女孩终身受益的教育。父母可以根据女孩心理、生理的特点,教给她一些礼仪常识,让她知道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知道礼仪规范有哪些,何种方式才是符合礼仪准则的,为女孩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奠定基础,使她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小淑女。一般来说,父母要让女孩懂得以下几方面的礼仪常识。
1.坐、立、行的礼仪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若女孩坐着的时候跷着“二郎腿”,站着时一条腿老是晃荡,走路左右摇晃,父母就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她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要告诉女孩坐、立、行都要端庄大方,可以通过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女孩进行专项训练,让女孩明确坐、立、行的要求,规范姿势,进行反复训练。一般来说,父母应该让女孩按照如下的要求去做。
首先是站姿。站立是女孩最基本的礼仪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女孩的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屈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其次是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腰背挺直,肩放松,应两膝并拢,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女孩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女孩的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
第三是走姿。行走是女孩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2.言谈举止礼仪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就如同一封介绍信,能把女孩的身份介绍给别人。父母要告诉女孩举止不能轻浮,言谈要得体。女孩由于年龄小,有时问了不该问的问题,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果是出于天真,父母应该加以点拨、指导;如果是出于恶作剧,父母则应该加以制止。
3.待人接物礼仪
在待人接物方面,父母要教育女孩对他人尊敬有礼。尊敬他人实际上就是尊重自己,这不是虚伪、矫揉造作。家里来了客人,父母要让女孩打个招呼,让人觉得亲切。
经常给女孩创造示范礼仪的机会对培养她待人接物的礼仪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去朋友或亲戚家拜访,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这对女孩来说既能增长见识,更能在与人交往中学习使用待人接物的礼仪。但是父母不能充当辩护人或保护伞的角色,要把对孩子行为负责的重担交给孩子自己。通过这种适当的不干涉,可以帮助女孩理解处境的实际情况,学会自己面对问题,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锻炼她以礼待人、以礼处世的能力。
4.用餐礼仪
有的女孩在用餐的过程中,很不注意礼仪。不喜欢的菜一口不吃,喜欢的菜就拉到自己面前,不许别人动筷;用餐过程中唠唠叨叨,话语比碗里的饭粒都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顿饭要吃两个钟头……这些都是很不好的习惯,不仅是不礼貌的表现,而且影响孩子的健康。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女孩的这种行为还会让父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接到同学聚会的邀请后,妈妈兴致勃勃地带着小惠去赴会。吃饭时,小惠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粗野”。她不让妈妈帮她夹菜,自己站在椅子上吃力地伸手夹菜,众目睽睽之下,袖子从菜上拖过去。妈妈赶紧呵斥她,可小惠根本不在意。过一会儿,她又把自己的勺子弄在了地上,她索性用手抓够不着的菜。明明嘴巴里塞得满满的,可她还不停地嚷嚷,唾沫乱飞,一不小心还打了几个喷嚏,喷得满桌子都是饭菜。桌上的几个人见到这种情形,虽然嘴上说“没关系,没关系”,但妈妈还是看到了鄙夷的目光,觉得如坐针毡,难堪得要命。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反映了女孩的家教和修养。在适当的时机,父母要把餐桌当成课堂,对女孩进行进餐教育,鼓励她学习用餐礼仪。